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052|回复: 198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12月0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3 00: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9年12月3日
法国印象主义大画家雷诺阿去世

奥古斯特-雷诺阿
  1919年12月3日,法国印象主义大画家雷诺阿在他的戛纳别墅中去世,享年78年。
  彼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生于法国里摩日一个裁缝家庭,早年进瓷器厂学徒,作过瓷画,后入美术学校。
  1861年,雷诺阿师从学院派画家格莱尔。1870年普法战争时期,雷诺阿曾应征入骑兵团。
  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中展出雷诺阿的作品《包厢》,获得名声,该画在构图上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平衡法则。后雷诺阿呼吁建立“反对平衡”艺术协会。
  1878年雷诺阿转向官方的沙龙,1900年他得到了官方的勋章。
  雷诺阿多次到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游访作画,研究绘画大师的技法,寻求生活的朴实和自然。雷诺阿长于人物、肖像画,多以妇女儿童为题材,在手法上吸取传统技巧,并注入印象派的革新手法。他在色彩与光的表现上独树一帜。
  雷诺阿主要作品有《裸女》、《桨手们的午餐》、《利莎》、《浴女》、《舞会》等。

评议:法国盛产艺术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头号通辑犯林泰男落网


林泰男(蒙面者)被押回东京

  1996年12月3日,日本警察在冲绳列岛西端的石垣岛将名列日本通缉犯之首、具有“杀

手”之称的林泰男捉拿归案。林泰男是日本奥姆真理教的骨干分子。1995年3月20日,他与

其他“奥姆”成员在东京地铁列车内施放沙林毒气,造成10余人死亡,5500多人中毒。1995

年5月,警方抓获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捣毁“奥姆”老巢后,林泰男和其他“奥姆”主犯

已四散逃匿。一年半以来,警方在全国各地通缉捉拿“奥姆”成员。林泰男的落网将为审判

奥姆真理教教主和追捕其他通缉犯提供重要线索。

评论:打击一切邪教恐怖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894年12月3日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逝世


斯蒂文森
  斯蒂文森(1850~1894),英国作家。生于爱丁堡建筑工程师家庭。当过律师。大学时期就开始写作。早期作品有游记《内河航程》(1878)和《驴背旅程》(1879)。1882年出版富于异国情调的惊险浪漫故事集《新天方夜谭》。他最著名的小说有《金银岛》(1883),叙述少年吉姆一行人去海上荒岛寻找海盗埋藏有财富的冒险故事。这部小说给作者带来巨大声誉,为后来大量的掘宝题材小说开了先例。以苏格兰为背景的小说《绑架》(1886)及其续篇《卡特琳娜》(1893)和《巴伦特雷的少爷》(1889)出色地表现了苏格兰民族特色。他还有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中篇小说《化身博士》(1886),探讨了人性的善恶问题,1889年斯蒂文森移居太平洋萨摩亚岛养病,创作了以岛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岛上夜谭》(1893),赞扬了岛民的纯真和智慧,1894年病逝岛上。他是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他善于写新奇浪漫的事物,他笔下常出现具有高贵品质的贫民、流浪汉、孤儿的形象。但他着意追求艺术效果,忽视和避开反映社会重大矛盾。

《化身博士》封面
(人民网资料)

评论:纪念著名的英国作家,他写的《金银岛》和《新天方夜谭》我想大部分中国人都应该看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12月3日,中日在常德激战

        
             日军大炮猛轰常德十余日,中国守军在炮火中冲锋

  1943年12月3日,常德中国守军阵地上,横七竖八布满了中日两军的尸体,守卫常德的第七十军第五十七师经过15昼夜激战,弹尽粮绝,全师官兵除个别人突围外,其余均战死。

  这次战役开始于8月28日。当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部提出了进攻湖南常德和安徽广德的战役计划,其目的是: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摧毁中国第二战区的根据地,牵制中国可能调遣到云南去的兵力,以策应日军在南洋的作战。9月30日起,日军出动 4个师团的兵力发起进攻,10月30日攻占广德。11月2日发动对常德的进攻。24日,日军主力逐渐接近常德,中国军队积极应战,两军在德山进行激烈的拉锯战。12月2日德山沦陷,3日常德为日军攻占。

