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tachment=188640] [attachment=188672]
8月18日,北京奥运会十大悲情英雄之首,承载中国人田径梦想的“飞人”刘翔,在“鸟巢”只留下一个令人伤感而无奈的背影。当他垂首咬牙拖着伤脚走出“鸟巢”时,全世界都在震惊之余扼腕痛惜。没有人事先预料到,他会以如此方式结束自己的北京奥运会之旅。
刘翔因伤退出比赛,让所有期待“飞人”在“鸟巢”成功卫冕的人们大失所望。甚至众多的现场记者也不禁留下眼泪。而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恩师孙海平更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难掩对爱徒失去比赛机会的内心痛苦。
刘翔到底伤在哪里?为什么突然无法坚持比赛?痛苦之后,一连串的问题也摆在众人面前。而真相则是,“战神”刘翔这次毁于“阿喀琉斯之踵 ――跟腱损伤!
跟腱损伤包括腱围炎、腱炎、跟腱断裂,是运动中常见损伤,发病率约占8%。跟腱损伤常发生于运动员、特技演员、产业工人。临床上可分为完全性断裂与不完全性断裂伤。跟腱损伤病程一般都较长,治疗效果也不够满意,对运动爱好者影响较大,故应引起重视。
一、跟腱解剖
跟腱是人体最大肌腱之一,近端连接小腿三头肌(腓肠肌、比目鱼肌的总称),远端止于限骨后上方。跟腱附着处受两个滑囊保护,一个是皮下滑囊,位于皮肤和跟腱之间。另一个是跟骨后滑囊,位于跟骨和眼腱之间。跟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胶原纤维和蛋白质粘多糖类。胶原纤维集合成束,束与束之间被以疏松的膜网,膜网内含有血管、淋巴,神经末梢。跟腱的背侧在深筋膜和腱之间,约有5~8层滑润层,层与层之间可以互相滑动,当踝关节伸层活动时,可以减少跟腱的摩擦。滑润层也称腱围组织,这里有病变时,称为腱围炎。 跟腱的血液供给不如肌肉丰富。血液来源于肌~腱、腱~骨的连接处和腱旁组织的血管供应。经血管造影和放射*同位素观察,在跟腱止点上方2—6厘米段血液供应极差,跟腱损伤多发生在这个部位。 人的步行、跑、跳都有提蹱的动作,跟腱的重要作用是提蹱,跟腱有了毛病,很多动作受影响。
下面图片是足跟的后面观,可以看到跟腱附着在跟骨,皮肤下面就是肌腱和跟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皮包骨",只有少量的血管网,血液循环不丰富,一旦发生损伤,修复能力差,如果再经常摩擦,就更不容易愈合.反复摩擦局部产生炎症,或感染,病变向深层发展,就会波及肌腱,骨膜,肌腱一旦发炎外露,短期内就更难愈合.有炎症跟健会变脆,硬要跑,很疼,也可能会造成跟腱断裂。
[attachment=188641]
[attachment=188676]
下面图片是足跟侧面观,跟腱附着在跟骨,表面有滑液囊,然后外面就是皮肤.这个部位皮肤被挤压在鞋帮和跟骨之间,容易受损磨破。
[attachment=188642]
[attachment=188677]
[attachment=188644]
二、损伤原因
1、生物力学因素 足踝活动主要有冠状面上的内翻、外翻;矢状面上的背伸,跖屈;横断面上的内收、外展。还有内翻、内收,跖屈的联合动作称为旋后;外翻、外展、背伸的联合动作称为旋前。 正常人的步态是踏步时,足跟着地,足将产生轻微的旋前动作,使足跟处于外侧缘与地面接触,着地的片刻,产生一个急速的旋前,跗间关节开锁,跖筋膜放松,使足部更好地适合地面,旋前时足部的支持结构将吸收大部分冲力,直到跖骨头(相当前脚掌)与负重面接触为止。当人体重心前移通过足部时,足前部转向旋后位,跗间关节闭锁,跖筋膜被拉紧,使足从踏步相转入跨步相。若前足有内翻畸形时,因远端跖骨头与负重面相接触前需要增加它移动的距离,旋前动作过分延长,跟腱被拉紧,导致跟腱劳损。而运动者除了走的最基本动作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跳,旋转等动作,跟腱的负荷量比一般步态时大得多。如一个体重为45.4公斤的人员,提蹱角为44°时,跟腱的牵拉力是61.52公斤,用力蹬地时跟腱的拉力达600公斤,有力的踏跳时可达780公斤。 