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kuteng

[【文史类原创】] “頌”字本義考探【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6 20: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引《國語•周語上》“矇誦”韋註:“誦,謂箴諫之語也。”來證明“誦”也可作名詞。然而我們看《周語》原文說“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可見“誦”仍然是個動詞。看《國語》韋註于《楚語》“宴居有工師之誦”“倚几有誦訓之諫”“輿人誦”等處的訓釋,仍堅持以“誦”為動詞,這就是先儒謹嚴之處。這也就是《毛傳》絕不訓“誦”為“詩”的原因。

那么,兄自然會質疑,拙見以卜兆之辭的“頌”為“誦”之借字,而此“頌”分明是名詞,怎能以動詞“誦”釋之?按,拙見以為,“頌”(卜兆之辭)這個詞,本來是“六書”中“本無其字,依聲托事”的“假借”。之所以將它讀為“誦”,並非找到了“本字”,而是為了說明“占卜之辭,其名皆取義于‘隨從’”這個語源。用“誦”代之,仍然是“假借”,只不過語源清楚了。

關于“頌”與“謠”的聯系。前面說過,“頌”之為言容也。“六詩”中“頌”的性質,以《詩序》講得最全面——“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這和“謠”是大不相同的。

《魏風·園有桃》:“我歌且謠。”《傳》云:“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正義》说得最透辟,曰:“《釋樂》云:‘徒歌謂之謠。’孫炎曰:‘聲消搖也。’此文歌謠相對,謠既徒歌,則歌不徒矣,故云‘曲合樂曰歌’。樂即琴瑟。《行葦》傳曰:‘歌者,合於琴瑟也。’歌謠對文如此。散則歌為總名。”可见“歌”是總名。“謠”是絕不合樂的歌,隨聲搖曳,高低不齊,非常隨意。而我們知道,“六詩”之“頌”是合樂的歌,並且是“告神明之歌”,因此非常莊重。“頌”和“謠”雖然同屬于總名的“歌”,但是界線是分明的。反映在訓詁資料中,我們找不到“頌”、“謠”互訓的例子。

設想通過“誦”字來溝通“頌”、“謠”兩字,恐怕也不可行。

首先我們來看“頌”與“誦”的聯系。徐鍇《說文解字系傳》于“頌”字下云:“此容儀字。歌頌者,美盛德之形容。頌故通作頌,後人因爾亂之,定以此為歌頌字。”朱峻聲說得更加直截:“頌,叚借為誦。”這就說明了“頌”與“誦”的根本關係,是假借關係。

我們知道鄭玄也說過:“頌之為言誦也,容也。”(《春官·大師》註)鄭註“某之為言某也”的體式,一般是以聲訓說解語源。而拙見以為“誦”、“容”語源不同,鄭註這一則是有問題的。我們祇需看看《正義》此處的證明過程就會明白——博雅如孫氏先籠統地說“頌、誦、容聲近義通”,然后就只能為“誦也”舉一條《素問》王冰註來作孤證;而下面疏證“容也”卻一口氣列舉了《詩序》、《周頌譜》、《釋名》三項證據。

“頌”字的語源是“容”(《說文》),這是沒有疑問的。這條鄭註,卻還牽扯了“頌”和“誦”。恐怕徐鍇所謂“後人因爾亂之”就始于這一條鄭註。

“誦”本義是讀誦,是“背文而讀”。此外,在讀法上,“誦”又不可隨意進行。《春官·大司樂》鄭註:“以聲節之曰誦。”所以段玉裁說:“誦則非直背文,又為吟詠之聲節之。”這與隨聲搖曳、非常隨意的“謠”是完全不相同的。“誦”和“詩”是緊密聯系的,所謂“诵其言谓之诗”。《春官·瞽矇》“諷誦詩”孫氏《正義》曰:“凡誦《詩》、《書》及古事通謂之誦。”我們因此知道“誦”的對象有的可以合樂(如《詩》,如據兄舉《瞽矇》鄭註,則“世奠系”也可以合樂而不歌)、有的則不合樂(《書》及古事),這與“謠”絕不合樂也是不同的。

《國語·晉語三》“輿人誦之曰”韋註:“不歌曰誦。”此“歌”指“曲合樂曰歌”,就是狹義的“歌”。)兄引《禮記·文王世子》“春誦夏弦”鄭註“誦,謂歌樂也。” 似若相反,實際上孔穎達《正義》云:“誦謂歌樂者,謂口誦歌樂之篇章,不以琴瑟歌也。”再次說明,“誦”並不屬于狹義的“歌”。孫氏《春官·瞽矇》正義辨之曰“(誦)不依詠,謂雖有聲節,仍不必與琴瑟相應也。蓋誦雖有聲節,而視歌為簡易易明。”

不過,既然“其聲消搖”的“謠”都屬于總名的“歌”,那么“以聲節之”的“誦”自然也應該屬于總名的“歌”。《說文》:“歌,詠也。”劉鍇曰:“歌者,長引其聲以誦之也。”即以“誦”釋總名之“歌”。這或許就可以解釋兄引《漢書·朱買臣傳》以“誦”為“歌謳”的情況。

明白了“誦”的意義,就知道“頌”、“誦”兩字是不可隨便通用代替的。這就是為什么孫詒讓明知鄭註所謂“頌之為言誦也”,卻還堅持說“誦,頌之借字”(《春官·樂師》“詔來瞽皋舞”鄭註引鄭司農云“奏爾悲誦”《正義》),是可見孫氏訓詁的謹嚴。後人一切所謂“誦、頌古通用”的議論,恐怕都是源于誤信鄭註吧。兄在講義中已經論及此點。

前面已經說過,討論祇為實事求是,因此絕無唐突先儒的意思。不才在這裡指點鄭玄、孫詒讓這些碩學大師的罅隙,也難保不是《說文·敘》所譏“俗儒啚夫玩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祕妙,究洞聖人之微恉”

上山容易下山難,趁兄高掛免戰牌,不才也要草草收兵了。咱們享受的切磋之樂,時間成本也比較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07 , Processed in 0.2168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