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69|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古代小说《金……》中的“攮”字辨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8 09: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言》2005年第1期的《<金……词话>方言词拾零》一文,运用青海乐都方言材料重新解释了《金……词话》(以下称为《金》)中的 “攮”字,认为以前的学者的解释都是错误的,而我们认为作者的新解却不可靠,为讨论方便,先将文章所论摘抄如下:
   攮 《金》五十五回:“四人坐下,唤顾卖打上两角酒,攮个葱儿、蒜儿、大卖肉儿、豆腐菜儿铺上几碟。” 其中的“攮”字,文章认为白维国、李申等先生释为“吃;喝。多含厌恶之意”不对,根据青海乐都方言,认为此处应是“好的;质量好的”之义,并举了五句乐都话,兹转录三句:⑴ 今年的青稞长哈的胡都非常攮啊(今年的青稞长势非常好),⑵这一捆大葱攮的很呗,你在阿里买下的,⑶今儿在街上攮攮的吃了一顿。文章然后分析:“‘攮攮的’相当于‘好好的、美美的’。由此可见,《词话》之文是说将上好的葱儿、蒜儿、大卖肉儿、豆腐菜儿端来摆在桌子上。‘攮个’的‘个’是表示修饰关系,用‘攮’来修饰葱儿、蒜儿等。如果为‘吃喝’,则文义不通。”
   一是文章并未证明青海乐都话与《金》所用方言有直接的关系,也没有引用他人的论述。关于《金》的作者和所用方言问题,学术界各执一词,意见很不一致,对于“兰陵笑笑生”这个名字,学术界认为是“王世贞、李开先、屠隆”等等,但不管是前述哪一个,都为中原地区或者江淮、江南等地人士,没有人说过他们和西北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至于《金》所用为何地方言也是众说纷纭,许多人认为是山东话,有些人认为是吴语。但是研究表明,该书所用的方言多集中在鲁西南、苏北、豫东、冀南等地,还夹杂了部分吴方言词。张惠英认为:“《金》的语言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吸收了其它方言,其中,吴方言特别是浙江吴语显得比较集中。我不妨称之为南北混合的官话。”学术界无人提出该书中的方言和青海乐都话有蛛丝马迹的联系。虽有人谈过《金》和兰州话、陕北话在词汇上有些联系,也只能说明这两地有些词语和《金》所用词语相同,不能说它是用兰州或陕北话写的,也很难说明兰州或陕北话对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何况地理上相距更远的青海乐都呢?我们怎能因为乐都话中的“攮”有“好”的意思,“石头狢剌儿”有“石头地里”的意思,就断然认为《金》也是用的这种意思呢?很显然,关联性太弱,没有说服力。需要指出的是“攮”字所出的第五十五回,明代沈德符在《野获编》卷25说:“然原本实少五十三回至五十七回,遍觅不得。有陋儒补以入刻。无论肤浅鄙俚,时作吴语,即前后血脉亦绝不贯串……”明代已经有人感觉五十五回有吴方言人所补的痕迹,则与乐都话更是相去甚远。
   二是文章在论证中所用方言点和方言材料都太少,许多例子本身不能说明与《金》所用含义相同,与语言学界常说“孤证不为例”“例不十,法不立”相违。同时这个词语的解释在本书或者相关文献中不具有普遍性,更有不符合词语的前后语境和情理的现象。
   再谈“攮”,文章举的“攮”的几条方言例子没有一条是和《金》的用法相同的,如用于句首并且后面有“个”字,明显不能说明二者的同一性。再查《金》书,类似于五十五回的“攮”字用法,也只有一例,无法从原书论证“攮”的意义,文章就先举了《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等书中的五六例来说明“攮”字作“吃”为当时方言的一个惯常用法,然后生硬地一转说《金》中此例不作“吃”解释,但是除了举乐都方言作例,没有举出同时代其他著作中的任何一例来作佐证或者其他方言作证,本身就很牵强。事实上,也举不出明清时著作还有何书有此用法。有明确清晰的解释不用,非要另求新解,实难服人。再则文章所引此句的标点本身就有问题,此句原作“攮个葱儿、蒜儿,大卖肉儿、豆腐菜儿铺上几碟。”李申《金……方言俗语汇释》就如此引用,这样“攮”字只能是动词“吃,喝”义,就是“吃个葱、蒜,然后摆上肉、豆腐等菜”。我们从《金》的描写来看,所写比较接近于山东等地的饮食习俗,山东人好生吃“葱、蒜”等,烙饼卷大葱为山东饮食之习惯,许多人在吃饭前先剥个葱咬上几口,然后吃其他的饭食,这一点正与《金》此句所写相同。可能这种习俗在明代出现的范围更广一些。最后“攮”作“吃”有词义的引申理据,“攮”本是动词,有“刺、刺入、插入”等意思,“吃”也类同与这个动作,而且是不太雅观的动作,《金》中经常用此字表示性活动,所以作“吃”讲就含有贬义。
   总之,这个词的意义,在没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还是应该尊重原来的解释,就是含厌恶义的“吃、喝”,而不是什么“好的、质量好的”之义。
   