跟腱断裂多发生在踝关节背伸位60°~70°时的突然暴发式用力。我们调查14例跟腱断裂者舞蹈动作,后空翻8例,拉腿蹦子2例,凌空越2例,前空翻,飞腿各1例,这些动作都是踝关节过度背伸位用力。踏跳动作从踝关节的背伸位过渡到跖屈,必须靠小腿三头肌、胫后肌、跖屈肌的协同作用来完成。踏蹬时踝关节所处的角度不同,这些肌肉用力大小是不同的,当踝关节处在背伸60°~70°时,小腿三头肌用力最大,跟腱极度紧张这,是因跟腱末端附着点(跟骨结节)到踝关节的轴心的半径比踝尖到踝关节轴心的半径大,这时的胫后肌,腓骨肌相对松驰,用力较小,在这个位置起跳易造成跟腱断裂。相反当跖屈位起跳,跟腱的间距变短,牵拉力减少,而胫后肌、腓骨肌、跖屈肌承担的力相对增大,缓和了跟腱的拉力。
2、停练因素 长时间不运动,不但身体素质下降,协调性,灵活性不好,跟腱组织中的血管开放数目减少,供血不足,组织变异,跟腱的抗拉强度降低,一旦冒然做剧烈运动,易致损伤。
3、年龄因素 rau研究后指出,年龄越轻,跟腱血供越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腱内的血管数逐渐减少,血管管径变细。从25~26岁以后开始明显变化,同时跟腱的胶原纤维弹*下降,腱的附着力也减弱,且易钙化。另外肌肉的力量也下降,25岁以后年龄增加一岁,肌力下降1%,45~60岁肌力下降20%,65岁以后下降40%。我们统计14例跟腱断裂多是25~30岁,没有20岁以下者,也说明与年龄有关。
4、鞋的因素 鞋后跟过尖,后帮过窄,练功鞋系带过紧都可挤压,磨擦跟腱。或鞋底过硬,在过硬场地练功,都延长了从踝到足的杠杆力臂,增加跟腱的牵拉力,引起劳损。
5、医源性因素 类固醇药治疗运动创伤曾广泛应用,不少单位用来治疗跟腱损伤,有缓解症状的近期效果。但被越来越多的人证实,类固醇对胶原纤维具有损害作用,可导致跟腱张力强度减退,甚至引起永久性损伤。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类固醇局部注射适用于腱围炎,跟腱部的滑囊炎,不适用跟腱炎。
诊断要点:
1、有明显外伤史。
2、跟腱断裂时,病人往往听到断裂声,其后立即出现跟腱部剧痛、肿胀,不能行走,足跖屈无力,活动受限
3、检查:跟腱部分撕裂者,各项症状均较轻。 如系陈旧性跟腱断裂时,腱鞘多属完整,鞘内积血机化,空虚感可不明显。 开放性跟腱断裂者,易于诊断,创口区有跟腱回缩的硬结。断裂处可摸到凹陷空虚感,足背屈时更明显,腓肠肌肌腹内可摸到隆起物;
托姆泼森(Thompon)试验阳性,即病人俯卧位,足垂于桌端,用手挤压小腿三头肌时,踝关节出现跖屈为正常,若挤压后足无动作为阳性,表明跟腱断裂。
跟腱损伤的治疗:
1、手法治疗 将患足跖屈,在肿痛部位做较轻的按压、顺推,并在小腿三头肌肌腹处做按压揉拿,使肌肉松弛以减轻跟腱回缩,促进功能恢复。亦适用于手术后期。
2、药物治疗:早期治宜活血袪瘀止痛,内服续筋活血汤、舒筋丸等,外贴宝珍膏。后期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内服壮筋续骨丸、加减补筋丸,配合外用熏洗外擦药物,如海桐皮汤外洗、跌打止痛液外擦。
3、固定和练功疗法:在理筋手法后,可用夹板或石膏托将踝关节固定于跖屈位,并抬高患肢以利消肿,禁止足部背伸活动,3~4周逐步练习踝关节的伸屈活动及行走锻炼。
4、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运动性跟腱损伤的治疗
1、在运动场地发生跟腱损伤,应立即平卧休息,严禁行走和负重.跟腱局部冰敷压迫,损伤一侧下肢抬高,减轻肿胀和疼痛,并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诊治.对于急性的跟腱炎症24h内冰敷,如果2d后肿痛未消,就可做热敷,视情况给予深层按摩或超音波治疗.治疗过程还可以适当口服解热镇痛及消炎药,但不建议使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