  12月4日,中国军队援救常德的后续兵团抵达战场,开始反攻常德外围,8日克复德山,而后进攻常德,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也配合中国军队作战。日军主力团战役目的已经完成,而且由沙中渡过长江远道进攻,军需补给线受到国民党军队侧击,又怕国民党军援兵赶到,受到夹击,故主动撤出常德,然后全线总退却。国民党军发现日军退却后,下令全线追击,但日军已退回长江北岸。

        
                 中国军队克复常德,整队入城

              
                一个缴获大量日军用品的中国战士

        
                   常德会战中的日军俘虏

评论:中国军队转入反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根据安理会的推荐,任命加利为联合国第6任秘书长。加利生于埃及开罗,曾撰写国际法著作百余部,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最高行政职务的非洲国家代表。这是加利在宣誓就职时发表演说。
评议:联合国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4年12月3日 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间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在华盛顿签署
《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英语: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是美国与中华民国在1954年12月3日签订的正式国际条约,该条约是以军事为基础、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作的多目标条约,至1979年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时发布声明自动失效,不过随后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关系法》取代之。


评论:《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条约维持24年之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



 队员们勇渡激流

  
  1998年12月3日上午12时,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二分队队长关志华

和迎候在大本营扎曲村口的队长高登义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一分队是昨天抵达扎曲的。至此

,人类首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活动划上了圆满句号。
  
  科考队10月19日于北京启程,10月29日分两队正式从西藏林芝地区派乡分头出发,历时

34天,行程超过600公里,穿越了从大峡谷入口派乡尼定村至背崩乡希让村一段250多公里。

这250多公里峡谷,包括了雅鲁藏布江最急最阶段。在两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南伽巴瓦峰和

加拉白垒峰的挤压下,雅江百曲千折,拐弯多达80多处。因此,雅鲁藏布大峡谷也被称为大

拐弯峡谷。雅江从派乡尼定村进入峡谷,海拔高度为3000多米,此后急泻数百里,至希让村

,跌至海拔500多米,落差达2400米以上。在大峡谷,至今还保留着茂密的原始森林,种类

繁多的动植物。日本人称这里为“人类的最后秘境”。近年来,这块秘境已经成为国际热点

,世界各国探险队连年进入,但尚无一支走完全程。
  
  中国科考队此次穿越考察,一分队从派乡尼定村出发,顺江而下,两天便走到进入大峡

谷无人区前的最后一个村庄加拉。接下来的30多天全部是在无人区中度过的。从加拉至大本

营扎曲不足40公里,每天沿江一公里左右的进程昭示着队员付出的万般艰辛。不断地在丛林

中爬山涉水,每穿越一公里付出的体力相当于走20公里。就在即将到达扎曲前一星期,一名

队员被牛虱子咬中淋巴发炎,不得不退出穿越,被送出治疗。
  
  二分队从派乡出发,翻越了海拔4200多米的多雄拉山后进入大峡谷下游段背崩乡,逆雅

江而上,徒步400多公里,其间包括60公里无人区,历经困苦,终于在这天同一分队会师扎

曲。至此,中国人终于可以骄傲地宣布一项人类新纪录的诞生。
  
  通过此次穿越,中国人揭开了“人类最后秘境”的神秘面纱。经过考察,不仅掌握了大

峡谷地区的动植物分布,雅江的水气资源量,而且获得了一大批可喜发现。在雅江从派至扎

曲间,共发现了3个落差超过30米的干流瀑布;在无人区发现了大量珍稀树种红豆杉,最大

的树干直径超过1米,高达20多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穿越中,科学家找到了大批珍稀

昆虫缺翅虫标本。这些树种、昆虫的发现,再次证实了这一地区是迄今世界上少有的原始环

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为纪念此次穿越,科考队于扎曲村头设立了纪念碑,并在这天下午举行了纪念碑揭碑仪

式。

评论:中华民族的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12月3日,中国国民党军队地方实力派人物阎锡山发起反共的“十二月事变”。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某部在检阅场上

