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18|回复: 4

[【文史类原创】] 一代名将——李陵的坎坷命运(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3 17: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将领像李陵一样:因一战而成名,同样又因一战而名灭;他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提五千步卒勇敌匈奴近十万骑兵,尚能坚守近十日,杀虏甚众,但最终却又因兵败降敌,成为一个著名的战俘;他本是一名战败的阶下囚,却又受到单于嫁女、异域封官的厚遇;他事匈奴、终老于匈奴,但却又未完全叛汉;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温柔乡里,人上人的优裕生活,却难消其胸中块磊,他壮志难申,悲愤难名、百口莫辩,一辈子受到良心的煎熬!壮其勇,怜其才,惜其降,叹其遇,愤其有国而难回,有志而难申,有口而莫辩,终使其郁郁一生,终老于荒丘!一代名将族灭、身死、名裂!千载之下,令人感慨系之!

李陵是一名降将,但却不是一个汉奸!

近日,读了《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和《汉书》中的《李广苏建传》,这两篇传记都是主要记述李陵的祖父——李广,但在文中都提及了李陵,且篇幅不少,司马迁写李陵是可以理解,因为司马迁的惨遭腐刑之辱就是因为替李陵讲了几句公道话,《汉书》中是这么说的:

『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就是因为这一番话,司马迁惨遭腐刑。从这个角度上看,汉武帝的残暴与独断已经到了令群臣人人自畏的地步。李陵有过,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毕竟“功大罪小”(李陵《答苏武书》),在为汉朝建立卓卓战功的同时犯下了投降匈奴之罪。投降敌国,这在武帝和其大臣们看来当诛,罪不可恕,但是当武帝听到李陵投降的消息时,他的反应是“怒甚”(《汉书》),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这可能也是武帝的办事成稳的表现,而后,当他听到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汉书》)时,武帝下令“族陵家”(《汉书》),于是,李陵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孩子都被诛杀,当这个消息传到李陵的耳中时他的悲痛以及对汉朝和武帝的仇恨是可想而知,他在给苏武的信中说:“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这恐怕也坚定了他不再为汉朝服务,坚决留在匈奴,直至老死的决心。

班固写李陵应该是惺惺相惜,同情一代名将的多舛命运,同为汉臣,在帝制的威慑下,在奸佞小人的排挤之下过着勾心斗角永无宁日的生活,生命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班固死于狱中。)

汉朝失去了一个可以与卫青霍去病媲美的大将,这个原因应该在武帝。可以假设,要是李陵不降,归汉之后再次得到重用(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武帝的扫平匈奴的计划可以提前几年完成,不必用44年的时间来与匈奴作战,穷兵黩武,民不聊生。武帝对于李陵投降之事没有明察,这可能也是他对李陵的不信任所致,其实,李陵投降是被“贼臣”——管敢出卖,李陵“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李陵《答苏武书》),战争的艰难可想而知,正是在他和他的部下们殊死搏斗下,匈奴即将撤兵,因为单于觉得此战无意,而且怀疑李陵部只是汉军的诱饵,后面有伏兵,就在这时“贼臣”管敢因为违反军纪被“笞之五十”,于是,他逃到匈奴军中,将李陵的底细全部告诉匈奴,并向其保证李陵无援兵,于是单于再次进攻李陵,李陵回天乏术,最终被俘,此时的他心中肯定有对汉朝不派援兵的记恨,投降不是一时之冲动,应该有更深的考虑。李氏家族世代为将,李陵也是身经百战,他的自杀的勇气是不容怀疑,但他没有这么做,究竟为何?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知道,因为史书没有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背叛汉朝的想法,上文提到的他“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其实是误会,真正背叛汉朝的是一个叫李绪的人,他本是汉朝的塞外都尉,后来投降匈奴,就成了汉朝的“卖国贼”。李陵没有做第二个李绪,他虽然身在匈奴,但他没有出卖汉朝,即使长城的那边已经没有了牵挂,但他始终恪守着自己是汉人,世代为汉将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武帝不察,李陵蒙冤。面对这段历史我感慨万千,我深深地同情李陵,他的一生之不易,为汉朝奉献了所有,最后是身败名裂,母、弟、妻、子皆遭屠戮。王勃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汉文帝对李广说:“惜广不逢时,令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汉书》)如果李广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孙子寄居长城之外,终身不得回汉,他是该有多么得痛心啊!只能说:惜陵亦不逢时。

武帝一朝,人才辈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人才得到重用的同时,也有很多将相之才被埋没,甚至屠杀,李陵就是其中之一。翻看《史记》和《汉书》,有多少人在封建帝制的笼罩下战战兢兢,为整个王朝劳苦一生之后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两千年前的人事竞如此生动和熟悉。历史的悲哀在于它预示着未来。读史似乎也在读着未来。

——几年前的旧作,欢迎拍砖!

首发地址:http://hi.baidu.com/cywang(我的博客)
并且已在首发处注明已转入网上读书园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4 17: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其他的网站上对李凌甚至其祖父和叔父都有了较多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4 17: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李凌的举动是不是构成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挑战甚至讽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4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他的遭遇客观反映了中国对于被俘人员的苛求 ,这不仅在古代,现代也不能超越这种
规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2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直到清朝还是战死荣,被俘耻。

西方,比如美国越战俘,释放,回家不被歧视,有些逃回来,还被视为英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一生不得志,他的几个子孙也是。

史记中,最难忘,就是李将军列传。李广,几千年过去了,这位普通老兵还是不死,只是悄悄退出战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06 , Processed in 0.1718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