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猪仔虫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8月1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5 0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08月15日”

2009年8月15日  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德国首都柏林开幕



2009年8月15日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德国首都柏林开幕。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德国总理默克尔等德国领导人和嘉宾出席开幕式。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在开幕式上致辞。

已有202个国家和地区的2101名运动员获得本届柏林田径世锦赛参赛资格,这创下历届世锦赛参赛地区和运动员人数之最。

国际田联说,共有1154名男运动员和947名女运动员将参加第12届田径世锦赛,争夺总共47枚金牌。本届比赛8于月15日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开战,23日落幕。

目前田径世锦赛参赛国家和地区及运动员人数的纪录为201个、1821名,这是1999年塞维利亚世锦赛创造的。

所有项目中,男子最短和最长距离的跑步比赛人气最旺,共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短跑运动员参加男子100米大战,这是参赛地区最多的项目;而男子马拉松吸引了101位参赛者,这成为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项目。

评论:博尔特9秒58的世界纪录让全世界震惊,柏林大对决中,黄色闪电再次划过夜空,人类从此跑进9秒50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8月15日,林丹3连冠成第一人

2009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昨晚在印度海德拉巴结束,中国队收获了男单、女单、男双、女双4个单项的冠军。林丹在男单决赛中以2比0击败队友陈金,成功实现世锦赛3连冠,成为羽毛球世锦赛的历史第一人。不过,林丹的女友、广州籍世界冠军谢杏芳则未能在女单决赛获胜,她以0比2输给了队友卢兰,“神雕侠侣”未能继2006年世锦赛之后再度双双登上冠军领奖台。
只是 “神雕侠侣”未能同时登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39年8月15日,东北抗联伏击100名日军



1939年8月15日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第三方面军第五军第二师五团500余人在桦甸县大蒲柴河马家趟子伏击换防的100余名伪军,俘敌50余名,缴获机枪4挺、步枪15支。

评论:这是在抗日时期,东北抗联的一次重大胜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0: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8月15日, 驻坦桑尼亚刘昕生大使为第20批中国援坦医疗队送行


  
2009年8月15日,刘昕生大使会见第20批中国援坦医疗队全体队员,为队员们送行。

  刘昕生大使感谢医疗队员们在过去两年里对发展维护中坦两国人民友谊的杰出贡献,表扬医疗队员们积极参与奥运火炬达累斯萨拉姆传递、胡锦涛主席访问坦桑尼亚等重大外交活动,高度赞扬医疗队员们克服困难、全心全意为坦桑尼亚人民送医送药、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祝愿医疗队员们回国后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事业进步。

  过去两年里,第20批医疗队员们分成四组,在坦桑尼亚莫西比利国家医院、多多马省医院、姆索马省医院和塔博拉省医院工作,成为各医院的骨干力量,与坦桑人民和医护人员结下深厚的友谊。

  16日,第20批医疗队员结束在坦桑尼亚的援外工作,踏上归程。


相信外援的医疗队员技术、人品都是不错的,值得国内医疗人员好好学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4: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08月15日”

2009年8月15日,广东查醉驾一夜拘78人
  
8月15日夜,沿江路上查醉驾。
  
佛山醉驾司机用手遮脸,躲避记者镜头。

  “对酒后驾驶,无论涉及什么人,不管什么理由,都要一视同仁,从严处罚,绝不允许开口子,绝不搞下不为例。”

  ——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

  本报讯 (记者王鹤 通讯员汪春洋、交宣)“我真的只喝了两杯啤酒!”8月15日晚,一位在路上开出“S”形的佛山司机被交警部门拦下,还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没喝多少。经过检测,他的酒精含量竟然高达141毫克,远远高于醉驾标准。交警表示,车主将被拘留15天。

  8月15日晚,在广东佛山,交警部门一个小时内就查处醉酒驾驶1宗,酒后驾驶2宗。截至记者发稿时,全省交警部门出动警力8350人次,设立563个固定和流动执勤点,共检查车辆近2万辆次。据不完全统计,15日晚,全省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1162起,醉酒驾驶78人,拘留违法驾驶人78人。

  闹市开出“S形”

  喷着酒气称没喝

  “不要拍我了,我知道错了”,8月15日晚8时20分许,佛山岭南大道东平大桥南往北下桥位置,一辆车牌为粤E-94XX8的黑色小客车驶入执勤交警视线,该车在路面宽敞少车的情况下,竟然走出了“S形”。

  执勤交警立即上前拦截,满脸通红的司机摇下车窗,还没说话,一股浓烈的酒气就从司机嘴里冲了出来。“我没有喝酒”,黑色小车司机信誓旦旦地说。见交警部门拿出酒精测试仪,该司机又改口称自己只喝了两杯啤酒。

  年内两次醉驾

  吊销驾驶执照

  测试结果显示,该司机血液中每100毫升的酒精含量为141毫克,远远超过醉酒驾车的80毫克标准。随后,该司机被交警带回调查。佛山交警表示,醉酒驾驶者将按照新规被顶格处理,一律拘留15天;交警部门还将查询该司机年内是否有同样的违法记录,如果1月份至今也曾醉酒驾车,该司机将被吊销驾驶证。

  8月15日的查处行动中,短短一个小时内,佛山交警就查获醉酒驾车违法行为1宗,酒后驾驶违法行为2宗。而8月15日晚8时30分至9时,短短半小时内,广州交警部门也在环市路查到了两名酒后驾车的司机。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统一部署,8月15日开始,全国掀起了严厉打击酒后驾驶的高潮。

  8月15日,严查酒后驾驶行动在广州、佛山、东莞等各个城市全面展开,全省出动警力8000余人次,设立563个固定和流动执勤点。据不完全统计,15日晚,全省交警发现醉酒驾驶78人,拘留78人。

  查处酒后驾车

  一律不许说情

  记者了解到,广东交警此次对酒后驾车动了真格,查处酒后驾车一律不许说情,凡是出现民警对酒后驾驶行为从轻处理或不处理情况,一律追究当事民警责任。

  “对于政府工作人员酒后驾驶行为,我们以前一般办理相关交通法规处理后,都是通知其家人”,佛山交警大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廖建清说,此次行动,一旦发现公务员酒后驾车,将直接抄送当地纪委,情况严重的将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对此,市民张小姐表示,对于酒后驾驶行为,光是抄送纪委力度还不够,公务员酒后驾车就应该和有关单位相挂钩,一旦发现就应该对该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链接:公务员醉驾

  ● 今年6月28日凌晨2时30分,范×驾驶一辆号牌为粤AG555Y号小客车途经石化路由北往南行驶时,与前方由曾×驾驶的无号牌电动自行车后部发生碰撞,造成曾×受伤及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经调查,证实驾驶人范×为黄埔交警大队民警,属于酒后驾车,事发当时处于休假期间。

  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4: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8月15日,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席"第七届国际电子商务大会"

