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3|回复: 0

[【社会视角】] 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1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  
预测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者报》2008奥运庞大专题的一部分。无论对谁,做出如此遥远的预测,都是一个挑战--有人一定会说,明天,下个月,市场怎么走,都没有谁敢拍胸脯说清楚,未来10年,可预测吗?
  可预测的是长期趋势
  答案是肯定的。短期看,资本市场涨涨跌跌,似乎杂乱无章;长期看,资本市场必然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放眼全球,这一规律概莫能外。
  譬如,美国道琼斯指数和中国A股上证综指,前者经过百年左右到达12000点,后者经过18年到达3000点。两个市场,都涌现过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也遭遇过惊心动魄的大熊市,尽管次数不一,周期不一,但殊途同归--它们都承载的是国家GDP脚步的快慢,企业盈利的悲欢离合,投资人的酸甜苦辣。
  甚至于走到今天,美国和中国两个市场的整体市盈率也是相对可比的,道-琼斯是15倍,上证综指是23倍。如果严格一些,沪深300与道琼斯指数更具有可比性,其市盈率是21倍。差距看上去并不算小,为什么说相对可比?中美两国市场市盈率不一,映衬着中国经济每年10%左右的增速,而美国则是2%~3%。
  正所谓,看大势者赚大钱。把眼光打开,纵观上下十几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资本市场的发展,便不是无源之水,无规可循。投资人出入于股市,也不必忧心忡忡,心急如焚。
  当然,给出大趋势,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在螺旋式向上的演变过程中,股市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可以说,正是股市的百转千回,更显其魅力无穷。
  过去10年,中国股市经历了至少两次大牛市、两次大熊市,分别是发轫于1999年\"5·19\"延续至2001年的\"2000年2000点行情\",以及开始于2006年末延续至2007年末的\"6倍牛市\"行情。两次牛市之后,2001年~2005年以及2007年末至今,投资人又遭遇了两位\"超级大熊\"不请自来,它们都腰斩了中国股市。
  无疑,过分透支了经济和企业未来的成长,是市场两次大幅回落的根源所在。从这个道理上讲,对于市场的调整,更应该称之为如约而至。
  资本市场不是赌场,它看似飘忽不定,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无论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它的变化,都有原因可找,都有依据可寻。
  资本市场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股市螺旋式上升的大趋势是值得期待的,也是可以预期和把握的,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资本市场似乎天生就注定要与磨难为伴,中国市场尤其如此。
  \"大胆试,不行,大不了就关了\",在18年前敏感的意识形态氛围中,中国资本市场带着天然的缺陷--股权分置,降临了。没有这个缺陷,中国资本市场必然无法在当时降生;有了这个缺陷,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出台前,它都是市场前行的大包袱。
  庞大的\"大小非\"们,堪称不怒自威。在可见的未来若干年,这一问题,依然会困扰市场。它的由重及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三年五载,也可能更长一点。但我们可预期的是,未来10年,这一问题将彻底解决。
  化解了这一矛盾,还有更长远的矛盾。宏观经济这条船,很难顺风顺水,似乎永远在波涛中前行。由是,股市也经常需要在颠簸中踯躅行进。远的不说,2001年~2005年那次大熊市,困扰市场的两大问题,一是财政部单方面宣布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为市场所不接受;二是在2003年前后,中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泥沼。
  而今,我们又在担忧无法遏制通胀,担忧减缩银根对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担忧滞胀,担忧企业的未来,资本市场欲振乏力。
  资本市场需要资金,资金是水,行情是船。但是,资本市场不得不经常面对类似的矛盾:在通缩时代,银根是放松的,市场资金面似乎宽裕,但企业盈利不佳,资本市场难以火热;在通胀时代,企业盈利好于通缩时代,但银根是紧缩的,人们对企业的盈利预期不佳,市场同样难以火热。
  经济在过热与过冷之间循环,宏观调控在收与放之间轮回,这一矛盾,永远无法消失,资本市场也只能在适应这一矛盾中颠簸。未来10年,这一现象无可改变。
  经济循环中,有一个阶段对资本市场分外宝贵,形容它的是六个金子般的大字\"高增长,低通胀\"。去除早期\"老八股\"不可比时期,中国股市有两次轰轰烈烈的大牛市,都是发生在经济由通缩转入温和通胀阶段,其一是1996年初~1997年5月,其二是2006年初~2007年10月。这两次大牛市,尽管不是经济单一因素促成的。然而,如果没有宏观经济走入黄金阶段这一本质基础,牛市不可能持续的那么气势磅礴。
