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猪仔虫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10月26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6 20: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9年最大圆月如约现身苍穹
2007年10月26日


新华网天津10月26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6日晚,近9年来最大圆月如约现身苍穹,“一轮圆月当空照,月光如水水如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公众伴着浓浓的秋意欣赏到了比平日大了一圈的圆月。

  据江苏省天文学会副秘书长严家荣介绍,月亮每经历14次圆缺(即天文学中的14个“朔望月”,合413.4天),就会达到最大最圆的“圆满”状态。天文测算显示,26日12时52分,月亮呈现“最圆”。7小时08分后,即26日20时,月亮将运行到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上,因而从地球上看去,月亮比平时要大许多。

  天文专家通过对近9年圆月最大时间与最圆时间之差比较发现,在这9年里,二者之差最小的是今年。二者之差越小,表明圆月离地球越近。因此,26日晚的月亮不仅是今年以来最大圆月,也是近9年来的最大圆月。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26日正逢农历九月十六,所以26日晚的月亮珠圆玉润,分外迷人。

  26日傍晚时分,天津不少市民纷纷走到户外欣赏明月。市民郭忠志对此次圆月进行了观测。据他介绍,日落之后,一轮明月缓缓升起,呈暗红色,渐渐变成金黄色,最后变成银白色,非常明亮。

  天文专家提醒说,这种大圆月的盛况还将在2008年11月17日重现。



点评:好漂亮的天文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6 2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盟50年历史展”在布鲁塞尔开幕
2007年10月26日
新华网布鲁塞尔10月26日电(记者 刘秀荣)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的“欧盟50年历史展”26日在布鲁塞尔市一展览中心开幕。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希姆·卡拉斯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欧盟27国领导人19日就欧盟体制改革的新条约最终达成了一致,结束了两年来对欧盟前途的信任危机,这说明“50年后的今天,欧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团结”。

  为支持“欧盟50年历史展”,欧盟委员会出资100万欧元,希望展览的主办者“欧洲博物馆”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努力创新,通过背景、影像、录音、多媒体及互动工具等现代化手段引导参观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欧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展览的解说员阿兰·贝巴埃克告诉记者,欧盟27国和其他国家的80家博物馆及个人为展览提供了800多件展品,展现了50年来欧洲一体化的历程,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还能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次展览将持续5个月,到2008年3月23日结束。





点评:重要的展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6 2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66个旅游城市在桂林签署《桂林共识》
2007年10月26日

新华网桂林10月26日电(记者 陈瑞华)26日,出席在广西桂林市召开的第六届中国旅游城市旅游质量监督互动协作会议的中国66个旅游城市代表共同签署了《第六届全国旅游城市旅游质监互动协作会议·桂林共识》,从而拉开了中国旅游城市全面加强旅游质量监督合作的序幕。

  《桂林共识》强调,中国旅游城市要发挥旅游质量监督职能,担负起旅游质量监督工作的使命,认真探索解决旅游市场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宣传文明旅游,引导理性维权,共同建设诚信旅游体系,要实现资源共享,城市互动,扩大国际交流,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和旅游品质保障,建立开放型旅游质量监督发展格局。

  《桂林共识》还认为,中国旅游城市要加强应用信息科学技术,强化旅游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提高旅游质监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国旅游质量监督联盟网站功能,开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交互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宣传旅游政策法规,发布旅游质量监督信息。促进中国旅游城市质量监督互动协作的信息网络化,提升执法和维权效率,全面推进旅游质量监督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为期3天的第六届中国旅游城市旅游质量监督互动协作会议是25日开幕的,来自国家旅游局及北京、上海、杭州、桂林等66个旅游城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旅游城市应当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旅游品质保障、旅游维权服务、旅游质量监督协作等,以维护中外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中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点评:中国旅游界重要共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6 20: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型丛书《中国稀见史料》首发
2007年10月26日
新华网厦门10月26日电(记者余瑛瑞 孟昭丽)在26日开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首次发行,《太平天国史日历》1933年手稿本等一些濒临散亡的史料首次呈现给观众。

  《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限印150套,由厦门出版社历经5年策划组稿,共收集了海内外稀见史料79
种,明代史料8种,清代史料42种,民国史料29种。

