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猪仔虫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10月1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1 02: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0月11日同中国建交。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为“人民的国家”。位于欧洲中部。面积357050平方公里。人口8027万(1991),主要是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吉卜赛人和索布族人。通用德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首都柏林。资源除煤和钾盐较丰富外,还有少量铁、石油和天然气。森林覆盖率为29%。联邦德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德国统一后,治理东部负担沉重,西部经济出现衰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4.33万马克(1996)。农业发达,其产值1/3来自种植业,2/3来自畜牧业。西部工业侧重重工业,以机械、化工、电气和汽车等部门为主,其他如石油加工、电子、核能利用、航空和航天等部门也很发达。东部地区工业主要有机器制造、化工、电子电器、光学仪器、褐煤和钾盐开采、轻纺和食品加工等。主要出口汽车、机械、化工和电器产品;进口石油、天然气、电子、电器产品、化工产品和汽车。运输业十分发达,海、陆、空运输全面发展,便以公路为主。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战败投降,战后被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9年5月23日西部颁布《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这天被定为国庆日。

评论:德国学校教育使年轻一代正视大屠杀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5: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11日”

2003年10月11日新华社前社长穆青逝世

  

穆青(1921——2003)原名穆亚才,祖籍河南周口,为了生计,举家随祖父迁到安徽蚌埠。1921年农历2月初六穆青出生。9岁时爷爷猝死,全家回到奶奶的娘家杞县夏哨营。5岁时,跟其祖父学习古文,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杞县大同中学。由著名教育家王毅斋博士(穆青的姐夫)主办的学校里,穆青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参加学生运动,担任学校进步团体“文学艺术同盟”主席,出版文艺刊物《群鸥》,用穆肃的笔名发表文章。
  “七七”事变爆发后,16岁的穆青到山西临汾,进了八路军学兵队学习,后留师部宣传做宣传工作。1938年8月开始发表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他的这篇通讯写的是:在夜袭雁北榆林站的一次战斗中,我军缴获了日军士兵的日记和家信,这些日记和家信充分反映了日军的反战恋乡情绪和日本国内人民生活的困苦情景。文章不仅揭露了敌人侵略战争的性质,而且表现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1942年,穆青发表了新闻报道《我看见了战士的文化学习》。通过描写战士们在战斗劳动生产之余,抓紧点滴时间进行文化学习的事迹,反映了战士们的精神世界和革命志向。1942年9、10月间,穆青发现了第一篇出色的人物通讯《人们在谈说着赵占魁》,再现了陕甘宁边区工业劳动模范赵占魁的风采。1944年9月,他发表了《本市白家墙杨汉珠伤害人命,判除有期徒刑;常志胜迷信巫神,弄得家破人亡》。1946年1月,穆青接受了采写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任务,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史略》。通过丰富的资料、确凿的事实,再现了将士们在白山黑水之间14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1949年3月,穆青随军南下,写出了《飞驰在南线的汽车兵团》、《穿过大别山麓》、《良田镇的无名女英雄》、《狂欢之夜》、《十里长鞭》、《热情澎湃的长沙城》、《白匪主力溃灭的狼狈相》等多篇战地通讯,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胜利的足迹。在土改中写了《因为分配了土地》、《抢财神》、《谁养黄牛谁发财》等新闻作品。他的新闻通讯报道浓缩了伟大时代,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叙写了时代激流,因而读来引人入胜。
  解放后,穆青又写了不少作品如《管得宽》、《一厘钱精神》、《九龙江上抗天歌》、《驯水记》等等。1986年,国家创办中国新闻学院,穆青兼任新闻学院院长。在繁忙的工作中,他并没有放弃写作,如新闻作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充满了艺术命力和感染力。
  穆青是 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女婿,妻:续磊。
  穆青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他勤学苦练,不懈进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写了多篇在我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佳作,为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
  穆青于2003年10月11日凌晨3时2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评论:为人民写好新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5: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11日”

1983年10月11日我国著名的小麦育种栽培学家梅籍芳逝世

  
 
梅籍芳(1908—1983),小麦育种栽培学家。他毕生致力于高等农业教育和作物科研事业,育成了“华东1号”等早熟小麦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在组织开展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和为适应改制需要进行早熟性育种与栽培的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个优良品种,提高很多产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5: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11日”

1951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牺牲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今重庆铜梁)关建乡一个贫农家庭。2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作战。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评论:著名抗美援朝英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5: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11日”

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逝世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年方20,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谏议大夫,宋神宗(赵顼,1048年~1085年)熙宁(1068~1077)初拜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

