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阐述了三毒贪嗔痴(贪婪、仇恨、执着)对人性的破坏,金庸设计一拯救者无名老僧来拯救苦难的世人灵魂。在分析无名老僧的语言心理的基础上,探讨了他作为思想力化身,只解决灵魂问题,不干涉世俗世界的局限性。
关键词:无名老僧,金庸,天龙八部,拯救
你也许不知道为什么衙门修在城市中心而寺庙修在深山老林里,但你一定有听过这句话“上帝归上帝,恺撒归恺撒”。世俗事物与灵魂事物的分家,一定有其道理,但不一定完全有道理。
一般喜欢武侠小说的俗人喜欢探讨的话题是:谁是金庸小说里最厉害、武功最高的人。一般的回答大致有这么几个:一个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华山论剑他获得第一名,只是他当教主的素质差了点,师弟和徒弟都不能继承其衣钵,将他的事业发扬光大;一个叫独孤求败,他和人打架似乎就没有失败过,而且在武学上达到了禅的境界,但他人生太失败,只有一个巨鸟跟着他,其实他只要融入社会就一定会失败,因为社会需要爱而他只会打架;另一个号称不败的人是活生生出场,他(她?)就是东方不败,但他(她?)只是个野心家中的成功者,如果郡主赵敏当年不放弃的话,成绩会超过他,尽管赵敏功夫不高。周伯通这样说,你厉害不过老天爷,到时间就收了你去。
成为第一高手的诱惑让东方不败挥刀自宫,但这是贪欲而不是超越。就这一点而言,岳不群和林平之没有什么不同,作为一个自私的人,他们的贪欲驱除了自己的良知。只是林平之有一点让人同情之处,他还意识到自己如果不玩点邪的,就没有资本和别人抗衡,更别提报杀父之仇了。贪欲与仇恨是很大的动力,促使那些人去学更高的武功或者害人。
也许,到了金庸制造一个救世主来拯救人灵魂的时候了。
《天龙八部》这本书里面有两个学术中心,一个自然是在少林寺,无名老僧是这里面的思想主持;一个是在无量山下的无量洞,无涯子想建构一个神仙洞府。
无涯子认为他们夫妻俩可以躲在这里而没有世俗的侵扰,专心收集研究天下武学以娱乐身心,但随着他们的女儿阿萝(王夫人)的诞生而理想破灭。金庸给了个理由说,无涯子暗恋了李秋水的妹妹,心中有了隔膜;其实与其说什么妹妹,倒不如说神仙是不能生育的,这就是秘密所在。有了孩子这个第三者插足,如果不在世俗环境里,就会有莫大的矛盾,最终的结果就是神仙府地人去洞空。
无名老僧做得似乎还可以,勉强维持了少林寺这个金字招牌没有被人拆掉。少林寺作为中原武林的权力中心,日益商业化。通过《倚天屠龙记》可以知道,少林寺不但什么事情都喜欢搀和、带头,还通过俗家弟子扩展在各地的势力,就跟美国一样。而我怀疑他们已经将各门派的武功都有收藏(比无涯子他们收集的还全),否则在里面偷书学艺不止的萧远山也无法学慕容家“还施彼身”杀了那么多高手。而老施主慕容博引起大事件就是靠造谣言,说契丹人来少林寺抢秘籍。无名老僧,虽然足迹似乎没有离开少林寺,但似乎建立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也许现在只有靠间谍卫星才能作到。他知道一切事情却没有管。他对少林寺里面每个人的情况都摸了底,知道他们武功情况,所以来挑衅的鸠摩智说少林寺有人会小无相功的时候,他一口否认。而以他的灵敏度,在少林寺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并做好记录的。但他就是不管,因为那已经是世俗的事情了。
除了萧远山和慕容博偷看经书的事情外,萧远山当年在少林寺出手杀死不少人,包括玄苦大师和乔家夫妇,无名老僧都看在眼里,以他超凡的武功要救人的话是稀松平常,他不出手,因为他觉得这是世俗的复仇,自己做为一个超一流的高手,不该干涉人道。阿紫去偷易筋经,他也在场,可是他本着学术交流自由的理念,也没有出手,害阿紫差点死掉。
生死在他眼里,不过是个业报,你能指望他个什么呢。
中国哲学都强调做,无论是儒家的入世,去现实社会做一番,或者是道家的出世,躲在山旮旯里自生自灭。但佛家强调思想力,强调“悟”,强调身与心的的协和。这和传统哲学里的环境决定论是不一样的。但由于中国世俗力量强大,还是将寺庙赶到了山里,这又和一些佛教国家与地区是不一样的。
如果和尚只是干些人死后超度的事情,一定没有办法写进小说。中国最早的武功和尚应该是孙悟空,他不太相信唐僧能够感化那些要吃掉他的妖怪,而是积极投入灭魔行动中。有时候为了能够有个合理的理由杀掉他们,他甚至化身成一个柔弱的小沙弥来做诱饵。这应该是和尚中国化最有利的表征。思想力能够变成“法力”,这也是常见的事情,比如道教祖师老子变成炼仙丹的太上老君,佛变成法力无边的如来佛祖,他们都由思想者变成了魔术师。但孔子是个例外,也许他讲的是人学而不是神学。
达摩祖师也算个祖师,在神仙牌位里找不到他(都是因为有个观世音,他世俗化为女人),但他在各类新武侠小说里的地位很高,以至于少林寺的很多武功都托名归在他的名下。但听无名老僧说,他练习武功不过为了验证佛法,跟杀人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无名老僧知道很多和尚练得贪欲大增,也不准备去教育一下,只等他们练得走火入魔全身不能动了才算个超越。得失在他眼里不过是个过程,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呢?
