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159|回复: 47

[【文史类原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巫术与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30 10: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巫与医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人往往认为医即是巫。清代学者俞樾《废医论•巫医篇》认为:“古之医,古之巫也。”[1]持此观点的现代学者亦很多,如刘师培、陈邦贤、周策纵等。巫师从事医疗活动的记录不时见诸史籍。他们医疗的对象上至帝王后妃,下至庶民百姓。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它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也在医疗活动中使用巫术,并和传统的医疗巫术进行了较量,形成传统巫术、佛教巫术和道教巫术互相争斗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巫术和医疗的关系,林富士《中国六朝时期的巫觋与医疗》一文已有详细论述。(原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0本第1分)不过,该文集中讨论的是传统巫术和医疗的关系,对新型巫术佛教巫术和道教巫术与医疗的关系则较少涉及,本文拟在林文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以全面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巫术和医疗的关系。

一 传统巫术和医疗
上述林富士文对魏晋南北朝传统巫术与医疗关系的论述已非常详尽,然在材料上仍有遗漏,本文予以补充。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孙坚传》裴松之注引《吴历》曰:“初坚至南阳,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坚。坚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遣所亲人说咨,言病困,欲以兵付咨。咨闻之,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六百人诣营省坚。坚卧与相见。无何,卒然而起,按剑骂咨,遂执斩之。”[2]孙坚谎称得病,并请巫来参与治病,并以此方法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可见当时巫治病是被广泛接受的,否则张咨不至于相信孙坚真的得病了。
《南史》卷五《废帝郁林王纪》曰:“信道术,用计数。每出行幸,先占利害。简于出入,将南则诡言之西,将东则诡言之北,皆不以实,竟不南郊。初有疾,无辍听览,群臣莫知。及疾笃,敕台省府署文簿求白鱼以为药,外始知之。身衣绛衣,服饰皆赤,以为厌胜。巫觋云 ‘后湖水头经过宫内,致帝有疾’。”[3]
南齐郁林王萧昭业行事颇为怪异,相信道术。得病之后所采用的治病之法即是巫术,不仅如此,巫师甚至参与到讨论病因的过程中。
《南史》卷七十三《萧矫妻羊氏传附诸暨屠氏女传》曰:“诸暨东洿里屠氏女,父失明,母痼疾,亲戚相弃,乡里不容。女移父母远住苎罗,昼采樵,夜纺绩,以供养。父母俱卒,亲营殡葬,负土成坟。忽空中有声云:‘汝至性可重,山神欲相驱使,汝可为人疗病,必得大富贵。’女谓是妖魅,弗敢从。遂得病积时。邻舍人有中溪蜮毒者,女试疗之,自觉病便差,遂以巫道为人疗疾,无不愈。家产日益,乡里多欲娶之。女以无兄弟,誓守坟墓不嫁,为山劫所杀。”[4]屠氏之女因为至孝而得山神相助,具有为人治病之本领。这个本领自然只会是巫术,她以此术治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同样显示当时人对她以巫术作为治疗方式的认同。
《北史》卷七十一《元德太子昭传》曰:“明年,(元德太子)朝于洛阳,后数月,将还京师,愿得少留,帝不许。拜请无数,体素肥,因致劳疾。帝令巫者视之,云房陵王为祟。未几而薨,时年二十三。”[5]元德太子杨昭是隋炀帝的长子,史称其“性仁爱”,深得隋炀帝的喜欢,生病之后,隋炀帝即遣巫者为之治病。事在隋大业二年(606)。
《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九《隋王》曰:“齐隋王尝率佐使,上樊姬墓酣宴。其夕,梦樊姬怒曰:‘独不念封崇之义,奈何溷我,当令尔知。’诘旦,王被病。使巫觋引过设祀,积日方愈。”[6]南齐人隋王因为在樊姬墓地上酣饮,惹怒了樊姬,致使自己生病,在巫的帮助之下,方才痊愈。
对以上五例巫师所从事的医疗活动略加分析,我们发现只要有患病之人,其家人或者下属都会想到请巫来单独治疗或帮助治疗,而这些病人(即使是反对巫的)并不拒绝接受巫的治疗。这就表明巫术能治病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念。人们之所以相信巫术能治病,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生病原因的分析与理解上。即使是在一些医学的典籍上,人们也将致病的原因归结鬼怪作祟。葛洪《肘后备急方》就有许多这方面的记录:“鬼击之病:鬼击之病,得之无渐卒。着如人刀□状,胸胁腹内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鼻中出血,或下血。一名鬼排。”[7]“魇寐不寤:卧忽不寤,勿以火照,火照之杀人。但痛啮其踵及足拇指甲际,而多唾其面,即活。”[8]此外还有“五尸”、“尸注”、“鬼注”等病名,可见医书中对于一些突发性疾病病因的解释,也是将其归为鬼怪作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也提到了诸如鬼邪、鬼魅、中恶、卒死、卒忤、鬼击、卒魇、尸病、注病、猫鬼、与鬼交通、妊娠鬼胎等病症,认为其致病的原因都是由于鬼神、精怪等作祟而致,其治病的方法也带有巫术的色彩。在反对巫术的医学著作中,都认为某些疾病是由于鬼怪作祟,在巫术师那里,更是将一切病因都归于鬼怪作祟,这就为巫师从事医疗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
注:由于本文尚未发表,故只取一部分,先置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14: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斗胆就“古人认为医即是巫”这一观点提出一点意见。
就从作者引用俞樾《废医论•巫医篇》开始。俞樾写《废医论》的动机是什么?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药文化》2007年第2卷第2期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丁兆平先生的一篇《俞曲园从〈废医论〉到〈医药说〉》得知,“俞樾因家人的疾病灾难而“愤然”提出废医言论”的,“后又因为自己用药疗疾抗衰而从全盘废医的《废医论》修改为废医存药的《医药说》,最终因尝药施药颇有“神效”的亲身实践又证明了他废医言论的荒谬。”
医和巫,到底能有什么关系?
古代中医也不是迷信、鬼神、法术那些旁门啊,中医有比较系统的理论,和巫别绑到一块说有点不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15: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数民族,或者偏远地区,有些是将巫和医联系起来。称之半巫半医。

