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876|回复: 10

[【主题讨论】] 《圣经》外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0 15: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经》外话系列

按:

  在长期处于非宗教氛围的中国,有一个被称为“文化基督徒”的知识分子群体。目前探讨“文化基督徒”现象的文章大致如下:刘小枫 《“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社会学评注》(《这一代人的怕和爱》,三联1996)》、陈村富(杭州大学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许志伟(加拿大维真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部主任)《“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综览与反思》(《维真学刊》,Vol. IV,1996)、何和《从“文化基督徒”谈起》(《天风》1999/09)、安希孟《文化基督徒是什么人》(《世界宗教文化》  2000/01)、樊志辉《汉语言哲学思想的超越取向——对文化基督徒现象之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01/03)、隗仁莲《\"文化基督徒\"评议》(《世界宗教文化》2004/04)、田莉(耶鲁大学神学院研究生)《论“文化基督徒”的现代性关注》。

  这里从中摘录一些关于“文化基督徒”概念的段落,以供参考:


刘小枫 《“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社会学评注》——
  “教会权威人士称这些采纳了某种基督神学思想立场的知识分子为‘文化基督徒’,其含义似乎是指,他们并非真正的基督徒,只是把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来接受并为之辩护,或从事着一种基督教文化研究而已。”(刘小枫)

田莉《论“文化基督徒”的现代性关注》——
  “文化基督徒”的概念自从被刘小枫博士重新提起,并发展成为其“建设现代语境中的汉语基督神学”的学术构想以来,在海内外,特别在汉语神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教会人士和基督教学者也把‘文化基督徒’的称呼反冠给大陆的一群独特基督教学者。这个群体以刘小枫为代表,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大陆逐渐兴起。但是随着刘小枫博士离开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这一现象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文化基督徒”问题的讨论肇始于一九九五年,香港浸会大学宗教及哲学系教授罗秉祥在当地教会杂志《时代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亚波罗与香港神学界之九七危机》的文章,指出大陆学术界冒出一批对基督教研究很有兴趣与潜力的知识分子,并以“中国的亚波罗”命名这批知识人,暗示大陆“文化基督徒”群体的出现。

陈村富、许志伟《“文化基督徒”现象的综览与反思》——
  “文化基督徒”概念早已有之,各人用法不同。八十年代末曾用来指称大陆从事基督教研究的学者,亦上文所指的SMSC。而汉语基督教研究所学术总鉴刘小枫博 士对此提出了新的演绎。于年至89年间,刘小枫在《读书》月刊中撰写了十篇以“二十世纪西方神学一瞥”为题的神学文章,当中已孕育著“文化基督徒”的初步 构想。
……刘氏在上述文章中虽末正式提出“文化基督徒”概念,但对往后发展出来的“文化基督徒” 的某些特定涵义却已有相当明确的论述。例如,在介绍孔汉斯(Hans Kung)的“普世神学”时,他赞同要超越天主教更正教及更正教各教派,“终止对立,实行再合一”,不参加教会或教派。 在“参与上帝的痛苦──纪念朋友霍费尔”一文中,刘小枫说:“巴特(Karl Barth)把上帝与宗教──甚至基督教本身区别开来,极富启发性,他表明,作为宗教,基督教也许最终会消失,但上帝永存。”谈到朋霍费尔 (Bonhoeffer)的“宗教性”观念时,刘氏发表了一段很重要的见解,他强调指出:“作基督徒并非必须宗教化,必须披上宗教的外衣,信仰乃是整个生 命的行为,基督发出的召唤不是要人加入一种宗教,而是要人进入新的生命,因此,一个人成为基督徒不在于他恪守宗教形式而是切实地做人,在今生此世的生活中 积极参与上帝的痛苦。” 后面我们会提到,刘小枫在年进一步发展这观点,认为“文化基督徒”的主要标志是信仰耶稣基督,积极参与,但不受洗礼或参加某一教派,超乎教会、教派之上。

  在 “倾听与奥秘”一文中,刘氏表露出他很欣赏托尔斯泰的话:“在我们心中,都有一种对基督教根本教义的内在的深刻信仰,” 而中国人也不例外。 在介绍拉纳(Karl Rahner)的先验神学、人类学和“匿名基督教”及“匿名基督徒”时,他认定“在拉纳的先验神学、人类学看来,当历史具体的人达到了自己的本质或其真实 的本质已趋完全的人,就是基督徒,而他自己是否知道这一点并无关重要。”“按照拉纳的见解,基督教的普遍要求乃是:做基督徒即明确地做人,真实地做人就是 匿名地做基督徒……由此看来人的超越性或基督性能不同的方式,在种种不同的名称之下表现出来。”