  《中国稀见史料》作者、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王春瑜介绍,此丛书共涉及海内外图书馆和民间秘藏的孤本、稿本、秘不示人的官府档案、私人日记、笔记、文集、家谱、唱本、歌曲集、科举图书、簿记、政商民间实用图书、秘密社会会簿、名人手迹、外交文件、日历、医药等多种类型的史料。

  记者从《中国稀见史料》第一辑简介中了解到,书中有日本京都大学收藏的明朝嘉靖年间宫廷档案《吏部考功司题稿》、国学大师清代洪门秘籍《香花僧秘典》旧抄本、《江阴社会调查》1935年铅印本、咸丰六年《曾国藩手札》手迹等许多海内外图书馆、大学、学术机构非常重视的珍贵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据介绍,此丛书对于这些人们不容易见到的、濒临散亡的史料,具有抢救、保存、传播的积极意义。



点评:重要的文化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6 20: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申报》新书影印出版
2007年10月26日
新华网厦门10月26日电(记者孟昭丽 余瑛瑞)记者从在26日开幕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期间所举办的《申报》新书发布会上获悉,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百科全书的《申报》新书影印出版。

  “《申报》的影印出版,对于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
系主任陈思和说。

  《申报》是中国近代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它创刊于1872年4月30日,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终刊,历时78年。

  《申报》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外,还增加篇幅开辟了多种副刊和专栏,如“经济专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医学周刊”等。其中,副刊《自由谈》成为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份完整而生动的纪录。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说,作为研究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必不可少的工具,完整的《申报》原件已是凤毛麟角,只能依靠重印流传。“重印《申报》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特别是《申报索引》的出版,使浩如烟海的资料能得到便捷的检索。”葛剑雄说。

  据了解,《申报》新书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








点评:中国近代史重要宝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0: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0月26日中国原国家副主席、实业家荣毅仁逝世。

荣毅仁  1916年5月生,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
  1937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1939年兼任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1943年兼任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1945年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经理。
  1950年后,历任申新纺织公司总管理处总经理、恒大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市面粉工业同业公会主委、华东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1959年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年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2001年3月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82年后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83年起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当选为全国工商联第六届执委会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届海协会名誉会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93年3月辞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职务。1996年9月9日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历任全国工商联第一至五届执委会副主席(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副主委。
  是第一、二、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1992年12月获美国加州荣誉公民称号。
  爱好:业余摄影、收藏相机、养玫瑰花;足球,尤爱女子足球。
  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夫人:杨鉴清,有四女一子;儿子:荣智健。
  
  
  评论:国际领导人里有这么一号,没想到还是个实业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0: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拉里出生



  全名: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希拉里·黛安·罗德姆·克林顿)
  美国一般人都有个 middle name,中文直接翻译就是 中间的名字。 她的中间的名字就是 Diane 。 而 Rodham 则是她父亲的姓。在美国以及传统的中国社会,例如:台湾,一般女性结婚以后,会改为丈夫的姓。例如: 蒋宋美龄。 所以她父亲的名字就变成了她的中间的名字了。 克林顿就变成了她的姓。 生日:1947年10月26日
  国籍:美国
  政党:美国民主党
  配偶:威廉·杰斐逊·克林顿
  子女:切尔西·xxx·克林顿
  信仰: 卫理宗
  求学经历: 威尔斯利学院→ 耶鲁大学法学院
  现居住地: 华盛顿特区

由第一夫人到国务卿,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0: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5年10月26日,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员郭富城出生。

  

