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70|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读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0 21: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敦煌文书S.6161、S.3329、S.6973,和P.2762五件残卷是可以拼接缀合的同一卷文书,是一件碑的文书,此碑早已不存。根据藏经洞所藏文献的原位置,其原属一卷,只是由于王道士、伯希和等在藏经洞的翻检,及斯坦因、伯希和将这些卷子带到本国经过整理编号后形成了今天四分五裂的局面。此卷文书的校录、定名与研究早在1926年就已经开始,伯希和、羽田亨录入的《敦煌遗书》第一集中,根据P.2762定名为“张氏勋德记”。1957年翟林奈在编《英国博物馆藏敦煌汉文写本注记目录》时将S.3329与P.2762两件文书拼接。1964年藤枝晃先生在《敦煌千佛洞的中兴》一文将S.6161和S.6973二个号所存的三件文书与S.3329与P.2762缀合成一件文献,并定名为“张淮深碑” 。1989年,郑炳林先生对这件文书进行了校录、考证,并定名为“张氏修功德记”。 1990年,唐耕耦 ,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五辑中有该文书的录文,定名为“张淮深碑”。 1996年荣新江先生对这篇文书进行了校录,定名为“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并对该碑的原名、立碑年代以及作者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本文依据荣新江先生的定名,在通读该文书之后,结合其它文献与张氏归义军时期的历史,对碑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补充。
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前人的录文对该碑文进行抄录如下:

损舋,河洛沸腾,十□□□□□。□□□脈,併南蕃之化,城
   。抚纳降和,远通盟誓。析离材(财)产,自□(定?)□(桑)田。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由是形遵辫发,体美织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祖宗衔怨,含恨百年,未遇高风,申屈无路。
其叔故前河西节度,讳某乙,侠少奇毛,龙骧虎步。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吴白起之精见,韬钤之骨髓,上明乾像,下达坤形。觏荧或(惑)而芒衰,知吐蕃之运尽。誓心归国,决意无疑。盘桓卧龙,(卧龙者,蜀将诸葛亮也,字孔明,能行兵,时人号曰卧龙是也。)候时而起,(孔明既遇蜀王刘备,其时方起也。)率貔貅之众,(貔貅者,即勇猛将士名曰貔貅也。)募敢死之师,(敢死之师者,即秦王苻坚败亡之后,苻弘匡佐王业,募得勇猛将士,脊背上皆书“敢死”之字。)俱怀合辙之欢,引阵云而野战。(即得军势,而引士卒,合於野战。)六甲运孤虚之术,三宫显天一之神。(九宫梦为天一。)吞陈平之六奇,(前汉刘邦之将,献六奇策以破楚项军。)启攵武侯之八陈。(诸葛武侯能用八般陈法,天下傅名。)纵烧牛之策,(田单者,齐国之将也,守即墨之城,收城中得千头牛,灌脂束苇於牛尾上,以火蓻之,七千将士卒纵牛奔突,齐军大破之,复齐七十城。)破吐蕃之围。白刃交锋,横屍遍野。残烬星散,雾卷南奔。敦煌、晋昌,收复己讫。时当大中二载,题牋修表,纡道驰函,(沙州既破吐蕃,大中二载,遂差押衙高进达等驰表函入长安城,上献天子,)上达天闻,皇明披揽,龙颜叹曰:关西出将,岂虚也哉。百辟欢呼,抃\舞称贺。表达天庭,大中大悦,叹曰:关西出将,岂虚也哉!“百披欢乎,抃\舞称贺。(表达天廷,大中大悦,叹曰:“西关出将”,将者,即祁连古往出於名将,卢思道之辈是也。)便隆驲骑,(驲骑者,即驿马传递是也。)便送河西旌节,赏赍功勋,慰谕边庭收复之事,授兵部尚书万户侯。图谋得势,转益雄豪,次屠张掖、酒泉,攻城野战,不逾星岁,克获两州。再奏天阶,依前封赐,加授左仆射。官高一品,日下传芳。史策收功,名编上将。姑臧虽众,(姑臧者,凉州郡县名。)勍寇坚营。(勍寇者,强壮之贼兵是也。)忽见神兵动地而至,无心掉战,有意逃形,奔投星宿岭南,苟偷生於海畔。我军乘胜逼逐,虜群畜以川量,掠其郊野,兵粮足而有剩。生擒数百,使乞命於戈前;魁首斩腰,疆尸染于蓁莽。良图既遂,滤行祖父之沉冤。