评论:司马光聪明过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就知这么智慧过人的人写一部《资治通鉴》也费时十九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5: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10月11日”

1758年10月11日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出生

  

奥伯斯(Olbers,Wilhelm 1758.10.11-1840.3.2)德国天文学家。生于不来梅附近的阿尔贝根。17810年毕业于格廷根大学医学系。然后在不来梅行医,但总是在天文观测中度过他的夜晚。他把自己的住所的顶层变成了一座天文台。他起初酷爱研究彗星,并于1797年研究出一种确定彗星轨道的方法,这种方法迄今还在应用。他一共发现了5颗彗星,其中于1815年发现的那颗至今仍称为奥伯斯彗星。在献身于寻找火星与木星之间隙内那颗行星的行列中,奥伯斯是领导人物之一。虽然皮亚齐的发现首开了记录,奥伯斯却在高斯算出其轨道之后重新发现了这颗行星。他又于1802年发现了小行星智神星、于1804年发现了小行星灶神星。他首先提出这些小行星起源于一颗中等大小的行星之爆炸,那时这颗正在如今的小行星带内某个轨道上运行。今天也许还有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颇有价值的主张。人们发现的第100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奥伯利亚,以纪念这位奥伯斯。

评论:发现一颗行星也了不起,奥伯斯竟然发现了好几颗小行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西夏建立。
夏景宗李元昊(1003~1048)

  夏景宗,西夏开国皇帝(1038年——1048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为曩霄。称帝前改唐宋所赐姓,为嵬名氏,自诩为青天子,即所谓兀卒。曾受宋封赏,为难定军节度使,袭爵西平王。宋初党项发展较快,社会各方面均较成熟,他适应发展需要,建立了党项的国家夏国。在位时继续对宋、吐蕃、回鹘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夏的疆域。实行了许多利于夏发展的政策,倡导农业生产,注重手工业,尤其是铁冶业的生产发展。强调党项的风俗习惯,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习俗秃发,禁止盲目学习汉人束发习俗,下令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改用党项名氏;又去除宋所赐爵号,称党项语首长名,建立自己的年号。夏的官制、军制、礼仪均在他指导下设立起来,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汉人中有才能者。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荣创制的。据史书记载,元昊很有智谋,善长于法律、兵法、佛法、汉文等学问,20 岁便领军作战,英勇机智。宋庆历八年(1048),由于他实行的建国方略与一部分贵族的主张有矛盾,具体表现为皇族与后族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被儿子宁令哥于此年刺杀。死后谥武烈皇帝。

评论:李元昊是党项的民族英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1864年10月11日——马克思领导的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正式成立。
国际工人协会
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K.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它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成立过程 波兰1863年反对沙俄的起义推动了第一国际的成立。1863 年7月22日,工人联合会伦敦理事会召开群众大会,抗议沙皇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声援波兰人民的正义斗争 。1864年9月28日,英国工联在伦敦圣马丁堂召开群众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爱尔兰的工人代表以及一些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大会根据英法工人代表的提议,决定建立一个国际性的工人协会,并选出一个有21个成员的临时委员会(该委员会从1864年10月18日起称为中央委员会,1866年夏改名总委员会),国际工人协会宣告成立 。1864年10月5日,国际举行临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代表各国的委员,连同原已选出的委员,共50人;会议还选出一个由9人组成的起草章程的专门委员会(小委员会)。马克思出席国际成立大会,并被选入临时委员会和小委员会。马克思为协会起草《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1866 年9月日内瓦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称为《国际工人协会章程》,1871 年9月伦敦代表会议修改后称作《国际工人协会共同规章》) ,并于1864年11月1日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获得通过。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统一战线思想,阐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宣布工人运动的基本原则是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规定在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前提和条件下,允许一切工人团体参加。协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在国际内的正式职务是总委员会委员。实际上他领导着协会总委员会的全部工作,是国际的真正领袖,每届总委员会的“灵魂”。总委员会所发表的一切文件几乎都出于马克思的手笔 。F.恩格斯在1870年10月4日被选为总委员会委员。
主要活动 协会的目的是联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反对压迫者而斗争。协会成立后,总委员会把对敌斗争放在首要地位。协会支持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声援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保卫巴黎公社和救援巴黎公社成员等等,突出地表明国际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国际主义本质。
在对外部敌人进行斗争的同时和前提下,协会总委员会在内部对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进行斗争,主要是反对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
鉴于巴黎公社后欧洲大陆上反动势力猖獗,以及布朗基派极左分子企图利用国际进行冒险活动,大会决定将总委员会迁往纽约。总委员会委员全部更新,核心由北美联合会的领导人F.A.左尔格等组成。海牙代表大会实际上是国际的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组织上和思想上对各种小资产阶级宗派社会主义的胜利。
第一国际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国际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各国工人中去,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使各国工人逐渐摆脱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主导地位作好了准备。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在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重要阶段 。在巴黎公社后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运动面临的直接任务是在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考虑到,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国际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它的继续存在会成为工人运动的一种桎梏,必须让国际这种组织形式退到后台去,而过渡到新的组织形式。国际于1876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布解散。

