第八章 这一世:自然中阴
心有一个层面是它的根本基础,称为「凡夫心的基础地」(the ground of the ordinary mind )。「业」就存放在里面,变成印记和习气。这些习气很容易就被刺激和引生出来,并且继续不断地发生。由于经常重复,我们的倾向和习惯就变得越来越深,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它们还是持续增加和累积力量。这是它们决定我们的生活、死亡和轮回的方式。
业的景象
一切众生如果有类似的业,他们四周将会有一个共同的世界景象;他们所共有的这套认知称为「业的景象」(karmic vision)。你和我有基本的共]业(common karma),所以我们都是人。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别业(individual karma)
六道
每一道都是六种主要烦恼的结果:骄傲、嫉妒、欲望、愚痴、贪婪、嗔恨。
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业的景象让我们看到的,别无其他。就像在目前未净化、未进化的认知状态里,我们只能觉察到自己的宇宙,而一只昆虫也许会把我们的一只手指看成整个山水。我们傲慢地只相信「眼见为真」。但伟大的佛法却提到,在不同的面向有无数的世界——甚至有许多世界很像或就像我们的世界——而现代天文物理学家已经发展出平行宇宙存在的理论。
人身是殊胜的,具有我们不曾想过的潜力。如果错过这一生可以转化自己的机会,很可能要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才能重获人身。即使出生为人,那些有很大福气接触佛法的人更是稀有难得;而真正把佛法牢记心中,表现在行动上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认知的门
我们如何认知这个世界,完全取决于「业的景象」。同样是水,但认知的方式却不同,甚至相反。
普通生命有「不净的、业的景象」;而开悟者则有「清净的景象」。
当我们继续修行,就可以学到如何直接对治已经僵化的认知。我们对于世界、物质,乃至一切旧的观念,都被净化和消溶了,代之以全新的「天堂般」的景象和认知。
无我的智慧
「自我」可以界定为不断执著「我」和
「我所有」、自己和他人的虚妄观念,以及因而产生的概念、思想、欲望和活动。自我和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修行道上的自我
如果你确实继续修行,并精进禅修,你将开始知道你被自我――虚假的希望和虚假的恐惧――骗得有多深。慢慢地,你开始知道希望和恐惧都是你的敌人,会破坏你内心的宁静;希望蒙骗你,让你徒劳无功,大失所望;恐惧则令你瘫痪在虚假身分的监牢里。你也开始看到自我如何全然控制着你的心。在禅定所打开的自由空间里,当你暂时从执著获得解脱时,你将瞥见真实自性是多么令人神清气爽,旷达廓然。体悟到自我的虚伪和罪祸时,就会产生内心的空灵感。
聪明的向导
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你终将明白它对自己和别人的伤害有多大,你将体悟最神圣和最聪明的事是爱惜别人,而非爱惜你自己。这种观念将治疗你的心,治疗你的脑,治疗你的精神。
无我的原则并不是说原先有一个自我,然后佛教再来
扫除它。相反的,它的意思是一开始就没有自我。体悟到这一点,才能称为「无我」。
三种智慧的工具
一开始要反覆听闻修行的教法。在我们听闻教法的时候,它会不断地提醒我们本来就具有智慧的本性。
在初学者的心里,存在着许多可能性;但在专家的心里,却只有很少的可能性。真正以初学者的心来听,我们就可以确实开始听到。你听得越多,你听到的就会越多;你听到的越多,你的了解就会越深。
透过第二种智慧的工具——思,就可以加深了解。
智慧的第三个工具是禅修。透过禅修的过程把所得到的智慧付诸行动,并直接运用在日常生活的所需上。
修行道上的疑问
印度大盗的故事。
一般肯接受而专心一意的学生,他们只是以不动摇的恭敬心修行一种教法,就能够证得解脱。
有时候我认为,比起贪念和执著,怀疑更会阻碍人
类的进化。
要给怀疑时间,要给自己时间,以发现问题的答案,那不只是知识上或「哲学上」的答案,也是生活、真实、真诚和可行的答案。
不要急着想解决你所有的怀疑和问题;诚如上师们所说的:「急事慢做。」我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不可以过分的期待,因为精神的成长需要时间。光是把日文学好或成为医生,就需要多年的时光:我们怎么能够期待在几个星期之内就获得一切答案呢?精神的旅程,是一种持续学习和净化的旅程。当你知道这一点,你就会变得谦虚。西藏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说:「不要把了解误以为是证悟,不要把证悟误以为是解脱。」密勒日巴尊者也说:「不要抱有
证悟的希望,却要一辈子修行。」对于我的传统,我最欣赏的是它的脚踏实地和不尚空谈,它强调最伟大的成就需要最大的耐心和最长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