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修文献捷,万乘忻欢,赞美功臣,良增惊叹。便驰星使,重赐功勋,甲士春冬,例沾衣赐,转授检校司空,食实封二百户。事有进退,未可安然,须拜龙颜,束身归阙。朝延偏宠,官授司徒,职列金吾,位兼神武。(司徒自到京师,官高一品,兼授左神武将军、朝廷偏奖也。)宣阳赐宅,禀实九年之储。(司徒,宅在左街宣阳坊,天子所赐粮料,可支持九年之实。)锡壤千畦,地守义川之分。(锡者,赐也,义谷川有莊,价直百千万贯。)忽遘悬蛇之疾,(忽遘悬蛇之疾者,《事林》云:古有人,冲热归家,房中饮水,水既入口,乃见碗中有蛇,和水入喉,因而得疾。后有友人因来问疾,见病者房中壁上有一张弓,悬在壁牙。乃索水一盌,因乞病人曰:“可饮之。”病者乃饮,即见盌碗中有蛇。友人曰:“此蛇是否?”病者曰:“是也。”“君可视壁上弓影,来入盌碗,非是蛇也。)行乐往来,悲来俄经(惊)梦奠之灾,(则孔夫子得梦奠典之悬津,染疾而终,七十有四。谅有时而无命。春秋七十有四。)寿终于长安万年县宣阳坊之私弟也。诏赠太保,勅葬于素浐南原之礼。(浐水在长安东南,以(与)渭河相连。)
皇考,讳议潭,前沙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检校鸿胪太卿、守左散骑常侍、赐紫金鱼袋。入陪龙鼎,出将虎牙,武定文经,语昭清史。(龙鼎者,大唐宝鼎是也。其鼎九枚,在天子大殿之前,非重臣不得见也。虎牙者,节度使之策(荣)名也。文经天地,武定祸乱。)推夷齐之让,(夷齐者,辽东孤竹君之子,父死,让位与同母弟而来归周,遇武王罚纣,百夷、叔齐拦马谏曰:“为臣伐君,岂可得乎。”武王怒,欲煞之。吕尚谏,获免。乃入首阳山,苛衣食木实。周人入山采樵,偶见二子,曰:“汝何人也?”叔齐曰:“我辽东人也,父死让位与弟,故来归周,武王为臣伐君,我谏不览,吾誓不食周粟,故入此山,采果支命。”周人曰:“此山乃周之分野,所生草木,皆我武王所有,以(与)食粟何别?百夷、叔齐曰:”此亦实尔。“兄弟及不食累日,偕至饿死是也。”恋荆树之荣。“昔古者兄弟三人,欲拟生分,其长兄语其弟曰:“汝之不守志意,而欲生分,”不遂,感庭前荆树枯槁。其兄入房,系发于梁,欲自奋取死。小弟见兄如此,皆收罪犯,愿不生離。上感苍天,荆树再生花叶。)手足相扶,(兄弟如手如足是也。)同营开辟。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一人称庆,五老呈祥。(葵心向阳者,葵能护根头随日转,是也。五老者,即五星是也,天子有感五星,不失其位,往往呈祥。)宠奇殊功,荣班上列,加授左金吾卫大将军。每参凤驾,接对龙舆,毬乐御场,马上奏策,兼陪内宴,召入蓬莱,如斯覆焘,今昔罕有。仍赐莊宅,宝器金银,锦彩琼珍,颇筹其数。功成身退,否泰有时,鸟集昏巢,哀鸣夜切。春秋七十有四,寿终于京永嘉坊之私弟(第),诏赠工部尚书。
夫人钜鹿郡君索氏,晋司徒靖十七代孙。连镳归觐,承雨露于九天;鸿泽旁流,占京华之一媛。於戲!晡西暄草,巨壑沦悲;异亩嘉禾,伤歧碎穗。勅祔葬于月登阁北茔之礼也。鸣呼,日月(白日)有潜移之运,黄泉无重返之期;徒哀泣血之悲,遐思蒸尝之恋。
公则故太保之贵侄也,芝兰异馥,美彻牕(窗)闻。诏令承父之任,充沙州刺史、左骁卫大奖军。初日桃蹊,三端继政;琴台旧曲,一调新声;嫡嗣延英,承光累及,筌修贵秩,忠恳益彰,加授御史中丞。河西创复,犹杂蕃浑,言音不同,羌龙嗢末,雷威慴伏,训以华风,咸会驯良,轨俗一变,加授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太保咸通八年归阙之日,河西军务,封章陈款,总委侄男淮深,令守藩垣,靡获同迈,则秣马三危,横行六郡。屯(七)戌塞天忄喬飞走,计定郊陲;斥候绝突骑窥閼(於为俞,yu),边城缓带。兵雄陇上,守地平原。女宄(gui)(奸穴)屏除,尘清一道,加授户部尚书,充河西节度。心机与宫商递连(运),量达共智水壶圆。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捍,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駃蹄(騠);南土蕃浑,献崑岗之白璧。九功惟叙,黎人不失於寒耕;七政调和,秋收有丰于岁稔。加授兵部尚书,恩被三朝,官迁五级。爰因蒐(sōu)练之暇,善业遍修,处处施功,筆述难尽,乃见岩泉北大像,建立多年,栋梁摧毁,若非大力所制,诸下孰敢能为?退故朽之摧残,葺玲昽之新样。於是杼匠治林而朴斸,郢人兴役以施功。先竖四墙,后随缔构,曳其袱檩,凭八股之車賣轳,上墼(壑)运泥,斡双轮於霞际,旧阁乃重飞四级,靡称金身;新增而横敞五层,高低(位)得所。玉豪扬采,与旭日而连晖;结脊双鵄,对危峰而争耸。更欲镌龛一所。踌躇瞻眺,馀所竟无;唯此一岑,嵯峨可剪(劈),匪限耗广,务取工成。情专穿石之殷,志切移山之重。於是,稽天神於上,激地祗於下。龟筮告吉,揆日兴功。錾凿施才,其山自坼。未经数日,裂圠转开。再祷焚香,飞沙时起。於初夜(犯)分,炊尔崩腾(顃尔岗腾),驚骇一川,发声雷振,豁开青壁,崖如削成。此则十力化造,八部冥资,感而遂通,助成积善。是用宏开虚洞,三载功充;廓落精华,正当显敞。龛内素释迦牟尼像并事(侍)从一铺,四壁图诸经变相一十六铺,参罗万象,表化迹之多门,摄相归真,总三身而无异。方丈室内,化尽十方;一窟之中,宛然三界。檐飞五采,动户迎风。碧涧清流,森林道树。榆杨庆设,齐会无遮。剃度僧尼,传灯鹿苑。七珍布施,果获三坚。十善聿(律)修,圆成五福。又见龙兴大寺,(后缺)