评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革命党人迫黎元洪就任都督。由张廷辅、蔡济民等组成谋略处,筹划军政事宜。决定废“宣统”年号,用黄帝纪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
  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19世纪末年,由于清王朝腐败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志士仁人首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的活动一开始便和传统的王朝更替模式区别开来,而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但孙中山的创举当时还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追随他的志士,只有百余人。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孙中山倡导的反清革命迅速地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20世纪初年,一批公开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国内出现。湖南有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江浙地区有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湖北有科学补习所,四川有公强会,安徽有岳王会,广东有群智社等。包括兴中会在内的这些小团体,在组织形式上大都受传统秘密结社的影响,彼此缺少联系。它们发动的反清起义或斗争相继失败,其领导人纷纷逃往国外。
  革命的挫折并没有使小团体的领导人沮丧,相反却给了他们反思、改组和大联合的机会。由于孙中山和黄兴的联合倡导,流亡到日本的革命党人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会员包括十余省的革命党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黄兴负责执行部。仿照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建立起来的同盟会,以激进的民主主义纲领把小团体参差不齐的政治水平提到新的高度。这个纲领就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由此进一步阐发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同盟会还宣布在未来的民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个共和国的蓝图,对长期受封建君主专制压迫的中国人民有巨大的吸引力。
  同盟会成立后,发行《民报》等多种书刊报纸,揭露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祸国殃民的罪行,抨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扬的君主立宪主张,鼓动人民加入革命行列。经过与康、梁论战,反清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同盟会在南方一些省区不断组织会党和新军起义。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是同盟会推进革命运动的基本战略。从1906年萍浏醴起义至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共发动十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给清王朝一次次打击,显示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起义有脱离广大群众的单纯军事冒险倾向,没能从根本上威胁清政府的统治。而起义的连续失败,却使一些革命党人产生消极情绪,成为此后同盟会上层涣散的重要原因。
  一场真正的下层革命,从来不单纯是少数英雄的业绩,而必然伴随着广大人民的普遍觉醒。20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动荡之中,城乡群众自发的反抗斗争如波涛相逐,一浪高过一浪。北方各省民变迭起。长江中下游各省连年发生灾荒,饥民成群流入城市,抢米骚动时有发生。为了抵制革命、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清政府举办多种新政:练新军、兴学堂、成立各省咨议局、实行预备立宪,等等。1908年底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后,三岁的小皇帝溥仪继位,其父载沣监国。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内部倾轧日益激烈。载沣放逐北洋新军首领袁世凯,组织皇族内阁,企图把军政大权收揽到满族亲贵集团手中,从而引起立宪派士绅官吏和北洋军将领的普遍不满。1911年5月清政府下令实行“铁路国有”。所谓国有,就是夺取民办铁路权力,转卖给列强,而拒不归还商民已集的股金。这一掠夺措施激起普遍的民愤。在与铁路权益有密切关系的立宪派士绅和革命党人的鼓动下,很快形成全国性的保路风潮,以川汉铁路经过的四川最为激烈(见四川保路运动)。当清政府由湖北抽调新军入川镇压民众时,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乘机于1911年10月10日起义,一举攻占总督衙门,并迅速光复汉口和汉阳。新军协统黎元洪和立宪派首领汤化龙等都归附革命。黎元洪被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军政府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号召各省响应革命,推翻清政府。
  武昌起义震动全国。各省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新军、会党或商会起义。本来反对革命的各地立宪派绅商多顺风驶舵,转向共和,把他们控制的省咨议局变为鼓动独立的机关。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有的弃职逃命,有的被迫表示拥护独立。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 上海、 江苏、 贵州、 安徽、 浙江、 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先后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12月2日革命军攻占南京,长江上下游革命势力联为一气,南方各省均告光复。湖北和上海军政府都倡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11月30日,各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决定在临时政府未能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代表会议还决定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在南京召开大总统选举会。经过反复协商,革命党领导人多主张推举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2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每省一票,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仍留在武昌。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评论: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10月11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序幕。从1930年开始,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的正确指挥下,中央苏区先后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第四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迁到中央苏区,便在党、红军和根据地内全面地贯彻“左”的冒险主义的方针,并把毛泽东排挤出党和红军的领导岗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部队将所有的文件、辎重、兵工厂机器、印钞票机器、X光机以及各种文化课本都携带上路,将整个苏维埃共和国搬上旅途。在此之前,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曾先期赴雩都,选择行军路线,组织架桥,为大部队行军做准备。
   13日,中革军委规定军委及各部队对外使用的代号是:军委为“红星”,军委第一纵队为“红安”,第二纵队为“红章”;红一军团为“南昌”,红一、红二、红十五师依次为“广昌、建昌、都昌”;红三军团为“福州”,红四、红五、红六师依次为“赣州、苏州、汀州”;红五军团为“长安”,红十三、红三十四师依次为“永安、吉安”;红八军团为“济南”,红二十一、红二十三师依次为“定南、龙南”;红九军团为“汉口”,红三、红二十二师依次为“洛口、巴口”。 16日,中央红军南渡贡水,19日全部进入突围集结地域。
  21日,中央红军从王母渡、新田之间突破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封锁线。以红一军团为左路前卫,红九军团随一军团左侧跟进;红三军团为右路前卫,红八军团随三军团后跟进;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居中,红五军团殿后,成甬道式序列继续西进。25日,渡过信丰河。