  2005年8月15日,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赴陕西省考察电子商务工作,出席了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电子商务大会"并致辞。国际电子商务大会曾先后在韩国、奥地利、美国、香港、荷兰等地举办,是讨论、交流世界各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经验的重要平台。本届大会是由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授权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台湾中山大学联合主办,这是国际电子商务大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大会期间,廖晓淇副部长出席了"电子商务发展高级论坛",听取专家学者关于"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与"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主题报告,并与专家学者就电子商务理论研究、政府推动电子商务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在西安期间,廖晓淇副部长考察了陕西省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重点实验室,听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就商务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布置的电子商务案例研究课题工作汇报,还听取了陕西省商务厅关于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廖晓淇副部长指出理论研究是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理论研究能力强,学科全、人才多,在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商务部今后将积极推动商务部门与高校间合作,促进电子商务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

评论 电子商务大会是讨论交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可以互通有无,促进电子商务良性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6: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08月15日”

1896年8月15日格蒂·特蕾莎·科里出生。



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出生名为拉德尼茨,Radnitz,1896年8月15日-1957年10月26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一起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里出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匈帝国,今天属捷克)。2004年科里夫妇被授予国家化学史里程碑来纪念他们的重大发现。

生平

格蒂·科里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在进入女子学校之前她受家庭教育。她的叔叔是一名小儿科教授,鼓励她学医。1914年她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当时大学里只有很少女学生。在大学中她认识了卡尔·科里。他们毕业后于1920年结婚。1922年他们一起移民美国在纽约州布法罗国家恶病研究所(今罗斯威尔公园癌症研究所)继续他们的医学研究。1928年他们加入美国国籍。

在罗斯威尔别人告诉他们不应该一起工作,但是他们继续一起工作,他们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人体是怎样产生能量和怎样传递能量的。他们的专业是生物化学,他们开始研究葡萄糖的新陈代谢。在罗斯威尔期间他们一起发表了50篇论文,他们总是一篇论文的主要工作者的名字放在最前面。格蒂·科里独自发表了11篇论文。1929年他们发表了后来使他们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篇论文。科里循环解释了能量是怎样从肌肉传递到肝然后再传递到肌肉的。

在发表这篇论文后他们离开罗斯威尔。一些大学向卡尔提供了职位,但是不愿为格蒂也提供职位。1931年他们搬到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卡尔成为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药物系的主席,虽然格蒂的研究成就也很多,但是她只获得了一个助理研究员的职务。1947年卡尔成为生物化学系主席时她成为教授,她任此职至1957年逝世。

奖赏和荣誉

1947年格蒂·科里成为第三名获得科学诺贝尔奖的妇女,也是第一名获得科学诺贝尔奖的美国妇女。

月球上的科里环形山是以她命名的。她和她丈夫卡尔在圣路易斯明星街上分享一颗星。

2008年3月6日美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一张纪念科里的邮票,但是邮票上葡萄糖-1-磷酸的分子式有一个错误,虽然如此邮票还是发行了。

点评:糖代谢是生化的一个基本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18: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8月15日---------青岛国际啤酒城开门迎客


青岛国际啤酒城

  15日,随着第十九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闪亮开场,整修一新的青岛国际啤酒城正式打开城门。来自海内外的宾客将在这里开怀畅饮,感受夏日激情。

  15日一早,记者在青岛国际啤酒城看到,游客正陆续进入城内。
  山西游客 杨阳 :  我们都是从山西赶过来的,有大同的、太原的,一起来玩的,挺好的,挺有气氛,主要就是喝啤酒、玩玩嘉年华。
  本届啤酒节有来自11个国家的17个世界知名啤酒厂商餐节,品牌总数达到102个,品牌数量和大篷面积创历年之最。 
  据参展商介绍,啤酒城到了傍晚,随着演艺节目的增多,啤酒文化的氛围将更加浓郁,人气也会更旺,啤酒城将成为青岛夜晚亮丽的风景。 



青岛国际啤酒城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啤酒都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20: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8月15日,大陆男演员高云翔出生。

  

  个人履历

  姓 名:高云翔
  生 日:1982年08月15日
  籍 贯:天津
  身 高: 186CM
  体 重:75KG
  血 型: AB
  星 座:狮子座
  最喜欢的运动:篮球
  最喜欢的食品:甜品、川菜、东北菜
  最喜欢的电影:《美国往事》《康熙帝国》《水浒传》

  评论:运动员出身的他,身材高大,转行后塑造了不少荧屏角色,颇有潜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20: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8月15日我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李慎之出生