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以下简称《张淮深碑》)是记载张氏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的主要功绩的碑文。该碑首先记载了张淮深家族的先祖在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一些情况,由于碑文前面大部已缺失,我们无法知道更为详尽的情况。接着,又记载了张淮深叔父张议潮、父张议谭、母索氏及其本人的重要事迹。是研究张氏归义军时期张议潮、张议谭及张淮深等归义军上层的重要史料。关于这篇碑文的研究,目前最多者当为郑炳林、荣新江二先生,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集校注》对这篇碑文重新进行校录并以注释的形式进行了研究 。荣新江在《沙州归义军历任节度使称号研究》一文中对该文书有大量的引用与研究 ,后来在《归义军史研究》一书对该碑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笔者在仔细阅读该碑文之后,结合其它相关文书及史料,对这篇碑文有一些想法与认识,现罗列如下:
第一,此篇功德碑既有一般功德碑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功德碑,就是记载主人公及其家族的主要贡献及重要事迹。因此此篇功德记记载张议潮、张议谭、张淮深等张氏家族成员的主要功绩。然而,一般的功德碑记载家族成员时,是以与主人公的亲疏关系或家庭成员的长幼为顺序依次叙述。如《大唐河西道归义军节度索公纪德之碑》中记载索勋家族成员就是索勋的曾祖、祖、父至索勋本人。《李氏再修功德碑记》也是现记载李明振的生平事迹,接着是李明振妻张氏(张议潮十四女),接着是李明振的四个儿子等等。而,《张淮深碑》却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将张淮深的叔父张议潮的记载放在了其父张议谭的前面。这一点很奇怪,超出了常理。莫高窟第94窟是就是《张淮深碑》记载的所开之窟。该窟位于莫高窟北大像(第96窟)北侧并与之相邻。第94窟甬道南壁底层供养人像第一身题名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直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南阳郡开国共讳议谭”。甬道北壁底层第一身供养人题名为:“叔前河西一十一州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赐紫金鱼袋右神武将军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实封二百户司徒讳议□(潮)”。莫高窟第156窟甬道南壁第一身供养人题名为:“窟主□(河)西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很显然此题名为张议潮。该窟南壁第二身题名为:“姪男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柱国……大将军使持节诸军……赐紫金鱼袋淮深一心供养”。此窟甬道北壁是两身女供养人像。从第156窟甬道供养人的排列来推断,第94窟甬道南壁的供养人像也应该是窟主,既然是张淮深所开的功德窟,那末,其南壁第二身供养人应该是张淮深。因此,供养人排列顺序是先议谭,后议潮。这就与《张淮深碑》的记载顺序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因为张议潮是归义军节度使,而其兄张议谭只是沙州刺史,张淮深又是张议潮的接班人,因此《张淮深碑》中将议潮放在议谭的前面理所应当。但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末简单。关于张淮深改建莫高窟北大像和开凿第94窟年代,围绕《张淮深碑》前人已经有过研究, 这里不用赘述。