2、对于运动所造成的闭合性跟腱断裂,目前治疗的方法较多,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2类.保守治疗包括石膏固定和中医夹板结合手法按摩等,其保留了跟腱周围血供的完整性,有利于跟腱的早期愈合.手术治疗包括经皮缝合和直接开放缝合2种,可以保证跟腱断端之间确切的吻合,维持跟腱的张力.保守或手术治疗各有优劣,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为佳,目前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临床上趋向于手术治疗.对于运动员来说,为了确保跟腱仍具良好功能,延续运动生命,微创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3、运动性跟腱损伤治疗后的康复计划
运动员跟腱治疗后配合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术后根据跟腱愈合的特点进行分期系统的功能锻炼是必要的.在治疗早期,足背明显肿胀,患肢抬高,做股四头肌收缩功能锻炼.手术患者可早期开始踝关节的伸屈锻炼,6w下地扶双拐行走,患肢不能着地.8w后开始扶单拐患肢着地部分负重.12w后可弃拐行走,逐渐增加行走时间,并鼓励进行适应性恢复训练,如游泳,和骑自行车等,还要根据医生的随访及其康复建议逐渐恢复正常训练.
4、运动性跟腱损伤的预防
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训练运动员所承受的训练负荷能否得到及时恢复是现代体操训练工作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解决体能的恢复问题,一方面要依靠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如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负荷量,强度和恢复时间,有节奏,有控制地安排训练次数等等,另一方面还要依靠各种有效的恢复手段和措施,如配合营养疗法,物理疗法,气候疗法和药物疗法等,以加速疲劳的消除和体能的恢复.
5、准备活动要充分
准备活动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生理方面应加强踝关节处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如采用对应于专项动作形式与负荷强度的踝关节绕环,前后屈,左右收展,双脚单脚提踵练习和双足弹跳等,使踝关节的灵活性和承受负荷的能力达到或接近训练或比赛的要求.跟腱周围急性损伤的早期防范及有效的治疗也是预防跟腱断裂的关键之一.有伤病史的人应尽量使用支持带,以防止踝关节过度背伸.心理方面要克服惰性,集中精力,熟练表象动作要领,做好训练前的心态调整.
6、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保护是非助力的帮助,合理地运用保护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作安全感与信心,使运动员能按照理想的运动轨迹完成动作.在保护时应注意站位得当,步移灵活,部位正确;可采用左右或前后开立的姿势,配以左右前后的小步移动.助力的作用点应在人体总重心附近的部位或运动轴两侧的身体部分重心附近.同时,为防止由于技术不正确或意外而发生的运动损伤,运动员应独立地运用特定的技巧进行自我保护,如紧握器械主动停止练习,利用惯性改变动作性质或身体姿势等.
7、落地要安全
要避免落地时受伤,其前提条件是空中动作完成的质量和落地前正确的准备姿势.运动员在落地前应尽量伸展身体,尽可能延长落地的缓冲距离和时间,逐渐降低重心,减小对踝关节的冲击力;落地过程中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全身肌肉应适度紧张,头部正直,眼视前方,同时两臂侧上举,必要时协助调节平衡.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