李慎之(1923—2003),哲学家、社会学家。无锡人,曾任周恩来外交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资深新闻人,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生平简介
  李慎之1923年8月1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41年至1945年,先后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经济系、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和成都燕京大学,期间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毕业后担任过中学教师和杂志社编辑。1946年至1949年,在重庆新华日报国际版任资料员,后到延安新华通讯社国际部任编辑,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起,在新华社国际部任编辑组组长、副主任。1954年至1957 年上半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的外交秘书,随同周恩来总理参加过多次外交活动,包括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的万隆亚非会议。在新华社期间,写过大量的国际新闻与评论,参与许多外交文件和政治文件的起草工作。1957年,因“大民主”的有关言论被毛泽东点名,定为极右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受到开除党籍、下放劳动等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于1973年回京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校对。1979年“右派”问题被改正,恢复党籍。1978年底至1980年初,参加了中共中央成立的国际问题写作小组工作。其间,陪同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担任代表团顾问。1980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1985年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198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1990年免去社科院副院长和党组成员职务。1995年离职休养。晚年,主要研究自由主义,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和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被中国的自由主义者誉为中国世纪之交思想领域的领军人物。2003年4月22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因老年性肺炎不治逝世。
  李慎之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慎公”,是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对李慎之先生的共称。这位博学通识、铁骨冰心的学者,生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却并无专著问世,也没有研究员、教授之类的职称。他自1990年后方重新从事著述,平均每年只写三篇文章,产量不能算高,然而几乎每一篇出来,都能不胫而走,成为思想界的新话题,引起议论纷纭。
  李慎之娴于国际问题,是德高望重的国际问题专家,先后任多位中央领导人的外交秘书或助理,他的一生,用一位论者的话说,可谓经历了20世纪中国政治文化的跌宕起伏。同时,对身处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进行了前瞻性的思维。
投身革命
  李慎之生于1923年,即“五四”运动后的第四年。他的父亲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申报》、《新闻报》驻无锡记者。慎之生于小康之家,幼时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又拜新文化运动之赐,得以亲炙西学。在念中学时,便接触到西方的宪政民主思想。慎之回忆,有一位中学老师,是无锡的革命元老,给他们开《公民》课,阐明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对他影响很大。这时他已读完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中国史书,但看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宣传马列的书籍后,觉得以五阶段来划分历史、用两阶级来区分人群,是中国古书所无。时代风潮所至,使他逐渐对马列主义、对西学发生兴趣。
  1941年,李慎之18岁,考入燕京大学读经济学。只念了3个月,就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上肺病而失学。
  美国的参战,使抗日战争出现胜利的曙光;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开始出现裂痕。为了争取群众,两党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十分激烈。是民主,还是独裁?这将直接决定人心的向背。此时党的新闻宣传机构,如《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发表了大量如《一切光荣归于民主》、《美国人民的理想与民主精神》等文章,矛头直指蒋介石的一党独裁和新闻封锁,赢得了包括众多民主党派、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民心。
  失学的慎之先是跑到自贡蜀光中学教《公民》课,一边教书,一边宣传马列,半年后,遭特务追捕而跑至成都,找到了共产党,后调入重庆新华日报社工作,成为上述那些文章作者的同事。这些文章,慎之都曾一字一句学习过,也宣传过。他回忆,他在学生时代领导学生运动,这些文章就是他们的口号与纲领。
追求民主
  1949年,在天安门广场陪同苏联外宾参加开国大典观礼的李慎之,心潮澎湃。
  这时的他,已经是中共党内的“意识形态专家”了。他在新华社编辑专供领导人看的《参考资料》,他的才华使他成为周恩来的外交秘书,陪周恩来出席过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在赫鲁晓夫有关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传出后,1956年10月发生了波匈事件,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为之震惊。毛泽东想到,他所得到的有关消息都是从《参考资料》里来的,就派秘书林克向新华社国际部的正副主任王飞、李慎之了解看法。两人大谈苏东问题,主张“革命之后应当搞一点改良主义”,李慎之更提出“应当成立宪法法院”,“小学中学都要设立公民课或宪法课,新中国每一个公民都要清楚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等主张。
  1957年,李慎之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
  回忆这段历史,李慎之指出,反右派运动是“中国的大逆转”。他分析道,反右派斗争的胜利,直接孕育了大跃进。以后就是农业大放卫星,工业大炼钢铁,人民公社红遍全国。大跃进的失败则导致了1959年初的反右倾斗争,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到“文革”结束时,中国经济濒临崩溃,远远落在了30年前被中国打败的日本的后面,甚至落后于所谓亚洲“四小龙”。
外交助理
  毛泽东逝世后,务实的邓小平与全党一起,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革”,深入反“左”,逐渐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推行四个现代化。鉴于历史教训,1980年8月,邓小平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专门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邓小平指出:过去所发生的种种错误,固然与党的领导的思想、作风的错误有关,但更严重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在领导制度、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要防止“文革”悲剧的重演,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着手进行改革,从制度上确保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这才是当务之急。
  1979年邓小平访美,决定起用当年周总理用过的随行人员,仍是“右派”之身的李慎之被找了出来,成为邓小平的外交助理。途中,慎之向小平请教为何要开放,开放为什么主要向美欧开放,小平回答说,跟着美国的那些国家都富强了。(见李郁回忆文章)
  从美国回来后,组织上给他摘掉了“右派”帽子,恢复了党籍。
  作为笔杆子,李慎之主持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国际部分的起草。有论者指出,这个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并明确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当时这一报告被海外认为是中国拉开与美国距离、放弃建立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统一战线,进行等距离、全方位外交的宣言。
  1981年5月,李慎之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成为第一任所长。1990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位子上被免职。
处世理念
  对国际事务的熟悉和洞见,使李慎之成为中国最早具有全球化眼光的人之一。他多次撰文批评李光耀的东亚价值观,认为李的儒家价值观落实到现代政治上就是有强烈的宗法制——家长制色彩的尊尊亲亲的专制主义。李慎之认为,只有经济的全球化而没有人类基本价值的全球化,这个全球化就是残缺不全的,甚至是没有资格称为全球化的。
  1998年,他在一本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在人类认为有价值的各种价值中,自由是最有价值的一种价值。”“发轫于北京大学的自由传统在今天的复兴,一定会把一个自由的中国引进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而且为世界造福增光!”
  李慎之认同的自由是指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所宣告的理想社会中的自由,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对自由的一种贴切的表述。李慎之认为:只有全社会多数人基本上都具备了这样的态度,这样正确的公民意识,这个社会才可以算是一种现代化的社会,这个国家才可以成为一个法治国家。
  1990年代初,中国有关“姓社姓资”的争论不息,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一度受到影响,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这种局面才有所改变,慎之认为邓小平此举扳回了一局。但此时在一些知识分子中盛行犬儒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慎之认为,坚持现代化导向,走世界主流文明之路,必须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