中医治疗方法多,地域广,常结合当地某些方法,和许多都有练习,比如骨伤科,古代骨科专家很大一部分是练武出身。有的结合的好,有的就走调。主要是从效果来看,效果不好的,会自动淘汰的。

cctv上有次好像特意采访,某个偏远少数民族的医药方法,那里中医和当地类似巫术结合的,因为在几种病的治疗上有效果,现在还在研究和考察。

如果要研究巫术,可以研究他独特的特点,比如形式,内容。和中医没有直接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和当地类似巫术结合的,因为在几种病的治疗上有效果,现在还在研究和考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3: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netphone于2008-10-01 20:38发表的 :
中医和当地类似巫术结合的,因为在几种病的治疗上有效果,现在还在研究和考察。
因为时间久了,记不清了,好像是某种特殊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 11: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粘帖兩個字過來:


<<說文>>: 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从酉。王育說。一曰殹,病聲。酒所以治病也。《周禮》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於其切
http://www.zdic.net/zd/zi/ZdicE9Zdic86ZdicAB.htm

<<康熙字典>>:
【辰集下】【殳字部】毉 ·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5
【廣韻】【集韻】並於其切。與醫同。【揚子·太玄經】爲毉,爲巫祝。 又同瑿。【韻會補】松脂千年爲茯苓,千年爲琥珀,千年爲瑿。 又同翳,木名。【崔豹·古今注】翳,或作毉。翳木出交州,亦謂之烏文木。
http://www.zdic.net/zd/zi/ZdicE6ZdicAFZdic89.htm

