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37|回复: 0

[【社会视角】] 新中国首都选址决策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4 19: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帖地址:http://www.hanminzu.com/bbs/dispbbs.asp?boardid=9&id=68602
转帖理由: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往事,充满时代的味道和沧桑。

新中国首都所在地最初选定的不是北京,而是远在黑龙江的北国冰城―哈尔滨。
  
  初选首都―冰城哈尔滨
  
  毛泽东一直觉得中国像一只雄鸡,而黑龙江省犹如一只展翅翱翔的天鹅,哈尔滨就在这天鹅的项下,人们把哈尔滨称为“天鹅项下的珍珠”。毛泽东深知哈尔滨饱经忧患的沧桑岁月,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给它涂上了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侨民汇集于此,16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形成以沙俄为首的国际城市。开办了数以千计的工商企业,建起形形色色的欧洲风格建筑,与东京、伦敦、巴黎、柏林、纽约等世界一流城市贸易频繁,成为中国东北最大的商品市场集散地。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一举解放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但不久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东北民主联军进行自卫反击,哈尔滨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一直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所在地,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最安全的大城市,与苏联最近,便于取得苏联的支援和帮助,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特地批准哈尔滨为特别市,而且非常重视这块风水宝地,并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时的注意力虽然向东北倾斜,但哈尔滨毕竟远隔千山万水,转移过去很不容易,中间需要一个中转地,于是选定了华北的避暑胜地承德,准备把承德作为党中央的临时所在地。在辽沈战役前夕,东北野战军的林彪和罗荣桓曾就党中央迁往东北之事去电请示,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回电说: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不离开。虽然毛泽东和党中央到东北哈尔滨之事暂时放下,但是党中央迁往哈尔滨的准备工作还在加紧进行。为此,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把中央警备团一分为二,一部分留下来负责保卫党中央,仍然叫做中央警备团;一部分改称中央先行警备团,吴烈任团长,陕北公学的副校长李逸民为政委,共400多人。1945年10月2日,吴烈、李逸民率领中央先行警备团跟随被调到东北担负领导职务的李富春,从延安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行军,到达冀察热辽解放区所在地的小城承德,准备赶往哈尔滨。就在这时,东北战局发生剧烈变化,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疯狂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交通要道,毛泽东果断决定,党中央不再迁往承德。中央军委命令,把中央先行警备团就地改编,隶属于冀察热辽军区。1948年4月20日,毛泽东向全国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全国各界人士的热烈响应。新政协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再说当时的国民党仍然占领着中国半壁河山,要把那些著名人士接到大连再转哈尔滨,共商建国大事,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毛泽东、周恩来亲自设想过几种接送方案,经过几番周折,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分三批先后经香港安全到达哈尔滨。黄炎培等第四批民主人士于1949年3月14日从香港出发,这时北平、天津已经解放。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中共中央决定新政协会议改在北平召开。黄炎培等人于3月25日到达北平。毛泽东、周恩来此举十分高明,历史已经证明,1949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新政协会议,由于有这300多名民主人士参加,便从本质上与国民党1949年召开的旧政协会议有了天壤之别,为全国人民所称赞。  

  毛泽东征求王稼祥的意见:哪里建都最好? 
  1949年元旦刚过,毛泽东在指挥三大战役取得辉煌胜利的同时,也不断考虑新中国的建都问题。随着三大战役即将取得彻底胜利,毛泽东认为不必再远征哈尔滨宣布新中国诞生了。但把新中国的首都建在哪里,也还没有考虑好。一天,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来看望毛泽东。毛泽东与王稼祥夫妇有着非同寻常的交情。
  毛一直认为王稼祥是中共数得上的苏联问题专家。看到他们夫妇来了,毛泽东热情地欢迎说:“稼祥,来来来,快坐下,今天我有件大事向你请教。”毛泽东接着说:“稼祥呀,我现在总在考虑,今后我军作战,夺得敌人的大城市为重要的目的,我主张能和平解决就尽量和平解决.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呀。”王稼祥是一个知识分子型的革命家,对苏联首都莫斯科的情况做过一番调查,对城市的重要性有独特研究。他对毛泽东的看法欣然表示赞同:“主席考虑得很对,和平解决大城市,意义很重大。不仅能迅速瓦解国民党政权,而且能保护工商业,为我们建国后经济建设作准备。”
  毛泽东此时正在考虑北平的和平解放问题,于是将大手一挥,提出深一层次的问题:“还有一层意义,就是避免中国人民流更多的血。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事业流的血已实在太多了!”毛泽东接着说:“我刚才同徐向前同志谈山西作战问题,看能不能找到和平解放太原的办法。徐向前同志说,阎锡山很顽固,我们曾采取多种方式争取和平解放太原,还动员阎锡山的老师进太原做说服工作,结果阎锡山竟不顾师生情谊,把这位80多岁的老秀才给杀了!”
  尽管如此,毛泽东仍然对和平解放北平抱有极大的信心:“如果全国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城市和地区能够和平解放,那就会大大地减少牺牲……好了,今天我们先不谈这个问题,刚才我说了,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讨教呢。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定都在何处更好?历史上,历朝不是把京都定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更好一些呢?中央虽有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王稼祥对此也有所考虑。毛泽东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征求自己的意见是他莫大的信任与荣幸,此时正好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来:“是不是定在北平?”王稼祥的想法与毛泽东不谋而合。毛泽东笑着问:“噢,谈谈你的理由。”王稼祥以他丰富的学识侃侃而谈。他首先否定在蒋介石所在地的南京定都:“现在国民党的首都,虽然自古称虎踞龙盘,地势险要,但是只要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凡建都在金陵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这样讲,带有历史宿命的色彩,我们是共产党人,当然不相信这一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南京离东南沿海太近了,从当前国际形势看,这是它的很大缺陷。我们定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
  毛泽东见王稼祥如此坦然,而又言之有理,极感兴趣地点头表示赞许并又提出问题:“西安如何呢?\"王稼祥说:“西安的不足是太偏西了。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的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
  毛泽东又提到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曾经做过多朝都城的开封、洛阳都应在考虑之列。王稼祥从经济和交通角度发表意见说:“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古都,因中原经济形势落后,而且这种局面不是短期内能够改观的,加之交通及黄河的水患问题,也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毛泽东很欣赏王稼祥的学识和胆略,又兴致勃勃地问:“稼祥,你认为最合适的建都地点在哪里?”王稼祥受到毛泽东的鼓励,兴致更高,顿有江河一泻千里之势:“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日之中国的重点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与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界长而无战略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近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会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的首都应当选在北平。”
  毛泽东听了这么痛快淋漓的意见,觉得非常解渴,哈哈大笑:“稼祥,你的分析,正合我意。看来,我们的首都,就定在北平了。蒋介石的政权基础是官僚资本,因此他定都南京。我们的政权基础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定都北平。不过,北平现在还在傅作义之手哩。”王稼祥欢欣鼓舞地说:“我们的胜利,比预想的还要快。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进入北平的。”
  毛泽东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定都问题终于得到完美的解决经中共中央讨论.使定都问题终于得到完美的解决。在1949年3月5日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满怀激情地宣布: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北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8:30 , Processed in 0.16773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