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20|回复: 1

[♥ 我看奥运 ♥] 奥运“伤人采访”盘点:眼界心胸决定记者质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9 08: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china.com/zh_cn/social/1007/20080828/15056588.html


不能只为买点而随意伤人,记者也得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后奥运时代”的一大任务就是要梳理、总结、推广“奥运遗产”,包括吸取教训、引以为鉴。作为一名记者,我自然关注奥运会期间同行们的表现,可圈可点之处就不说了,谈谈记者们的天职:提问。

  在三万多名报道奥运会的记者中,出现几个质量低下的提问似乎不值一提,但网友们的高关注度表明这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媒体记者所担负的使命决定了这个群体不能“信口开河”。最近,就有网站总结了本届奥运会的“五大伤人采访”,表达了众多网友的心愿:希望以传播为己任的记者们能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挑选其中三名记者的提问略作分析,即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其实是某些媒体人士的“旧病复发”。

  高居“伤人”之首的是某电视台的一名女记者。她向男子110米栏的中国选手史冬鹏提出了几个很不得人心的问题,结果遭致无数网友的责骂,仅网上评论就多达一万多条。“全场观众给你的掌声和刘翔一样多,你作何感想?”“没有刘翔陪伴,你有压力吗?刘翔给你鼓励了吗?”“看得出来,今天这场比赛是按照决赛来跑的,是吧?”“没关系,这次跑进决赛也是你的一个突破,上一次你都没进第二轮。”女记者有点咄咄逼人,而气喘吁吁的史冬鹏则显得尴尬、无奈和难过。

  从这些问题来看,该记者心中似乎只有英雄刘翔一个人。尽管,中国的许多媒体已经摆脱了传统偏见的束缚,在努力宣扬参与比夺金更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但电视台的这名女记者显然还停留在“以成败论英雄”的阶段。所以,她很难体会到一位失利选手所承担的压力和痛苦,因而不惜以言语相激。不知史冬鹏的回答是否就是她想要的答案,他说,“我还不能适应这么多的掌声”,“对的,本来水平就是如此”。

  位居“伤人采访榜”第二名的是某记者抛给谭宗亮的问题。谭有中国射击队“四朝元老”之称,在本届奥运会男子50米手枪决赛中只收获了一枚铜牌(后因朝鲜选手被查服用违禁药物而升格为银牌),为自己的奥运生涯画上了句号。一名记者,可能打心眼里就瞧不上铜牌的分量,站在国家荣誉的制高点上向射击老将发问:“你奋斗了二十多年,参加了四届奥运会,而只获得了一枚铜牌,你觉得你有愧祖国吗?”

  问题就像一把枪,顶住了射击高手谭宗亮的脑门,他只好承认“对不起祖国的培养”。这个记者,显然是被闪闪发亮的金牌晃晕了眼。

  接下来登场的问题则暴露了一些媒体人士的通病:喜欢生拉硬扯、随意拔高,把所谓的意义强加于人。8月20日,姊妹花蒋文文、蒋婷婷创造了中国花样游泳的历史,名列双人自由自选决赛的第四名,相比此前该项目第七名的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已是前进了一大步。这对双胞胎姐妹来自四川,一女记者便拿其籍贯做文章,硬是把地震灾区和奥运赛场联系到了一起:“你们没能拿到铜牌告慰四川灾区的人民,是不是感到遗憾?”真是挖空心思要赋予参赛“重大的意义”。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记者没能顾忌采访对象的感受,而提出这些“伤人”的问题?其中,有“成王败寇”的传统陋见在作祟,但更关键的恐怕在于,眼界的局限和心胸的狭窄决定了他们无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和观众们所表现出的成熟、理性和大度相比,某些记者没能与时俱进。

  奥运会已经完美落幕,很快就会迎来残奥会,来自世界各地的这些残疾人朋友,在普通人眼里是略显特殊的采访对象,如何向他们提出恰当的问题,需要我们事先做足功课,千万不要随意开口伤及他人。以我作为一名记者的经验而论,低劣的问题远比不提问更失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09: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语中的:眼界心胸决定记者质量

也许记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想制造想亮点和闪光点,没想到却产生了相反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06:23 , Processed in 0.10163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