一個是普通藥劑療法, 一個是某種行爲療法.
如果算上瑿\翳, 那大概是放射科和減壓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08: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对于早期巫医不分的现象似乎没有什么怀疑的,连医学史里面都有类似的叙述。问题是医何时从巫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有些分歧。医成为独立的行业后,并不是说巫就不再从事医的工作。巫参与医疗活动应该是史不绝书。我这篇文章其实想讨论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巫从事医疗活动的相关记录,以说明在六朝时期,巫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巫,佛、道都有以巫术的形式参与医疗活动的记录。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asdcxj于2008-10-05 08:30发表的 :
其实对于早期巫医不分的现象似乎没有什么怀疑的,连医学史里面都有类似的叙述。问题是医何时从巫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有些分歧。医成为独立的行业后,并不是说巫就不再从事医的工作。巫参与医疗活动应该是史不绝书。我这篇文章其实想讨论的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巫从事医疗活动的相关记录,以说明在六朝时期,巫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巫,佛、道都有以巫术的形式参与医疗活动的记录。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也不能说早期巫医不分,是早期医巫有些是相互借鉴,后来就各说各事了,比如早期西医也借鉴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承认也是野蛮,不科学,极度没道理,出自个人想象的。

巫和中医,最好从整个巫和医的起源发展以及过程开始谈论,中间截取一段或者几个事件往往看得不全面。

从你提供一些资料来看,一些人用巫作为治疗病的一种手段,而且相信他,这和一些人有跳大神治疗病一样,只是一种方法,当时的医学同时是作为另一种治病方法去治病的。而且无法证明当时医学是否承认这是一种医学方法,还是独立于当时医学以外存在一种方法。或者说有些方法双方类似,有些不同。毕竟从你介绍来看,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类似于中医借鉴了西医方法,但不能说中医就是西医

即使当时巫是一种治病手段,也只能说巫是当时中医一种治疗手法,不能说两者就是一回事,中医里面还有许多其他治疗方法。如同一楼说中医不是迷信那种旁门左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2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goto11于2008-10-05 10:01发表的 :

也不能说早期巫医不分,是早期医巫有些是相互借鉴,后来就各说各事了,比如早期西医也借鉴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后来承认也是野蛮,不科学,极度没道理,出自个人想象的。

巫和中医,最好从整个巫和医的起源发展以及过程开始谈论,中间截取一段或者几个事件往往看得不全面。

.......


我还是坚持早期巫医不分这一说法。我更多指向的是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基本上都是巫,甚至有专门从事医疗活动的巫。《吕氏春秋·勿躬》曰:“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同是巫,但他们的分工明显不同。这就能够表明有专门从事医疗活动的巫。从这个意义上说,巫医不分这一说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周礼》也有“立巫医”之说。后来随着医学的逐渐进步,医渐渐从巫脱离而成为专门的职业,但巫从事医疗活动却并没有随医的独立而消失。
巫和中医的关系并不是我所讨论的问题,也超出了我的学识范围。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事医疗活动的巫还有很多的事实实际上说明了当时人们依旧相信病来源于鬼作祟之说,要表明的是一种信仰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04: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asdcxj于2008-10-06 20:53发表的 :



我还是坚持早期巫医不分这一说法。我更多指向的是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基本上都是巫,甚至有专门从事医疗活动的巫。《吕氏春秋·勿躬》曰:“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同是巫,但他们的分工明显不同。这就能够表明有专门从事医疗活动的巫。从这个意义上说,巫医不分这一说法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周礼》也有“立巫医”之说。后来随着医学的逐渐进步,医渐渐从巫脱离而成为专门的职业,但巫从事医疗活动却并没有随医的独立而消失。
巫和中医的关系并不是我所讨论的问题,也超出了我的学识范围。
.......

