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54|回复: 5

[【问道台】] 清淡久远同事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4 22: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一文,文章作者是我做人的榜样,象作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有这样风气,作风的单位现在肯定还有,但是应该不多了,请大家看过这篇文章讨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单位的思想、风气和作风对他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环境教育新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清淡久远同事情
    2006年6月,接到当年辽宁省人事局的同事、我的老领导王景新的电话,他邀我回辽宁参观在沈阳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与原来一起工作的同事们聚聚。
1965年我从山西大学毕业分配到辽宁省人事局干部处工作。当时王景新是干部处副处长。1971年秋,我调回山西工作。这次去沈阳,能与阔别多年的老同事会面,自然是很高兴的。
我和妻子到沈阳后,先去看望老同事王景新。他和夫人老李大姐热情地接待我们,并邀请我们住在他们家。我们不想太多打扰他老两口,还是住在了别处。他随即给当年干部处的同志打电话,告知大家可福回来了,择日我们相聚,并预订了聚会的酒店。
那天,当我和妻子到达酒店的时候,几位老同事已在酒店门口迎候。时过30多年,远隔千里之外,我们一个处的8位同志如今能欢聚一堂,多么不容易啊。
俗话说,天下知交老更亲。老同事久别重逢,高兴又激动。紧紧地握手,亲切地问候,欢声笑语,情深意长。看到这些老同志精神饱满,亲热有加,勾起我思绪万千。想象当年在一起工作、一同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的情景,回忆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一股幸福的暖流和感激之情在我心中荡漾。
叙谈中我忆及当初来辽宁分配工作的情形。上世纪60年代每年经辽宁省人事局分配的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数以千计,那年从中选了两个留局里工作,其中一个就是我。想到此,我问当时负责此项工作的老王:“那年局里怎么就把我留下了?”他笑笑说:“见了面,又阅了档案,看到你品学兼优,字也写得好,就留下了。”原来就这么简单。那时我自觉服从分配,从太原来到沈阳,人地两生,根本想不到能分配到省人事局。那个年代风气正,局里同志秉公办事,勤政廉洁,根本没有拉关系走后门之类的事。在辽宁工作的六年里,同事们给了我许多帮助。和我谈心,关心我的进步和家庭,鼓励我钻研业务,勇往直前,努力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记得到人事局上班的第二天,张恩副处长和老王就带我去大连搞调研。从此,他俩每下市县工作都要带上我,意在培养我,让我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在辽宁过的第一个春节,张处长请我到他家,同他的家人一起吃年饭,欢度春节。他的热情相待,使我在东北的严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少了些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离愁。他后来任省顾委办公厅副主任,于前年去世,享年78岁。如果今天他在该有多好!说起来,大家都思念他。以后好几位同事相继约我到家品尝东北风味的饭菜。有一年我家里修房急需钱,王成熙等同志就慷慨借给我,直至我调回的第二年,才还了借的钱。同志们的关心爱护,使我这个单身在外的年轻人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满怀信心,勤奋工作。在辽宁省人事局工作的几年,是我人生途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老同志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很大的激励。在这里受到的教育和锻炼,为我后来的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从辽宁调回山西工作以后,与辽宁的同事们仍保持着书信往来、电话联系。时过十几二十年后我乘到辽宁出差的机会去看望他们,依然是那样的亲切。一次是王景新把其他同志叫到他家和我相见,一次是张恩安排大家在他家相聚。每次聚会都叙旧话新,畅抒胸臆,甚为惬意,只觉得知己话长,相聚时间恨短。他们只要来山西,都要与我联系,相互看望。山西与辽宁相距近三千里,隔不断我们的友情。上世纪70年代物资紧缺,我在山西买不到自己家需要的缝纫机,王景新托人在鞍山买上给我寄来。我家人需要维生素B12,在山西难以买到,大老王从沈阳买好用小木盒包装好给我寄来。
1978年辽宁省重新组建了 “文革”中撤销的省人事局,王景新出任省人事局副局长。他刚上任,即给我写信,想让我调回辽宁省人事局工作。读着他的来信,为他的盛情所感动。同事之间还有什么比信任和真诚更重要、更可贵呢!我感谢他的深情厚意。考虑到当时我在晋中地委机关工作,家已安到那里,家中老人年事已高,所以没有重返辽宁。
大前年,老朱赠送我一幅他自己的书画作品,装裱精致,包裹严实,千里迢迢寄来。上书杜甫五律《春日忆李白》一首。他的草书潇洒秀丽,神韵飘逸。我细读这幅表现李杜之间友情的作品,从中悟出他的雅意,仿佛看到老友之情跃然纸上。我将这幅字画挂在客厅的墙上,常欣赏相忆。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觉得,清淡久远同事情。同事情是一种一起干事业,共同奋斗中形成的同志情谊,如水,清淡,感情纯真、诚挚、自然,不带任何杂质和功利色彩。因而这种感情长久而可贵,跨越时间和地域而不移。离开辽宁37年了,我依然怀念在辽宁工作的岁月,常常想起我的辽宁同事们。这情怀,让我体味人间真情,领悟人生真谛。谈起辽宁,想到辽宁,我就有一种亲切感、幸福感和思念之情。

