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43|回复: 5

[【时事表】] 山东青州被指为承办花博会强行向教师借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7 11: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京报10月22日报道 今年9月,山东青州市政府掀起一场“借款运动”。

先期在教育系统试行,一些学校向教师提出,不借款取消晋级和评优,并承诺年利率10%,由财政还本付息。

按该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的说法,借款将用于城建。一个事实是,目前该市正筹备第七届全国花博会,已开工建设32项工程,据称总投资将超150亿,而这个县级市去年公布的地方财政收入约10亿元。

骤增的投入让政府想到民间资本,而其一直推行的民间融资方式被称为青州模式,并获表彰。

那或许是青州实验中学教师刘勇(化名),离他的偶像刘欢最近的一次。

9月25日晚,青州市体育中心,第二届山东省花卉交易会开幕式举行,刘欢等诸多歌星登台献唱。据了解,该开幕式花费500万元左右。

开幕式票价最低300元,高的一千多,月薪1500元的刘勇无力承担,“300,一个月的菜钱呢!”

而就在一个星期前,刘勇“借”给了学校1万元,学校要求的,说是政府的任务。

“政府有钱请明星,还用找我们穷教师借钱?”刘勇说,为了借款,很多教师拿出了全部积蓄。

“借”出一年的收入

借款“方案”要求,普通职工1万,中层干部3万,校领导5万;并提出年利10%

9月12日,中秋节的前一天,青州市实验中学校长张太平召开了教职工大会。

会上,他口头传达了“来自教育局”的任务:市政府财政困难,要向全市教育系统在编在岗人员借款。

刘勇回忆,校长多次强调“是自愿不是强制”,但学校300多人的任务是400万元,所以每人都要借。普通职工每人1万,中层干部3万,校领导5万,由学校开借据。张校长还说,年利率10%,三年后由市财政还本付息。

他要求大家利用中秋节筹款,17日前交到校办,特殊情况要向校委会申请“减免借款”。

“我们都不愿借,但教育局长都借了,我们怎么能不借。”青州一所小学的副校长郑直(化名)说,任务必须完成。

为完成任务,青州市职工子弟学校提出,不借款的老师三年不能晋级,不能参与一切评优活动。益都办事处教育管理办公室则要求下辖学校,对于未按期交款的教职工,放假三天去筹款。

“各个学校都是一把手在抓借款。”青州市一中学校长说,上级给他们压力,他们只能给职工压力。

刘勇说,1万元接近一个教师一年的收入,为完成任务,有些人找亲朋借。也有部分老师拒绝借款。为此张太平“借”了6万,其他校领导也提高了数额,以完成任务。

10月9日,张太平电话中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他说具体的借款政策要去教育局了解。

青州教育局审计科科长蒋建华称,青州教育系统140所学校,约8000名在编在岗人员。“具体的借款数额目前还没报上来,可能50%以上的人已借了。”至于如何保证将来能还本付息,“我不知道,上级也没说”。

蒋建华说借款是自愿的,教育局未出台强制措施,也没下指标。他认为,一些校领导可能考虑“政绩”,在借款过程中有失当行为。

“肯定用于城建”

借款用来做什么?教育局官员称为了修缮校舍,而财政局下属的宏源公司称将用于城建

“借款的用途,没人告诉我们。”刘勇等受访教师均称,他们迄今也不清楚借款所为何事。

青州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鼎梅称,借款完全是“为了孩子”。

她称青州的学校存在大面积危房,而青州地处地震带,汶川地震中许多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让他们感到学校修缮已刻不容缓。

孙鼎梅称,教育局多次找到市财政申请拨款,但财政局称没钱,“让我们自己想办法”。

青州教育局审计科科长蒋建华也称借款是为维修校舍,“是没办法的办法”。

益都办事处下辖夹涧小学的教师李大龙(化名)说,借款若真是为了孩子,“我们无怨言”。不过,教师们听到了另一种说法,说市里财政吃紧,借款是用于明年9月与北京合办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对此,10月10日,青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康效臣说,他并不知道教育局借款,至于“年利10%,三年后由财政局还本付息”,他也并不清楚。

康效臣称,花博会的基础设施投资由宏源公司负责,目前不存在缺钱一说。他称市财政有充裕的建设资金,“我们不需要借”。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青州宏源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由青州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中心与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共同出资1.8亿筹建,“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筹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负责城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负责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及国有土地的开发利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康效臣。

