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mxqchina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8月26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6 08: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年8月26日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诞生
小林多喜二(1903-1933),别名乡利基、堀英之助、伊东继,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1924年,小林多喜二与友人创办《光明》杂志。1927年,他又参加了“工农艺术家联盟”,成为小樽支部干事。在1927年前,受叶山嘉树、志贺直哉、托尔斯泰和高尔基作品的影响,小林多喜二创作了短篇小说《小点心铺》、《腊月》、《杀人的狗》等,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剧命运。这时期的作品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已表现出小林多喜二爱憎鲜明,语言简洁和情感深沉的特色。

1928-1829年,小林多喜二积极参加日本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学运动,思想上产生了飞跃,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防雪林》(1928)、报告文学《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1928)、中篇小说《蟹工船》(1929)和《在外地主》(1929)等作品。《一九二八年三月十五日》以共产党员渡的形象控诉和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罪行。《蟹工船》则描写了非人环境下渔工从自发到自觉的斗争,成为了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作品之一。这时期他的作品很有气势和激情。

1930年,小林多喜二加入了日本共产党。以后,他又写了《沼尾村》(1932)、《为党生活的人》(1933)等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表现了日本的工农运动和日本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斗争,塑造了一批革命者形象。《为党生活的人》以平白的语言和深沉的感情,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共产主义战士安治的光辉形象,集中表现了其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忘我斗争的献身精神,生动地表现出革命者艰苦的自我改造过程,同时也体现出小林多喜二自身的气质和革命意志。它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小林多喜二创作的最高点。

在创作上,小林多喜二以藏原惟人倡导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为指导,注重通过细节刻画人物。他的作品文风质朴,语言简练,感情深沉。淡泊、深沉、含蓄,正是小林多喜二性格的表露。
评论:短暂不幸的一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8: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德榜(1890~1974),又名侯启荣,字致本,福建闽侯人。与永利制碱公司创始人范旭东并称为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

  身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侯德榜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侯氏碱法”。而真正使他扬名国际学术界的“侯氏碱书”,却长期被冷落在历史的角落。

  “侯氏碱法”最初试验于1939年。那一年,这位永利公司的工程师,专程到德国购买一种名为“察安”的治碱专利。

  南开大学1986年出版的《侯德榜》一书,这样描述这位中国科学家在谈判中所受到的“侮辱”:德国厂方东挡西遮,虚与委蛇,尤其涉及技术之处,均讳莫如深;除了以高价刁难,还提出无理要求,诸如“使用察安法专利的产品,不得在东北三省出售”等等。

  这种“丧权辱国”的条件,让“大义凛然”的侯德榜难以接受。众所周知,当时东北三省已经被日本侵占,德国的条件无异于公然否认中国领土主权。

  据书中描述,义愤填膺的侯德榜在激动之后反倒平静了下来。他深沉地发誓:“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

  同样地,《纯碱制造》这本“侯氏碱书”,也是在一片爱国热情中诞生。自从永利牌“红三角纯碱”诞生后,侯德榜深感于“在洋人垄断下技术创新的艰难”,为了“发扬炎黄子孙兼善天下的风格”,他决定撰写一本专业书籍,将十年苦战所得的治碱经验公布于世。

  如此这般的民族情怀笔调几乎贯穿于侯德榜的各种传记。一位化学史研究者,得知记者要写侯德榜,首先便建议去读国外编著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因为其中的有关评价和史实,没有蒙上这样的色彩。

  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叶青,在对中国近代治碱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发现,正是这样的语境下,“侯氏碱法”的历史地位某种程度上被国人过分渲染了。

  据这位化学史博士生考证,“侯氏碱法”的初期试验,原本是在香港、上海和纽约三地进行。但在国内不少教科书里,试验地点被突出为既无设备又缺原料的四川,那是永利公司抗战时期迁移的所在地。

  不仅如此,这一治碱方法原本由永利公司自身命名,但在国内不少公开资料中,却被有意无意地误读成由国际化工界命名。侯德榜1935年荣获中国工程学会第一枚荣誉金牌,也被归功于“侯氏碱法”的创立,而事实上,仅从时间上判断即可得知,这两者完全没有关系。