    抱歉,系统不让出现完整书名,说是不健康的词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19: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伊犁老狼于2008-12-08 09:07发表的 古代小说《金……》中的“攮”字辨正 :
抱歉,系统不让出现完整书名,说是不健康的词语。

楼主说的是《金梅词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21: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代出现的表现市民日常生活的世情小说, 涌入大量口语。诟词詈语的出现是与口头文学发生发展和文学口语化的紧密联系的。它们源自大众生活, 又往往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积淀和集体无意识, 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根据语言的道德含义,《金-瓶-梅词话》中出现的“攮”意思可分类如下。
1.攮刀(子)的:以死咒人或以鬼咒人。死是中国人历来忌讳的事情, 以死咒人是最恶毒的方式。诅咒别人不得好死或直接骂人为鬼, 表达十分强烈的憎恶色彩。
除了攮刀(子)的,还有 作死的、 犯死的、 倒路死的、短命、 少死、 老杀才、 天杀、 不逢好死、死无葬身之地 。

如原文:桂姐笑道:“怪攮刀子的, 看推撒了酒在爹身上。”(p271)

2. “攮” 有时也用作性行为的名称。
如原文:
玳安道:“贼狗攮的秫秫小厮, 你赌几个真个! ”(P684)
他倒把眼睁红了, 骂我: 狗攮的淫妇, 管你甚么事!我如今镇日不教狗攮, 却教谁攮哩? 恁不合理的行货子, 只说人和他合气。(P883)


3. 另外还有地域方言 ,攮包即(软弱无能的人)。


除此之外:
《醒世姻缘传》 中还有其他意思

攮颡

“小选子也会走到后面 ,成大瓶的酒 ,成碗的下饭 ,偷将出来 ,任意攮颡 ,及至收拾睡倒 ,也便做了陈抟的兄弟 ‘陈扁’ 。 ” ( 《醒世姻缘传》 第 83 回)

“童奶奶后来知道 ,从新称羊肉 ,买韭菜 ,烙了一大些肉合子 ,叫了他去 ,管了他一个饱。他也妆 不折本 ,案着绝不作假 ,攮嗓了个够。 ” ( 《醒世姻缘传》 第 78 回)
“叫我说: ‘俺插着麦仁 ,你成三四碗家攮颡你 ,你送的是什么布合钱 ?’ ” ( 《醒世姻缘传》 第 49 回)

这里的 “攮颡” 也写作 “攮嗓”,是拼命吃喝的意思。谓人吃相不雅 ,狼吞虎咽者的不敬之词。

“外边的这七个族人 ,一个家攮丧的鼾僧儿一般 ,都进来谢了晁夫人家去。 ” ( 《醒世姻缘传》 第 21 回)

这里的 “攮丧”, 《汉语大词典》 上解释为 “哭丧” 。 《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 中解释为 “喝” 。上海古籍本 《醒世姻缘传》 里注为 “拼命吃东西” 。仔细玩味上下文 , 《汉语大字典》 的解释似不妥 ,因为根据上下文 ,当时正是孩子 “洗三” 大喜的日子 ,七个族人不可能 “哭丧”, 《元明清白话著作中山东方言例释》 中解释为 “喝” 也不确切 ,按上文 ,晁夫人摆好了酒宴 ,外边的这七个族人生怕吃少了吃亏 ,所以拼命吃喝 ,这里的 “攮丧” 还是应该解释为 “拼命吃喝” 较为确切。查 《近代汉语词典》 也注 “攮颡” 可写为 “攮丧”,是 “大口吞吃(含贬义)” 的意思。

引自:《金-瓶-梅诟词詈语现象考察》,《醒世姻缘传中的山东方言例释》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4: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的分析。
乐都话所举例子:⑴ 今年的青稞长哈的胡都非常攮啊(今年的青稞长势非常好),⑵这一捆大葱攮的很呗,你在阿里买下的,⑶今儿在街上攮攮的吃了一顿。
不难看出其中的“攮”是形容词,与“攮个葱儿、蒜儿”的动词用法是很不一样的。
在很多方言里应该都有“攮”表示“吃”的用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02 , Processed in 0.1586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