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11|回复: 0

[♥ 我看奥运 ♥] 爱,让运动超越障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2 10: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中心记者 张莞昀

  篮球撞击地板的嘭响、投球成功的喝彩、训练间歇的笑声……9月的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与奥运期间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场内的一只打气筒提醒着人们,在这里训练的是一群坐在轮椅上的特殊运动员。

  从8月30日起,清华大学体育馆运行团队开始了残奥会轮椅篮球训练场馆服务。其后的半个月里,每位工作人员都用自己的爱心清扫着障碍,使这里成为快乐的运动天地。



志愿者为运动员轮椅粘贴号码

  不一样的服务 同样的精彩

  清华综合体育馆是6个残奥会训练场馆之一。每天清晨7点,工作人员们就已做好准备,随时等待运动员的到来:在更衣室门口插上到馆运动队的国旗,摆放好茶点,检查各项设施的运行情况。当对讲机里传来“运动班车已进入校门”的讯息,大家各就各位,与残奥运动员“面对面”的一天开始了。

  载着运动员的车辆停在综体南门,4名志愿者马上抬起一块衔接板放在车门口。这块斜板用来延长车门到地面的坡度,保证轮椅从适当角度滑向地面,运来的时候6个人才把它卸下来。由于运行团队人手有限,现在只能由4人完成搬运工作,但他们动作迅速,尽量不延误运动员训练时间,笑容灿烂,就像运动员来清华后接触到的第一缕阳光。

  运动员依次下车、进馆,运行团队成员用眼睛追随着每位运动员的身影,却从不把“轮椅”作为他们的服务对象。在他们眼中,残疾人运动员与奥运会运动员没有什么不同;在他们心里,相信用技巧服务残疾人运动员更能体现尊重与平等:帮助球队集体运送轮椅,却不来推每位队员;用“我能为你做什么”避免“我来帮你”的尴尬;在场馆前厅站上两三个小时,只为有运动员去洗手间时一个指路的手势……

  “过去我们总是对残疾人抱有同情,但和他们接触后我发现这个想法是错的。事实上,他们和我们没有太大区别,心态非常好、非常乐观。如果无障碍设施做得足够好,他们会和我们完全一样。而且,他们的拼搏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尊重。”这是场馆运行团队经理马新东对残奥会服务的理解,也代表了整个团队对残奥会运动员的态度。

  德国女篮在综体的第二场训练中,有这样两个细节:在场边服务的训练服务副经理李波看到球滚到场边,正准备捡球,见队员过来,弯腰就可以拿到球的他却退后了一步,并摊开手、微笑着向队员示意:“我不会捡这个球。”队员也笑着向他点点头。训练间隙,两名队员在场内饮料箱中取水。个子较矮的一位很难拿到箱子里的水,志愿者于洋立刻站了起来,向前一步,却没有再动。只见高个子运动员将箱子微倾,取出一瓶递给对方。“他们并没有给我手势,表明不需要帮助,我会再观察一下。”于洋说。

  精彩背后 关爱渗透每一个角落

  为了更好地掌握平等与尊重的技巧,场馆运行团队在7月就进行了服务人员培训。8月24日完成奥运会最后一天的值班工作后,团队没有休息,紧接着投入到奥运会向残奥会的转换期,并增加了服务人员强化培训。

  提前准备好的不仅是场馆内的工作人员。8月30日,一座畅通、无障碍的场馆向残奥运动员开放。

  综合体育馆于2000年投入使用,在残奥会之前从未接待过残疾人运动员。由于修建时没有考虑到残疾人会在此比赛,因此只有二楼观众席设立了残疾人设施。但残奥会期间,运动员都在一层活动。为使残疾人运动员能够畅通无阻地完成训练,清华对综体内卫生间等多项设施进行了改造。

  为了检测改造工作是否到位,今年6月6日,场馆运行团队特邀中国轮椅篮球国家队队员来这里体验,并根据队员们提出的意见一一做了改进:给淋浴间加了凳子,避免残疾人运动员淋浴时淋湿轮椅;撤掉茶水间部分茶几,让空间保持通畅;对场馆地面上突起的孔洞喷漆,使其变得圆滑,增加轮椅在高速运行中的稳定性。

  在改造硬件的同时,运行团队还在一点一滴中营造着残奥会气氛:“福牛”、“福娃”在清华景色的映衬下,在场馆入口橱窗里向大家“问好”;残奥会运动员训练照片挂在走廊的墙上,拼搏的劲头与场内训练相映成趣……

  到过综体的代表队几乎都用三个“非常”来形容这里:场馆非常漂亮,场馆设施非常先进,服务人员非常热心并且具有帮助残疾人的方法和技巧。

  辛劳的场馆运行团队背后,是后勤部门无微不至的支持与保障。副校长张凤昌带领后勤系统各单位负责人对学校的环境、卫生、道路及相关设施进行了多次检查;修缮中心的工人师傅为保证场馆安全运转,在闷热的工作间每天呆上十几个小时,做到岗不离人;饮食中心严格把关,精心调配,为运动员提供了热情周到的茶点服务,更换了底部通畅的茶点桌,并缩短了桌布的长度,保证运动员更方便地取用茶点……

  8月30日至今,已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近90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在综体进行过训练,并接待了38名来自各国的媒体记者。看着他们快乐地训练、满意地采访,对所有工作人员来说,这是最幸福的时刻。

  播撒爱的种子 开启又一个心灵起点

  从奥运会倒计时到残奥会进行,场馆运行团队中的每个人都非常疲惫。忙的时候,就在办公室“打地铺”休息;人手不够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都出来站岗引导。其中,20余个身着志愿者服装的年轻身影非常引人注目。他们没有见证过比赛场上国旗升起的一刻,也没能第一时间了解比赛的最新进展,甚至“女生当男生用”这样一句笑话,也真实地发生在抬车门衔接板的女生身上。但因为可以最近距离地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他们无怨无悔。

  他们只是清华残奥会志愿者中的一员。今年9月,清华共有950余名学生参加了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他们中有人服务过北京奥运会,也有新加入的,但这都不影响他们服务残奥会的热情,不妨碍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残疾人志愿服务工作。

  第一天开始服务,水立方竞赛组织业务口志愿者张昭源就已经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心灵震撼:“今天一名残疾人运动员进行游泳训练,可能他下肢不方便,无法自己上岸,教练让我和他一起握着运动员的双臂帮他从游泳池里出来。这是我在奥运会服务中从来没有做过的。握着他的臂膀,我第一次意识到,也许残奥会的服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运动员服务。”这也正是为残奥会服务的师生员工感受最深的地方。

  9月17日,残奥会落下帷幕,新学期的课程也已开启。参与运行团队工作的教师没有时间休整又将走上讲台,参与志愿工作的同学没有时间回味也将投入学习。但服务残奥会半个月来的经历,给他们留下了共同的心愿:“让我们所有曾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们成为种子,撒向全社会,生根发芽,将扶残、助残的理念传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志愿者与残疾人和谐相处、共享快乐的一幕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为此,我们将会加倍努力。”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8949

感谢那些在幕后工作的志愿者,你们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07:02 , Processed in 0.3117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