  于1990年,刘小枫将这十篇文章作了调整和 扩充,并新增补了三篇,以《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为书名,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这部著作的主旨在汲取西方二十世纪丰富的神学思想,建立现代语境中汉语基督 神学。他认为这不是那种宗教、那个教派所能完成的、却需要各方面有志于此的神学家、学者共同参与。在这种参与中,超越教派、教会之外,而又笃信基督耶稣的 学者可以起到特殊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学者在“一体化”的二十世纪,尤其在几十年变革后的中国有其特殊意义。所以本书重视介绍类似的神学家或神学思想。其中 以新增的“信仰的重负与上帝之爱”最具代表性。

  对刘小枫而言,“……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是一位基督徒,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基督徒。然而,由于薇依一直拒绝受洗,一直绝参与宗教圣事,置身教会以外,置身于基督徒的团体以外,这使她的基 督徒身分至少从形式的意义上讲是成问题的。” 作者更进一小认为:“……她是一位真资格的基督徒,甚至比一些形式的意义上有基督徒之名的人更是基督徒。” 在这些人物介绍中,文化基督徒的概念明显地逐渐形成。刘小枫更进而明确提出“文化基督徒”的称号,说:“有实际不归属教派或宗派的基督神学,如文化基督徒 的神学(例如索洛维约夫、薇依、基尔克果之神学。”

  “文化基督徒”这概仿提出后,大陆没有回应文章,但在海外却引起反响。 “文化基督徒”的名称受到台湾、香港和大陆部分教会基督徒的强烈抗拒。总的来说,基要派和部分福音派人士认为这些人既没有教会归属,又在信仰方面与教派信仰有差异,就不应被称为基督徒,需要改用别的称号方为合适。在回应这些质疑时,刘步枫承认“文化基督徒”的定名确有含混性,但他相当明确地指出无论甚么基 督徒,他们必“具有信仰的重生经验,并在行为上以耶稣基督的圣训为个人存在的品质。” 而在现时,刘氏认为在认同某些基督教思想或文化的中国知识分子中,“仅有一部分人具有这种信仰的重生经验。” 同时,“文化基督徒”虽然认信基督,但是在宗教认信的旨趣、取向、表达上、都与一般基督徒不同;并且在社会身分、文化教养和伦理担当上,两者也有具体的差 别。从教会归属的角度而言,文化基督徒的特定涵义是指无教会归属的基督徒,他们或末受洗、或受洗而不归属于某一基督教会的教派或宗派。在具体的信理问题 上,文化基督徒也与教会式的教派信理有相当的距离。 在谈到“文化基督徒”与别的基督徒的区别时,刘小枫用了好几个对称概念:“基督徒”与“基督教徒。 :“文化基督徒”与“一般基督徒,” “会基督徒”与“文化教育基督徒”。
------------------------------------------------------------------------------------------------


“文化基督徒”是一个涉及神学、宗教学、语言学、社会学、思想史、历史学多领域的问题。这里我想讨论的不是任何专业领域中的问题,而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基督教为什么会感染中国的一些知识群体?基督信仰中的什么会触到内心的那丝敏感。
这是一个普通人读《圣经》的一点感悟,不是受洗信徒的崇拜和分享,更不是神学家的理论……
外话而已。
欢迎参与讨论。本人将定期添加自己的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1 07: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各书之一

1. 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James, a bond-servant of God and of the Lord Jesus Christ, To the twelve tribes who are dispersed abroad: Greetings.
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的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Consider it all joy, my brethren, when you encounter various trials,
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knowing that the testing of your faith produces endurance.
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And let endurance have its perfect result, so that you may be perfect and complete, lacking in nothing.
5. 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厚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
But if any of you lacks wisdom, let him ask of God, who gives to all generously and without reproach,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him.
6. 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
  But he must ask in faith without any doubting, for the one who doubts is like the surf of the sea, driven and tossed by the wind.
7. 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
  For that man ought not to expect that he will receive anything from the Lord,
8.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being a double-minded man, unstable in all his ways.
9 卑 微 的 弟 兄 升 高 , 就 该 喜 乐 。
    Let the brother of low degree rejoice in that he is exalted:
10 富 足 的 降 卑 , 也 该 如 此 。 因 为 他 必 要 过 去 , 如 同 草 上 的 花 一 样 。
    But the rich, in that he is made low: because as the flower of the grass he shall pass away.
11 太 阳 出 来 , 热 风 刮 起 , 草 就 枯 干 , 花 也 凋 谢 , 美 容 就 消 没 了 。 那 富 足 的 人 , 在 他 所 行 的 事 上 , 也 要 这 样 衰 残 。
    For the sun is no sooner risen with a burning heat, but it withereth the grass, and the flower thereof falleth, and the grace of the fashion of it perisheth: so also shall the rich man fade away in his ways.
     -----------------------------------------------------