  中文姓名:郭富城 Aaron kwok 
  英文姓名:Aaron Kwok 
  绰 号:阿王 城仔 城城 阿城 
  网 名:小A
  美 誉: 乐坛舞王
  性 别:男 
  籍 贯:广东东莞 
  出生地:香港 
  生 日:1965年10月26日 
  生 肖:蛇 
  星 座:天蝎座 
  血 型:A型 
  身 高:172cm 
  体 重:64kg 
  学 历:中学(香港圣约瑟中学) 
  小 学:慈幼小学(男校) 
  中 学:圣约翰男女英文书院 
  语 言:广东话、英语、国语 
  口头禅:多谢 
  家庭状况:父母、2兄、1妹 
  嗜 好:唱歌、跳舞、手表交易、吃麻辣锅
  专 长:戏剧、舞蹈、歌唱、功夫、游泳、打鼓、赛车
  座右铭:不求与人相比,只求超越自己,明天会更好
  最喜爱的食物:辣的食物
  最喜爱的颜色:黑、白、蓝
  最喜爱的饰物:手表
  最喜爱的动物:狗仔
  最喜爱的运动:跳舞
  最喜爱的衣服:自然、舒适
  最喜爱的演员:罗伯狄尼路
  最喜爱的歌星:麦当娜
  最喜爱的艺术家:迈克尔 杰克逊.(郭富城:“MJ是我唯一的偶像”)
  称自己是他的狂热粉丝)
  最喜爱的电影:雨人
  最喜爱的季节:夏天
  最喜爱的城市:温哥华
  最喜爱的旅游地:日本
  最讨厌的地方:公厕
  最讨厌的事:媒体做不实报道
  最喜欢的事:躺在海边晒太阳
  最难为情的事:认错人
  最难忘的事:哥哥去世
  最失望的事:还未有
  最大的希望:买一间漂亮的房子
  眼中的完美情人:温柔、心地善良
  生气的方式:板起面孔、不说话
  临睡前的习惯:唱歌
  起床的第一件事:赖床
  首选娱乐:看电影

  评论:香港歌坛四大天王之一,也塑造了不少荧屏角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0: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4年10月26日,莱特湾大海战结束

行将沉没的“瑞鹤”号航母
1944年10月26日,莱特湾大海战结束。莱特湾海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空战,盟军和日本方面共投入了航空母舰39艘、战列舰21艘、巡洋舰47艘,驱逐舰以上级别达300余艘,舰载和岸基飞机2000余架。战役结果,日军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9艘,计30.6万吨。美军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空母舰2艘,驱逐舰2艘,计3.7万吨。日本联合舰队不仅未能达成作战目标,反而自身遭到致命损失,再也无法实施大规模海上作战。

小日本盛在海上,终于也败在海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1: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26日”

1945年10月26日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逝世(1878年出生)

  

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年─1945年),法国语言学家、汉学家、探险家。1908年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了大批敦煌文物运回法国,今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老馆。伯希和精通多国语言:英语、德语、俄语、汉语、波斯语、藏语、阿拉伯语、越南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吐火罗语等。

评论:他的博学和他的探险精神令人赞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7: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26日”

1919年10月26日 伊朗国王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出生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19年10月26日~1980年7月27日)波斯语محمدرضا شاه پهلوی。伊朗国王,礼萨·汗国王的长子。1925年底被立为王储,礼萨·汗对其十分宠爱,先后把他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方教育。1941年登基为王。同年英苏军队进驻伊朗。次年美军进驻伊朗。二战后他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将苏联军队赶出国界。并于1946年12月攻占了由苏联控制的阿塞拜疆省。并且以美国为靠山,成为美国的附庸。1951年摩萨台出任首相后,他被软禁在王宫。到1953年8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夺回权力。1965年后进行了白色革命。1976年开展开明运动,假意民主改革。却引起了人民的不满,爆发了民主运动。他在美国的支持下大肆镇压。到1979年1月被伊斯兰革命推翻,逃亡美国,1980年7月27日病逝开罗。
  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著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莫沙德哈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莫沙德哈。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19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评论:也许是末代王朝处于历史的拐点,大多末代国王命运都坎坷多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8: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新丝路世界模特大赛决赛在京举行
2008年10月26日


10月26日,中国模特卢心彤(中)、李依依(左)在决赛中分别获得冠军和季军,俄罗斯模特莱拉获得亚军。

  当日,“2008新丝路世界模特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位模特参加决赛。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10月26日,模特在决赛现场。

  当日,“2008新丝路世界模特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位模特参加决赛。 新华社记者 汪永基 摄


点评:中国奥运会之后的盛大的一次文化活动,这次为我们的服装文化做了广泛的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8: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10月26日,中国女演员刘芸出生
  