  与这种渲染相对应的,却是另一项学术造诣《纯碱制造》的被冷落。

  这本出版于1933年的英文著作,一经问世即被美国《科学》等权威杂志报道。直到2004年,书中的观点还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引用。

  但在国内学术界,这本“侯氏碱书”却遭到了冷遇。传记《侯德榜》一书,对这本专业著作只用了十多页来介绍,而那套治碱方法,则占据了数十页的篇幅。在SCI的检索中,也没有一篇中国作者的论文引用《纯碱制造》。

  属于同一个人的成果,占据了同等的学术地位(甚至于《纯碱制造》更高一些),为何面临不同的境地?

  叶青将个中原因归咎于“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不平等地位。她分析认为,“侯氏碱法”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技术,充分满足了国人急功近利以求强国的愿望,而“侯氏碱书”所反映的科学与学术精神,却向来不为国人关注和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侯德榜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担任化工部副部长等职位,这些身份也或多或少使得“侯氏碱法”荣登至高地位。

  一些当事人说,当时的教科书对于其他治碱方法“拼命地贬低”。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化工企业都开始推行这种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治碱方法。

  而事实上,“侯氏碱法”由于工艺复杂等原因,更适合应用于大型企业。据说,当时匆忙成立的数十所化工公司中,一部分由于不堪重负而不了了之。

  这恐怕是侯德榜本人始料未及的。在叶青掌握的侯德榜与友人的通信中,这位前辈表达了对这种“一边倒”式跟风的担忧。可惜直到他去世6年后,这种错误导向才在化工部的内部会议上得以纠正。

  研究过这些掌故后,叶青不禁感叹:“如果国人的思想还停留在注重器物和技术层面,那么我们的强国之路就非常之远了。”
评论:好技术被滥用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济(1946年8月26日-),上海人,中国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毕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工学博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曾任武汉市市长,以及华中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他到我们学校跳过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欢(1963年8月26日-),中国歌唱家,天津人,1985年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法语专业,大学期间因参加法语歌曲创作大赛得奖,获法国政府奖励去巴黎旅游,毕业后在国际关系学院教书,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西方音乐史,体宽脸胖,嗓音浑厚,是著名的通俗歌手,曾演唱很多影视剧插曲,代表作《少年壮志不言愁》、《弯弯的月亮》、《千万次地问》、《亚洲雄风》、《得民心者得天下》、《好汉歌》等广为传唱的歌曲,并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担任主唱。2005年,与香港歌手方力申合作,他作曲作词演唱国粤语歌。

实力派歌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晓春(1964年8月26日-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人,中国棋院著名围棋手,中国第一位围棋世界冠军。9岁开始学棋,10岁进体校,12岁进集训队,1982年定为七段,1983年升为九段。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现任中国国家围棋队教练。

马晓春棋风乖戾,有“妖刀”之称。


中国下围棋很牛的人。能下过石佛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8月26——台湾跆拳道女将陈诗欣于雅典奥运会跆拳道女子第一量级(49公斤级)为台湾夺下奥运参赛史上首面金牌


陈诗欣(1978年11月16日—)是台湾台北市人,跆拳道选手。她代表中华台北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在女子第一量级(49公斤级)决赛中以6:4击败古巴的迪雅兹,拿下金牌,台湾参加奥运以来的第一面金牌。现为台北市立体育学院副教授。


很有历史意义的一面金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09: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权宣言》的序文和第17条的纪念版。上方正中为“理性”之目。


1789年8月26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国民议会于凡尔赛宫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语:De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简称《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档案。

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793年6月24日,雅各宾派通过的新宪法前面所附的《人权宣言》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宣布“社会的目的就是共同的幸福”,提出“主权在民”,并且表示如果政府压迫或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反抗和起义的权利。


历史的进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1: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竹下登。邓小平说:我昨天晚上特意从北戴河回来欢迎你,希望我们之间能够建立起不低于田中、大平时代的新关系。我讲田中、大平时代的关系,主要指相互信任。发展两国关系,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中日关系至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1: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8月26日 第十一届兰洽会开幕