据说这个雅各是耶稣的弟弟,是在开导离开耶路撒冷、散落各地、处于苦难中的犹太民族民众。

2-4这里主要体现了基督信仰的苦难观,将苦难视为test,鼓励人们以坚忍的态度对待苦难,并要积极走向成功,从而使人生成熟和完整。

5-8对待苦难走向成功中的智慧,来自于信仰的信心。信是基督教的核心,即所谓因信称义。基督信仰提倡人要有坚定的决心、反对三心二意。其实意义不仅是对信仰如此,很多事上确实需要一心一意,中国也有句俗语:“逐两兔而一兔不可得。“人有时候还是需要专心一些。

9-10是要人看淡财富、地位的得与失。“ 卑 微 的 弟 兄 升 高 , 就 该 喜 乐 ”倒好理解,但“ 富 足 的 降 卑 , 也 该 如 此 ”实在是很难做到。但自己一想,其实人只要活着,无论是去什么财富和地位,相较于生命,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正类《幽窗小记》里面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不仅人生的过程如此,想想生命的尽头,人活一世,再怎么得意,也会有风烛残年的时候,凡是还是需要想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2 08: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各书之二

1:12  忍 受 试 探 的 人 是 有 福 的 。 因 为 他 经 过 试 验 以 后 , 必 得 生 命 的 冠 冕 , 这 是 主 应 许 给 那 些 爱 他 之 人 的 。
    Blessed is the man that endureth temptation: for when he is tried, he shall receive the crown of life, which the Lord hath promised to them that love him.
1:13  人 被 试 探 , 不 可 说 , 我 是 被 神 试 探 。 因 为 神 不 能 被 恶 试 探 , 他 也 不 试 探 人 。
    Let no man say when he is tempted, I am tempted of God: for God cannot be tempted with evil, neither tempteth he any man:
1:14  但 各 人 被 试 探 , 乃 是 被 自 己 的 私 欲 牵 引 诱 惑 的 。
    But every man is tempted, when he is drawn away of his own lust, and enticed.
1:15  私 欲 既 怀 了 胎 , 就 生 出 罪 来 。 罪 既 长 成 , 就 生 出 死 来 。
    Then when lust hath conceived, it bringeth forth sin: and sin, when it is finished, bringeth forth death.

---------------------------------------------------------------------------------------------------------------

12是肯定test的意义,类似是说人生经过test合格才能拿到文凭。其实如果人一生就像白开水一样,也挺乏味的。人这一生正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中成长起来的,积累起经验。但如果想某人所说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那种战斗的一生就太恐怖了,得到的不是生命的冠冕,反而会失去自我。困难应该是为自己的幸福而战胜的,而不是自己找麻烦。生命的冠冕是什么?名誉?地位?财富?永生?我想是生命的意义,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13-15 是在讲test的出题问题。出试卷的是上帝,但决定考试范围的是我们自己。上帝不是无聊才test人的,是人有了一些弱点,才会有专题test的。反之,人是不能去test上帝的,人还是有点敬畏感比较好,不要胡来。这里讲人的私欲是罪恶萌生的根源,似乎很有道理。只要人知冷暖,需衣食,私欲恐怕就免不了,难道人真的是有原罪的?有了私欲,不免就会有想法,想多了一行动,可能就干坏事儿了。难怪某时代要“狠斗私心一闪念”。可是人真正能做到无私吗?一个人若连自己都无所谓,还会真心在乎别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8: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01: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知道这个帖子的发展路数是如此地不同:不知道为什么小r版主为什么没有看出楼主在虚晃一枪之后,实际上开始了读经的感悟(随笔?札记?)而不是真正的学术思辨——它为什么不在读书版块而在学术妙笔版块?

“基督教为什么会感染中国的一些知识群体?基督信仰中的什么会触到内心的那丝敏感?”
这个楼主提出的议题,连楼主自己都没有深入地进行讨论,哪里又引得起别人的参与?(我也不是神学家;读过中英文本的《圣经》,却也不是信徒;只是碰巧认真读了刘小枫的几本书而已)楼主读经而得到的感悟,不仅彻底置换了刘小枫及其他人的思辨路径,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断章取义地找了个由头,开始讲述自己的一己之得,哪里又涉及到什么“一些知识群体”了?
可能,“触到内心的那丝敏感”才是楼主的真义吧?

