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47|回复: 2

[【读书进行时】] 敬畏生命:一种人道主义理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3 0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敬畏生命为最基本的亦是最高的伦理,史怀泽对生命、伦理、文化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一敬畏生命的本质
  如前文所述,史怀泽认为过去的伦理学则是不完整的,因为它认为伦理只涉及人对人的行为,实际上,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有关。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人的意识的根本状态是: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之中。 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对他来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史怀泽的观点中包含着对人的乐观肯定。在他看来,世界万物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义的世界,就像一条漆黑的峡谷,光明仅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种生命能摆脱黑暗,看到光明。这种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够认识到敬畏生命,能够认识到休戚与共,能够摆脱生物苦陷其中的无知。
   与其说他是一个人类乐观主义者,不如说他是一个人类的理想主义者,对人类抱有极单纯极高的期待。
   
二、  伦理冲突
国家、民族、团体、社会中的人总是会面临着个人责任与超个人责任,也即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伦理冲突。面对这种冲突,通常的决定总是:公共的责任原则高于个人的责任。社会总是以这种信念劝说个人。把超个人责任的和合目的性与伦理结合成一种相对伦理要求的诱惑是特别大的,因为这能位那些服从超个人责任而无私行动的人提供理由:他不是为自己的生存和幸福而牺牲他人的生存和幸福:他牺牲个人的生存和幸福,是为了合目的性的多数人的存在和幸福。
史怀泽指出: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是以何种理由毁灭或伤害任何生命就是非伦理而有过失:为保存自己的生存和幸福的自私过失,为保存多数他人的生村和幸福的无私过失。
因此,对个人生存和幸福的关注,才是伦理。人道停止之日,就是伪伦理开始之时。只有保存和促进生命的最普遍和绝对的合目的性,即敬畏生命所关注的和目的性,才是伦理的。只有这样,才是有精神力量的,而不至于受到伪伦理的诱惑,像醉鬼一样,在罪孽中昏昏沉沉、跌跌撞撞。
无论出于自私的或是无私的目的去毁灭生命、践踏生命的行为,无论有这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是伪伦理。

三、文化是什么?
史怀泽指出:文化的进步有三种,知识和能力的进步;人的社会化进步;精神的进步
他重点讨论了知识和能力的进步对于人类的意义。知识和能力的进步,使人获得了对自然力影响,我们不仅摆脱了对自然的束缚,而且使它为我们服务,但也因此脱离了自然。《庄子》中的故事对于现代的人类来说,尤为意味深长:孔子的一个学生看到一个园丁为整治菜园,抱着瓦罐不断地到井底取水,就问他是否想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那怎么办?”孔子学生说:你拿根木头做杠杆,前轻后重。然后取汲水就很方便。”但这位智者答道:“我的老师曾说,如果一个人使用机械,那么他就会以机械方式从事。谁以机械方式从事,就会有一颗机械化的心。人心机械化了,就失去了赤字之心。”
我们陶醉于当代众多知识和能力的进步,而忘记了为人的精神进步问题担忧。我们无思想和不可理解地陷入这样一种悲观主义之中,它相信一切进步,却不再相信个人和人类的精神进步。
史怀泽由此指出,物质文化并不是文化,它只有在文化信念使其个人和总体完善的意义上发挥作用时,才成为文化。什么是文化:它是个人和人类在所有领域中所有进步的总和,并在这一意义上,它有助于作为进步中的进步——个人的精神完善。

  四、哲学与动物保护
在欧洲哲学中,同情动物的行为是与理性伦理无关的多愁善感。笛卡尔认为:动物就是机器,它不要同情。动物没有灵魂,也没有感受性,只能在表面上感受痛苦。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则说,对动物的行善主要是对人类行善的练习。康德也持类似见解:强调伦理本来只与人对人的义务有关 。
作为一位虔诚的教徒,史怀泽也解释了基督教中对动物保护的忽视。为什么基督教不把同情动物作为律令? 这是因为原始基督教期待着世界末日很快来临,从而使一切动物摆脱它们苦难的日子也是指日可待的。使徒保罗在《致罗马人书》的第8章(第8—24节)就谈到了所有动物对立即获救的渴望,并表达了对动物的深切同情。由于尘世及其困苦危难被认为很快就将终止,所以没有做出更多的努力。这就解释了基督教爱的命令没有突出强调同情动物,尽管它实际上包含着这一点。
中国和印度的伦理学原则上确定了人对动物的义务责任,中国伦理学的伟大在于,它天然地、并在行动上同情动物,但是它距在整个范围内探讨人和动物的问题还很远。中国思想的静止状态出现得太早了,僵化在经学中,停留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爱动物的思想上,没有进一步发展它。印度伦理学,则只要求无同情感的不杀生和不伤生,而不要求充满同情的帮助。


史怀泽的敬畏生命是一种文化伦理,更是一种生命人道主义。他将人类的伦理扩展至周围的一切生物,亦是将适用于人类的人道主义扩展至周围的一切生物。这种人道主义,蕴含着的是宗教的智慧与博爱。如他在书中所引的《哥林多前书 》第13章颂歌中,保罗描述和赞美了真正的爱:
“爱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不妒忌,爱不自夸、张狂。爱不做羞耻之事,不求私利,不轻易发怒,不计别人的恶。爱喜欢正义和真理。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希望、凡事忍耐。“
保罗在颂歌的结语中,他如此确定了宗教的指导原则:如今常存的有信、爱、望三个原则。其中,爱是最大的。 只有爱,才能真正做到保持生命、促进生命。
                              
   对真理的坚定与对人类的理想,史怀泽乐观地认为:一次新的、比我们走出中世纪更加伟大的文艺复兴必然会来到:人们将由此摆脱贫乏的得过且过的现实意识,而达到敬畏生命的信念。
  然而,历史的车轮走到21世纪,史怀泽预言中的敬畏生命的世界并没有到来,现代世界愈加的危机重重。史怀泽并没有认识到现代世界弊病所在,他甚至对于开启了现代性的启蒙时代赞美有加:他们(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完善个人、社会和人类的思想,并满腔热枕地献身于这种理想。他们为实现这些理想所期待的力量就是人的思想。他们要求精神改造人和社会的关系,并相信自己比现实更强大。
  殊不知,启蒙思想其实是与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观背道而驰,人类中心主义的启蒙,将一切非人的自然与生命看作机器,任意宰制,创造了一种掠夺式的文明,现代文明带领人类走向只怕是一个毁灭地球的深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7 17: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敬畏生命为最基本的亦是最高的伦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18: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9:41 , Processed in 0.2212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