  艺名:刘芸
  本名:刘云
  小名:芸芸(云云)
  身高:165cm
  体重:48kg
  足长:24cm
  鞋码:40-41
  星座:摩羯座
  血型:B型
  籍贯:湖南长沙
  现住地:北京东城区
  粉丝名:芸朵(云朵)
  民族:汉族
  生日:1983年12月26日
  地区:大陆
  国籍:中国
  语言:普通话
  职业:影视演员
  特长:表演 舞蹈 艺术体操
  性格:50%男孩性格+50%女孩性格
  爱好:舞蹈、买靴子、吃、旅游、养狗、玩冒险游戏
  优点:善良、活泼可爱、清纯漂亮
  缺点:任性、常丢东西、大大咧咧
  婚姻状况:未婚
  毕业院校:中央戏剧学院
  圈中好友:应采儿、刘孜、何佳怡、舒畅、何琢言、黄晓明、聂远、乔振宇、巩氏星象

评论:外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时代就成为中央戏剧学院的校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8: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10月26日,参加国际小姐全球总决赛的佳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亮相,拉开该赛事的序幕。当日,参加2006第46届国际小姐“时尚怀柔”全球总决赛的5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佳丽聚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记者见面会。作为世界三大选美赛事之一的主题为“美丽、亲善、和平、爱心”的该大赛将于11月11日在北京举行总决赛暨颁奖晚会。  陈建力摄

传达公益理念、实施爱心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9: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接见时传祥。


  

时传祥,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人,中共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的掏粪工人,曾在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工作。

1915年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门一家私人粪场,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时传祥被工友选为崇文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他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搞好环境卫生,美化人民首都”为己任,肩背粪桶,走家串户,利用公休日为居民、机关和学校义务清理粪便,整修厕所。1955年,他被评为清洁工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59年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从此, 时传祥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19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以“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职业道德观,教育影响青年一代安心本行业工作。
  1966年国庆观礼,时传祥作为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宴会上为其敬酒。“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传祥惨遭迫害,被诬为“工贼” 。1971年被遣送回原籍。1973年8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有关部门将他接回北京,政治上予以平反,恢复名誉,生活上照顾安排。1975年5月19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0岁。

时传祥是环卫系统的榜样,可现在又有几人记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7年10月26日——蒋彝, “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逝世于北京。

(注:可口可乐(Coca-Cola,也称Coke),其汉语译名出自蒋彝,是翻译界极为有名和成功的例子之一。)

蒋彝(1903年5月19日—1977年10月26日),是近代国际知名的画家、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的一生赢得很多国家荣誉,被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中心高级专家及世界许多著名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为举世推崇。蒋彝他原名仁全,字仲雅,又作重哑,笔名哑行者原籍九江市,1955年加入美国籍。他五岁时母亲病逝,不几年父亲又亡故。少年时期,由祖父母抚养。蒋彝的祖父是位有民族节气的老人,经常向他讲述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国耻史,激励蒋彝长大后为国家出力。蒋彝在祖父、父亲和哥哥的熏陶下,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

蒋彝的父亲原是九江县税契房职员,收入低微,业余以画扇面出售,添补家用。幼年时期,父亲绘画,他站在旁边看,逐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也跟着画起来。于是,父亲一边画,一边教,成了他的启蒙教师。他上学以后,他的四叔祖延请江州名画家孙墨千入府教自己的儿子绘画,其子没有学会,蒋彝却通过旁听、观摩、练习,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在他15岁的时候,就开始帮人画罗汉观音,吸引许多僧人常常上门求画。中学时代,蒋彝在江西省立第三中学读书时,他学习认真、刻苦,究根究底,课外还不断吸收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思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游行示威”的主张,在九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他手拿“打倒帝国主义”的旗帜、参加游行队伍、冲进租界,显示了觉醒的中国人民,不甘凌辱,团结战斗的大无畏精神。

1922年,蒋彝考入国立东南大学化工系,1926年,毕业后,分别任教于江苏海州十一中学和九江光华中学,年底北伐军占南昌,他便投笔从戎,改名蒋怒铁,被任为江西省教育讨论委会委员,曾主持玉山县县政三个月。之后,随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白崇禧部,参加北伐。任政治部书记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感到前途缈茫,便辞去了政治部的职务。在上海路遇老校友严济慈(真茹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长)、受聘暨南大学讲师,供职半年。