8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司长苏波在第十一届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演讲《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现状问题与政策对策》。 为期两天的第十一届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当日在兰州举行,与会专家就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战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兰洽会是甘肃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8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武汉市举办“《消法》十年中国城镇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培训班,部署调查培训工作。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消费指导部主任丁世和主持培训班开课会议,湖北省工商局分管消委会工作的副局长张光灿、武汉市消费者委员会会长、工商局副局长胡继柏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彭辉、副秘书长徐航、副秘书长王体年、武汉市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吴天宝等也在主席台就座。参加本次培训班的代表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内蒙等16省市共53个代表。培训班邀请了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曹子玮博士主讲调查问卷。培训班首次采用了直接对基层消费者协会部分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对提升基层消费者组织调查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取得了预期效果。举办本次培训班的有关接待工作得到了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和武汉市消费者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消法”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1: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8月26日 第23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首脑会议开幕 8月25日,第23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南共体)首脑会议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举行。这是南共体14个成员国的13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塞舌尔外交部长出席开幕式后合影留念。本届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地区一体化、消除贫困、防治艾滋病、提高妇女地位等。 新华社记者石鹏摄

交流与合作是发展的重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3: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893年8月26日——孙恩麐出生


  

孙恩麐,字玉书,1893年8月26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县城。幼年丧父,由慈母教养成人。6岁时开始读私塾,学习古汉语。他自幼喜爱花卉,八九岁时每天要花二三小时培植花卉,家中经常栽育花草数十盆,供观赏消遣,从而使他对种植业逐渐发生了兴趣。1906年他遵母嘱随叔兄到上海复旦大学学习。1911年毕业后赴北京考取公费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遂决心走“科学救国”之路。三年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前三名。1914年与钱天鹤等80余人同行赴美,在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学习,4年课程3年全部学完。1917年在该院毕业并获得荣誉奖状。后又转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农学研究所攻读棉花专业,1918年获硕士学位,在我国留学生中他是该专业第一人。论文为《棉花育种之研究》。毕业后由顾维钧指派做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了那时召开的国际旱农会议。在美期间,深感美国的棉花生产有许多地方可供国内借鉴:从棉种看,美国为陆地棉,而国内则沿用中棉;从耕作制度看,美国为三年轮作制,而我国则为一年一熟或一年两熟制。他认为,中国的植棉业应更换棉种,以陆地棉代替中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制定适合我国棉花生产的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

  1918年初回国,先在江苏第一农校任教,一度兼校长,不久便到南京东南大学农科担任教授。1920年筹办东南大学暑期植棉讲习会,开始讲授棉花专业课程。不论在农校或在东大,他都要求师生从事研究工作,老师要有一项专长,青年教师更应研究与推广并重,以联系实际熟悉生产。他特别重视实际操作,经常亲自带领学生到现场实习,从耕地、播种、施肥、治虫到收获、脱粒他都和学生一起劳作。那时学生每2—4人为一组,备有1头牛和全套农具以便实习。经过这样严格的实践训练,培养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青年科学家。冯泽芳、胡竞良等知名学者都是他的得意门生。那一时期,国内棉花田间试验方法极为粗放,为此他特意撰著《棉作栽培试验》一册,作为实施指南,并亲自领导东大所属各棉场的栽培试验。

  孙恩麐开始接触我国棉花生产和研究时,就十分关心中国棉业的发展问题。早在1921—1922年间他就撰写了《改良推广中国棉作应取之方针论》、《棉作试验及事业》、《我国棉业问题之重大及其改进方法》、《改良推广全国棉作计划书》等文章。他一回国就积极主张引进美棉,1919年在《中华农学会报》上发表了《输入美棉之研究》,《美棉栽培简法》等文章,注意到良种良法要相互配合的问题。可以说,他是我国普及陆地棉的先驱,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1933年,全国经济委员会为集中金融、农业、工业的力量,促进棉产事业的改进和发展,设立了棉业统制委员会,孙恩麐任委员。1934年,该会在南京设立中央棉产改进所,他任所长,领导各省从事棉花科研与推广工作。他精心设计、组织和在有关方面的协作下实施了《全国原棉设施纲要》,致使1936年全国棉产实现自给,年产皮棉85万吨,创全国历史最高纪录。