这几天又读刘小枫先生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现代性与现代中国》,这种楼主意欲的“思想走私”或者更单纯的“程序走私”,更让我感受深刻。

如何讨论“文化基督徒”以让这个话题深入并且与“学术妙笔”的本色相当呢?我没有深刻研究过前者,只想诚恳地针对后者建个议:
先说刘小枫的学术构建体系。他的核心,应该还是现代性(“现代学”或“现代结构”)问题,神学也许是他学术生涯中——即使尤其重要——的一段航程罢了,因为,作为一种学术经历的回顾,“即使在神学诸领域,我无处不遇到现代性问题,这促使我决意审理现代思想学术与现代性的关系。”(前言,P4)

初步的讨论背景,也应该如刘小枫指出的那样,“近代的历史是一部分化史:政治、经济、科学、宗教纷纷从国家一教会的一统性文化中离异出来,走向建构各自的独立领域。这种离异起于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开始加剧,至十七、十八世纪才形成现代式的社会一文化现象。”(P67)

也就是说,一定意义上:所谓“文化基督徒”,实际也许是“文化-基督徒”,因为,“新人文主义与新教运动构成了近代历史文化的基本要素,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动向之间的张力和融构形成了近代文化的特征”(P68),是两者之间的互动,铸就了近代文化中的诸要素(而这些要素之间的复杂性,自身的和尤其是互动的,在今日也没有得到完美的终结性认识,同时还在新的意义上发生着嬗变和要求着新的解释)——潜台词中,这也就是现代结构的分崩离析或思想竞技的要核——正是站在这个位置上,当将眼光投入“现代”这个话题域时,又尤其是当与西美尔的“现代人”概念和舍勒“价值偏爱系统”碰触的时候(1.3节,PP13-26),才真正发挥出其“在海外却引起反响”的动力学机制。

不从这些着眼而只管读经,那么,只言片语的体味再深,也没有摸到那深刻而有力跳动的脉——充其量具有“读书参考”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0 22: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clio于2008-10-16 08:18发表的 :
从另一方面来看,人若掌握了真理,也就成了世界的主宰,也就成了人间的神(1)。这似乎是一件可怕的事。尤其是这种神(2)如果不是一个,如果说还有更多追随这种神(3)的人存在……其实有一个天上的神(4),某种意义上反而使地上的人更像人了。
.......

(1)又一个神之子,我怀疑此人是洪秀全?
(2)这样的「神」一多,真的是很可怕,楼主这麽一联想,倒是像多神教了。
(3)如果是多神教的追随者,倒也无所谓,各自领各自的香火。若都称呼自己是真理、是道路,
  的确会让基督徒骇到。唯一独子,还不只有一个兄弟?
(4)楼主领悟到天上唯一真神的价值,是让地上的人更像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1 08: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关注。

其实我自己也在质疑这种形式。我现在的主题的确成了关注“一种敏感”,在一个为什么的大问题下,首先关注的却是是什么。原本想从自由宪政的角度展开,并分析一些近年来转变为基督徒的思想界人物。但,始终却没有勇气。

圣经是一本书,但却是一本在市面书店买不到的书。因为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的书,是一种思想体系的基础。国外神学研究势力强大,包括专门的神学院,大学的神学院,和宗教系下的神学研究三大部分力量(据刘的学生说在国外拿的博士是神学学位)。可眼下国内,至少对我而言神学还是一个神秘陌生的领域。知道自己不可能正面进入,所以也就外话。

谢谢4楼的提议。从历史的方向考察基督教体系与现代性的关系,的确更具有学术性。横看是社会,纵看是历史。可惜我被羁绊在问题的第一步,从横向上基督教体系给社会可以带来什么,给个人可以带来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09: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他老人家懂汉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0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Gossudar于2008-10-21 09:51发表的 :
上帝他老人家懂汉语
有一种说法是“全能的上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19: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clio于2008-10-21 08:34发表的 :
谢谢4楼的提议。从历史的方向考察基督教体系与现代性的关系,的确更具有学术性。横看是社会,纵看是历史。可惜我被羁绊在问题的第一步,从横向上基督教体系给社会可以带来什么,给个人可以带来什么。.......

想看看基督教體系給社會給個人可以帶來什麼就多去參加聚會嘛,在這邊布道是看不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7 21: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他老人家不仅懂汉语,还懂很多方言呢
要不然怎么变乱口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09 , Processed in 0.1877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