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02|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电影《梅兰芳》指摘(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1 21: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天前的一个傍晚和好友去观看了《梅兰芳》的首映场,陈凯歌的作品看得不多,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当属《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是一个很难超越甚至企及的高峰,是华语电影的典范之作,任何时候去看这部电影都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时隔多年之后,陈导决定拍摄中国戏剧史上的传奇人物——梅兰芳,戏剧史上的传奇人物能否再次成就电影史上的传奇?所以,我是抱着一种希望《梅兰芳》能够超越至少达到《霸王别姬》的水平的心情去欣赏前者的。

《梅兰芳》是以梅氏成长过程为明线,中国时代变迁为暗线,刻画了一个在“唱与不唱”之间矛盾的伶人世家传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戏剧大师的过程。我们这代人对于梅氏的认识恐怕仅局限于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唱戏而“蓄须明志”这样一个小故事,这是教科书中所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也确实很能以小见大,反映梅氏气节的典型细节,电影也难脱窠臼,这个故事被照搬,但缺乏渲染,轻描淡写,梅氏在国难中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并未能淋漓体现,这也许是陈导有意为之,否则这部电影的定位就会转变,可能就成为“主旋律”影片了。

《梅兰芳》的整体结构很松散,这就是和《霸王别姬》的差距之一,整部影片虽然也时间为线索,但也仅仅是多个故事的组合,故事与故事之间只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没有因果、逻辑、递近任何一种关系,这是一大败笔,所以给观众的感觉是杂乱、理不清头绪,这恐怕也是我所看过的一些时间跨度较大的影片的通病。而且,《梅兰芳》中所选取的故事不能很鲜明地反映梅氏的性格,这其中固然有梅氏后人的左右,比如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婚外恋,如果大肆渲染梅氏在感情生活上的不忠,这是梅家人所不愿看到的故事,因为这会大大破坏梅氏在家人、国人心中的形象,所以影片也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梅氏作为中国京剧改革的先驱,他应该是一个个性张扬,极富强烈叛逆精神的艺术家,但看完电影之后,梅氏未给我留下任何关于其性格流露的片断。我们常说要还原英雄、还原伟人,梅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所具有的叛逆性格应该更甚于常人——以此为每个故事的共同点或许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所谓“结构松散”的缺憾了。

《梅兰芳》应该和梅氏本人一样成为经典,可惜陈导没有把握机遇,整部影片经典台词、经典片断极其缺乏,甚至可以说没有,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不管战争谁胜谁负梅兰芳都应该不朽”,但细细一想,这话无非是想说“梅兰芳是属于世界的”,俗气得很!梅妻与小冬之争吵本可以成为一个经典片断的,可惜两个女人讲话艺术平平,陈导对此也是匆匆收场,两人的背影却是留下一点印象,这恐怕还是因为二人身材的缘故吧。

观看《梅兰芳》,就一定会将黎明和张国荣进行一番比较,黎明为这部电影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在影片中看到的青壮年时期的梅兰芳确没有一丁点儿的“四大名旦”之首的风韵,指法僵硬、身段臃肿、气质平平——世上已无梅兰芳!但相比之下,张国荣却演活了程蝶衣,有人说程的原型是梅兰芳(说法不一,姑且从此说),那么可以说张国荣是将自己的气息给了这位戏子,入戏之深常人难以企及。黎明是远远也办不到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纵然《梅兰芳》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若干年后,它被人提起时也是依然会被冠以“经典”之称谓的,只不过张国荣用他的不朽成就了《霸王别姬》的不朽,而黎明的不朽确是《梅兰芳》所成就的(当然,黎在歌坛的成就暂且撇开不论)。

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序录中有这么一段话:“譬之射然:纪氏(指纪昀——引者注)控弦引满,下云中之飞鸟;余则树之鹄而后放矢耳。”这是对于考据学而言的,暂且容我借来一用,对于文学艺术的批评也是如此,任何文艺批评者都应该有其操守,至少应该肯定批评对象的固有价值。陈导及其团队所遭遇的困难恐怕还要在“下云中之飞鸟”之上,我们观众只是“树鹄放矢”之徒,挑拣着电影中这样那样的毛病,我也是仅仅想借此表达我对于《梅兰芳》的理解与希冀而已,欢迎拍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9:02 , Processed in 0.11948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