完全同意。舉個例子來支持你的觀點:後漢書卷八十一上“楊乃變姓名為巫醫”。林富士舉了很多例子證明早期巫醫不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其實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說,很多人都相信有些病是跟鬼作祟有關系,在這種情況當然是要用驅鬼法,誰還會上山采草藥。就像是說你肚子餓,你總是想要找餐館嘛,誰也不會說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廁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8楼asdcxj于2008-10-06 20:53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09: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医?想起扁鹊等……
好象医有巫医,但应该有专门的医
医的产生中至少春秋战国是个重要时期,毕竟夏、商、西周时期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那时巫是站在政治舞台上的。而到了春秋战国,由于士的兴起,百家才开始发展。其实百家归源中属于巫的很多,因为此前的知识阶层只有一个,自然医之归源也会在巫。
专门的医者也许和巫有着一直扯不断的联系,或相通、或相争,历代至今。其实其他学科中和巫割不断联系的也很多。
说巫与医,或许春秋战国和魏晋不是那么扯得上,其实人的期待长生不老可能是巫与医争斗中挺有意思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1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讨论前首先要定位什么是早期巫术,什么是早期医术。是否完全相同,
巫就是医,是不是说巫术就是医术,医术就是巫术,比如尝百草行为从而导致是中药治病行为,是巫术还是中药治病。
比如认同中药治病同时也是一种巫术来划分的话,基本上现在还在从事巫术。

我只能说中药起源可能和某个巫术活动密切有关(实际上也不能确定),是否巫术就是中医药治病,(加上还有个多重身份问题)不能确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事医疗活动的巫还有很多的事实实际上说明了当时人们依旧相信病来源于鬼作祟之说,要表明的是一种信仰的存在。”

我认为这不是巫就是医,而是类型与中西医结合的东西,有些采取巫的方法(比如捉鬼的方法),有些采用药石方法,比如草药,针灸。加上当时水平不高,同一种病诊断结果不同,有些医生认为是鬼神,需要捉鬼,有些医生认为不是,一副药,就能解决。

信仰问题当然是允许的,当时还有人认为佛或者道教理论也能治病,我认为这是一种借鉴或者医疗不发达产生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12: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早在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2世纪末--前256年),中国就已出现药酒及汤液。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诗经》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有药物的书籍。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内经》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脏苦欲补泻"等学说,为中药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是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了先秦以来丰富药学资料而成书的。本书载药365种,至今尚为临床所习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药学的初步确立。

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中国已经有关于医疗卫生以及十多种疾病的记载。周代已经使用望、闻、问、切等诊病方法和药物、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秦汉时期,形成了《黄帝内经》这样具有系统理论的著作。此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性经典著作。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专门论述了多种杂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原则,为后世的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汉代外科学已具有较高水平。据《三国志》记载,名医华佗已开始使用全身麻醉剂"麻沸散"进行各种外科手术。

从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到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脉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晋代名医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归纳了24种脉象。该书不仅对中国医学有很大影响,而且还传到了国外。这一时期医学各科的专科化已趋成熟。针灸专著有《针灸甲乙经》;《抱朴子》和《肘后方》是炼丹的代表著作;制药方面有《雷公炮炙论》;外科有《刘涓子鬼遗方》;《诸病源候论》是病因专著,《颅囟经》是儿科专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眼科专著有《银海精微》等等。另外,唐代还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大型方书。

唐代(公元618--907年)经济繁荣,促进了中药学的发展。唐政府率先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药典性本草--《唐本草》的编修工作。全书载药850种,还增加了药物图谱,进一步完善了中药学的规模格局。

在宋代(公元960---1279年)医学教育中,针灸教学有了重大改革。王惟一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来,他又设计制造等身大针灸铜人两具,教学时供学生实习操作。这一创举,对后世针灸的发展影响很大。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有一批医学家提出把伤寒、温病和温疫等病区分开。到了清代,温病学说达到成熟阶段,出现了《温热论》等专著。

