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55|回复: 2

[【资源下载】] 讨论  药品不良反应之《警惕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的自杀风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8 17: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sda.gov.cn/WS01/CL0078/31221_5.html

一、背景
  近几年,抗抑郁药导致自杀风险增高的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关注。自2003年开始,美国、欧盟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有关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患者使用抗抑郁药引起自杀风险的评估工作。2007~2008年,在对大量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美国和欧盟分别完成了此项评估工作,并发布信息,警告使用抗抑郁药可能带来的自杀风险,要求企业修改药品说明书,加入相关警示内容。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直对抗抑郁药的安全性问题保持关注,及时跟踪国外最新研究和报道,并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fda.gov.cn)、中心网站(www.cdr.gov.cn)等载体上发布了相关信息,同时密切关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虽然我国目前收到的与抗抑郁药相关的自杀报告较少,但为使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抗抑郁药的使用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通报此安全性信息。

  二、抑郁症与抗抑郁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言语动作减少为主要症状,患者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和/或自杀行为(包括自杀企图和自杀死亡)。
  抑郁症的治疗有多种方式,主要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抗抑郁药是当前治疗各种抑郁症的主要药物,能有效解除抑郁心境,同时对焦虑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精神障碍也有疗效。抗抑郁药的种类较多,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SNRIs)、三环类(TCA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类(MAOIs)等。其中SSRIs多数不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三、抗抑郁药与自杀风险
  抑郁症和其他一些精神障碍本身就与自杀风险相关。无论是否服用抗抑郁药,患者都可能出现抑郁症状恶化、自杀观念和/或自杀行为。国外研究表明,抗抑郁药可能增加儿童、青少年及25岁以下成年人自杀(包括自杀观念、自杀行为)的风险,尤其是在治疗的头几个月。
  美国一项研究[1]对在抑郁症(MDD)、强迫症和其他精神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18岁以下)中进行的24项短期(小于4个月)安慰剂对照试验进行了汇总分析。这些试验共纳入了4681名受试者,包括9种抗抑郁药。结果显示,受试者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最初几个月自杀风险相对安慰剂组升高。欧洲药品管理局2005年也完成了对两类抗抑郁药(SSRIs和SNRIs)的评价工作,发现服用这两类药物的儿童和青少年自杀观念、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比安慰剂组高,建议这两类抗抑郁药不用于儿童和青少年。
  2007年5月,美国FDA发布了有关成年人使用抗抑郁药的风险评估结果[2]。评估纳入了295项使用SSRIs和其他抗抑郁药的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包括了77000余名抑郁症(MDD)和其他精神障碍的成年患者。结果表明,抗抑郁药引起的自杀风险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18~24岁人群抗抑郁药组自杀风险高于安慰剂组,24岁以上人群抗抑郁药组自杀风险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65岁以上人群抗抑郁药组自杀风险低于安慰剂组。欧洲药品管理局也得出了类似的评估结论,即年轻成年人在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时可能存在自杀行为增加的风险,且不同抗抑郁药之间的风险无实质性差异[3]。

  四、建议
  鉴于抗抑郁药与自杀风险可能的相关性,建议对所有使用抗抑郁药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观察是否出现临床症状恶化、行为异常改变(包括出现新的症状)或出现自杀观念、自杀企图。在药物治疗的头几个月,或者在改变剂量、治疗方案时应加强监测。这种监测应一直持续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止。
  抗抑郁药为处方药,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恶化、行为异常改变、自杀观念或自杀企图,应及时咨询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改变治疗方案,包括中断治疗。如果决定停止治疗,药物应该逐渐减量,骤然停药可能引起一些躯体和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无力、静坐不能、失眠、多梦、焦虑、烦躁等。
  一些抗抑郁药不用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适应症和适用人群给药。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对抗抑郁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时报告不良反应监测信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8 18: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9 12: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现在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大部分都处在药效研究上,而具体的作用机理还很难了解,在报新药的时候,一般在药理药动和毒理 方面 要求的还不是很严格,同时在技术水平上也有缺陷,这就很难避免 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人的脑部神经非常的复杂,同时整个精神药物的代谢机理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很容易产生个体的差异,这就使得有的人服用会很有效,有些人就会产生很不好的副作用,比如自杀倾向,所以医生在给病人开具处方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病人在服药的时候,也应该有具体的规定,要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同时尽量以心理治疗为主 ,总之服用抗抑郁药,是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医生和病人都要认真对待,而不能和普通的药物一样,其实它应该有很多的禁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2:40 , Processed in 0.2404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