  工作的性质,使慎之比一般中国人对苏东国家的情形有更多的了解。所以他很容易接受捷克作家哈维尔的看法。自马基雅维利以来,西方政治一直把政治定义为权力的游戏,哈维尔却提出以道德、以良心作为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慎之这样介绍哈氏的观点:
  他惟一的主张就是人人凭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做实事。说真话,按照人的本性或良心说话行事……
  历史学家刘志琴先生评论道,能不能讲真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大难题,否则何以有那么多秉笔直书的史官遭受迫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建国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一批又一批因为讲了真话的人打成右派、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讲真话的下了地狱,讲假话的就青云直上。此种假话还形成理论,像林彪所说的,不说假话就办不成大事。此种教训之深刻,足以使中华民族刻骨铭心。慎之晚年大呼以民主的生活方式来代替非民主的生活方式,不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吗?
慎之谢幕
  在SARS肆虐中华的当口,4月20日,渎职的高官被撤换,有关疫情的信息被公开,这些果敢的决策赢得民众普遍的拥戴,也表明只有讲真话,只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综而言之,贯穿慎之一生的,是对其理想的追求,他早年加入共产党,可作如是观,壮岁提倡政治改革罹祸,可作如是观;暮年提倡讲真话,以及对朋友说“我李慎之如果能再活一次,年轻时还会入这个党”,也可作如是观。
  他生前的一个遗愿是编一套中学公民课本,十二册,备六年十二个学期用。他说:“如果一个人还能有下一辈子,那么我的最高愿望是当一辈子公民教员,因为我知道在我们这个国家,要养成十来亿人民的公民意识,即使现在马上着手,也至少得一百年或五十年才能赶上先进国家。”
政治遭遇
  读李慎之的材料,仿佛更接近了他的深心。在这些作为被批判者、被整肃者而写的材料中,保存了他对自己原始思想状态的清醒描述,使我找到了他晚年思想的源流。我设身处地,发现他所做的这些陈述,以他一贯维护个人尊严的自觉看来,不像是仅仅为了迎合权力者的指供诱供,以求“过关”而已。他一方面确也是出于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性,一切如实地提供组织审查,情愿接受这“审查”的后果;另一方面则不排除更深远的用心,就是“立此存照”,留待历史的公论。正如李秀成被俘后的自述,瞿秋白牺牲前的《多余的话》,他们心目中的真正读者并不是收卷的人;也正如布哈林的遗嘱标明是《写给未来一代的党的领导人》;李慎之应该是希望他的真实思想有朝一日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因此他的自述是从容的,并不是气急败坏地给自己头上“扣屎盆子”,以求尽快获得“宽大处理”。
  ▲1957年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检讨
  1957年反右派时,李慎之是新华通讯社总社国际部负责人之一。对他的揭发和批判开始得较晚。从他9月10日、11日两天在国际部大会上的检讨报告看,他检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除对整风、反右等运动的看法外,其他具体问题,只要看看各节的小标题就可以略知大概:
  1.两党制如何起制约作用;
  2.党管哪些,应该领导哪些,不该领导哪些:如何领导?
  3.党群关系,以党代政、党政不分问题;
  4.歧路兴悲;
  5.中国(共产)党有无犯错误的危险;
  6.(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与苏联制度的关系。
  再看他一篇“向党、向人民请罪”的未定稿(刊于新华总社机关内部《前进报》,1957年11月4日第4版),其中涉及划他右派所据的“右派言行”,如:
  运动初期在国际部壁报上,提出“只有大胆地放,才能解决问题”;
  推荐《人民日报》上卜无忌(后来知是邓拓)的署名杂文《废弃“庸人政治”》(按:邓文是从成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引申立论的),反对党的政治思想工作;
  在 《新闻业务》上发表《试揭一个矛盾》,怀疑新闻服从政治的原则,实际上攻击新闻工作是“愚民政策”,要求绝对的“新闻自由”;
  曾经觉得(土改中)打地主不文明,就是“民主革命中的表现也不彻底”的证明;
  认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此外,历次运动中不积极,怕过头,怕伤人;夸大副作用,而要求稳健,云云。
  经过50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对上述这些条条,应该不难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而判断其是非。
  ▲8年后的再检讨
  历次政治运动,都是按照中国特色运作的。尽管世界法治国家的通例是一罪不二罚,但在我们这里则是“新账老账一起算”,所谓有“前科”,当然要翻老账,何况还有出身、教育背景之类的“原罪”!于是在反右派斗争中划为右派分子的李慎之,在8年之后的1965年,还要写《关于服罪问题的检查》。早从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批判彭德怀的“翻案风”,就已经开始对原已打倒的对象进行新一轮的打击了。李慎之自不例外。他是个多思又健谈的人,难免授人以柄,或用革命阵营中的话说,是让人抓住小辫子。
  其实,李慎之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的认罪,已经达到他这个人所能承认的“罪行”的极致。总不能让他像侯宝林那样,“文革”中在干校认罪说“我企图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吧?
  李慎之这样儒雅地表达了他对当年所犯错误的认识:“我在1956-1957年间,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恶性发展,已达到对"苏维埃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全面怀疑、全盘否定的程度。我从设想一个"没有斯大林的错误的社会主义","没有匈牙利事件的社会主义"出发,对党的领导,对无产阶级专政,对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以至新闻政策、干部政策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根本性的攻击。”
  就是说,他承认他是就国家政治的根本制度进行思考和建言的,不是仅就干部作风、干群关系的一般负面表现,做一些枝枝节节的批评。他的认罪也不是所谓“大帽子底下开小差”,都有具体的内容,他说:“我诬蔑党的权力太大会使社会主义国家成为极权国家,由阶级专政成为一人专政,党会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社会主义会退化为国家资本主义。我希望党"自远于以党代政","以不领导代替领导","以少领导代替多领导",要求"以社会力量从外部来制约党"。我要求实行"大民主","全民的民主","直接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权要归"全民所有",希望开发"学术自由","新闻自由"和"干部自由市场",我希望党向资产阶级民主学习,效法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议会民主、文官制度、出气洞等等,还要求以专家路线来补充群众路线,我把这称之为"两条线通天"。”
  李慎之的这些思想固然是在国际部小范围的同志间讲过,“启发”他们想“大问题”,有的并写成短文、墙报,但最全面的一次则是在毛泽东派他的秘书林克前来征求意见时表述的。其后不久,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对包括李慎之在内的几位中共党员干部所说的“大民主”作了批驳。
  ▲批判自己的纲领性政见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对批判斗争对象“欲加之罪”或欲加重其罪时,总是指责他们是“有纲领、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党,然而大半都没有什么事实根据。而在李慎之这里,他的政治思想带有纲领性,他所发挥的那些条条,互相贯通,“加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政治宣言”。
  在1965年11月12日《关于服罪问题的检查》中,他坦白地承认这一点,并且以第三人称批判了他自己的这些纲领性政见。
  他说,第一,这些条条决不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探讨如何“改良”的意见,而是一套完整的修正主义纲领,在当时就是资产阶级右派的纲领。它的基础是否认社会主义社会有阶级、有阶级斗争,而以普遍人性、以人性天然就有善有恶、永远都有善有恶为立论的前提。它要求肯定而且固定个人的权利义务,而否定人的思想改造的可能性。第二,这些条条的作者决不是一个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如果他有理想的话,他的理想也只是“抽象的民主自由”。他提出这些意见的动机决不是要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也不是如他自己所说的要“使社会主义千秋万世”,而是要使资产阶级式的“民主”国家千秋万世。他充其量有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愿望,而决没有不断革命的理想。
  李慎之这样概括他的罪行说:“提出这样一系列主张的人,曾经自称对这些主张苦苦"思索"的人,决不是在鸣放期间偶然失足的,也决不是认为自己的意见还不肯定、只是在"探讨""研究"的人,因为他久已完全肯定"斯大林式的社会主义"应当否定,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才是"永恒的理想"。他的"尚待探讨""研究"的只是实行这种民主的具体方法、步骤与时间而已。”
  我们可以看到,在李慎之笔下,凡是在交代他的“右派思想言行”,也就是回溯或阐发他曾有的主张时,都是用的自己的语言,而在对之进行检讨批判时,用的则是流行的政治语言,例如把民主、自由,都加上“资产阶级”这一类定语,或用了当时揭批“现代修正主义”赫鲁晓夫“全民党”、“全民国家”时的习惯用语。
  李慎之承认的罪行,就是他认为至少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也必须实行民主政治,使公民在享有各项自由权利的基础上来履行义务。
  ▲“我所要求的是要党承认我——根本是一个好人”
  李慎之服从了共产党给予的处分,但从党组织要求他检查“服罪”问题来看,他之不服罪一定是形诸言表的。他在运动中只是“从阶级分析上去领会批判的正确性”,就是说从“阶级分析”看,他所戴的帽子都是戴得上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他说,“我所要求的是要党承认我——根本是一个好人。”这并不意味着李慎之持道德史观,只是说他要求一切要循常情常理。可冷酷的现实,是他被视为“敌我矛盾”之属,自视为“好人”更进而要求党视之为“好人”,这就叫作“闹翻案”。
  而到了所谓“三年困难时期”,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三面红旗”打不下去了,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问题。李慎之说他在1962年一度“幻想平反”,是由于他“诬蔑党在反右斗争以及以后犯了左的错误”,“感到"反右扩大化"与"反右有副作用",需要"纠偏","甄别平反"”,同时也是因为对“改造生活”的长期性和艰苦性没有精神准备,要求恢复精神尊严的情绪与日俱增。
  ▲在“服罪”与“不服罪”之间
  看来,李慎之的“不服罪是一个历史事实”。因为,只有按照主流意识形态的语言体系,才能顺理成章地入“己”以罪;然而,李慎之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头脑、让别人牵着自己的思想走的人。所以,在“服罪”与“不服罪”之间,他只能打着思想的秋千,荡来荡去。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他的矛盾,他的痛苦,他的悖论和他的尴尬。人们要挖他的思想根子,他除了照运动中的老例检讨“个人主义”以外,还从思想上反省了两点:
  一是“阶级斗争观念薄弱”。对阶级斗争的厌倦,甚至使他在1958年一度“衷心地拥护三面红旗,拥护实现共产主义,在我的灵魂深处也是因为我渴望阶级斗争快快过去。我以为超英赶美建设社会主义是可以不要经过阶级斗争而完成的,而到那时候我的问题也就自动解决了”。
  二是所谓“形而上学”。他说,“我当年所以会有那么多的反动思想,还把它当作好东西,是因为我脑袋里有许多被我认为是万古不变的"真善美"的标准,这些标准在"民主革命完成"以后受到了破坏,因此就使我感到许多东西都不对头,不惜挺身而出,做一个保卫这些东西的"勇士"。一直到反右以后,虽然我的政治思想受到了毁灭性的批判,但是我的人道主义、人性论之类的思想,我对文化艺术的标准还没有从根本上触动。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逐步深入,已充分告诉了我,所有一切我过去认为"真善美"的东西无一不与3000年的私有制有联系,一概都要从根本上加以否定。而我自己也从社会生活的改变中体会到,这些东西在新社会已无存在的根据。”李慎之在不无悲伤地面对这一切时,他已经感应到名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山雨欲来。
  在新的更具毁灭性的灾难之前,一个右派分子的“服罪”与“不服罪”,似乎已经无关紧要;李慎之在这份《关于服罪问题的检查》上自注:“未通过。”他也未必还在乎它的通过还是不通过了吧。
  这一份我在这里着重用来举例的老材料,连同卷宗中的其他材料,是具有文献性的史料,应该加以研究。
  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思想的荒原上,曾经游荡过怎样的思想者的背影!?
往事略集
  当代中国思想界有所谓「南王北李」之说,王是上海的王元化,李是北京的李慎之。此外,一些青年学者亦推崇庞朴和汤一介,其学问和人格都受尊崇,或许可说是当代中国思想界的「四大天王」吧。
  李慎之原来是周恩来英文秘书,但在反右及文革期间受了不少苦,平反后因其特有风骨,很受敬重,其一句「不在刺刀下当官」的话,也常被知识分子传述。其气态沉稳勇锐,头脑极清晰,有虎猛之势。庞朴则在改革开放后,立刻表达其学问深度,且提沷了不少青年学者做各方面研究。他气度温文内蕴,不多发言,一发言则必有洞识,如云中潜龙之出没。
  我们对话的核心在人类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文化的处境将如何?李慎之以全球化时代始于五百年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上帝眼中只是永恒中的一瞬,但却对人类造成巨大影响。至一九九二年冷战结束,则是另一时代开始,是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
  庞朴以五百年前是西方文化操纵世界之始,但真正全球化当在二十一世纪,不以西方为主轴,是全球参与的多元化时代。此中的中国与世界之关系,可用庄子一句话明之:「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即中国若没有全球,就不能有自己,全球若没有中国,也无得着,中国当以不排斥各族各文化的前提,来提供自己的价值给人类,海外华人当以「文化中国」来参与到世界里去。
  李慎之提醒中国切勿以自己为中心,那将成世界的祸害,故须视自己为多元中的一元。在中国目前失去的是「灵魂」,必须重寻上天放入心中的良知判断准则,而建立人类和好之道。
人生评价
  从顾准,到李慎之先生,都是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娜拉”。林贤治先生在《纪念李慎之先生》中说:“李先生也是娜拉。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间,出走成了唯一的主题。”然而今天,“他倒下了,倒在门槛旁边。”“出走”作为二十世纪中国一个独特的精神命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史意义与现实意义。从顾准到李慎之对自己青年的理想、事业的义无返顾大步高吭的思想出走,一方面昭示了一种艰难的灵魂挣扎的过程,一方面向历史、向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展示了一种理想的破灭及其血的教训。在李慎之先生作为二十世纪末知识界最重要的人物的全部意义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他以他的个人的惨痛经历与艰难的思想挣扎,向时代与历史,中国与世界,我们与他们,昭示了一个具有道德良知与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中国近百年的历程中的希望与失望,幻想与破灭,以及挫败之后的最终选择。
  李慎之、李锐、王元化等老先生,都是“一二•九”一代人,他们有过激情澎湃的年轻时代,他们曾为了中国的民主、自由,民族的振兴的理想而参加过学生运动,直至最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任何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知识分子,都会奋起反抗专制政治。通过《历史的先声》等书,我们今天仍能感受到当时这批青年知识分子对自由民主的执着追求,我们仍能感受那个时代激动人心的时代脉搏。因此,李慎之先生老年还说“我李慎之如果能再活一次,年青时还会入这个党”。而革命胜利以后,却是数十年的“革命吃掉自己的儿女”的历史。他们开始于因追求民主自由而参加革命,革命胜利以后却又因追求民主自由而罹难,直至晚年,经过了血的教训,他们选择了对他们自身的历史,以及与他们的一生密切相关的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反思,民主自由再次成为他们的思想母题。在革命胜利以后的这五十年中,李慎之、李锐、王元化等老知识分子,都有过收到重用的经历,也都有过饱受打击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李慎之先生不但曾作为外交助理陪周恩来等领导人出访,还担任过中科院副院长。李锐先生则曾经做过毛泽东的秘书,王元化先生也曾任要职。他们见证了中国数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正是他们这种大多数知识分子所不可能经历的复杂、曲折的历程,使他们的反省与最终选择具有极大的警世意义。
  李慎之的名字,是和顾准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文革”前后近三十年的历史中,我们幸而有顾准。每一个思想家的思想高度都不可避免的受到时代的极大限制,但是,一个苦难的时代,特别是处在苦难不断重演,悲剧总是循环的历史之中,每一点反思的结果都是极其珍贵的。顾准并没有提供什么精深的思想体系,但是,他的每一个观点的提出,背后都饱含了作者自己乃至整个民族惨痛的血与泪的教训。当一个民族完全笼罩在暴政的恐惧之中噤若寒蝉,甚至已经彻底失去反思的能力的时候,顾准却以地狱中的思考者的姿态,以鲜血做墨水写下他的文字。在这点上,李慎之先生的意义和顾准完全相同。
  李慎之先生出走了,他走到了门槛旁边。一个理想主义者最终怀疑他的理想,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出走的过程,就是良心的艰难挣扎的过程。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李慎之先生为中国知识界提出了一系列极其重大的命题:重新启蒙、自由主义、民主、全球化等等。在《自由主义传统在中国的发轫与复兴》中李先生说:“世界经过工业化以来二三百年的比较和选择,中国尤其经过了100多年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试验,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证明,自由主义是最好的、最具普遍性的价值。”这是“出走”之后的基本价值选择。李先生提出的一系列命题,都是富有历史眼光的,历史终将证明,这些话题正是当前知识界急切必须了解、梳理的命题,是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甚至关系中华民族走向何方的重大命题。段跃先生的《永远的尊严》写到,李先生对当前青年人比较关心个人利益,是否会发展成为个人主义进而要求民主这个问题的忧思,李先生说:“如果仅仅是为个人利益,也是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权利和责任,不顾道义的原则,屈从于权势的,结果也许会朝着更加专制的方向发展。”这确实是极其深刻的真知灼见,而且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结论。在这个方生方死的大时代里,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回到五四重新启蒙”的过程,李先生所担忧的这种倾向有可能真正发生。
  李公走了,他不但自己已经迈出了门槛,而且用自己的行动,为中国重新点燃了启蒙的火炬。这火种,就是李公为后来者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命题,这些命题正是我们继续思考、言说的最基本的根据,也是我们思考、言说的出发点。可以说,在世纪之交,我们幸而有李慎之,中国幸而有李慎之,中国未来的思想方向有了一个大体的共识和一个坚强的根基——这个根基是建立在一个,甚至一群经历过风雨苍黄五十年的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的。李公已经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伟大使命。而他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则需要仍然活着的我们,继续做出回答。
世人评说
  诘难主流文明与普世精神者尝言,那些东西在中国的民族传统中没有根基,是在中国找不到锚地的舶来之物,中国的出路在于或另辟他途,或回归本土。然而,慎之先生用他的一生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相反的结论。慎之先生本人即是普世精神的本土楷模。慎之先生以他的一生为一个案,证明了他在《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序中所伸张的,主流文明与普世价值虽非中国几千年文化中固有的传统,但是来到中国就会生根发芽,与中国传统融和。慎之先生的言行在当代中国的思考者中间所引起的强烈反响,可见先生之道不孤。———刘军宁
  中国知识界在八十年代有了一道“说真话”的题目。巴金提倡说真话,于是有《真话集》,其实那是小学三年级程度的真话,这种真话用的是记叙文的方式,说的大抵是关于个人的事情,一点回忆,一点感悟。然而,即便如此,事情就已经闹得不得了了。但这并不能说明巴金的真话之真有很高的程度,只是说明我们的程度更低,此前只是“文盲”,几十年盲人瞎马的过来罢了。萧乾也说是要说真话,但提出要修改巴金的“要说真话”的说法,加上“尽量”两个字,明显地后退了一步。在关于哈维尔以及别的文章中,李先生恰好也提及说真话。他赞誉王国维、陈寅恪的是“惟真是求”,不趋时媚俗。真话是分层级的。如果说王陈二位的真话不出学术的范围,那么李先生的真话则是超学术的;“真”的程度很高,这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容易做到的。———林贤治
  现代中国,“理想”在许多场合成为克人纵己只赚不赔的游戏,如明儒黄宗羲所言“使天下人不得自私,不得自利,而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慎之先生正是这种伪“理想”之敌。而古今有贤者焉,穷则兼济天下,为无权者之权利知其不可而为之;达则独善其身,以有德者之德行能强使人而不强。慎之先生正是这种真理想之友。———秦晖
著作
  《风雨苍黄五十年》《廿世纪的忧思》《被革命吞吃掉的儿子》香港明报出版社
《李慎之文集》自印本
(《怀念李慎之》自印本)
老一辈的革命家,一生走过了艰难历程,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人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2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34年8月15日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逝世