  1937年“七七”事变,中央棉产改进所并入中央农业实验所棉作系,孙恩麐任主任。翌年初,他随所西迁,取道武汉抵达重庆。当时邹秉文和他商量在危难之中如何保全农业科技力量的大计,他们倡导各省农、林、牧、渔等场、站、所,合成一体,以便集中力量发挥综合作用。这个建议得到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先生的支持。孙恩麐被聘为第一任湖南省农业改进所所长。该所当时荟萃了各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周干,周泳曾、白思九等30余人,连同原有专家周声汉、李勤吾等共有280多人,其工作重点就是增产粮食。他们除充实原有稻场外,还建立了常德、澧县等5个棉场及园艺场、轧花厂等。湖南省农业改进所在8年抗战期间迁移了9次,但大家仍能不断克服困难,坚持研究与推广工作,这与孙恩麐的领导有方,能够团结大家各尽所能,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编印《湖南农业》月刊,《湘农讯》半月刊,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推广。这一段时间,不仅湖南粮食达到自给,棉花产量得到提高,而且培育出胜利釉、万利籼、南特籼等水稻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这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成绩。

  抗战胜利后,1946年农林部恢复设立棉产改进处,孙恩麐任处长。为了振兴我国棉产事业,他在《中国棉讯》卷首发表了题为《泛论吾国棉产改进事业》一文,列举推广良种,举办棉贷、提高单产、防病治虫,设立轧花厂及运销机构、实施原棉分级、加强试验研究等7项工作任务,做为全国从事棉花生产、科研、推广人员的努力目标。他自从1918年回国投身中国棉产改进事业以来,直至1948年这一段时期内,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有关棉花和棉业的文章,为此,1949年中国棉业出版社出版了《孙恩麐先生棉业论文选集》,这是我国棉业的重要历史文献之一。

  1948年末,淮海战役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已朝不保夕,农业界的部分人士相继南下,取道广州转赴台湾。有关方面也动员孙恩麐去台,均被他婉言谢绝。此刻他向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张治中、邵力子表明态度,要审时度势,以“和为贵”。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他即与棉改处北平分处负责人舒联莹联系,愿立即绕道北上,投奔解放区。后来经军代表方悴农同志告知:一、南京解放指日可待,不必先来;二、镇定应变,稳定人心,特别是技术人员;三、护产斗争,谨防仪器、良种、图书,物资被破坏。为此,他始终坚守岗位,直至南京解放,棉改处的全部财产完整无缺地回归人民的手中。6月4日他主持召开了建国后的第一次棉花增产工作座谈会。会后整理成《我们对于改进全国原棉生产事业的意见》(会议纪要),做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派统战部长刘尊棋专程拜会孙恩麐表示鼓励与慰问。其后,孙恩麐即赴北平出席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奉调来京任农业部工业原料司司长。其后相继担任过农业生产总局副局长,也兼任过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代理所长,并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筹建工作。

点评:难得的是自幼喜爱而又终生以此为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3: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85年8月26日——张其昀去世


  

张其昀(1900年—1985年8月26日),中国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字晓峰,浙江鄞县人。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史地系主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创办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著有《本国地理》、《政治地理学》、《中华五千年史》等。

点评:历史地理学的鼻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4: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10年8月26日威廉·詹姆士逝世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年1月1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10年8月26日逝世于新罕布什尔州戚叩落亚)是一位美国哲学家。他的弟弟亨利·詹姆士是一位有名的作家。他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一起建立了实用主义。

专业
威廉·詹姆士在法国受到他的教育,他的专业是心理学。当时心理学和哲学之间的分别还不很大。回到美国後他一直在哈佛大学教书。虽然他不相信利用实验可以研究人的心理,他是美国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