  长期统治山西的阎锡山,在抗日战争初期,迫于形势,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统战关系。但是,他后来企图对日实行妥协,把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军视为极大障碍,命令山西旧军向山西新军发动全面进攻,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月事变”。

  1939年12月3日,国民党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部奉阎锡山密令,突然以重兵围攻晋西南新军决死第2纵队、政卫第209旅和八路军晋西支队。同时摧毁晋西南各抗日县政府和抗日救亡团体。大肆屠杀县政府和牺盟会干部及八路军伤病员。面对阎军的进攻,晋西南新军于12月6日组成“拥阎抗日讨逆总指挥部”,在八路军晋西支队协同下进行自卫反击作战,苦战10多天,击溃陈部两个旅,突围到达晋西北。阎锡山又令其第7集团军等部进行拦阻,并对晋西北新军和八路军实行围攻,均被击退。阎锡山在晋西南、晋西北挑起武装冲突的同时,还令其第8集团军在晋东南进攻新军决死第1、第3纵队。1940年1月中旬,阎军又袭扰晋中地区,进攻决死第1纵队。在八路军第386旅主力和总部特务团的支援下,决死第1纵队奋起反击,阎军暂2旅和新2师大部被歼。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企图压制新军、排挤八路军的目的未能达到。相反,其自身力量却被削弱,使蒋介石的势力乘隙而入。

评论:国民党善于搞摩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周长6157米、高10米的平遥古城墙。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二十一届会议将山西平遥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平遥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中国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在明清时期杰出的范例,在中国历史发展史上,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评议:保护民族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50年12月3日,中朝在北京商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统一指挥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作战。

         
       彭德怀司令员和金日成将军在中朝联合司令部门前交谈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一道抗击美国侵略者。为了协调、统一指挥中朝军队作战,有效地打击共同敌人,12月3日,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与应邀来访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会谈,共同商定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组成联合司令部,中国方面推荐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方面推荐金雄、朴一禹分别担任副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12月7日,彭德怀同金日成在朝鲜大榆洞就中朝联合司令部具体问题进行了会谈,双方商定:中朝联合司令部下辖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人民军司令部,但中朝联合司令部不对外公布,凡属作战范围及前线一切联合行动,均以中朝联合司令部名义下达。12月8日,周恩来起草了《中朝两方关于成立中朝联合指挥部的协议》,明确指出:“为更有效地打击共同敌人,中朝两方同意立即成立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朝鲜境内一切作战及其有关事宜。”12月上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正式成立,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金雄为副司令员,朴一禹为副政治委员。中朝联合司令部作为中朝军队的统帅部,它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艰苦卓绝的战争,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评论:中朝联军以中方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陈省身因病逝世



  12月3日19时14分,国际数学大师、中科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

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南开大学的师生员工沉痛悼念这位“当今最伟大

的几何学家”。

  陈省身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其后赴德国汉堡

大学深造。他曾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创建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数学研究所。

  陈省身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省身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

。他是唯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

父”。

  2000年,陈省身定居南开大学,被天津市授予永久居留权。他现为南开大学教授、美国

科学院院士,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殚精竭虑地为把中国建成数

学大国贡献了毕生心血。

评论:巨星陨落 浩气长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6年12月3日,香港知名爱国人士王宽诚逝世,享年80岁。王宽诚是浙江宁波人,1947年迁居香港,长期经营金融、地产、船务、百货、木材加工等,抗美援朝时曾为祖国捐献一架飞机。曾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会长、荣誉会长。1963年,捐款协助广东暨南大学重建。1985年出资1亿美元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


评议:身在资本主义社会,热爱红色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4年12月3日 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惨案

印度的孩子们到化学康采恩的公司大楼前示威。在发生了这次不幸事故之后,博帕尔的妇女也到大街上去游行示威
  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距首都新德里以南750公里、地处印度中部丘陵地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附近的一家农药厂,装有液态剧毒气体甲基异氰酸盐的储气罐内温度上升,压力过大,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色气体从储存罐内渗漏出来,在博帕尔市内外以浓雾状游移于地表附近,经久不散。这次事故使储气罐内45吨剧毒气体泄漏殆尽。仅2天内就有2500余人丧生,另有60万人受毒气不同程度的伤害。到1994年死亡人数已达6495人,还有4万人濒临死亡。
(人民网资料)