多所学校的教师证实,借款过程中学校曾说如有不明事宜,可向财政局预算科或宏源公司咨询。

青州市财政局预算科科长王春耕称,他们前期参与了,但后来的事则要问宏源公司。

蒋建华称教师们的借款目前存在财政局下属的宏源公司的账户里,暂未用于修缮校舍。他说教育局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全市的事业单位账户都由市财政局统一管理,“这笔借款集中交到财政局后,由他们给教育局开借据”。

康效臣承认这笔钱在宏源公司账户,他称教育局的钱由财政局代管,而宏源公司与财政局有长期借贷关系,公司向财政局借了这笔钱。“肯定用于城建,具体项目没定”。

一个城市的“奥运会”

花博会成为青州的头等大事,一名退休干部认为城建资金压力大,民间融资当属无奈

10月11日,宏源公司总部,办公室李姓主任称,目前公司为了开展新一轮城建正在融资,教育局的借款就是其中之一。

“借款是用来解决城建资金的缺口,而花博会是市政府的头等大事。”青州市委党校原副校长郭厚德称,山东省一位领导视察青州时说,青州明年就算经济负增长,也要办好花博会。

中国花卉博览会是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花木之乡”青州于2007年申办了第七届花博会,与北京的顺义获得共同举办权。

万人签名、万人长跑,在奥运圣火传递的6月,青州市的“七博圣火”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传递。

青州市新闻中心外宣科科长孙方凯今年6月在《中国绿色时报》发表《像筹办奥运会一样筹“七博会”》,称青州已投入资金7.7亿用于基础设施,还将投38.6亿建主会场、展馆、五星级酒店等系列工程。

另据报道,青州市已开工建设32项配套工程,总投入将超150亿元。青州市建设局局长崔德森曾对媒体称,2008年青州的城建开工项目、投资,比过去5年还要多。

按青州市财政局官方公布的数字,2007年该市地方财政收入9.73亿。

青州市政协一名退休干部认为,从民间融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郭厚德认为,城建资金存在缺口,花博会又日渐临近,农民的拆迁费未到位等情况,是这次借款的背景。

青州市委宣传部一名官员称,这次借款,本来是以教育系统做试点来为城市建设筹资,如效果好就在全市其他事业单位推广,但过程中有老师以网上发帖等方式抗议,就没继续推广。

城市荣誉与教师的隐忧

去年青州发文要求捐建敬老院的事虽被曝光,但还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办一届盛会,推动一个产业,服务一方农民。否则花那么多钱来举办一次会,它的意义找不到着落。”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花博会的期望。

2006年初赴任的王立胜,给青州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火车头”。2006年起,青州先后获得“山东省园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在两年内重返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求发展的青州频出大手笔,其中也曾有过“募捐”行为。去年,青州曾发文要求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捐款用于建设敬老院,共募集了500万。

青州市政府一名官员透露,尽管强制捐款被媒体曝光,但潍坊市相关领导还是表扬了青州,“集全市之力,说明重视民政工作”。2007年青州被评为山东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市。

这名官员认为,此次向教师借款采取层层口头传达的方式,不形成文件,是从去年“敬老院募捐”中吸取了教训,“怕留下证据”。

对于教师来说,唯一的证据是手中的借条。按青州市教育局的要求,农村的学校以各乡镇教管办为主体开借据,城区学校则由学校开,教育局再给各单位开。

夹涧小学教师的借据,由益都办事处教管办开出,借据上写着“今借到某某老师1万元,3年后还”,盖有公章,但上面没显示年利10%。对此,刘勇的理解是,“如注明利息,那就成非法集资了,这样做也是规避风险。”

夹涧小学一名教师说,他们曾被多次要求“自愿借款”,“1999年,市农村基金会经费紧张,每个老师借款8000元;2005年,为扶植化肥厂借了2000元;2007年‘养老院建设年’又捐了200元。”他称,8000元那次,迄今仍有3000元未还。他们担心这一次借款“凶多吉少”。

在刘勇他们“自愿”借款一周后,9月23日,山东省的《大众日报》头版发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青州模式》,其中提到,青州“通过政府主导,公司化经营,启动民间资本,吸引社会募捐”,为青州的城建项目资金提供了特殊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11: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打肿脸充胖子,穷教师变“提款机”

山东青州掀起了一场“政府向教师借款运动”,“普通职工每人1万元,校中层干部3万元,校领导5万元”,各校一把手亲自抓。青州教育系统140所学校,约8000名在编在岗人员,取个保守值估计这趟“民间融资”至少1个多亿。
青州融这么多钱干吗呢?“该市正筹备第七届全国花博会,已开工建设32项工程,据称总投资将超150亿,而这个县级市去年公布的地方财政收入约10亿元”。