陈宰均,畜牧学家,农业教育家。在我国农业院校中首次创设动物营养实验室,进行营养科学研究。翻译世界畜牧名著《饲料与饲养》,传播畜牧先进科学,是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他针对我国劳动人民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研究,对平衡膳食营养(蛋白质氨基酸)作出重要贡献。
陈宰均教授传略
  陈宰均,字孺平,1897年3月17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镇。1912年入杭州安定中学,二年后考入上海南洋中学,于1916年毕业,考入清华学校,1918年毕业后,得官费留美。他认为中国以农业立国,而农业反落人后,改良农业实为图强当务之急,故留学美国时,毅然入伊利诺大学专攻畜牧。1921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复入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研究营养化学及家畜饲养学,二年获科学硕士学位。
  陈宰均在美国学习期间,特别关注祖国农业生产的改革,曾撰写《中国农业革命论》发表于《东方杂志》上。他于研究之余,在美国纽约州农场兼职,略有积蓄。鉴于化学工业对国计民生极为重要,1923年又由美赴德,入柏林大学研究院,从师生物化学名家阿布德海丹(Abder-halden)教授学习。1924年归国,任青岛农林局畜牧组主任技师,于青岛李村农事试验场兴建种猪舍和种禽舍,进行科学试验,推广良种,造福于民,牧场规模与设施为当时全国之冠。他以山东本地猪种为主进行饲养试验,表明山东地方猪种晚熟,即使多食甘薯藤等青粗饲料,亦能生长,而早熟的巴克夏猪则难以生长。因此,早熟的猪种,需用浓厚饲料,而晚熟猪种,则能利用青粗饲料。此后,因经费困难,难以继续,1926年去保定,任河北大学教授。
  当时,河大校务正待建设,举凡课程的设置,农场的规划,皆须他谋划;同时北京农业大学亦敦请任教。(北京农业大学前身为清朝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23年3月改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7年8月北京各大学改组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北京农业大学并入为该校农科,1928年京师大学校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农科为该校农学院。)20年代中期军阀混战,教育经费毫无保障,教授薪俸积欠甚多,而他奔走京汉道上,不以为苦。不久,直奉战起,时局混乱,他南下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数月后,战事停止。1926年秋,他应北京农业大学与河北大学电促,重返北京任教。课余时,发表文章于《东方杂志》与《甲寅杂志》,倡导国人重视农业生产与教育之改革,主张中国农业既要农化,也要工化,盛赞苏俄土地国有化,以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曾撰文《农化解》,载章士钊先生(当时章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兼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主办的《甲寅杂志》,引起各方重视。他曾一度加入中国国民党,被选为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党团执行委员。1927年国共分裂后,他退出国民党,致力于教育事业。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河北农学院和北平大学农学院等院校教授,以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任教时间最久。他除教课外,翻译了亨利•莫礼逊著《饲料与饲养》世界畜牧名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42年出版)。这是我国最早翻译的一部畜牧名著,它对我国畜牧科技和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9年春,陈宰均在北平大学农学院主持成立了动物营养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动物营养科学的研究,着重于蛋白质的品质及维生素方面的研究工作。
  陈宰均性格敦厚,胸怀磊落,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不仅同事喜欢与他交往,而且青年学生也都乐于接近他。他授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重视实习,力求学生对课程的基础知识和重点有系统的了解;他对工作勇于负责,克贯始终;他对教学,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我国营养学家陈朝玉、罗登义等人,皆是在他亲自培养下成才的。他素患胃疾,青年时代体质颇强,后因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加以教学辛劳,大损健康。1934年2月父伯庸病故,奔丧南下,以悲哀过度,宿疾突发,北上后又因竭力补课,病情加重。同年8月15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年仅37岁。
我国动物营养科学的奠基者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时陈宰均在美国留学,每月领取官费美金70元,自用甚俭,又兼职于某农场,故于康奈尔大学毕业时,尚有积蓄,遂去德国学习化学。当时,国外刚刚开始研究维生素,他就致力于探索动物所需辅助的营养物质并考查防止某种营养“缺乏症”的物质的性质。
  陈宰均病逝后,陈朝玉教授于1936年撰写的悼念文章《纪念先师略述威达敏(按即维他命)研究之新趋势》一文中说:“余于1927年从先师陈宰均先生受家畜饲养学,1928年毕业留校任助教,专攻动物营养学,复受先生指导5载。共同发表研究成果4种,分别刊载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学术研究报告》。从先生研究学业者甚多,然能持续6载,朝夕侍教者,仅余与罗登义2人,得先生启迪者独厚。先生作古,余正留学海外,逖听之下,不胜悲痛。敢就‘威达敏’年来研究之新趋势略为叙述,以作纪念。念余之学‘威达敏’自先生启之。‘威达敏’系先生所译之名,余年来发表营养方面文章率沿习名‘维他命’,今用‘威达敏’三字乃纪念先生教诲,期于此方面努力钻研,不负先生之厚遇。先生常谓饲料中除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外,更含少量的其他物质,总称谓威达敏(Vitamine)。威达敏对于营养,甚为重要,并可防除各种缺乏症。故吾人从保持动物体的健康而言,必须着重这一课题的研究。因此,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在北平大学农学院建立了动物营养实验室,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1929年春,在陈宰均的主持下,北平大学农学院成立动物营养实验室,进行动物营养及维生素之研究,成为我国农业院校中最早从事动物营养研究的机构。他指导学生结合当时国情进行选题和研究,特别着重于工农大众的营养问题。在20年代要了解不同食物中各种维生素及其含量至为重要。当时尚无适宜的化学方法可用于分析食物中维生素,而必须进行动物试验。他是我国率先进行维生素和动物营养试验的先驱者。他指导学生陈朝玉、罗登义等先后进行动物营养研究的课题有:
  单纯或混合之动植物蛋白质饲料对于白鼠生长、生殖、寿命之影响;中国常用食物中维生素之测定;大麦蛋白质与米糠蛋白质之互补的功效;某种新营养素缺乏病之研究;豆饼蛋白质之营养价值及甲种维生素之含量;华北常食的9种粮食(糙米、南京米、糯米、江西米、西贡米、新稻米、小站米、涿州米、碎米)中乙种维生素含量的比较;华北产叶菜(中国大白菜、洋白菜、莴苣及其叶、菠菜、油菜、芫荽、香椿等)中维生素含量之研究;窝头的营养价值之探究;黑小豆中蛋白质及无机盐类之探究;中国食用植物油类中甲种及丁种维生素含量之研究;黄米与糜米中蛋白质及维生素之研究。
  以上各项研究报告,在《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调查研究报告》第四号《动物营养专号》集中发表。
  根据这些多年来的科研成果,他们撰写了多种有关营养学方面的论著、丛刊,计有《窝头之现代营养学识观》、《北平农民膳食之营养问题》、《华北膳食中蛋白质问题》等。由此可见他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他所研究的是华北工农群众赖以生活的高粱、小米、黑小豆、莜麦、玉米、窝头、爬山豆等杂粮。通过生化分析这些杂粮蛋白质的成分,发现它们蛋白质品质比较低,动物体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所以营养价值不太高。通过进行动物饲养试验,发现黑小豆与黄小米、黑小豆与糜子米,彼此间蛋白质具有显著的互补作用。将它们混合食用,互相取长补短,氨基酸便可搭配齐全,从而大大提高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跟随他进行营养科学研究的陈朝玉、罗登义等人,后来都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营养学家。他们研究营养学及维生素,是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及劳苦大众需要,使科学技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造福人类。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使广大学生深受教益,同时也推动了我国营养科学的发展,为我国营养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除进行人类营养学研究外,还重视动物营养科学研究,并积极传播国外家畜营养的先进科学技术。他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介绍世界畜牧名著。1925年他应河北大学聘任畜产学教授时,即开始翻译亨利原著、莫礼逊重著的《饲料与饲养》一书,全书共1300余页。1926年他在北京农业大学任教授时,继续进行这本世界名著的翻译,耗时4年,始克完成。1929年春他在《饲料与饲养》一书“译序”中写道,《饲料与饲养》一书虽是美国人为美国的畜牧业而著的,然而美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形不同,与我国类似。所以这本书更适于我国的情况。我国读者,尽可用自己的评判力,选择参考。饲料及饲养是畜牧生产中最重要的部分,这是译者翻译此书的原因所在。在当前我国振兴西北畜牧业时,这本书也具有参考价值。
  陈宰均早年生活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在短暂的年华中,从事动物营养科学的研究,取得了如此成就已属不易,讵料不幸早逝,实为我畜牧界的一大损失。
陈宰均先生简历
  1897年3月7日 生于浙江杭州临平镇。
  1916年 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
  1918年 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1年 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农学士学位。
  1922年 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农学硕士学位。
  1923年 在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就读于生物化学,从师于Abder-halden博士。
  1925年 任山东省青岛农林事务所李村农场场长。
  1926年 任保定河北大学教授。
  1927年 任京师大学农科教授。
  1928—1934年 任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4年8月15日 病逝于北平。
陈宰均先生主要论著
  1 陈宰均.中国农业革命论.东方杂志,1921,18(24).
  2 陈宰均.工化与农化.甲寅杂志,1926,1(29).
  3 陈宰均.农化解.现代评论,1926,3(68).
  4 陈孺平译.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内幕和冲突.上海:北新书局,1926.
  5 陈孺平译.欧洲列强武力对华的开端.上海:北新书局,1926.
  6 陈宰均.畜产学通论.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28.
  7 陈宰均.牛种之选择——纯种乎抑杂种乎.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28.
  8 陈宰均.家畜遗传学原理.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30.
  9 陈宰均.养猪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30.
  10 陈宰均.养牛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30.
  11 陈宰均.养禽学.北京:北京农业大学,1930.
  12 陈宰均.大麦蛋白质与米糠蛋白质之互补的功效.北平大学农学院动物营养报告第四号,1931.
  13 陈宰均.西北之危机.世界日报,1932年12月24日.
  14 陈宰均译.世界畜牧名著——饲料与饲养.上海:商务印书馆,1942.
编写了大量专著,为我国动物营养学作出巨大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2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08月15日塞尔维亚指责西方企图将科索沃变为北约附属国