威廉·詹姆士是一个非常宽容的哲学家。虽然他认为实践是生活之路,但他不相信通过实践人可以获得客观的真理。虽然每个人都是从生活的实践中获得他对世界的看法的,但詹姆士认为,每个人从生活的实践中获得的看法是不同的,这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点上他与约翰·杜威的看法不同。

信仰的实践
詹姆士在宗教哲学上也很有建树。他列举了许多不同的“信仰的实践”(1902年),并使用他的实用主义的看法来体会这些不同的实践。他认为:

要研究一个宗教信仰,一个学者要研究这个宗教信仰的核心,而不必研究其组织结构。因为一个宗教的组织结构只反映了其核心的一小部分。
强烈的,甚至于病态的实践经验是心理学家的研究题目,而不是哲学家的研究题目。因为心理学家犹如心理的显微镜,他们可以极大地放大我们的日常生活。
要想真正地认识普遍存在的、被所有的实践分享的、被历史所证实的真理,一个人要获取一个“超信仰”。这个超信仰是无法被实践证实的,但它可以帮助一个人使他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和美好。
他是「美国心灵学研究会」(1885年成立)的主要创立者,终其一生都在探讨超个人的心理现象与超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有不能以生物学概念加以解释的地方,可透过某些现象来领会某种「超越性价值」;并强调人有巨大的潜能尚待开发,人的意识只有很少一部分为人所利用。他曾参与类似禅坐的静坐活动,表示静坐是一种唤起深度意志力的方法,可以增加个人的活力与生命力,也做灵媒的实证研究。

此外,威廉横跨哲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界,对超意识的自动书写很感兴趣,曾大量收集案例,并发现青少年最能借此表达内心的纠葛与人格之冲突,他还注意到自动书写有时能解开罪犯的犯罪症结,但并非人人能自动书写,必须透过催眠或其他方法。有趣的是,新时代大师《赛斯书》的作者珍·罗伯兹(Jane Roberts)曾收到过威廉死後的信息,并透过珍的自动书写出版《一位美国作家的死後生存:威廉.詹姆斯的世界观》(The Afterdeath Journal of an American Philosopher,1978)一书,此书除具有深度评论外,并兼论美国历史、心灵学、心理学与民主方面的问题。

著作
《心理学原理》1878
《信仰意志和通俗哲学请文集》1897
《人的不朽》1898
《宗教经验的类型》1902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实用主义:某些旧思想方式的一个新名称》1907
《多元的宇宙》1909
《真理的义意:实用主义的後果》1909
《一些哲学问题:哲学导论的起点》1911
《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

点评:不仅仅是实用主义的创建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4: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0年8月26日熊大仕出生

  

熊大仕,兽医寄生虫学家,兽医教育家。对马结肠纤毛虫的研究成就卓著,修编论述了25个属,51个种,其中建立3个新属,发现了16个新种;对牛羊瘤胃纤毛虫、猪肾虫和鸡球虫的研究也有重要成果。为我国培养畜牧兽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熊大仕1900年8月26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14年被选入北京清华学堂留美预备班学习。1923年赴美就读于依阿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1927年毕业,获兽医学士学位;继在该校理学院研读,1928年获科学硕士学位。1930年荣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1930年回国,任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代系主任。当时日军侵华日益猖獗,津沽岌岌可危,1935年遂辞去南开大学职务,赴四川省工作。历任中央大学兽医系教授;四川省农业改进所技正兼畜牧兽医组主任;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技正兼兽医科主任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农学院兽医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熊大仕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直到逝世,长达37年之久。历任秘书长(后改为总务长),兽医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家畜寄生虫学教研组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并曾任农业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教育委员会畜牧专业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兽医杂志》主编,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1987年3月27日因病逝世于北京。

点评:中国兽医寄生虫学奠基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4: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1728年——白令海峡被发现



   


原籍丹麦的俄国探险家维他斯·白令率领探险队发现了在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海峡。后为纪念他将这一海峡命名为“白令海峡”。