P.3720及S.5630是张淮深修建莫高窟第94窟的造窟文书。该文书经考证撰写于中和二年(882)初 。由于《张淮深碑》也记载了张淮深改建北大像和开凿莫高窟第94窟这两件事情。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张淮深碑》的撰写及立碑时间要比《张淮深造窟功德碑》的时间晚(也许是紧随其后)。为什么在开第94窟之时,张淮深将议谭的题名放在议潮之前,而在《张淮深碑》立碑之时又将议谭放在议潮之后?这只能用一点来解释,就是张淮深修建第94窟之时,其统治相对比较稳固,而在《张淮深碑》立于沙州西衙之时,张淮深一直未拿到唐政府的旌节(公元880年,唐政府才授予张淮深归义军节度使的旌节) ,加之,其对外连年征伐却是徒劳无功,使得归义军政权内部产生了严重分裂。张淮深修建莫高窟第94窟的那种气势已经不复存在,归义军内部出现的反对派促使张淮深有必要抬出张议潮,来证明自己归义军节度使的合法性,以稳固自己在归义军政权中的地位。称谓的排名看似不经意的变动,却有着很深的历史原因。正是张氏归义军政权中内部的分裂,才使得张淮深及其六子在大顺元年(890)被杀。
第二,《张淮深碑》记录了张氏家族祖先在吐蕃统治时期受到吐蕃人的压迫,不得不“形遵辫发,体美织皮;左衽束身,垂肱跪膝。祖宗衔怨,含恨百年,未遇高风,申屈无路。”敦煌人在吐蕃人的统治之下处境看似很惨,特别是敦煌世家大族的处境更是苦不堪言。这一点也可以从P.4640《阴处士碑》中得到佐证:“羁维板籍,已负蕃朝;歃血盟书,义存好舅。熊罴爱子,拆襁褓以文身;鵍鸯夫妻,解鬟钿而辫发。岂图恩移旧日,长辞万代之君;事遇此年,屈膝两朝之主。 ”《阴处士碑》的撰写时间在公元839年,属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而《张淮深碑》的撰写年代在中和二年(882)或以后 ,对吐蕃统治敦煌的历史属于追记形式,因此,前者记载的情况要比后者要可靠一些。
吐蕃进攻敦煌期间,敦煌人进行了艰苦的抵抗,直到“弹尽粮绝”,最后以“勿徙他境”条件而投降吐蕃。因此,敦煌除风俗习惯有所改变之外,基本保持了吐蕃占领之前的唐代文化底蕴,敦煌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基本没有因为外族的统治而改变。而最能得到实惠的当然是敦煌的大族,他们之中很多家族在武周之时才开始崛起,一直延续到吐蕃占领之前,吐蕃占领敦煌之后,本应受到打击的世家大族却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抚纳降和,远通盟誓。析离材(财)产,自□(定?)□(桑)田。赐部落之名,占行军之额。”就是真实写照,张淮深祖张谦逸时任部落都督,张谦逸死后,很有可能张议潮接替了这一职务。同样在《阴处士碑》中,阴嘉政的父亲及几个弟弟都在吐蕃时期任高官。可见敦煌世家大族,不仅没有在吐蕃统治之下而势力削弱,因其与吐蕃贵族政权结合,不仅保存了其在敦煌固有的势力,反而有所增大,这与吐蕃在敦煌的统治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吐蕃统治敦煌之初,确实也出现了许多民族矛盾问题。但是,随后吐蕃统治者改变政策,以当时比较活跃的敦煌世家大族为联络对象,对敦煌的汉人进行了有效的统治,至使敦煌的世家大族分分挤身于敦煌统治者及佛教领袖之列,这一点可从敦煌石窟的修建得到证明,敦煌莫高窟第231窟是敦煌大族阴嘉政为自己家族所开的功德窟,第365窟是吐蕃时期的都教授吴洪辩为自己开凿的“七佛堂”。这些洞窟的开凿使得敦煌的世家大族仍然盘踞着敦煌的统治权力。正因为这些敦煌大族的存在,使得吐蕃统治者在衰落之时,给敦煌人张议潮以可乘之机,才有了大中二年的起事,迅速夺取河西地区埋下了伏笔。
第三,《张淮深碑》中记载其修建第94窟在选择修建洞窟的位置时提到:“更欲镌龛一所,踌躇瞻眺,馀所竟无;唯此一岑,嵯峨可剪(劈),匪限耗广,务取工成。”北大像重修结束后,张淮深又准备在莫高窟修建一个洞窟,举目望去,已经没有地方,只有此处,于是,就动工修建了该窟。笔者可以断定,张淮深修建第94窟,并且选址于北大像旁边,肯定破坏了前人修建的洞窟自己跻身于北大像之旁。因为在吐蕃占领时期敦煌莫高窟中段崖面的洞窟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北大像一直是被认为是“皇家寺院”,在南、北大像附近修建洞窟一直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因此到张淮深修建洞窟时,北大像旁边不可能专门为张淮深留一块开窟之地,所谓“馀所竟无,唯此一岑。”只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把戏。张淮深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在莫高窟开窟,必定会在北大像旁边选址,况且第94窟是莫高窟最大的洞窟之一,三年就能完工,不是张淮深的权力大用的工匠多,更不是敦煌工匠必其他地方的工匠勤劳,而是北大像北边在第94窟开凿之前已经有前代的洞窟了,而且规模比较大,张淮深只要毁去前代洞窟,在此基础上修建莫高窟最大的洞窟,当然是省时省力了,三年完工是能做到的。开窟与北大像相邻,既显示了自己在敦煌独一无二的地位,有费时较多,可谓一举两得。这一点与后来曹议金开凿莫高窟第98窟选址与动机是相同的(第98窟位于北大像的南侧与之相邻)。
