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烽山登顶
下午,坐车去烽山。两辆旅游车载着大家沿滨海路、通海路、乐园大街,直奔烽山。这些道路上岛头一天就走过了。黄山路一头是历史博物馆,另一头直通烽山,这几天来来回回好几趟。
路上导游告诉大家,烽山位于长岛县城东南,海拔148.8米,是南长山岛的制高点。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坐镇登州时,为防海上倭寇入侵,曾在烽山主峰设立烽火台,故而得名。
三公里的路程,一会就到了。下车排队进入景区,沿着山路且走且看。前面出现一个三岔路口,山上有一个文物,我凑过去看了看,这个在全国都属于罕有的精品文物叫西汉枭鳟,出土于大黑山,有些年头了。这说明长岛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
我戏说晚上过来将其弄走,领队说这个肯定是复制品,否则早让别人弄走了。想想也是,好东西谁不惦记着。继续往前走,下面是烟波浩淼的大海,山上一片绿色,路边的野葡萄藤顺着岩壁努力地攀援着。
导游带着我们登上石阶,“鸟阁凌空”的匾额高挂门前,这是鸟展馆的标志。这个展馆建在烽山羊狠狼次峰崖畔,有振翮待飞之势,故有“鸟阁凌空”的美誉。我们进入看了看,馆内展出的鸟类分为猛禽、涉禽、鸣禽、攀禽、游禽五大类。这些标本都是在长岛发现的伤鸟经医治无效死后制成的,制作精巧、形象逼真,生动地再现了鸟的翻飞、觅食、追逐、鸣啭等各种姿势和神态,有些很熟悉,很多我没见过,一点印象也没有。其中最凶猛的鸟是狂鸟,最温柔的鸟是麻雀。
出了鸟展馆,看到对面有一座更高的山峰,遥遥望去,山顶上一只雄鹰栩栩如生,展翅欲飞。于是询问身边的导游,她说天热,上面风很大,说得同伴打了退堂鼓。我不甘心,向门外摆摊卖矿泉水的大婶打听,摆摊的大婶回答很干脆,说三两分钟就上去了。心动不如行动,健步如飞走上台阶。上山的路很窄,两边的灌木丛几乎掩住了一个个台阶,不时有大黄蜂飞来飞去,生怕蜇着。走了二百来米,路边矗立着一个硕大的“飞”字,绘尽烽山之浪漫情态,这是著名书法家张逊三1985年登临留下的墨迹。
沿着石阶继续前行,到了顶峰,看到一座高8米、阔4米的神鹰雕塑,站在山顶上,环顾四周,长岛美景尽收眼底,山上青松、侧柏苍翠如滴,大海烟波浩淼。海风吹拂,送来大海清爽湿润的气息。海面上三两只养殖船游弋着,划出淡淡的波纹。山丘上,白色的风车缓缓转动,闲适得一如长岛人们的生活。
时间不早了,此地不可久留。为什么要在烽山上雕建一只雄鹰呢?我带着这个疑问默默地下了山,享受了一份难得的孤独。回来以后查了以下资料,上面介绍说,第一,远古时代的图腾,长岛古民族的象征,长岛历史悠久,可上追溯到三万五千年,历次出土的文物中多有鸟形器具及鸟形图案,可见先民视鸟为心中的神灵加以崇拜。时至今日,鸟类成为人类的朋友,森林的卫士,是海岛生态环境的守护神,海岛人对鸟类有着特殊的感情。第二,标志着一个象形文字,一只大鸟站在山上,不正是海岛的岛字吗?寓意了长岛海岛型地域特征及长岛多鸟类的物产资源特征。第三,暗喻长岛的经济结构。八十年代,长岛实施“退耕还林、耕海牧渔”战略,当时建鹰雕正是寓意“五业方兴”的大好形势,鹰头代表科技,鹰身代表渔养,鹰爪代表农林,鹰翼代表工业,后翎代表旅游业,象征长岛以科技为先导、以水产为主体、以农林为基础、以旅游为后翎的飞鸟型经济结构。唉,这么多寓意,打死我也想不出~
独自一个人下了山左拐,紧走慢走,终于在写着“长风万里”碑石前看到了团队。站在这里能够近距离观察风车。远远看上很单薄的风车,走近了才发现居然有一米多的直径。庙岛群岛风力资源丰富,各大发电集团纷纷跑来跑马圈地,风力发电关键设备目前依赖进口,发电成本较高,赚不到钱,只因为国家规定发电集团新能源必须占据一定比例。这些风车发出的电力源源不断地送到网上,点亮千家万户。看到前面有一两个风车静静地呆在那里,以为坏了呢!同游的一个内行人告诉我,可能那个山丘恰好风小,风小了不转,风大了也不转,平时老是一个速度。这问题太深奥了,听得我头大。
风车朦胧 拍摄地点:滨海路
风车舞动 拍摄地点:长风万里观景处
小岛风车阵 拍摄地点:游船上
风车是我上岛以后重点观察的对象,无论雨雾弥漫的早晨还是晴空万里的正午。这几天,目光所及,大大小小的岛屿上布满了风车,这些风车错落有致,矗立在郁郁葱葱的山丘丛林中。风车给荒凉的小岛带来生机,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让我忧心忡忡的是,长岛在候鸟的迁徙路线上。是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天然“中途驿站”,鸟儿是否学会了如何与这些风车为邻?国外先前经常有候鸟误入风车阵遭受摧残、肢体破碎的例子报导,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在这里发生。
(未完待续,下一小节黄渤海分界奇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