青州这两年发展很快,坚持“推行的民间融资方式”被美誉为“青州模式”,领导们很风光。最近要搞的这个第七届花博会更是当地“发展的头等大事”。青州准备“像筹办奥运会一样筹‘七博会’”,山东省一位领导曾指示,“青州明年就算经济负增长,也要办好花博会”。
这是“一个城市的‘奥运会’”,不搞好行吗?但是青州政府没钱,我国规定地方政府不能向银行借钱。那似乎就只能继续搞“青州模式”,民间融资了。

但是“软柿子”是怎么捏到教师头上的呢?原来,按教育局的说法,这笔钱完全是“为了孩子”:“青州地处地震带,汶川地震中许多孩子失去宝贵的生命,让他们感到学校修缮已刻不容缓”,所以要向教师们融资修校舍。
老师们主动出钱修校舍,听上去在情在理。实际上,老师们也说“若真是为了孩子,我们无怨言”。

老师们很有钱吗?1万元相当于老师们1年的工资,花博会的门票最低300元一张,大手笔借给政府1万元的老师们,却根本无力承担300元的门票:“300,一个月的菜钱呢!政府有钱请(开幕式的)明星,还用找我们穷教师借钱?”“为了借款,很多教师拿出了全部积蓄”。

我国规定“禁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向内部职工或者向社会公众进行有偿集资活动”。去年8月青州就搞过一次“为农村敬老院建设捐款的活动”,要求青州公务员捐款盖养老院,共募集了500万。虽然媒体曝光,不过“潍坊市相关领导还是表扬了青州,2007年青州被评为山东省敬老院建设先进市”。
这次青州学乖了。“此次向教师借款采取层层口头传达的方式,不形成文件,是从去年敬老院募捐中吸取了教训,怕留下证据”。
于是“教师不出借,三年不得晋级,从此不得评优”的狠话以口头方式传达下来,而官方的说法是“是自愿不是强制”。教师们“自觉自愿”的掏出全部积蓄帮政府搞“大工程”,“为青州的城建项目资金提供了特殊保障”,很好很强大!
当然,口头传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政府口头承诺的“10%利息,3年后政府还本付息”,很多教师都“我不知道,上级也没说”。

这已经不是教师们第一次“自愿借款”了。
1)“1999年,市农村基金会经费紧张,每个老师借款8000元”;
2)“2005年,为扶植化肥厂每人借了2000元”;
3)“2007年‘养老院建设年’每人又捐了200元”;
“而1999年8000元/人那笔,至今还有3000元未还”...

“山东省的《大众日报》头版发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青州模式》”,盛赞发明了“青州模式”的青州政府“通过政府主导,公司化经营,启动民间资本,吸引社会募捐”。
但是,如果这些“民间资本、社会捐助”都是这么来的,难道在当地政府心目中,教师是支持政绩的“自动提款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1: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这样:

地方政府想提升自己地区的影响力,现在搬来很多商业活动,这样地区商誉上升了就会带动商业教育旅游行政各方面的投资!

从商业运作角度讲,现在的投入对未来有很多好处,而且越早举办花费其实越小,举例:

过去土地拆迁费用和现在相比如何?所以地方政府这么办活动没什么错误

但是筹资的手段就是过于生硬了

这样的活动筹资来源往往向教师开口,但是请问:

政府举办的活动带来的未来收益能否合理的支付给教师呢?

我觉得这要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2: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府的“强制借款”,理由是要用于筹办全国花博会。看起来是让老师为城市做贡献,实际上不过是个借口罢了。打肿脸充胖子,没有那个经济能力,还举办什么全国花博会?
强制借款的目的何在?任何的强制,都与官员的私利直接相联系,哪怕他们一分钱也不会装入自己的腰包,哪怕他们和别人一样捐款借款甚至比普通民众借的捐的还要多,仍然也不能免去谋私利的动机和效果,因为他们是在树立自己的形象、获取自己的名声、建立自己的政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7 1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方式短期看极为有效,出政绩,促发展,但是却遗患无穷。

首先就打压了程序和道德底线,人们不会再相信政府和正义,只会想方设法挤进权力阶层或逃离这片乌云笼罩的地方。

其次对长远的经济发展也是有冲击的,居民的生活成本被变相提高,银行业务也受影响。

最坏的情况是,钱花完了,教师手里却没有证据,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再翻脸不认帐,官司都没处打去,谁敢保证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19: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领导明明知道报纸曝光,还tmd夸奖青州的集资模式,真tnnd的无语了。xx集资就合法,老百姓集资就非法。什么东西。

谁信xx,可以说是脑子被驴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7 22:02 , Processed in 0.36804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