2007年08月15日塞尔维亚指责西方企图将科索沃变为北约附属国



塞尔维亚政府负责科索沃事务的部长斯洛博丹·萨马尔季奇15日指责美国等西方国家企图把科索沃变成北约的兵营和附属国。

  塞尔维亚塔纽格通讯社援引萨马尔季奇的话说,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只是为了满足北约和美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利益的需要。他说,把科索沃变成北约的兵营和附属国是其在1999年对塞尔维亚进行空中打击的真正目的。

  萨马尔季奇指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做法,与科索沃的经济重建和民族和解的目标南辕北辙,也无益于地区的和平、繁荣和长治久安。他呼吁在科索沃最终地位新一轮谈判即将启动之际,美国和北约应该放弃在科索沃问题上的主张。

  科索沃是原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现由联合国托管。塞尔维亚希望保持对科索沃的主权,而占科索沃人口90%以上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则要求完全独立。

  联合国科索沃谈判特使阿赫蒂萨里今年3月向安理会递交了科索沃未来地位问题的综合性建议,主张科索沃在国际社会监督下实现独立。美国和多数欧洲国家支持这一建议,但塞尔维亚和俄罗斯予以强烈反对。科索沃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决定由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代表组成“三驾马车”,于本月底在维也纳就科索沃地位问题举行新一轮为期120天的谈判。