维他斯·白令(Vitus Jonassen Bering,1681年8月出生于丹麦霍尔森斯,1741年12月19日逝世于白令岛)是一位俄罗斯海军中的探险家。

白令受彼得一世的邀请参加当时新建立的俄罗斯海军成为其中的一个舰长,在对瑞典的战争中他成绩优秀,此后他又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他与一个俄罗斯人结婚,1715年他最后一次回到丹麦。1725年他奉彼得的命令开始对西伯利亚的北岸进行考察。1728年他到达亚洲的最东端。1730年他回到圣彼得堡,当时他患重病,在他远征探险的这段时间里,五个他的孩子死亡。1735年他再次奉令来到鄂霍次克海,1740年他建立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1741年他从这里向美洲进发。一场风暴将他指挥的两条船分开了,白令本人看到了阿拉斯加的南岸。在回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路上,他还发现了属于阿留申群岛的一些岛屿,但这时他已重病在身,无法指挥他的船了。他们漂泊到科曼多尔群岛的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在那里白令和他船上的其他28名水手病死。今天这个岛被命名为白令岛。他船上剩下的77名水手中的46人后来回到了他们出发的港口。

今天,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991年8月,一支俄罗斯-丹麦的考古队发现了白令和其他五位水手的墓。他们的遗体被运回莫斯科。通过考古学的方法白令的原像可以重现。白令的牙齿完好无损,说明他不是得坏血病死亡的。


点评:热爱大海的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6: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8月26日晚,由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系列报告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伯川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在报告会上作了题为“踏平坎坷,立志成才”的报告。

  在报告中,杨叔子院士总结他个人的成长历程,谈了四条的经验:第一条,人生在勤,贵在坚持。他说,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三个必须的条件:天资、环境和勤奋。在这三条中,我们个人能够控制的只有勤奋;第二条,敢于开拓,善于总结。杨院士以自己所做的“钢丝绳无损检测”研究,说明了创新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创新的重要性;第三条,尊重集体,尊重他人。在杨院士的团队里,正是由于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育了包括两名科学院院士、一名工程院院士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第四条,理想崇高,自强不息。杨先生说,爱国和骨气是一个真正人才必备的素质。杨院士最后送给大工学生几句话:向前,向前,再向前,大工学子背负祖国的希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未来属于我们年轻一代。

  杨叔子院士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不仅如此,他对中华古典文化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杨先生一直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交融,从而培育创新精神,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杨院士的报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句句发人深思,他的学识征服了到场的莘莘学子。而更让人感到肃然起敬的是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中,七十一岁的杨院士一直站着为该校1400余名师生作报告。 报告会结束时,大连理工大学的同学以热烈、持久、真诚的掌声,表达了对杨叔子院士的崇敬和谢意。  


院士的人生经验,对于青年人来说就是一笔宝贵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22: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1768年8月26日英国探险家库克船长率领皇家努力号帆船在普利茅斯起航,开始首次远征。

  

詹姆斯·库克船长,FRS,RN(Captain James Cook,1728年10月27日-1779年2月14日),英国探险家及航海家,曾三度远征太平洋,并探索了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线。也是地图制作者、经度仪航海测定船位的发明者及发现治疗坏血症的第一位船长。常被称为库克船长。

据记载,最早发现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的英国人是詹姆斯·库克。今日新西兰北岛和南岛间的海峡,就依他的名字命名为库克海峡。南太平洋中也有一个群岛以他命名为库克群岛。他也是最早发现夏威夷群岛的欧洲人。

詹姆斯·库克是苏格兰移民,1728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怀特比农家。他在1740年代开始在渥克船运公司当跑船水手,但仅在英国附近的海域工作。1755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曾被派往北美洲参加英法战争,1759年晋升为舰长。1760年代,库克开始他长达20年的远征,1779年于夏威夷逝世,死因至今不明,据信他在与夏威夷土著的冲突中被杀害。在他三次长征中,随行的画家约翰·维伯(John Webber)和威廉·霍奇(William Hodges)留下了不少的珍贵航海绘图纪录。

评论: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库克也发现了新大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1883年8月26日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并引发海啸,共造成3.6万人死亡

  