1928年至1931年,蒋彝先后任皖赣两省的芜湖、当涂、九江三县县长。在任九江县县长期间,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壮志,力行改革。曾拟定整顿社会秩序,实行禁烟、禁赌、禁娼;改革赋税、重新丈量土地等改革草案。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接到这份报告,认为是“异想天开”,不予采纳,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疯狂的青年"、"超时代的年青人"。

蒋彝目赌当时政府腐败无能,便在1933年去英国伦敦,欲“观摩西方政治为将来之用”,在海上吟诗云:“管宁浮海非逃世。”表达了他当时复杂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蒋彝初到伦敦,专心学英语。由于自费留学,所筹资金只能免强维持一年,到1934年,经济上十分困难,后通过前香港辅政司洛克,得荐哈特推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教授。在此期间,他特别留意西方人对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看法,当他从西文书中了解到西人对这两门艺术有不少错误的概念,感到中国艺术在西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介绍和解释,于是立志传播这两方面的知识。

1937年,蒋彝出版《英国湖滨画记》,一举成名。这是哑行者画记的第一本。以后,他作环球旅行,足迹遍及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自称“徐霞客第二”,先后出版了12本画册,合称为《哑行者丛书》,持续在欧美销售三四十年。这些《画册》,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伦敦、牛津、爱丁堡、都柏林、纽约、巴黎等地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风俗人情、文化生活。在每本画册中,都有他自己画的插图、写的诗歌。他独创“画记”这种著述形式,熔诗、书、画、文、史、印于一炉,妙趣横生。

蒋彝的这许多有独特风格又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学和艺术的作品在伦敦一发表后,就受到当时在伦敦出版的、有声望的综合英文周刊《新政治家与民族》评论专栏编辑名作家大卫.加特的重视,经常写评论介绍蒋彝的作品,在当时,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能不时在这个专栏里出现,确实不简单,因此,他的作品引起了西方知识分子极大的兴趣和高度评价,他的读者由英国扩大到美国而遍及到五大洲。许多西方读者反映:“蒋彝用中国人的眼光,观察西方的芸芸众相和生活细节,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反省看书。”但是也有人带着成见,说中国人写不出象《画记》这样在西方有影响的好书,断言蒋彝是日本人。蒋彝感到这是对中华民族的极大侮辱,十分气愤,利用讲演、宴会等公开场合,郑重宣布“我是中国人”。有时还穿起中国式的长袍马褂,戴上瓜子皮帽子,昂首挺胸在街上行走,以示自己是正宗的中国人。并在《日本画记》中上野公园插图上挥笔写道:“朝朝多少游春者,我是唐人知不知?”表达自己作为炎黄子孙而自毫。

蒋彝是第一个通过绘画向英国和世界介绍中国珍贵动物——大熊猫的画家。1938年,中国政府送了两头熊猫运至英国伦敦博物园展览。为了画好熊猫,他朝夕生活在动物园达一个月,积累了丰富素材。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蒋彝一度供职英国情报局,担任翻译。1940年以中国笔会代表身分出席国际笔会。这年九至十月,他在伦敦的寓楼遭德国飞机投弹炸毁,全部书画、衣物均焚烧一空。1942年,他应聘为沙特威尔的巴蕾舞“鸟”设计布景及服饰,并曾在惠博物馆主理中国部门藏品,1949年,他由伦敦移民牛津,在一个工人家里租赁两间房子著书作画,过着极其俭朴的生活。德军进攻英伦敦之日,亦是日军侵略中国之时,他身居异域,心怀祖国,写下了《东望祖国怆然有感》五首绝句,其中有云“一丸自古封函谷,三户终能灭暴秦”,“一时浩气塞天地,死有田横五百人”,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英雄气慨。

1944年,蒋彝离开中国已十多年了。对祖国抗日战争消息无所了解。当年叶君键应英国战时宣传部邀请,去向英国公众讲演,介绍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情况。一见面,蒋就希望了解抗日战争形势、战时人民生活情况。他脸色严肃,眼光中放射着十分焦虑的神色询问君健:中国的抗日有没有“功亏一篑”的危险?他认为,大多数军阀、官僚,并不关心国家的兴亡,他们随时都可以卖国。当君健告诉他:“现在已经有人民的军队在浴血抗战,并且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有人要投降要卖国,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他的脸上才开始露出笑容。