评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镇痛日——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明确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以更好地普及疼痛知识。

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所以至今还有众多患者正在忍受着疼痛的折磨。慢性疼痛作为一种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5大生命指征”。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疾病,人们逐渐意识到疼痛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就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有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我国对比这一数字只高不低;世界上每天约550万人忍受癌痛的折磨,中国城市居民中大约57%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头痛。
评论:痛定思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10月11日,美国阿波罗7号载人宇宙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首次三人太空任务(图)。





http://static2.photo.sina.com.cn/bmiddle/53b550ec4578db0d845b1
http://static2.photo.sina.com.cn/bmiddle/53b550ec4578db14464a1
http://static8.photo.sina.com.cn/bmiddle/53b550ec4578db1dcf4f7
http://static3.photo.sina.com.cn/bmiddle/53b550ec4578db1815ae2
http://static15.photo.sina.com.cn/bmiddle/53b550ec4578db29c706e


点评:这是美国宇航的第一次三人空间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1日,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闭幕式在上海举行

综述:中国成功举办全球人道主义盛会
2007年10月11日

中国举办的全球人道主义盛会——上海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在11日晚圆满闭幕,全世界都感受到了这个东方文明古国传递的浓浓爱心。

  2日晚开幕的特奥会,是中国有史以来举办过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同时,本届特奥会参赛国家(地区)及参会人员数量都超过了历届特奥会。

  在遍布上海19个区县的30个场馆,特奥选手进行游泳、田径、足球、保龄球、排球等21项比赛,并参与、观看板球、龙舟、舞龙舞狮及机能活动等四个表演项目。特奥会期间还举行国际论坛、运动员健康计划、全球家庭论坛、全球青少年峰会等非体育项目和各项融合活动。包括上海在内的12个中国城市还参与了社区接待计划。

  虽然不能参加11日晚的特奥会闭幕式,但14岁的祖赫拉·扬满怀幸福地离开了上海。这个因战乱丧失了听力、智力也受到影响的阿富汗姑娘,在上海不仅收获了金牌,还获得组委会赠送的助听器。

  像扬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多名智商低于70的特奥运动员,聚集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虽然他们遭遇了炎热的天气和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但他们始终处于一片爱的天空之下。

  “特奥改变了女儿,也给我们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有一个智障女儿的上海市民吴蓓莉说,“我难以回想,女儿从一个自闭、爱哭、自卑的孩子到如今成为聪明、自信、开朗的特奥领袖之一。”

  特奥会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人道主义盛会,一次残疾人和健全人的大联欢



点评:中国上海举办的一次盛会,奥运的预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8: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在深圳绘制完成(图)
2007年10月11日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基地核心区域,基因排序室。(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DNA琼脂糖电泳实验。(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新华网深圳10月11日电(记者彭勇)我国科学家11日对外宣布,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专家表示,这项在基因组科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科学成果,对于中国乃至亚洲人的DNA、隐形疾病基因、流行病预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该项目由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生物信息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发起并承担。该项目执行博士王俊说,遗传保证了生命的延续,而突变产生了不同物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族群有着各自独特的遗传背景,对不同病的易感性也可能不一样。只有真正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才能根据每个个体的基因进行疾病预测和检测,及早做出预防方案或进行针对性治疗。