喀拉喀托火山(6°6′27″S, 105°25′3″E;印尼语:Krakatau)位于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中,拉卡塔岛附近。它是一座活火山,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地喷发,最著名的一次是1883年等级为VEI-6的大爆发,释放出250亿立方米的物质,远在毛里求斯岛都能够听到这次喷发的剧烈声响,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这次喷发以及继发的海啸摧毁了数百个村庄和城市,36417人死于非命。原有的喀拉喀托火山的三分之二在爆发中消失,新的火山活动自1927年又产生了一个不断成长的火山岛。

[编辑] 1883年喷发

早在1883年喷发的前一年,火山附近的地震便开始频繁起来。从1883年5月20日起,蒸气在群岛最北的Perboewatan岛观察到。但火山活动在5月底停止。

7月20日开始,火山开始喷发,喷发所造成的波动使得停泊中的船只需以铁链加以固定。8月11日更大的喷发发生,火山灰从至少7个孔冒出。8月24日喷发变得更频繁。8月26日,火山进入了阵发期,每隔10分钟可以听到连续的爆发。

8月27日,该火山进入了最后剧烈变动的阶段。在早上5:30、6:42、8:20及10:02分别发生了四起猛烈的喷发,其中最后一次是最大最响的。每一次喷发都伴随着大海啸,据相信超过了30米高。喷发是如此的猛烈,3,500公里外的澳大利亚与4,800公里外的罗德里格斯岛都能听到喷发的剧烈声响。

小型的喷发一直持续到了10月。喷发过后,原来的火山岛大部份消失,只剩原来的南部,并留下了一个250米深的破火山口。

大爆发所造成的火山碎屑流与海啸对该地区有灾难性的影响。距离火山13公里远的Sebesi岛没有任何生还者,3,000居民全部罹难。距火山40公里的苏门答腊海岸村庄Ketimbang,有约1,000人被火山碎屑流所杀死。荷兰官方的统计数字为36,417人罹难,许多苏门答腊与爪哇的定居点被毁。许多文件报告发现了人类尸体被冲上了东非海岸。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所造成的海啸在2004年南亚海啸发生前是印度洋地区所造成死伤最惨重的海啸。一些爪哇部份地区的人口从来没有恢复,这些地区重新被丛林所占据,并成为库隆角国家公园的一部份。

评论:巨大灾难,几万生命,毁于一旦,令人悲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2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740年08月26日法国发明家约瑟夫·—米歇尔·孟戈菲诞生

  

1783年6月4日,孟戈菲兄弟用这个气球进行第一次当众实验,气球上升到1000多米高,并在起飞之后10分钟降落在离起飞地点2公里远的地方。当时在场的一些众议员给巴黎科学院写了报告。

为了得到资助,孟戈菲兄弟希望让凡尔赛的宫廷认识到他们的发明。
1783年10月19日的氣球飛行實驗(Claude-Louis Desrais (1746-1816)所畫)
1783年10月19日的气球飞行实验(Claude-Louis Desrais (1746-1816)所画)

1783年9月19日,在凡尔赛宫的公园中,孟戈菲兄弟在路易十六面前进行了载动物的升空实验,乘气球的是一只羊,一只鸭子和一只公鸡。这三个动物被关在了圆形的篮子里,然后他们用绳子把篮子固定在气球上。气球被释放之后升到500米左右的高度,在空中持续了8分钟并飞行了3500米左右。气球降落时,三只动物安然无恙:这次实验证明了升空不会导致死亡。为了奖赏它,乘气球的那只羊被送入国王的动物园。

1783年11月21日,他们用热气球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气球从巴黎西部的布洛涅林园起飞,在空中持续了25分钟,最后降落在今巴黎十三区的意大利广场附近。1783年10月10日,孟戈菲兄弟被推荐为科学院院士。1784年4月15日他们父亲被封为贵族,他们继而成为骑士,他们格言是 sic itur ad astra(我们将这样走到星星那边)。

在法语当中,“气球”这个词(mongolfière)以他们的名字冠名。

评论:气球的发明功德无量,造福子子孙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29 , Processed in 0.2791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