那无名老僧到底是个什么呢?他就是思想力,不过这一次,是思想力变成了人,他就是无名。
如果萧远山和慕容博互相斗欧而死,就太低估了思想力的威力了;只要跟和尚呆段时间,就能感受佛文化,并最终感化。金庸给这个世界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被佛教改过的人还包括裘千仞、谢逊、鸠摩智等。没有被改造好的包括成昆、灭绝师太等。
在藏经阁里的是一场(第四十三章)被称为“意念中的决斗”,当然无名老僧赢了。
金庸是作得漂亮的,因为他努力将这个影子神灵唤到现实中来。请看他的出场:
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忽听得长窗外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善哉,善哉!萧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苍生为念,当真是菩萨心肠。
萧峰能够考虑最广大人的根本利益,说明他思想中有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这是无名老僧一路的,只是无名蜷缩在少林寺而萧峰不得不面临世俗的不断冲击而使他不断失败。是萧峰将思想力呼唤出来。咱们看看慕容复的行为,就知道他怎么小家子气:
五人一听,都是吃了一惊,怎地窗下有人居然并不知觉?而且听此人的说话口气,似乎在窗外已久。慕容复喝道:“是谁?”不等对方回答,砰的一掌拍出,两扇长窗脱钮飞出,落倒了阁下。……慕容复又问:“你躲在这里有多久了?”
那老僧慢慢抬起头来,说道:“施主问我躲在这里……有……有多久了?”
这句话大大有学问,参考他后面的回答,我们知道:第一,他没有否认自己一直处于“躲”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第二别人问他“躲”只是一个眼前的状态,他却错认为是自己躲的一个恒态。第三,他的省略号表示一个什么道理,他在迟疑什么呢?说实在的,我不知道。但迟疑的是两个,一是地点的错觉,别人问的“这里”是藏经阁长廊,他以为是少林寺;“有多久”表状态,别人问的是具体的躲(其实这个地方是他无名的地盘),他却以为是抽象的躲,就是偷偷摸摸的状态。还有一点,要等下一句才明白。
慕容复道:“不错,我问你躲在这里,有多久了?”
那老僧屈指计算,过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脸上现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记不清楚啦,不知是四十二年,还是四十三年。这位萧老居士最初晚上来看经之时,我……我已来了十多年。后来……后来慕容老居士来了,前几年,那天竺僧波罗星出来盗经。唉,你来我去,将阁中的经书翻得乱七八糟,也不知为了什么。”
这句回答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之间有些意思,他迟疑的回答是“我”,不是小僧、贫僧。直到后来,他才自称“老僧”“老衲”,看来他已经可以通过别人来确定自己的身份了。他通过几句话就确立了自己宗师的地位,当然也靠鸠摩智在他身上暗施杀手未遂,做实验似的反面验证了一下。
他解决问题的法子也过于神奇,就是让两个象征着贪婪(慕容博)和仇恨(萧远山)而势不两立的人互相援手,救对方以救自己,他同时在旁边棒喝“咄!四手互握,内息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然后两个人名字添加到少林寺被感化名单中。
但还依赖这两个人长时间的对抗中,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冲动,而只是将行为变成了一种执着,没有行为而只剩下思想的时候,就是用得到无名老僧的时候了。然而他又不管世俗生活的事情了,萧峰死的时候,说不定他在偷看,心中想“求仁得仁又何怨”;慕容复疯的时候,他在旁边偷看,心理想“不要干扰他做好梦,在这样的铁屋子里”。他就是不管,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太多干扰别人的世界,却只是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给他塞本书。
这就是上帝,如果上帝来到尘世,他是什么样子的呢?
注:本文引文、情节都出自金庸小说,请在熟悉小说基础上阅读
转自http://hi.baidu.com/tt0460/blog/ ... fb5d3b879473bf.html
因为上篇提到这个无情的无名老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