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83|回复: 8

[【文史类原创】] 初探“先锋诗歌”(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4 19: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诗歌形态逐步沿着批判的精神生成了“先锋主义”诗歌流派。成为诗界一个不断闪耀光芒的新型诗派。历史中的嬗变彰显的是反叛与人性归真的图景。任何对其历史的素描似乎都无法概其全貌,以较为趋近先锋诗歌本然面目的视角来烛照,可能才能如期把握。
  朦胧诗后期是先锋诗的开启点。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后在80年代进入繁荣。其中,北岛的《回答》、《一切》,舒婷的《致橡树》、《神女峰》,顾城的《远和近》、《一代人》等是经典代表作。朦胧诗歌“以意向思维恢复诗的情思哲学生命,以象征为中心,引进意识流、蒙太奇手法,重组时空,通过自觉性与修饰性的重视,深掘语言的张力潜能,孕育出朦胧蕴藉的审美品格,实现了一次现代主义的辉煌定格”[1]。对光明的追求和对艺术形式的想象空间始终因脱离不了政治伦理中集体于个体的压抑、政治代替人性的背景。政治高压的文化情势显示出它如德国古典哲学中以较为抽象般的朦胧表达为旨趣的语言风格,部分诗作喊出了要人性的张扬口号恰是其本真的表达。朦胧诗的热潮在创作、阅读、理论的建立中不断展开,后在围绕作品多产生的批评与批评之批评中进入高潮。诸种批评要么怀疑其思想倾向要么斥责其语言形式的“怪异”。80年代后期在批评声中的逐渐衰落。
  当朦胧诗将内在的使命意识和批判本性发挥至极致时,一群新型“黑马”以平民身份自居的“第三代”诗派则瞬息间极力反叛朦胧诗的贵族化和过于理想化,将诗歌的韵律趋向推入以文化寻根和重构文化为中心的博大洪流。“第三代诗人主要是以朦胧诗为反叛对象的更年轻的一批诗人。他们认为,五四时期把诗从文言文中解放出来的白话诗人是第一代,‘文革’后把诗人从政治工作中解放出来的朦胧诗人是第二代,这些诗人主张张扬个性而又关注社会,而他们这些把诗从社会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的诗人便是第三代”[2]。其大抵发端于80年代中期,其中因各自特色的分殊而又分为三个不同的诗人群体:“非非主义”、“莽汉主义”和“他们”。“非非主义”于1986年在四川创立,成员主要有蓝马、杨黎、周伦佑、尚仲敏、小安等。他们极力主张“非非一切”,“反美、反和谐、反对称”。但常常在创作的作品中难以寻觅理论上宣称的诱人主张。“莽汉主义”主要由四川人李亚伟、万夏、胡东等为主干。以“莽汉”式的创作手法来解构朦胧诗特有的字斟句酌的规范形体,形同于“流浪歌”,诗歌以其生活化、日常化为面貌而塑造“莽汉”形象,也是一种对朦胧派的反叛史。“他们”群体由韩东领衔发起成立的一群南方诗人,定当、于坚、小海、小君等为代表。倡导向诗歌本体和个体的回归。在与朦胧诗的决裂中以审美上的责任感和样式上“到语言为止”为社会和道德取向。同时,不断放大个体的日常、现时特质,维护个体创作的神圣。1986-1988年达到鼎盛,后逐步退温。
  诗歌史在八九年的风波后发生了断裂与转型。九十年代核心的改革是建立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尚“个人创新”,给诗歌铸造了反思与发展的时空。于是,诗歌在九十年代最大的特色是“个性化”色彩替代八十年代的激进反叛热潮。海子之死给诗界予以巨大的撞击。一方面带给诗界对诗人人生价值和社会道德的双重思考,一方面导致先前八十年代的先锋派诗人要么弃诗从商,要么带着精神死亡而流落国外。这些现象的背后潜藏着两大令人伤感的面向:“一是既成的诗学路向纷纷中断,艺术探索出现了大面积的空挡,难以为继。一是继起的新乡土诗热潮的升温与持续不小,使诗歌精神走向了空前的倒退”[3]。个体化写作和差异性使这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带有强烈的“叙事”风格。个性化写作强化了技艺对诗歌的评价维度,差异则在批判思想和崇尚形式中前行,两股势力在90年代末的“盘峰论剑”冲突后逐步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和西方女权主义也曾给先锋诗界巨大影响。前者在中国形成了部分学者称谓的“下半身”诗歌或“肉体诗歌”。代表作有巫昂的《艳阳天》、尹丽川的《为什么不能再舒服一点》等,“基本上都是在脐下三寸之地构筑肉体乌托邦,追求生理心理的欲望快感,把肉体本能和原欲当作写作资源”[4]。女性主义诗歌则焦距于探寻女性性心理、性行为,通过诗歌来袒露、倾诉和建构女性与世界的复杂关联。其开山代表作是翟永明的组诗《女人》,伊蕾、唐亚平等也是重要代表。这两股诗歌的“异端”给先锋诗歌的海洋增添了直白与本能的关怀,但因其夹杂的浓厚非理性极端性,后逐步淡化,但并没销声匿迹。
参考文献:
[1]罗振亚.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
[2]陈艳霄,陈振南.析第三代诗的产生和语言特点[J].文艺论坛,2008(1):139.
[3]罗振亚.90年代:先锋诗歌的历史断裂与转型[J].文艺评论,2004(4):16-17.
[4]罗振亚.朦胧诗后先锋诗歌概观[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所理解的先锋诗歌是当代人读不懂的,思想至少超前1个人世纪吧,至于诗歌的结构、语言、韵律的变化不能作为先锋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11: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探“先锋诗歌”(原创)
题目太大啊,还是写为“中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11: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诗歌形态逐步沿着批判的精神生成了“先锋主义”诗歌流派。成为诗界一个不断闪耀光芒的新型诗派。历史中的嬗变彰显的是反叛与人性归真的图景。任何对其历史的素描似乎都无法概其全貌,以较为趋近先锋诗歌本然面目的视角来烛照,可能才能如期把握。


写的哦不伦不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11: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史在八九年的风波后发生了断裂与转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1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11: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女权主义也曾给先锋诗界巨大影响。
女性主义诗歌则焦距于探寻女性性心理、性行为,通过诗歌来袒露、倾诉和建构女性与世界的复杂关联。
西方女权主义 与女性主义的差别在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6 11: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子之死给诗界予以巨大的撞击。????????????
天方夜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wins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8-18 16: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诗和非诗的区别。

其它都是炒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9:11 , Processed in 0.21257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