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08|回复: 5

[【杂文】] 科研——过河?登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2 15: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来课题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几乎陷入僵局,也许是该进入收尾阶段了吧。原因是诸多的,那句“不要为失败找借口,而要为失败找原因。” 曾经伴了我走过三年的学习科研生活,但是,这里我不得不发点牢骚了。

我做的课题,多年前中科院某所已经做出了相当的成就(达到当时世界公认的先进水平)。然而,就在一夜之间这方面所有的工作轰然垮下。此后国内十几年才有一两篇研究报道。面对现在国外“强势”的研究成果,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在某个领域的研究能如此轻率的放弃?竟然没能留下一两个人坚守阵地?我想如果过能坚持,现在市场上应该有我们的份额。我们的业界“精英”竟然这么没有远见吗?一味的跟风不像有所作为的人干的事情,可悲!

现在搞得我不得不回过头去查阅60~70年代国外的文章、专著,实感科技的落后不止是一点点。国内的几部所谓的专著,第一次看时觉得挺高深的。等进入课题工作以后再看,所述的内容就不那么生动了。待到想找点指导性的思想时,就发现只能是僵硬的文字了!毕竟是拿来的东西,没有真正的理解呀。从此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生搬硬套”。

看看小师弟、小师妹们整日辛苦个不停,确实感到年轻的冲劲!但是,接下来的做法就让我汗颜了——在某位“师兄”的指导下,随便拿来个工艺弄个方案做上一通,有了一点东东就去表征理化性能,目标只有一个写文章,写毕业论文,等着拿文凭。殊不知,做这些东东干啥?测试这些东东有何目的?能对材料的制备工作有多少值得的反馈信息?搞工的人,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在全国几乎所有高校都执行SCI指标的今天,科研是不是背离了最本质的东西呢?发几篇SCI因子在1~2之间的文章又能说明什么呢?几乎没有创新:工艺基本是前人的,测试结果是仪器给出的,分析结果是引用别人结论的。仅有的新东西,可能就是数据了。然后是我们的测试结果如何的好,应用前景多么广泛,全是套话!

说到发表文章,有的人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有位老兄硬是把本该发在一篇上的结果肢解。以某个模板为蓝本,这篇加一个数据,那篇加一个数据。。。变变花样,投到不同的期刊,居然高中了!做了一次实验,进行了为数不多的测试,面对毫无可信度的结果,居然撰写了规律性总结发现的文章!堆砌的结果、似是而非的东东、断章取义的引用,却拿出来吓人的名词、概念,然而居然真的有人又被忽悠了!

有一次,有人在拿球队和科研团队进行隐喻:球队中一两个球员进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个球队的每一个球员都能进球!我在旁边说了一句:会不会对方的守门员漏勺了呢?哈哈,确实招来一阵强烈的不满!

也难怪出现这样的现象。做材料的难发文章,发影响因子高的就更难了,SCI 因子在1~2的就不错了。运气好的话,做点偏化学或物理的,还能上点档次。但是,俺不禁要问:衡量一个工作的意义多大究竟靠什么呢?要理论创新,没有!要工艺突破,没有!要科学发现,没有!有的仅仅是几篇文章,数据还不见得准确?即使是数据估计十有八九还得靠修正系数,至于系数水分多大就看个人的良心了。

做任何事都要有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科研是登山还是过河?如果是过河,那可以乘船,也可以过桥,还可以光着屁股游过去,反正过去了,至于丢人现眼的事情,于某些人是不在乎的。如果是登山,那山顶必是不能放过的。如果是登山,从一个山脚下绕到山的另一个脚下,这种行为又是什么呢?更有甚者,是有意的在绕、在原地打转转!

管不了别人的事,还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吧——踏实点好。但有人会告诉我:我不是在做科研,我是在拿学位。。。

实在是郁闷的不行了。

早上下雨了,身边没有雨具,只有在住所写写、发发牢骚。室内还是闷热的,于是开了门窗,大喊一声: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呵呵,有点疯疯癫癫的啊~~~)此前,麻木的表情一直伴着我烦闷的心情。动了动嘴唇,舔了舔嘴角的面包渣,嚼了嚼,甜的!我居然还有味觉,真是奇怪了!

终于没有等到雨停的时候就出来了,享受一下这风雨中的清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18: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适者生存。不根据环境改变,只会自己吃亏。有想法,等有了足够的基础后再说吧

那个位置才是说话的保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nylb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8-12 19: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cyliugj2003于2008-08-12 15:49发表的 科研——过河?登山? :

如果是登山...
.......
有人乘缆车上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19: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科研体制有很多问题,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领导为了业绩,不惜动用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去争国家各类科研立项。以前我们说“申报项目”,现在已经被说成“跑项目”了。何谓“跑”,就是组织有关人员带着礼品去相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处去拉关系。比如某个项目会有哪些专家参加评审,就去拉关系,去送礼,打通关节。有的学校或单位甚至动用汽车,拉着礼品去跑关系,并提出了宁可错送一百,也不漏掉一个专家的口号。有的专家也放出话,说是国家项目给谁也是给。意思是说,只要你给专家好处,搞好关系,拿个项目是不成问题的。也许这是个别现象,但确实存在。结果,一些拿到国家项目的人,各种待遇都得到了,项目也顺利结题了,甚至被验收专家授与“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等的评语。但实际上,项目结题了,其成果却毫无用处,花了国家的钱,没给国家的发展作出任何贡献。有人可能不赞同这种说法,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那么多,每年结题的项目一大堆,有多少项目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了呢?真希望国家能对科研体制进行一些改革,少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让中国的科学研究真的能发展起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20: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一点牢骚,感谢各位回复!
现实中还是认了吧,适应一下吧
文中有几颗小虫,改了,感谢朋友。
呵呵,写文时确实想到坐缆车的,没敢再“放炮”。
也难为导师了,弄个课题也不容易,继续做吧。。。把“牢底座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5 01: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说三句:
1、科研最终要转化成生产力才有价值!
2、埋头做研究也要学会抬头看看市场。
3、论文这东西,旧的不一定没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14:55 , Processed in 0.20158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