从明代开始,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一批医学家们主张"中西医汇通",成为当代中西医结合的先声。
到了明代(公元1368---1644年),医药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完成了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载药1892种,成为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集成之作。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第一个代称是歧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代称叫青囊。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代称唤杏林。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代称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后,中医亦被称为“皇汉医学”。在日本中医被称为“汉方医学”。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915.html?wtp=t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12: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者2006-02-21 08:43:33选出
巫术的起源 最晚在八万年前左右的尼安德塔人已经开始安葬死者,并拥有灵魂的意识及信仰时,人类已有巫术信仰。 法国社会学学者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认为巫术源于人类开始有宗教意识 德国社会学者韦伯(Max Weber)(1864-1920)认为源于无文字时期的前泛灵信仰。 法国人类学者李维史陀(Claude Le&#39;vi-Strauss)(1908~)认为巫术是正常思维在尽力理解它所面对的宇宙,却又无法掌握它时,所产生了病态思维及解释来充实不足的现实。 英国人类学者弗雷泽(KW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认为只是因果观念的一种错误联想,其将之分类为仿真巫术(Homoeopathic magic)及接触巫术(contagious magic),二者可合称为交感巫术。 作“巫”的人 原始的民族相信有种人有能力对付冥冥之中的可怖的东西。这种人名称有很多种,或称巫(Wizard)、觋(Witch)、禁厌师(Sorcerer)、医巫(Medicine man)、萨满(Shaman)、祭司、术士(Magician)。 英国人类学者马凌诺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1884-1942)认为人类最早的专门职业即是巫,是提供人力所不能完全驾驭之事的一种力量。 人类学者林惠祥认为一部落之中具有最灵敏最狡滑的头脑,自称能通神秘之奥者,则成为神巫,即运用魔术的人。 宋兆麟认为史前时代的巫师不仅是巫教和巫术活动的主持者,也是当时科学文化知识的保存、传播和整理者,特别是在天文学、医学、文字、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贡献。虽然其所能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巫师是当时解释世界的精神领袖,是史前时代的智者或知识份子。 中华文化中的“巫” 中文“巫”是姓氏亦是职业。《风俗通义》言:“巫氏,凡氏于事,巫付、匠、陶也。” “巫”这个姓氏源于“巫”一职,即作为天地鬼神与人交通的媒介者。 《说文解字》释巫云:“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觋,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国语.楚语》载:“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由于早期巫师掌握知识并解决民间的困难,因此地位崇高,陈梦家依《周礼》的分类,将卜辞所见殷人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只、人鬼三类。(天神包括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地只有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人鬼有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意即巫本身即属巫术信仰被尊崇拜信奉的神只之一。 张紫晨认为巫是中国知识份子的原型,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它对中国文化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举凡天文、地理、历法、术算、军事、历史、乐舞、医药、技艺等无不与巫的活动和创造有关。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 ... p;qid=14060220009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7 12: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aquoibon于2008-10-07 04:19发表的 :


完全同意。舉個例子來支持你的觀點:後漢書卷八十一上“楊乃變姓名為巫醫”。林富士舉了很多例子證明早期巫醫不分,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其實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說,很多人都相信有些病是跟鬼作祟有關系,在這種情況當然是要用驅鬼法,誰還會上山采草藥。就像是說你肚子餓,你總是想要找餐館嘛,誰也不會說在這種情況下要找廁所。
我想这是判断问题。类似于误诊问题。特别是在早期医疗水平差的时候,毕竟不是所有病都用驱鬼方法类型巫术的治疗。

我的观点是他们一直联系,有些病有些手法采用巫法。

医是巫,巫是医,完全重合的观点,好像还没达到这种程度。

毕竟中医治病,不是所有都采用鬼论,即使在当时。用部分病或者部分治疗方法用类似于巫的方法(是否有效不知)证明所有中医是巫术,或者所有的巫术就是医术,巫就是医,不是很准确。
紧密结合,当时医疗某些病情,借鉴,采取巫术某些方法,我认为比较接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0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於asdcxj兄此文仅发布一部分,所以,实在不太好讨论。一者,如同文中提及,关於六朝时期巫覡与医疗的关系,林富士先生的文章里已有所讨论,观asdcxj兄文中所言的补充事例,在林氏文中多已举出,在资料的搜集上,似乎进展不太?我读的是林先生今年出版《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与医疗》(台北联经,2008年)中所收文字,不过,根据林氏在自序中的说明,此篇文章内文并未做任何更动,故上面的质疑,应能成立。

其次,我想这篇文章重点应不在这一部分,而在於佛、道二教与医疗的关系上。关於道教,林氏也有〈试论《太平经》的疾病观念〉、〈中国早期道士的医疗活动及其医术考释〉、〈中国早期道士的医者形象〉、〈试论中国早期道教对於医药的态度〉等文章,相关问题,应该还有其它研究著作已注意及此,所以,不知道asdcxj兄将发表文字中,在这方面又有什麽样的进展与讨论呢?