                王可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5 17: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无论如何都是很重要的。
第一个单位,也就是一个大学生对职场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对他后续的工作,确实是很重要的。
即使是现在,大学生有一个比较好的换工作的大环境,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在第一个单位呆上足够多
的时间,一来可以增长经验,二来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假如第一个单位,有一个比较开明的,和谐的气氛,就会使新人能够放开手脚,发挥潜力;也可以
为将来的工作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假如第一个单位,气氛比较差,勾心斗角,那么,就会使新人谨小慎微,做事放不开手脚,这样的
单位,当然也不会留住真正的人才。
我第一个单位,就是这样的一个好的单位,到公司以后,首先给每个新人指定一个资深员工作为他的
导师,帮助他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同事之间,都是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大家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将
工作做好,所以,效率会比较好。
工作安排,都是先从相对简单的工作做起,当导师或者主管觉得新人有能力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时,
就会给与相应的责任和待遇。
我觉得这种方式就比较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6 02: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总的来说风气比较正。我所在的大学作风就很好,几乎人人敬业,各个积极向上,互相补台而不是拆台。
一个单位要有好的环境,首先是领导要正,工作努力,廉洁奉公,爱护下属。
其次是单位要有好的规章制度,奖励先进,严惩违章者。鼓励大家学习,给大家创造进修、听讲座等各种学习机会。学习好的东西,自然就把不好的东西给摒除出去了。所谓人的大脑你不用好的思想来占领,它就会被不好的思想占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9 02: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个进入的单位是实习单位,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印象颇深,收获成长很多。

其实新人熟悉的时间也就几个月,所以实习单位可以叫真正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单位”。实习单位与正常进入的单位最大不同在于没有利益纠葛,所以风气很正,关系单纯,同事都把你当学生,而且愿意教、带。

庆幸的是我在实习单位里跟每一个同事都有单独的业务交流机会,转益多师;也部分地参与了他们的社交活动,他们甚至现身说法告诉我一些同事间、上下属间的相处“秘诀”和“恩怨”,让我知道了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应对方式。这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父母也不谈,正式的工作单位也没人教你。

我在实习单位的经历至今受用,也常跟即将去实习的学生分享我的感受,使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实习单位,更好地溶入社会。

by the way,楼主的字太小了,放大了N倍方可读,好痛苦,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9 0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个单位是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
在那里我终于发现国企的弊病,医生们都是医生们都是一袋一袋的往家里拿药,
没事自己把处方写了,盖上章就没事了,我就是那个替医生抄处方的人
我是个刚去的,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拿药,但是在单位自己随便吃点药,还是可以的
比如牛黄上清丸,十几块钱一粒,我没事就吃点
不过第一个单位,还是让我受益非浅的,我在大学里,几年都没有学会的东西,在那几个星期就全都掌握了,几百种中药的鉴别,我如数家珍,重来没有抓错过药,每天还有一些美女护士,在眼前转来转去,现在想来那个时候还是挺幸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9 09: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fengxinglie于2008-11-19 09:32发表的 :
我第一个单位是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
在那里我终于发现国企的弊病,医生们都是医生们都是一袋一袋的往家里拿药,
没事自己把处方写了,盖上章就没事了,我就是那个替医生抄处方的人
我是个刚去的,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拿药,但是在单位自己随便吃点药,还是可以的
比如牛黄上清丸,十几块钱一粒,我没事就吃点
.......


哈哈,看来国企还是挺羡慕人的呀。
但也能反映垄断行业的弊端呀。
不经过市场的竞争洗涤这些企业
都无法在后面存活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6:31 , Processed in 0.37200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