1955年,蒋彝应聘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语文教授。并申请加入美国国籍。1958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联谊会”(美国大学优秀生全国性荣誉组织)讲座教授。1958年又应聘为哈佛大学爱默生特约待坐教授。这期间,还经常为波士顿的披巴德博物馆鉴定收藏中国文物。1971年6月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衔。

1972年,蒋彝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顺便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得到好评。这时,他更加眷恋祖国,曾写诗一首:“海外年年说还乡,未到乡前港已香。遥望白云依旧是,白云下有蒋家庄。”同年九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赠予他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同时应聘为客座教授,聘期为一年。

1975年4日,蒋彝回到了阔别42年的祖国,与妻子、女儿团聚。在国内参观游览了两个月,先后到了大江南北的许多城市和农村,参观了乡村和工厂,详尽了解工农业方面的成就,深为解放后祖国出现的新面貌所感动。回到美国后,他抚今追昔,很快写出了《重访祖国》和《哑行者访华归来话今昔》等文章,热情歌颂了新中国的成就,在海外,尤其在海外华人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77年,蒋彝第二次回国访问。他的妻女和亲友劝他回国定居。他说:“这次回国,我要办好两件事:“第一,就是你们说的申请回国定居。第二,我不能空手回来,还要写一本《中国画记》,修改补充一本已起草的《中国艺术史》;作为回家的礼物,向祖国的献礼。”为了写好这两本书,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十一个省、市,参观了龙门石窟、巩县石窟、宋陵、秦始皇陵、马王堆和殷墟、大汝、汶口、仰韶文化遗址等艺术宝库和古迹。由于年老体弱,加上劳累过度,不幸结肠癌复发,经医治抢救无效,于1977年10月26日在北京首都医院逝世,终年75岁。10月26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追悼会。遵照他的遗言,将其骨灰葬于庐山脚下马迥岭公墓,以遂他平生“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宿愿。

蒋彝是国际知名的画家、诗人、作家和书法家。他的画涉及面很广,山水、人物、花卉、鸟兽无所不及,一生作画三千多幅,所创画记体裁为世界所推崇。其书法研究有素,篆、隶、行、草各体皆擅,尤其行书见长。其成就为世人所公认,赢得了许多国际荣誉。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他旅居海外四十余年,有的朋友看到他独居国外,功劝他取个外国妻子。他说:“我有自己的妻子儿女,我迟早要回到祖国去。”他宴请金博士和于梨华教授时,只请吃油条、豆浆。于梨华教授请他到纽约讲学,准备专车迎送,他婉言谢绝,自乘灰狗(公共汽车)前往。时时事事不忘保持中国人民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给后人留下风范。对于他的一生,已故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德珩1982年在《邑人蒋彝八十冥寿画展志感》一诗中,作了全面的叙述和评价。诗云:“浔阳江上多奇士、愤世嫉俗为蒋君。遨游世界哑行者、能诗善画书法勤。不忘故里雄心在,年已七五归国欣。欣然归国南北游,山山水水记情殷。欲写中国山和水,时不兴兮竟离群。今逢冥寿八十载,忆君风度似飞云。”

蒋彝英文遗著共25种:《湖滨画记》、《战时画记》、《约古郡画记》、《伦敦画记》、《都柏林画记》、《爱丁堡画记》、《牛津画记》、《三藩市画记》、《巴黎画记》、《纽约画记》、《波士顿画记》、《日本画记》、《中国画绘》、《中国书法》、《儿时琐忆》、《金宝与大熊猫》、《金宝在动物园》、《明的故事》、《鸟与兽》、《中国的窗口》、《大鼻子》、《罗铁民》、《野宾》、《在缅甸公路上的人》、《重访中国》。中文诗集有《蒋重雅诗》、《重哑绝句》与《蒋彝诗集》。