评论:闻名世界的毒气泄漏事件!从事化学工作的工程师们请多加注意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年的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1992年10月14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联大的这一决议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通力合作,开展有关残疾人的活动,以改善残疾人的状况。这是2003年12月1日,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身患残疾的学生在上课。



评议:关怀弱势群体,体现社会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届亚运会闭幕


第九届新德里亚运会会徽
  
1982年12月3日,当时亚洲体育史上规模空前的盛会——的比赛经过15天的激烈角逐,在新

德里全部结束。中国运动员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金牌总数上超

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创当时男子跳高世界最好成绩的中国选手

朱建华被评为本届亚运会唯一最佳运动员。

  来自亚洲33个国家和地区的3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22个大项的比赛,决出了199枚

金牌。比赛中,有16个队获得了金牌, 23个队获得了奖牌。获得奖牌的国家和地区队是历

届亚运会中最多的一次。日本队获57枚金牌、52枚银牌和44枚铜牌,列第二位。获得金牌总

数第3至第6名的队是:南朝鲜(28)、朝鲜(17)、印度 (13)、印尼(4)。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届比赛中各国选手共平1项射箭世界纪录,创1项田径今年世界最好

成绩,打破了一批亚洲纪录,刷新了90多项亚运会纪录。

评论:中国首次参加亚运会即夺得金牌总数第一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始皇陵出土大型铜车马



1980年12月3日,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7.8米深的地下出土了两乘大型铜车马。本图为二号

铜车马,出土时破碎为1555块,经修复,完整如初。车通长3.17米,高1.06米,相当于真车

马的一半。总重量为1241公斤,由大小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青铜制件1742个,黄金

制件737个,白银制件983个。其形体之大,堪称“青铜之冠”。其设计制作也与现代工程结

构有着惊人的相似,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铜车为单辕双轮车,辕长2.46米,轮径为0.59米,车舆分前后,平面呈凸字形,凸突部

分是驭手所坐之处。教材图上可以见到跪坐着的铜御者。铜御者高0.51米,重52公斤。其神

态恭敬中又有一丝得意,充分表现出一个高级奴仆的心理。车室的后面有门,左、右与正前

辟有三个窗户。正前窗板为镂空的菱形花纹,窗板可以开启,便于主人与御手互通信息。两

侧窗可以前后推拉,窗板亦是镂空菱形纹,从室内可以观察到车外的情况,但外面的人难以

看清车内。蓬盖面积达2.3平方米,将御水也罩在下面。蓬用铜骨架、铜条支撑,上覆以绢

帛。4匹马的高度为0.91棗0.93米,长度为1.1棗1.15米。4匹马的重量也不相同,分别为177

公斤、180.7公斤、183公斤和212.97公斤。四马神态各异。中间的两匹马昂首正视前方,两

侧的马略侧视,张大鼻如喘息状。图中能见到的,耸立于马头之上的物体是车撑,用于支撑

车辕,这样在长途休息时可减轻马的压力。铜车马在制作上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粘接

以及子母扣、纽环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各种工艺。钻孔的最小直径为1毫米,饰件多

处用如发丝的铜丝,窗板的铜片仅厚至0.12棗0.2厘米,车辆头的内孔滚圆,就象车床加工

的一般。铜车马的许多零件都与现代使用的相似,如车门、前窗用的活动铰页,其形状与今

日门窗上使用的活页非常相似;系马肚子、马颈的套环采用了策扣连接,策扣与今日人们用

的腰皮带上的策扣完全相同。

  秦陵出土的铜车马共有两乘。前乘为护卫武士所居,此图为后乘。据考证,这仅是秦始

皇车队中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史书记载,秦始皇出游时这样的车乘有81驾,其

盛况观此铜车马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车马就当更为豪华气派了。



评论:迄今为止中国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环保会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统一后首次大选揭晓(1990年) -----