梁武帝时,郭祖琛曾上书云:
臣见疾者诣道士则劝奏章,僧尼则令斋讲,俗师则鬼祸须解,医诊则汤熨散丸,皆先自为也。臣谓为国之本,与疗病相类,疗病当去巫鬼,寻华、扁,为国当黜佞邪,用管、晏。

可以知道,道士、僧尼、医者、俗师(包括巫者和术士)为当时人寻求疾病医疗的主要对象,而且他们的方法各有特色;虽然,彼此之间对医术的看法,并非截然不同,但在其观念中,仍有畸轻畸重的差异,故就此点而言,其中的问题颇为复杂。不知道如何能在一篇文章中加以清楚的说明?

自己对此毫无研究,只因近日借了林先生出版的新书拜读,刚好asdcxj兄发表类似的文章,故借机请教上面的一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1: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在古代,由于医药知识和研究手段相对落后,对自然现象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当时的人民也许是出与对某些自然力的畏惧,也许是出于对鬼神的崇拜心理,也许是出于对吉凶祸福的迷信,巫术才有其发展的空间。
  巫术往往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和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上能求雨避灾,下能驱鬼招魂,似乎无所不能。巫术毕竟这么长时间的存在,如果定要说巫术与医疗有某中意义上的联系,总会有它牵强的理由,从现代医学理论看来,巫术能发挥作用大部分是“精神疗法”,配合带有神秘色彩的手法和语言(行巫者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套说法),鼓舞病人的勇气,增长信心,就是通过这些正面的引导作用,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巫术治病可能的结局是:一是通过上面讲的“精神疗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病人自己;二是豪无作用,甚至加重病情,行巫者往往以为是病人“心不诚”而治不好,是病人自己的原因。三是直接把病人治死,鬼神要带病人走,这是因果报应,还是病人自己的原因,行巫者无能为力。这是我对巫术发挥医疗作用的一点肤浅的理解。巫术还有其他神秘的地方,比如能控制人,能诅咒和巫蛊啊,除了精神上面的影响,不排除里面还有其他什么特殊机理,希望在此贴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19: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等asdcxj過來回應,既然asdcxj保持沉默,我今天也只好公親變事主了
引用第12楼goto11于2008-10-07 11:37发表的 :
在讨论前首先要定位什么是早期巫术,什么是早期医术。是否完全相同,
巫就是医,是不是说巫术就是医术,医术就是巫术,比如尝百草行为从而导致是中药治病行为,是巫术还是中药治病。
比如认同中药治病同时也是一种巫术来划分的话,基本上现在还在从事巫术。

我只能说中药起源可能和某个巫术活动密切有关(实际上也不能确定),是否巫术就是中医药治病,(加上还有个多重身份问题)不能确定。
.......

既然goto要先討論什麼是早期醫術什麼是早期巫術,請提出你的看法。

我認為巫醫不分指的早期我們所謂的巫也在行使我們現在所謂的醫的功能,而且如果從病人的角度來講,他們不會想要去區分他們今天請的是一個所謂的巫還是所謂的醫。“巫术就是医术,医术就是巫术”這根本就是個無效命題,這兩個我們有意識區別開來的現代概念,本來就預設是不同的,拿來去套到古代是行不通的。而且即使有巫術與醫術之分也無法說明什麼問題,比如一個肉鋪既賣豬肉也賣牛肉,我們不可能說豬肉就是牛肉。但我們也無法否認這個肉販既是豬肉販也是牛肉販。一個既定的事實就是當時所謂的巫會治病,他有時候會用草藥,有時候會請神。誰也沒規定說拿聽診器的才叫醫生不是嗎?至於用佛道教治病是醫療不發達的說法,也請看看今天醫療是不是比起古時算發達了,用宗教治病的還少了?去問一下那些基督徒是為什麼信教的,就可以明白很多事情。
引用第13楼goto11于2008-10-07 12:15发表的 :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中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历代都有不同的创造,涌现了许多名医,出现了许多重要学派和名著。

