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13|回复: 9

[【其它原创】] 中国学术界断章取义的一个典型例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2 22: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学术界断章取义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是博士一年级上政治课听来的。 觉得有趣,和大家分享。

~~~~~~~~~~~~~~~~~~~~~~~~~~~
医学博士生的政治课讲什么?讲“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那为什么会扯到中国学术界呢?是因为(授课者)对它不爽。
你如果骨子里对某一事物不爽,导火索随处都能找到——正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此次的导火索是著名人口学家马儿杀死先生。

授课者(干脆称其Mr. W),显然很欣赏马儿杀死前辈。而中国学术界(以下简称中学界)竟然胆大妄为的诋毁马先生,说他的《人口论》是在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张本。帝国主义的诞生,比起马先生人口论的提出晚了好几百年,马先生怎么可能有如此的远见卓识提早报名参加了帝国主义fans团?马先生说,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必然会有某种力量出现使之平衡,比如说,“战争……”。看,他只是打了个比方,却被远方国度的后学们本末倒置的说成马儿杀死宣扬“战争论”。

~~~~~~~~~~~~~~~~~~~~~~~~~~~~

Mr.W 的思维之活跃,联想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此君曾有从古埃及科学家一路联想到中国古代某著名青楼学者的骄人业绩。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各个思维锁链环环相扣,浑然天成,毫无做作之嫌,于是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也能被他强词夺理却又顺理成章的联系到一起——这个典故也很有趣,以后可能我会记录——只要还没忘。