年表
1903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县。五岁失母,自幼随父习画。
1919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三中学(今九江第一中学)。
1922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中央大学,1949年在大陆更名南京大学,1962年在台复校),就读于化学系。时校长郭秉文提倡办学“人文与科学平衡”,育才文理融通,除师从化学系任鸿隽、孙洪芬、张子高、王季梁等人外,亦曾学于文科王伯沆、柳诒徵诸教授。
1926年7月,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毕业。先后在江苏海州十一中学、九江光华中学任教。
1927年,任江西省教育委员会委员,并主持江西玉山县县政三月。
1928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书记长。
1928年,应严济慈之邀,任暨南大学理学院化学讲师半年。
1928年,任安徽省芜湖县长。
1929年,任安徽省当涂县县长。
1930年,任江西省九江县长。期间拟定整顿社会秩序,实行禁烟、禁赌、禁娼;改革赋税、重新丈量土地等改革草案,被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认为是“异想天开”,被称为“疯狂的青年”、“超时代的年青人”。三任县长,皆因要求改革县政不容于时政而辞官。
1933年,以“观摩西方政治为将来之用”的政治抱负,自费赴英国寻求出路。
1934年,因所筹留学资金不足维持一年,经济困难,经前香港辅政司推荐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SOAS)中文教授。其间立志将中国艺术传播到西方世界。
1937年,《英国湖滨画记》出版,为哑行者画记的第一本。
1937年,开始环球旅行,足迹遍及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
1939年9月,英国对德宣战,曾供职英国情报局,担任翻译。
1940年,以中国笔会代表身分出席国际笔会。
1940年,伦敦寓楼遭德国飞机轰炸,全部书画付之一炬。
1942年,负责沙特威尔芭蕾舞团布景及服饰设计,并曾在博物馆主理中国藏品。
1949年,由伦敦移居牛津。
1955年,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加入美国国籍。
1958年,受聘为哈佛大学联谊会讲座教授。
1958年,任哈佛大学爱默生特约讲座教授。
1971年6月,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2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并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
1972年9月,被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受聘为客座教授,聘期一年。
1975年4日,阔别中国42年后回国访问,与妻子、女儿团聚。
1977年,第二次回到中国访问,并决定定居中国。计划撰写《中国画记》、完成《中国艺术史》;并在两月间游历中国十一个省市。
1977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

点评:又失去一位文化使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9: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26日”

899年10月26日阿佛列大帝逝世



阿佛列(古英语:苐frē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也译作艾尔弗雷德、阿尔弗雷德等,是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国王,他也是英国历史上真正第一位称呼自己为“英格兰国王”的君主。由于其英勇的统帅臣民对抗北欧维京海盗民族的入侵,被后世尊称为阿佛列大帝(Alfred the Great)。

点评:第一位“英格兰国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0: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76年10月26日 华国锋第一次提出了“两个凡是”

  

1976年10月26日,华国锋对中共中央宣传部门负责人说:当前,一、要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二、“四人帮”的路线是极右路线;三、凡是毛主席讲过的,点过头的,都不要批评;四、“天安门事件”要避开不说。这里他第一次提出了“两个凡是”。

评论:“两个凡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中被邓小平否定,该方针被“实事求是”的务实观点所取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0: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文革期间,清华大学的红卫兵把自己学校的牌坊“清华园”砸掉。

  1969年10月26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通知》说:为了“认真搞好斗、批、改,加强对中央各部门所属高等院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教育革命的领导”,决定国务院各部门所属的高等院校,凡设在外地或迁往外地的,交由当地省、市、自治区领导;与厂矿结合办校的,交由厂矿领导。教育部所属的高等院校,全部交给所在省、市、自治区领导。此后,中央所属的高等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全部下放地方管理。部分高等院校被撤销或合并。到1971年,全国原有的434所高等院校。保留继续办的还有328所。

评论 动乱的年代,学习已不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1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10月26日——前苏联元帅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逝世。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三次苏联英雄称号的获得者,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五人之一,一生九十年中整整有七十年从事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的战争,屡建奇功。他的一生与苏军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的功绩受到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膺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和多枚外国勋章、奖章,三次荣获革命荣誉武器。


被称为“世界历史上最后一位伟大的骑兵统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9:35 , Processed in 0.44073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