以上就是读《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的一点体会与想法,很不成熟。至于张议潮、张议谭、张淮深的任职、功绩以及其他一些情况,前人研究颇多,这里毋庸赘述。

注释:
1藤枝晃《敦煌千佛洞的中兴》,《东方学报》(京都)第35册,1964年,第63-77页。
2 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集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27-135页。
3唐耕耦 陆宏基编《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98-233页。
4荣新江,《敦煌写本〈敕河西节度兵部尚书张公德政之碑〉校考》,《归义军史研究》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第399-410页。
5郑炳林《敦煌地理文书汇集校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27-135页。
6荣新江《沙州归义军历任节度使称号研究》,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0年,第770-773页。
7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时代敦煌历史考索》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第399-410页。
8邓文宽《张淮深改建莫高窟北大像和开凿第94窟年代考》,段文杰主编《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石窟考古编》,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5年7月,第121-135页。郑炳林《张淮深改建北大像和开凿94窟年代再探》,《敦煌研究》1994年第3期第37-41页。
9参见郑炳林《敦煌邈真赞辑释》,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26-227页。
10 详见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相关章节,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
11 P.4640《阴处士碑》,参见郑炳林《敦煌邈真赞辑释》,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4页。
12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唐宋
时代敦煌历史考索》附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第407页。

首发地址:http://bbs.ltgx.net/viewthread.php?tid=595&highligh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0 21: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鹿先生可否在首发处加上“已转发网上读书园地”之类的说明?跟帖亦可。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0 2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在首发那里加上版主要求加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07 , Processed in 0.2060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