此次于他只是牛刀小试,从中学界对老马的不公评价联想到另一桩断章取义的学术丑闻。令人惊奇的是,此丑闻至今仍被广泛宣扬,以讹传讹,竟未遭公开揭露,大加批驳。

这个丑闻是关于咱们小时候都听过的,老师、家长们一向用来勉力那些不用功,特别是资质又有限的孩子的一句话。这句话引用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先生。

~~~~~~~~~~~~~~~~~~~~~~~~~~~~~~~~~~~~~~~
老师看着傻强,双眼放光,声音充满了激励:“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

听见了吧,不怕你傻,只要肯流汗,谁都能成为天才!

这句话的历史罪状是,它误导了整整一代人。按照它的说法,当民工是最有机会成就天才的职业——这也正是中国民工逐年增多的原因之一。

中学界的断章取义之处在于,这其实只是爱迪生说的前半句,只是一个铺垫,他破折号后面还有半句,而那后半句才是他想要表达的重点。中学界只管闭着眼睛拿他的前半句唬人,后面的就随便阉割啦。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先生的后半句——亦即他想要表达的核心是:
“——但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那99%,而是那1%!”

爱迪生是善良的,他不希望阿猫阿狗都傻乎乎的追随他的足迹,所以好心提醒大家先看看自己是块什么料。
而中学界却巧妙的利用文字游戏,欺骗了,并继续欺骗着一代又一代的傻强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23: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怪不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23: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汉语写成的类似的文章似乎早就见过。

说中国学术界断章取义是不公平的,因为外国人也一样只说这半句。后面半句甚至有些可疑,因为我谷歌了半天也还没找到它的英文原文(刚看到有人早已这么做过:http://linshuang.info/wiki/%E8%BE%9F%E8%B0%A3%E4%B8%93%E6%A0%8F ),而下文某个引文或许还是后半句存在的反证。当然有兴趣的还可以继续搜索。

就我查到的前半句引些过来:

1)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 Spoken statement (c. 1903); published in Harper's Monthly (September 1932)
- "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1929). From a press conference, quoted by James D. Newton in Uncommon Friends.
- Variant forms without early citation: "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
"Geniu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 "
Source:
http://en.wikiquote.org/wiki/Thomas_Alva_Edison

2) "An American idiom that makes a lot of sense when you think about it is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This saying reminds us that although a new idea is good, it's not worth much until someone works diligently to make it successful. This saying has been attributed to a number of men, including the inventor, Thomas Edison, and Elbert Hubbard, an American writer, editor and printer. You might hear an American teacher say, "OK, class, your project idea is due this Friday and is worth 20% of your grade. The project itself is due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and is worth 80% of your grade. Remember,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Source:
http://www.knls.org/English/trascripts/idiom004.htm

另外我比较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这种东西还能骗过一个似乎有点才的大学老师(也许还包括他的众多听众)。断章取义不一定就有多少险恶用心,这个老师好歹也是教马克思主义的,难道因为一“不爽”就忘了辩证地看问题?另外断章取义的例子生活里总归是有的,他完全可以找点信而有征的来讲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3 0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这个异曲同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也可以把它和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之名言比较。

还有个“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的趣事,见《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北京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158~160页,存照于此。环境是文革中连长带领老乡和知青学习领袖著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09: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parivraj于2008-08-12 23:33发表的 :
用汉语写成的类似的文章似乎早就见过。

说中国学术界断章取义是不公平的,因为外国人也一样只说这半句。后面半句甚至有些可疑,因为我谷歌了半天也还没找到它的英文原文(刚看到有人早已这么做过:http://linshuang.info/wiki/%E8%BE%9F%E8%B0%A3%E4%B8%93%E6%A0%8F ),而下文某个引文或许还是后半句存在的反证。当然有兴趣的还可以继续搜索。

就我查到的前半句引些过来:
.......
学士的取证精神令人钦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3 1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35906#1896219
《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也是断章取义的典型 好像被删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 1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例子关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国学术界对它的评价,确实很多负面,是否“胆大妄为”或是否客观,先不管它;但是,从今天的科学角度看那个粗糙可笑的人口论,似乎不值得去翻这个案了吧?

而且,中国学术界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负面评价,据本人所寡闻,主要集中在其人口论本身的缺陷,似乎并未“说他的《人口论》是在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张本”。

当然,他的人口论是否“在客观上”起到了为帝国主义侵略行径张本的作用,这个大家总还是可以讨论的吧?

这位“打不留”先生,连这个都不许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 11: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第二个例子,天才倒底是什么?

我对这个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七十年代末,有一天,老师为了鼓励落后学生好好学习,便在课堂上讲了爱迪生的这一句名言:“天才是什么?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当时,班上几个聪明孩子就觉得很不服气。

其中有一个孩子,课下聊天时,就立即不客气地指出了老师的错误,他指出了爱迪生的全话“——但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那99%,而是那1%!”

我们来推断一下,假设在七十年代末,就有部分学生知道这个原话(我承认,当时,我本人并不了解爱迪生的原话),那么,到了“打不溜”先生讲课的辰光,依然认为爱迪生的话被“断章取义”了。这个,应该由谁来负责呢?难道还应该是“中国学术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4 09: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中外,南来的,北往的,断章取义的事也多了。不应该由中国学术界来背这个黑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4 10: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错误及其破产

  大家都知道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学说是反动的,马尔萨斯说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即由一增加到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而食物是按算术级数增加如一、二、三、四、五、六、七……过了几代,人口增加太多,粮食不够吃了,因此产生疾病、瘟疫,甚至战争,人民大批死亡,人口锐减,至此人口数量才能与粮食供应相平衡。这样世界经常处于恶性循环中,人类的前途非常黯淡。马尔萨斯“人口论”于一七九八年出版,当时正值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动,工人们大量失业,普遍贫穷,时有暴动,人民对于资产阶级政府感到很大的不满。马尔萨斯写人口论的本意,就在于从理论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府,掩盖英国政府的错误措施。他的人口理论无异乎告诉工人们说,工人们的普遍贫困,不是政府之过,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而粮食增加太慢引起的。这种论调是他“人口论”的出发点,也就在这一点上他根本错误了。当时法国拿破仑在欧洲挑起了大战,人民死得很多,粮食不足的情况好转了一些,因而大家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很正确。但是拿破仑战争以后,他的学说应用到德国的情况上,就不符合实际了。由于当时德国科学研究的发展,粮食也按几何级数增加,比人口增长的速度还要快,他的食物按算术级数增加的理论基础就此破产。马尔萨斯没有想到以后的科学研究能够飞跃地发展,使得粮食也按几何级数增加,并且比人口增加得更快。应该了解,土地和劳动力这些自然条件,虽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条件,但它们在发展生产上是有一定限制的,而科学的发展则是无止境的。科学愈发达,人民的文化水平也愈加提高。知识增加,一方面促使劳动生产率增长,另一方面促使生殖率减低,例如社会上层分子和脑力劳动者,娱乐的方式较多,如打球、划船、骑马、打猎等多方面的活动,减低了他们的性欲。在法国上层分子的生殖率停滞不变,他们把生儿育女看做包袱。又如约翰雷指出夏威夷群岛的土地非常肥沃,食品有大量的增加,但人口并不跟着增加,主要是因为该处的居民并不是喜欢多子多孙的,这又有力地反驳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因此他的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的理论也就此破了产。

——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新人口论》)

学术有争鸣,理解有差异
这个有时候也是好事
动不动就说断章取义个人觉得是不是些许过分?

记得当初批判《人口论》就是有马寅初
虽然将老马的定性为“从掩盖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措施出发”的反动学说
不过他依据还是落在了对科技发展的肯定个人感觉并不为过
至于“为帝国主义侵略张目”
更像带的是阶级斗争路线的颜色
这个就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范畴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5 15:53 , Processed in 0.41889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