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493|回复: 2

windows2k、xp系列的优化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30 11: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网上到处流传着这样那样的优化技巧,事实上好多却是误人子弟,下面是一些经整理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修改二级缓存并不能加速XP

  在众多的XP优化技巧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Windows XP系统需要用户手工打开CPU的二级缓存,这样才能使CPU发挥出最大效率。这种说法流传相当广泛,现在使用率最高的Windows系统优化软件之一的“Windows 优化大师”也是持这种观点,在它的优化设置栏中就有优化CPU二级缓存的选项。

  我们先看看这个所谓的优化技巧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Windows XP系统中,默认状态下CPU二级缓存并未打开。为了提高系统性能,我们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或使用“Windows优化大师”等软件来开启它。

  运行注册表编辑器,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分支,双击右侧窗口中的“SecondLevelDataCace”,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直接填入当前计算机所使用的CPU的二级缓存容量即可。

  赛扬处理器的二级缓存为128KB,应将其值设置为80(16进制,下同)。PⅡ、PⅢ、P4均为512KB二级缓存,应设置为200;PⅢE(EB)、P4 Willamette只有256KB二级缓存,应设置为100;AMD Duron只有64KB二级缓存,应设置为40;K6-3拥有256KB二级缓存;Athlon拥有512KB二级缓存;Athlon XP拥有256KB二级缓存;Athlon XP(Barton核心)拥有512KB二级缓存。

  使用Windows优化大师也可以正确设置CPU的二级缓存:启动Windows优化大师,选择“系统性能优化”,在“文件系统优化”中,最上面就是关于CPU二级缓存的设置项。拖动滑块到相应的位置后,保存设置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在微软的知识库中找到了如下的内容:“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中的SecondLevelDataCache键的值只有在Windows XP系统从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读取CPU二级缓存(L2)失败时才会读取SecondLevelDataCache键的数据。而且SecondLevelDataCache键值=0的意义是二级缓存为256KB。原文(english)

  在一篇知识库文章中我们还找到了“Do not change the SecondLevelDataCache entry ”这样的话,在文章中指出一些第三方资料宣称修改SecondLevelDataCache键的值可以提高系统性能是不正确的。二级缓存的数值是由操作系统检测并且完全不受SecondLevelDataCache值的影响。原文(english)

  从微软知识库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Windows XP系统需要用户手动打开二级缓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Windows XP系统是根据硬件抽象层读取CPU的二级缓存数值。只有在读取失败时才会读取SecondLevelDataCache的值,而且SecondLevelDataCache的默认数值0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二级缓存为256KB,而不是表示关闭。所以CPU的二级缓存在任何时候都是开启的,用户没有必要再自行修改。2、去掉QoS的20%网速真的会快吗

  在各种的Windows XP优化文章中有一篇关于QoS的文章可谓是历史悠久,从Windows XP刚开始发布时就开始流传,一直到现在还出现在频频出现在各种Windows XP的优化文章中。

  那这个技巧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优化技巧的其中一个版本。

  “在“运行”对话框中键入“gpedit.msc”命令来打开“组策略”窗口,再从“管理模板”下找到“网络”项目,这里有一个“QOS数据包调度”项,展开后可以在窗口右侧的“设置”列下看到一个“限制可保留带宽”的项目,双击该项目,可以看到这里的“带宽限制”默认值为20%,我们只要将它修改为“已启用”,并将“带宽限制”值改为“0%”就可以让带宽得用率达到最高。”

  事实是不是真的向上面这个优化技巧说的那样Windows XP把20%的带宽保留下来不给我们用呢?把20%修改为0%之后是不是真的可以达到加快上网速度的目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下面我们先看看微软是怎样解释这个问题的。

  在微软的KB316666号知识库中对QoS的问题是如下解释的:

  与 Windows 2000 一样,在 Windows XP 中,程序也可以通过 QoS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 来利用 QoS。所有程序可以共享百分之百的网络带宽,特别要求带宽优先权的程序除外。其他程序也可以使用这种“保留”的带宽,正在发送数据的请求程序除外。默认情况下,程序保留的带宽累计可达终端计算机每个接口的基本链接速度的百分之二十。如果保留带宽的程序发送的数据量没有完全用完带宽,保留带宽的未用部分可用于同一主机上的其他数据流。

  在微软的KB316666中明确表示许多发表的技术文章和新闻组文章多次提到 Windows XP 通常为 QoS 保留百分之二十的可用带宽的说法是错误的。

  我们首先来明确QoS的真正含义是什么。QoS的中文意义是:联网服务质量。具体是指在整个网络连接上应用的各种通信或程序类型优先技术。QoS技术的存在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联网服务质量。QoS是一组服务要求,网络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确保适当服务级别的数据传输。

  QoS 的实施可以使类似网络电视,网络音乐等实时应用程序最有效地使用网络带宽。由于它可以确保某个保证级别有充足的网络资源,所以它为共享网络提供了与专用网络类似的服务级别。它同时提供通知应用程序资源可用情况的手段,从而使应用程序能够在资源有限或用尽时修改请求。在Windows XP系统中引入QoS技术的目标是建立用于网络通讯的保证传输系统。

  从上面这些微软对QoS的解释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在组策略编辑器中把QoS的20%修改为0%达不到优化网络性能的目标。而在组策略里面的修改的20%参数是指当使用了QoS API编写程序需要访问网络时能够使用的最大带宽量,如果我们设置为0%,那就意味着使用QoS API编写的应用程序不得不和其他应用程序争夺有限的带宽,可能产生的后果就是需要优先通信的数据没有得到优先权。从这一点来说把QoS的20%修改为0%不但没有好处还会产生使得某些实时网络应用程序不能有效使用网络带宽的问题。所以这个所谓的优化技巧可以说是一个误导。
3、改个参数并不能加速XP启动

  在众多的Windows XP优化技巧中,有一个优化技巧宣称把“Boot.ini”文件中每个启动项后面的“fastdetect”修改为“nodetect”之后就可以加快XP的启动速度。

  虽然从字面来看上述优化技巧把“快速检测”改为了“不检测”,好像可以加快Windows XP系统的启动速度。但其实在微软的词汇库中并没有“nodetect”这个词。不管是Windows NT,还是Windows2000/XP/2003所有这些操作系统的“Boot.ini”文件中都没有“nodetect”这个参数。所以把“fastdetect”改为“nodetect”并不会有什么作用。

  而对于“fastdetect”这个参数微软给出的解释是:关闭“Ntdetect.com”在开机时对串口鼠标的检测。

  另外有一个优化技巧宣称使用微软的“Bootvis.exe”程序可以加快系统的启动速度。由于“Bootvis.exe”是由微软公司发布的,而且在“Bootvis.exe”的菜单中又有“Optimize System”这个选项。这样就使得很多人都相信使用“Bootvis.exe”真的可以加快系统的启动速度。

  但在实际上“Bootvis.exe”是微软提供给系统设计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的一个可视化的软件性能跟踪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利用“Bootvis.exe”跟踪软件在开机/关机时的系统性能。而使用“Bootvis.exe”可以加快系统启动速度的这个说法,在微软的文档中并没有提到。

  而在微软关于“Bootvis.exe”的文档中提到“Bootvis.exe”这个工具并不能为终端用户提高系统的开/关机性能。“Bootvis.exe”也不能减少系统的开关机时间。原文(english)

事实上还有许多类似情况需要大家考虑的,比如关闭不使用的服务,但有些服务关闭后却会出现填写IE表单时死机,无法进入安全模式等情况……

总而言之,微软的员工不是白吃饭的,当你要有所行动时,悠着点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1 0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可以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31 09: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更关心哪些优化确实是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09:39 , Processed in 0.2519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