   1990年12月2日,全德第一次议会选举举行。
   12月3日上午公布的最后统计结果,当时联合执政的基民盟·基社盟(合称联盟党)和自民党得票合计超过半数,科尔将继续担任总理。
   选举结果初步揭晓后,科尔表示要和自民党继续联合执政,尽早开始组阁谈判,争取在年底之前提出新政府组成名单。
   根舍说,自民党的选举结果为下届政府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点评:和平演变的一次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618][tr][td]
 1986年12月3日,政协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全国工商联第五届常委、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当然永远荣誉会长、知名爱国人士王宽诚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
  王宽诚先生是浙江省宁波人,生于1907年。早年在宁波经营国内口岸贸易、金融及轻工业。1937年到上海开设维大洋行。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上海租界后,前往四川重庆。抗日战争胜利,王先生重返上海,恢复扩展维大洋行业务,并先后在伦敦、纽约等地成立分公司。1947年王先生迁居香港,设立维大洋行(香港)有限公司,随后创立幸福企业有限公司及数十家有限公司,经营金融财务、地产建筑、船务、国内外贸易、百货、食品、木材加工等业务。近年王先生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又相继开展商务。几十年来,王宽诚先生在港澳及海外工商业界信誉卓著,接连被选为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副会长,当然永远荣誉会长。
  王宽诚先生曾为支持抗美援朝捐献一架飞机等有关物资。
  王宽诚先生关心内地及香港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几十年来,先后捐款支持香港及内地20余所学校或社团,包括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等单位。1985年又出资1亿美元成立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王宽诚先生为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王宽诚先生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暨南大学副董事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等职。此外他还在内地20余个机构兼任董事、理事、顾问,在香港澳门十余个机构兼任名誉会长、董事、主席等职。
  
点评:敬佩他的追求真理,热爱祖国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618][tr][td]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诞辰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在短短2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历史、考古、文学、戏曲、音韵、古文字和西北地理等多种学科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划时代的贡献,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他自小受到严格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清末秀才。他从14岁开始认真钻研《史书》、《汉书》,为他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04年,王国维开始致力于文学研究,是年发表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运用西方文艺理论和近代科学方法评论文学名著的论文——《红楼梦评论》。该文把《红楼梦》与歌德的巨著《浮士德》对照,是我国第一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作品的论著,在红学史上它又是第一篇比较系统的研究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1907年起,王国维开始从事戏曲研究。到辛亥革命之前,他已写出多种有影响的专著和论文,如《戏曲考源》、《唐宋大曲考》、《曲录》等。辛亥革命爆发以后,王国维与罗振玉一起,携眷东渡,移居日本,并在第二年完成了《宋元戏曲考》,这部著作在日本汉学界引起反响,掀起一股中国戏曲研究热。从此王国维专攻经史考古之学,与文学研究分了手。
  《宋元戏曲考》(又名《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多年进行戏曲研究的一个总结,这部名著的主要贡献有三个,一是高度评价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二是进一步发展了境界说,把境界说引入戏曲领域;三是第一次为人们勾画出我国戏曲发展的比较完整的轮廓。从此一贯被文人学士视为“托体近卑”而不屑一顾的戏曲,被王国维纳入了文学艺术的范畴和历史科学的范畴。
  王国维在1916年从日本返回上海,先后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他应废帝溥仪之召,任“五品”“南书房行走”。 从1925年起,他应聘为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1927年王国维在北京颐和园投湖自尽。
  

点评:不能够颐养天年是一大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1893年12月3日,中国农学家、教育家邹秉文出生。

邹秉文(1893—1985),原籍江苏省苏州市,中国植物病理学教育的先驱。191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士学位,1916年回国。1927年秋,被任命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1946年密歇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先后任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农科主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上海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南京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常委会代主委,中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任首席代表、粮农组织筹委会副主席,南京政府农业部高等顾问兼驻美国代表,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中方团长。1942—1948年担任中华农学会理事长,1929年发起建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1948年赴美任纽约和昌公司(华侨经营)董事长。1956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周恩来总理的号召回国,以一级教授身份,任农业部、高教部顾问。



评论:著名农学家、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22:04 , Processed in 0.53169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