  在上述两个节点时,市场还具有另一相同特征:此前都无可避免地遭遇一波大熊市。
  未来10年,注定你将喜逢牛市,也注定你将遭遇熊市。请记住,大牛市的两大动因:一、市场经历一轮熊市,本身孕育强烈的上涨动力;二、经济\"软着陆\",在\"低通胀\"基础上,拉开\"高增长\"序幕--此时,你遇到的是千载难逢的牛市,反之,如果上述因素完全颠倒,你碰上的只能是熊市。
  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必将更加多层次,更加国际化,更加与全球经济和股市融为一体。这些,也注定它会更赋有理性色彩,其前景与经济和企业盈利状况更加吻合。
  最难改变的是人性本身
  人,是资本市场的决定因素。经济周,期、企业兴衰、市场监管、投资盈亏,其结果都会因人而异。
  最近,国务院连续召开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增加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回首过去,举目中外,宏观调控不仅留下时代烙印,甚至与决策者的个人性格息息相关。严厉者出重手,效果彰显但经济往往\"急刹车\";温和者出缓手,见效慢,但经济或许可\"软着陆\"。未来10年,宏观调控会更加市场化甚至艺术化吗?我们只能寄予期待。
  回望过去10年,有些人成为了或者依然是企业领袖,梁稳根(三一重工(600031)),王文京(用友软件(600588)),王石(万科),马蔚华(招商银行(600036)),潘刚(伊利股份(600887))等;有些人曾经是领袖,但随风而去了,李有强(银广夏),唐万新(德隆集团),顾雏军(科龙电器)等。
  中国企业带有强烈个人色彩,人在阵地在,人去大厦倾。再过10年,这种现象恐怕依然难以改变。考虑到无论中外,个人魅力和影响力之于公司经营,从来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可以断定,未来10年,企业家的素养和能力,依旧将很大程度主宰公司命运。
  上市公司是股市发展的基石,是投资人获利的源泉。我们有理由期待,现在冉冉升起的那些年轻人,他们受到更多海外系统教育,具备国际视野,一旦接过帅印,将帮助中国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打造出更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从而给股东更大的回报。
  调控经济和治理公司都需要非凡能力,同样,坐镇监管中国资本市场,更是颇具挑战性。从中国股市诞生时起,\"政策市\"一词便结伴同行。它屡遭诟病,却挥之不去。从1998年至今的10年,中国证监会换了三任主席--周正庆(1998年3月至2000年2月)、周小川(2000年2月至2002年12月)、尚福林(2002年12月至今),他们都曾表达过这样的看法:\"市场的事情让市场去解决。\"但无一例外,当自认为市场点位过高或过低时,他们都曾出手干预。中国的事情,稳定压倒一切。再过10年,这一点也不会大变。无疑,中国股市监管者10年内会数易其人,在更加市场化的管理中如何拿捏\"政策市\"的尺度,恐怕是新的监管者依然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无论再过多久,更难改变的是投资者的盈亏状况--\"一赚二平七赔\"。那些成立数十年、上百年的市场,也无法改变这一规律。它的背后,是资本市场上古往今来难以克服的\"恐惧与贪婪\"的人性。
  按理说,无论哪国股指,从未长期处于负数区间运行,它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因为经济总体上是向上发展的,企业整体上是盈利增加的。不仅趋势向上,而且股指波动强劲与否,升幅快慢,从长期来看,也是与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脉络吻合的。但是,投资人却总是赔多赚少,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的人,总是在一轮又一轮牛市狂热期入市,来不及弄明白股价涨跌的内在逻辑,就学会了听消息、跟风。人声鼎沸的牛市中,一切似乎都很灵验。但当牛市退潮,一切都现了原形。
  10年,不短,也不太长。不少人从进入股市那天起,就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终日盯盘,试图抓住每一次机会,10年转瞬即逝,最终却一无所获;有人不看行情,买入并持有真正的价值公司,每年平均赚30%,几十年下来,他被称为股神,他是巴菲特。
  未来10年,中国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7%~8%是可预期的,盈利水平以年平均30%左右增长的上市公司也不会稀少。
  但我们不认同\"黄金10年牛市\"之说。股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它既然能非理性繁荣,就一定会非理性萧条。
  战胜市场,绝非易事。巴菲特年平均投资盈利30%,在一轮牛市中总是被人嗤之以鼻,但10年下来就是18倍。你能做到吗?你凭什么做到?
  但愿我们这组\"未来10年市场\",能对你的长远投资规划有所启迪和帮助。
  

出处:http://www.chcoin.com/bbs/dispbb ... =1678085&page=3
可惜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这么多年仍然如此不成熟,不透明,没有办法进行预测。所以一般的经济规律不适用与中国的资本市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4:47 , Processed in 0.20992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