   

科索沃有可能会从塞尔维亚独立出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22: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

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外长发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严正指出:中国在南沙岛和西沙岛之不可侵犯的主权,不论美英对日和约草案有无规定及如何规定,均不受任何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南沙群岛等被日本侵占。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所有这些岛屿才全部归还中国。1950年,美英在所谓的“对日和约”条款中,企图抹煞中国对这些岛屿的主权。

  
2004年中国南海诸岛地图


中国的岛屿,就是在无视中被人窃取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5 23: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8月15日,街机“异域战将”发售

游戏中玩家操作的战士主要使用的武器是可向任意方向射击的机枪和向上方射击的三向枪,游戏中吃到C字样即可转换这两种武器;E是能量补充,能量耗尽或是被击中都会失去一条生命;B自然是保险,是全屏生效的大爆炸,不过使用时自身并不是无敌,这一点要注意;此外还有不同颜色的SP字样的特殊宝物,其作用包括威力强劲、可以扫射的火焰枪,带有防护罩的飞锤,加长能量槽上限,提高自身速度等。由于并不是正统射击游戏,游戏的场景中很多时候存在障碍物乃至会跌落致死的深渊,使玩家必须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进行周旋,而尤为令人头疼的是双打时两位战士之间会相互阻碍,对玩家的操作水准尤其是配合默契程度要求较高,这也是高手们喜爱本作的原因之一。

评论:此游戏在当年的街机厅中相当热门,由于可以自行控制游戏节奏,吸引了不少射击游戏爱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6 07: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8月15日 龙门石窟被授予世界遗产证书

2001年8月15日,龙门石窟,明、清皇家陵寝,大昭寺(布达拉宫—大昭寺扩展项目),苏州园林(沧浪亭、艺圃、耦园、狮子林、退思园)四处文物遗迹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颁发的世界遗产证书。至此,我国拥有世界遗产总数达到27处,位居世界第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72年发起并缔结《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至今已有164个成员国,占联合国成员国的绝大多数。中国于1985年加入这一公约后,各项相关工作都得到较大促进与改善,迄今已拥有文化遗产20处,自然遗产3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为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是近年来世界遗产工作成绩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此次获得世界遗产证书的四处(组)古迹是2000年底在澳大利亚被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龙门石窟让我们更能了解古代历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08: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金豆  留住记忆“08月15日”

2010-08-15,韩国民众集会抗议韩美联合军演

8月15日,韩国首尔,韩国民众在战争纪念馆前集会反对韩国与美国举行代号为“乙支自由卫士”的联合军演。韩美将从本月16日至26日在日本海黄海举行联合军演,逾3万美国军人和5.6万韩国军人参加。

8月15日,韩国民众在战争纪念馆前集会,反对韩国与美国举行代号为“乙支自由卫士”的联合军演。
评论:韩国人民可以集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08: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8月15日,韩国女演员宋智孝出生



    姓名:宋智孝(Song Ji Hyo)
  原名:千成林 
  生日:1981年8月15日
  身高:168cm
  体重:46kg
  出生地点:韩国
  国家或地区:韩国
  学历:Kyung-Moon大学毕业
  血型:A
  出道:Kiki Fashion Model (2001)
  所属经纪公司:Namoo Actors

    模特儿出身的宋智孝一直以玉女形象示人,先后曾在《宫-野蛮王妃》化身皇太子的初恋情人、《朱蒙》里扮高丽皇后,新片《霜花店》她又是演王后,宛如“王后专业户”。而宋智孝在running man里的表现一改她往日戏剧中的角色带给观众的印象。各位RM迷都纷纷表示,虽然刚开始对宋智孝并无好感,但越看越觉得她真的很不错,在RM中表现得率真大方,并不因顾忌自己的形象就应付了事,而是在游戏中十分努力地去做好自己的任务,甚至不介意素颜上镜。

她的表演很敬业,在韩国获得一片好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08: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年8月15日"日本百名漫画家笔下的8•15"漫画展在南京开展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日本“我的八月十五日会”联合主办,反省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的“日本百名漫画家笔下的八一五”漫画展,2009年8月15日在南京开幕。

  这是该展览第一次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展出。据了解,此次展出的160多幅漫画作品均出自日本漫画家之手。这些漫画家多数出生在日本战败之前,对侵略战争留存着深刻的回忆,其中有很多漫画家年幼时曾随同父母居住在中国各地,并在当地获悉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多年之后,他们以“我的八月十五日”为主题创作了一批漫画,抨击侵略战争的残忍与悲惨,反省军国主义的暴行。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日本委员石川好说,8月15日是个特殊的日子,64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宣布投降,同时宣告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南京人民在当年的战争中遭受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因此,能将作品在南京展出是这些日本漫画家的心愿。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愧疚之情,并永远企盼人类和平。

  漫画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展出。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根据作者在日本战败时的年龄大小分为“16岁以上”“8-15岁”“5-7岁”和“4岁以下”四个部分。《记忆深处的“奉天”》《马上就能回家了》《那年的夏天》《那年的冬天》……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侵略战争在给受害国人民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加害国人民巨大创伤。

  森田拳次、千叶彻弥、宇野螳螂等9位日本漫画家特地赶到南京参加开幕式。指着眼前自己所画的《感谢中国养父母》,70岁的森田拳次告诉记者,这幅画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但很多普通的中国百姓却能不计前嫌,无偿抚养当年在侵略战争中失去父母的日本孩子。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一旦发生战争,其最大的受害者都是普通的老百姓。”石川好说,希望人们能从漫画展中获得这样的信息,永远为维护和平而努力。

  来自日本“我的八月十五日会”“铭心会”“神户南京心连心会”“长崎日中友好希望之翼”等日本民间友好团体100多人,也赶来南京参加了开幕式。

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09: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08-15

08奥运赛场的今天,中国代表团斩获了4枚金牌,其中赢得最漂亮的是女子78公斤以上级的柔道冠军佟文;受人关注的女子体操个人全能金银牌被美国选手包揽,中国队心服口服深叹确实技不如人;中美女排的“和平之战”美国3:2取胜,两国携手共同晋级四强;而女足小组赛中日之战中国0:2告负后,却只能止步四强之外。

  

中国队在奥运的摘金夺银,也成为了国人前进的动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5 1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年8月15日 小泉次子学父亲战败日公然拜鬼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次子小泉进次郎15日参拜合祀第二次世界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小泉进次郎当天上午8时20分左右乘汽车来到靖国神社,直接进入神社本殿参拜。这是他2009年当选国会众议员以来首次参拜靖国神社。

  小泉进次郎生于1981年,从日本关东学院大学毕业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他回国后任小泉纯一郎秘书,去年在神奈川县第11选区横须贺市和三浦市参选众议员。

  部分得益于小泉纯一郎在当地多年经营积累的丰富人脉,小泉进次郎成功当选。继承父亲票仓的同时,他也全盘继承父亲政治理念,积极推崇亲美国路线,“尊崇”靖国神社。

  小泉纯一郎2001年至2006年担任日本首相期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致使日本与中国、韩国等邻国关系恶化。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12:25 , Processed in 0.28399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