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t898.com/Infolook.asp?bclass=1&id=68369
1.加拿大人对金牌看得很淡的真正原因
2.奥运加国至今未得一牌,专家探究原因
加拿大人对金牌看得很淡的真正原因
奥运会进入第六天,加拿大奖牌榜依然告缺。有骂的,有哄的,有分析的,有评比的。更多的,是淡然平静,一如这个国家。
金牌固然耀眼夺目,金牌后面的资源也同样金山银海。加拿大这个国家,没有以举国之力投入,当然也就没有收获。本届奥运会,加拿大政府终于慷慨了一回,宣布每枚奥运金牌奖励两万加元——差不多是十五万人民币。
加拿大的运动员,都是平平常常的学生、工人、公务员……他们有自己的全职工作,业余时间练练体育。泛美运动会上获得女子10米气手枪项目金牌的赵航,代表加拿大参加奥运比赛,是一名全职软件工程师。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运动员,全凭爱好,出线相对轻松,竞争力也弱。赵航26岁才开抬学习射击,10个月后获得加拿大全国射击比赛女子运动手枪冠军。
加拿大奥运队员薪水很低。政府每年拿出1.4亿加元用于全民体育事业,仅有2,700万元用于加拿大国家队运动员开支。一名顶尖运动员,最高每年可以从政府获得18000加元的薪酬,略等于职场上刚入职的实习工人。嫌钱少,可以去拉赞助。薪水之外的其他费用也不怎么样,有报道说栾菊杰参加奥运的费用,来自她所在击剑俱乐部的捐款。
加拿大运动员奖金很低,工资很少。加拿大没钱吗?这个国家资源雄厚,外贸发达,工业八国之一,还坐拥世界第二大石油储藏量。最近三年,加国政府每年年终结算,财政赢余140亿以上加元——这可能是地球上屈指可数的挣钱政府之一。
加拿大政府有钱,这钱除了国营企业之外,主要来源是纳税人。政府花的钱,要有预结算,要通过国会。在野党虎视眈眈,媒体鸡蛋里挑骨头,纳税人天天抱怨……预算案是否通过,意味着执政党的信任投票,让内阁倒台引起大选也不奇怪。
奥运会上拿不到奖牌,只能说明一件事:加拿大人认为,不耗公帑比金牌更光彩。老爷纳了税,是要你政府好好用于公共服务,没说让你训练运动员。
奥运会曾经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时移事变,今天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很平常,但奥运还是体现全民参与的体育精神。身家千百万的商业体育明星也会代表国家参赛,只是他或她挣的钱不是靠这个。从这个角度说,加拿大的业余选手们更体现体育精神。加拿大也有一流的竞争者,比如雄踞世界的冰球队注定在冬奥呈威,不是国家练出来的,是商业化的结果。
加拿大的业余运动员除了发扬体育精神,还有别的好处。为国争光的获奖者退役,不用政府安置。全国没有一个庞大的、从小开练一身伤病除了体育无长处的金字塔人群。国家少了一时的荣耀,也不背永的负担。
□ 搜狐
奥运加国至今未得一牌,专家探究原因
北京奥运已进入第六日,加国至今的夺牌数仍然是空空如也,也让不少民众感到失望。有评论认为民众不用给选手太大压力,让他们自然夺得佳绩。也有华裔专业体育评论员说,加国尚有许多机会夺牌,民众可拭目以待,但他也点出选手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情况。
许多移民民众都会帮原居地运动员加油,除中国现已获得奖牌数第二名,紧贴加国兄弟的美国,台湾选手也已获得二铜,其他移民数量庞大的印度、日本、泰国、越南、土耳其、韩国等也都夺牌,唯读移民的新故乡加拿大仍是维持三零,未夺一牌。现在许多媒体把希望寄托在游泳好手Brent Hayden,希望他能在200公尺自由式中一举夺金。
专业体育评论员刘柏基表示,许多加国有望夺牌的项目至今尚未进入决赛,例如游泳选手Mike Brown于男子200公尺蛙式游泳勇夺决赛权时,经已破加国纪录。此外女子足球尚有一拼希望,赛艇、划艇及跳水也是加国另一个有望拿牌的项目。
对于有多位中国前国手代表加国参战,被视为有夺牌希望的桌球项目,刘柏基直言美国也同样有许多中国前国手,具丰富经验的球员,例如:王晨、高军等人,加上中国及多个国家本身的桌球实力亦相当坚强,加国夺牌虽有机会,但恐非易事。而棒球方面加国有大联盟经验选手,但台、日、韩、古巴等对实力都不弱,能否夺牌仍需观察。
他也指出,至今为止部分加国原有希望夺牌的项目都落空,因此本届加队得牌项目可能与过去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对于提振加国选手表现,刘柏基认为提供更多资源,优良的训练,以及多参加高水准赛事都是必要项目。他也指出,加国奥运选手多非以体育为本职,甚至不是每位选手都获得商业单位的完全赞助,就他所知,跳水选手Alexandre Despatie获得较充分的赞助,如果资源不足,除了器材问题,前往国外多参加赛事也并不容易。他也表示,如果选手可以多参加高水准赛事历练,对于奥运期间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帮助。
他也指出,由于选手多非以体育为正职,因此未来的出入也是影响表现的一项潜在因素,假若一名选手得了金牌,却不能保证未来生涯,可能只能从事教练职。他以中国为例,指出许多运动的选手是从市、省、再入选国家队,除了生涯保障,国家也可以找到菁英运动员继续栽培。
它山之石,我之瓦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