中国历史上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

百度百科也可以拿來討論的話,我看學術妙筆改叫讀者文摘得了。

“中医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很早就建立了学术体系。”
學術體系原來這麼容易就建立了,不知道怎麼個鑒定法?根據中學教材,王充還很早就建立中國無神論體系,比老馬早N年,拜神的中國人少了嗎?怎麼我們偉大的黨最後還是要去外國求經啊?

《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等等的,有這些經又能證明什麼?難道病人請人來看病,會先問“你是專修什麼經的?隨身有帶嗎?我可只看會黃帝內經的醫生哦”。鄧爺爺說得好,黑貓白貓,捉得到老鼠的才是好貓啊。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
屁話,不管中醫西醫,最高境界就是治好病人的病,你致中和了,如果治了不病有個屁用。

“第四个代称称悬壶。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后,中医亦被称为“皇汉医学”。在日本中医被称为“汉方医学”。”
也不一一反駁了,看個大概齊吧。
引用第14楼goto11于2008-10-07 12:17发表的 :
者2006-02-21 08:43:33选出
巫术的起源 最晚在八万年前左右的尼安德塔人已经开始安葬死者,并拥有灵魂的意识及信仰时,人类已有巫术信仰。 法国社会学学者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认为巫术源于人类开始有宗教意识 德国社会学者韦伯(Max Weber)(1864-1920)认为源于无文字时期的前泛灵信仰。 法国人类学者李维史陀(Claude Le&#39;vi-Strauss)(1908~)认为巫术是正常思维在尽力理解它所面对的宇宙,却又无法掌握它时,所产生了病态思维及解释来充实不足的现实。 英国人类学者弗雷泽(KW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认为只是因果观念的一种错误联想,其将之分类为仿真巫术(Homoeopathic magic)及接触巫术(contagious magic),二者可合称为交感巫术。 作“巫”的人 原始的民族相信有种人有能力对付冥冥之中的可怖的东西。这种人名称有很多种,或称巫(Wizard)、觋(Witch)、禁厌师(Sorcerer)、医巫(Medicine man)、萨满(Shaman)、祭司、术士(Magician)。 英国人类学者马凌诺斯基(Bronislaw Kasper Malinowski)(1884-1942)认为人类最早的专门职业即是巫,是提供人力所不能完全驾驭之事的一种力量。 人类学者林惠祥认为一部落之中具有最灵敏最狡滑的头脑,自称能通神秘之奥者,则成为神巫,即运用魔术的人。 宋兆麟认为史前时代的巫师不仅是巫教和巫术活动的主持者,也是当时科学文化知识的保存、传播和整理者,特别是在天文学、医学、文字、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贡献。虽然其所能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巫师是当时解释世界的精神领袖,是史前时代的智者或知识份子。 中华文化中的“巫” 中文“巫”是姓氏亦是职业。《风俗通义》言:“巫氏,凡氏于事,巫付、匠、陶也。” “巫”这个姓氏源于“巫”一职,即作为天地鬼神与人交通的媒介者。 《说文解字》释巫云:“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觋,能齐肃事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国语.楚语》载:“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由于早期巫师掌握知识并解决民间的困难,因此地位崇高,陈梦家依《周礼》的分类,将卜辞所见殷人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只、人鬼三类。(天神包括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地只有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人鬼有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意即巫本身即属巫术信仰被尊崇拜信奉的神只之一。 张紫晨认为巫是中国知识份子的原型,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它对中国文化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举凡天文、地理、历法、术算、军事、历史、乐舞、医药、技艺等无不与巫的活动和创造有关。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 ... p;qid=1406022000907

不懂引這段的意思,也就不發言了。
引用第15楼goto11于2008-10-07 12:33发表的 :

我想这是判断问题。类似于误诊问题。特别是在早期医疗水平差的时候,毕竟不是所有病都用驱鬼方法类型巫术的治疗。

我的观点是他们一直联系,有些病有些手法采用巫法。

.......