  王俊说,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环境适应和疾病的发生也有着不同于其他族群之处。建立中国人和亚洲人的参照基因组图谱,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王俊透露说,自1999年正式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该合作研究团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在基因组研究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先后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人类单体型计划”等。同时对完成数个重要动植物基因组图谱绘制,包括水稻、家蚕、家鸡、家猪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跻身国际前列。

  王俊说,近年来测序技术新的进步,极大加速了解码生命的进程,成本降低了几个数量级,时间也大为缩短。在此前提下,该合作研究团队提出了“炎黄计划”,即绘制中国人基因组序列图谱和多态性图谱的研究设想。在深圳市政府及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圳启动了这一研究项目。

  “如果将这个基因组序列写成一本书,高度将与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相同。”王俊这样描述合作研究团队的工作量。到10月初,该合作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的测序工作,下一步将是进行上百个乃至更多的个体基因组分析,发现亚洲人基因组多态性的规律。

点评:中国生物界对世界科技的重要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9: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浙江省中华老字号日本展在东京开幕
2007年10月11日


新华网东京10月11日电(记者何德功)“2007浙江省中华老字号日本展”11日在东京太阳城拉开帷幕,48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让日本国民亲身感受世代传承的中华商业文明。


本次展览共设106个展位,分为丝绸织锦、工艺美术、中医药保健、食品酒类、茶品茶艺、商业服务等类别,共展示3000多个品种的“中华老字号”精品。展品包括绍兴酒、龙井茶、都锦生丝绸、雪舫蒋火腿肠、吴子熊玻璃雕刻等,其中有的产品在世界博览会上拿过金奖。

  “中华老字号”产品质量久经考验,引起日本观众的极大兴趣,展会开始前一小时,观众就在门口排起长龙。

  据介绍,“中华老字号”由中国商业部认定,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点评:中华文化和老字号在国际上的公关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9: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
2007年10月11日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徐晓蕾)瑞典皇家文学院11日宣布,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皇家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2001年10月25日摄于西班牙奥维多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现在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25年,她跟随父母搬到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现属津巴布韦)生活,并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1939年至1949年,莱辛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育有3个孩子。

  1949年,莱辛带着一个儿子和第一部小说的手稿回到英国伦敦。1950年,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这部小说因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而引起强烈反响,莱辛由此在文坛崭露头角。

  1952年至1969年,莱辛陆续发表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其间,她还在1962年发表小说《金色笔记》,这部作品被公认为她的代表作。她不仅因这部作品蜚声文学界,还树立了自己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形象。莱辛创作的小说还包括《黑暗前的夏天》《第五个孩子》等。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她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作品题材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



点评:年纪最大的女性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网上海频道10月11日报道:2007年10月11日,萨尔瓦多队球员德拉斯(前中)在比赛中拼抢。当日,特奥会11人制足球最后一个组别的决赛在上海举行,萨尔瓦多队以4比1战胜土耳其队,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郭勇摄

10月11日,萨尔瓦多队球员德拉斯在比赛中庆祝进球。 新华社记者郭勇摄

2007年10月11日,萨尔瓦多队球员在颁奖仪式上庆祝。 新华社记者郭勇摄

10月11日,萨尔瓦多队球员在比赛中庆祝进球。新华社记者郭勇摄

评论:想想中国足球,现在都成了娱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1: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10月11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名猫比赛预演上,一只美国短毛银虎斑猫在玩笔记本电脑的鼠标。第四届名猫比赛将于10月14日至15日在纽约举行。新华社/法新

评论:宠物有时比人更有感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1: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10月11日,莱索托王国首相莫西西利(左)在长沙接受了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的会见。莫西西利10月7日至19日来中国考察访问。10月7日至11日,莫西西利夫妇一行6人在湖南参观了毛泽东故居韶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湖南大学以及远大空调公司和张家界。 中新社发 傅煜 摄
  中新社长沙十月十一日电(记者傅煜)“在莱索托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中国政府提供了及时帮助,毛泽东主席更是给予了巨大支持。”莱索托王国首相莫西西利今晚在此间接受湖南省副省长郭开朗会见时如是表示。

评论:毛主席当时争取到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1: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10月11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一款月面巡视探测器(俗称月球车)样机亮相深圳“高交会”,它是中国探月二期工程探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第九届深圳高交会将于当晚开幕。 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香港《文汇报》报道,正在深圳举行的第九届高交会上,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模型亮相,在它的背后,一辆方方正正,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金色小车引人注意。这辆小车全名叫“月面巡视探测器”,也叫月球车,它正是继“嫦娥一号”发射后中国探月计划第二阶段的核心部分,将在2013年左右发射登月。

评论:希望中国早日登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21:23 , Processed in 0.44100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