現代醫療水平高吧,醫病趕鬼少了麼?為什麼用巫術就是誤診,在“科學的西醫”眼裡,中醫也跟巫術差不多呢。還有,巫醫不分并不代表所以的病都驅鬼的方法治療,驅鬼儀式還是很貴的,誰也不會天天做。
“我的观点是他们一直联系,有些病有些手法采用巫法。”
goto兄,一直看你談觀點,麻煩也請舉一起史料來證明你的觀點。

“用部分病或者部分治疗方法用类似于巫的方法(是否有效不知)证明所有中医是巫术,或者所有的巫术就是医术,”
誰也沒這麼說,不用樹假想敵。

還是用我舉的後漢書的例子,“楊乃變姓名為巫醫”,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先來把這句話翻譯一下。
引用第16楼yngwie于2008-10-11 02:21发表的 :
梁武帝时,郭祖琛曾上书云:

臣见疾者诣道士则劝奏章,僧尼则令斋讲,俗师则鬼祸须解,医诊则汤熨散丸,皆先自为也。臣谓为国之本,与疗病相类,疗病当去巫鬼,寻华、扁,为国当黜佞邪,用管、晏。

可以知道,道士、僧尼、医者、俗师(包括巫者和术士)为当时人寻求疾病医疗的主要对象,而且他们的方法各有特色;虽然,彼此之间对医术的看法,并非截然不同,但在其观念中,仍有畸轻畸重的差异,故就此点而言,其中的问题颇为复杂。不知道如何能在一篇文章中加以清楚的说明?.......

中國信仰的特點就是有儒生的信仰和普通的老百姓的信仰之分。儒生當然是所謂的“非常理性”,什麼敬鬼神而遠之啦。但他們的看法并不代表老百姓的看法,他們可能分得清清楚楚,生病的時候到底是請醫生來汤熨散丸還是請巫來鼓舞事神,百姓可不一定要分這麼清。儒家向來是最不懂老百姓需要的,最可怕的是他們還喜歡把他們的想法強加給老百姓。
引用第17楼hanvool于2008-10-11 11:33发表的 :
    我认为在古代,由于医药知识和研究手段相对落后,对自然现象认知能力相对不足,当时的人民也许是出与对某些自然力的畏惧,也许是出于对鬼神的崇拜心理,也许是出于对吉凶祸福的迷信,巫术才有其发展的空间。
  巫术往往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和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上能求雨避灾,下能驱鬼招魂,似乎无所不能。巫术毕竟这么长时间的存在,如果定要说巫术与医疗有某中意义上的联系,总会有它牵强的理由,从现代医学理论看来,巫术能发挥作用大部分是“精神疗法”,配合带有神秘色彩的手法和语言(行巫者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套说法),鼓舞病人的勇气,增长信心,就是通过这些正面的引导作用,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
  巫术治病可能的结局是:一是通过上面讲的“精神疗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病人自己;二是豪无作用,甚至加重病情,行巫者往往以为是病人“心不诚”而治不好,是病人自己的原因。三是直接把病人治死,鬼神要带病人走,这是因果报应,还是病人自己的原因,行巫者无能为力。这是我对巫术发挥医疗作用的一点肤浅的理解。巫术还有其他神秘的地方,比如能控制人,能诅咒和巫蛊啊,除了精神上面的影响,不排除里面还有其他什么特殊机理,希望在此贴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东西。

建議多去農村看看,就知道在現在這個科學昌明的時代,巫術還是不是有其發展的空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1 20: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aquoibon于2008-10-11 19:55发表的 :


建議多去農村看看,就知道在現在這個科學昌明的時代,巫術還是不是有其發展的空間。
我就是内地一个最普通的农村的基本群众,而且还是处于以前巫术盛行的湘西地区,如今在这里基本上没用巫术治病了,有农村卫生站,有很多乡镇医院,现在正在搞农村医疗网络建设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7:57 , Processed in 0.2608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