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golden21c

[【问道台】] 有奖讨论:随着新入学学生数量的减少,各层次教育和教师的对策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8 12: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1.个人觉得农村小学,初中被合并撤消对高中、职业高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等各层次教育的影响是分地域的。农村小学,初中被合并这个现象的大环境是“乡镇机构改革” 。以江苏为例,2001年左右,“乡镇机构改革”就开始了。一些规模较小的乡镇将被撤销,相关行政机关被撤销,医院被拍卖给私人。 村办学校先行撤销,合并到乡级,最后合并到镇级。这是国家的长期政策,出发点是精简行政单位。  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来说,就是孩子离开村子到远点的地方上学。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来说,可能就是入学人数的减少。
2.对于老师来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农村初中以下的老师。还是早想出路,尽量调到市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17: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中小学多是就近入学,学生选择余地很小,人口减少学校撤销合并是个正常的地域现象。若干年之后这个链条效应必然波及高等教育,那时的情形则会不同。

1、学生报考高等院校有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2、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分层次的,人口再少也会有专业、层次之分。
3、院校的声誉、办学实力、经济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当然要选择同专业领域、同层次中声誉好、办学实力强、奖学金高的学校。因此,名校、国家办学的重点院校生源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地方性院校则会像现在的农村中小学一样,走向撤销合并,增强办学实力。所以一些地方院校的老师恐怕要居安思危了。

现在生源丰富,高校普遍实行大班教学,以后生源减少,受专业限制,不得不走向小班教学,这样高校教师的“饭碗”暂时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政府和社会没有增加资金投入的话,收入增长恐怕不大,而小班教学想忽悠学生就难了。所以提高自身素质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21: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的这个问题好,我想起启蒙时期,在德国的一些期刊上经常举办的征文,常常有很多的哲学家参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什么是启蒙”的康德和门德尔松的回答。
“教育和教师的出路”问题也该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网络的特点决定了难以获得真正深入的思考,但还是可以冒出一些火花的。
很明显,版主的问题关注点是在各层教育机构和各层教师的出路,这关系到很具体的每一个人,我看各层的回答也基本落在这个层面。
我仿照卢梭对科学院征文的方式,将版主的问题转换一下,该思考的问题是:“教育的出路在哪儿?”
一个人或者一个具体的机构的出路,实际上不复杂,当不了老师,可以做其他的事,学校招不到学生,可以改变思路,办其他事业,以前的电影院和其他机构的改制也是如此,老师无法就业,和工人下岗一样,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出路选择不同的生存方式。危机感应该是那些如楼主一样考虑多一些的人,确切的说,做任何一行都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使学校生源只是不断增多,也存在学校和教师的出路问题。

可作为教师或与教育相关的人,考虑“教育的出路”这样的问题显然有过于宏大。确实,每个人其实可以就自身的经验提出更具体的问题。我随便就楼主提出的范围胡扯几句。

1、教育和教育机构的存在,可能需要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因此,即使学生很少,学校的基本规模是需要的,这不决定于招生。
2、教育的竞争早就应该开始的,但竞争背后需要一个公平和接近合理的教育发展环境。否则竞争只会出现教育中的“三聚氰安”,如升学率等。这又涉及一个大问题。涉及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等复杂的问题。
3、教育与现实关系问题,这是一个世界都很为难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具有相关的知识,这不仅涉及到对学生的教育,也涉及到自己的出路(倘若失业,不至于一片茫然)。。
4、对教育者来说,提高自身的素质无论怎么提倡都不为过,这实际在第3点已经涉及到。但这里主要是只业务素质。这样,即使在同行间的竞争中会有优势。
5、中国目前对教育者的需要还没有到饱和的目的,否则温总理也不需要搞什么免费师范生了,这相关一个人才流动的问题,很多乡村学校缺乏好的师资。这个涉及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还有很多的,没有细想,想着自己在这里指点江山,觉得好笑,无法继续了,等以后想明白点再说吧。胡扯这么多,主要是刚才版主给一个回帖奖励了,觉得不扯点对不起他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8 22: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是计划生育弄出的弊病,我门国家总是这样,每一项政策都不是很及时,总是不现实滞后,从来不前瞻,其实计划生育政策应早就应该慢慢的改变,适当的在一定地区放开,现在农村不只是学生少,其实劳动力也在减少,中国正在逐步的进入老龄化社会
至于大学机构招聘教师,我觉得教师不在量的多少,而是在是否真的有水平,教师招聘制度一定要严格,要增加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不能让教师过的太悠闲,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9 23: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我大哥(中学老师)和我谈他的未来时就提到,现在农村小学已经开始出现生源不足的情况.当时的村里的小学(其它村的小学普通也不例外)一、二年级每级已经由二个班合并为一个班。他说道,过几年,镇上的三间中学将会合并成二间。因此他在考虑他的未来,是在这里等合并,还是到县城一家新开的中学去。由于县城的普通中学工资比乡镇的还要低(原因很复杂),所以他现在并不急着到县城去。他们的学校校长平时还要经常下村的小学去和校长公关,让他们小学毕业学生学报读他那家中学。
由于城镇化以及生育率下降,农村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学龄人群逐渐萎缩、小学在校生规模缩小、小学合并、班级数量逐年减少、班级规模缩小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学龄人口减少导致小初中教育资源闲置,关并一些学校在所难免。中小学教师为应对教学质量提高的要求,应当适当自我增值,适应形势的要求。国家未必会大量裁减教师,可能会减小教学班的规模,增开新科目,或减少老师兼任科目、工作量,或者根据需要在中、小间调配师资,以适应生育波段高峰变化的影响。
城镇中小学由于城镇化,生源问题相对无太大影响。同样,大学未必会受生源影响。随着国家的发展,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会越来越高,这样使得高校的规模得以维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30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生育这项国策我想几十年之内是不太可能松动的
学校生源问题,应该只会影响这10年左右的时间,毕竟独生子女的后代可以有2个,生源问题会有一定成都的改善
倒是农民进城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会导致一些村镇的消失,学校的重新布点,这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注意的,我在农村已经看到这方面的调整了


大学教育,因为前几年的几乎无限制的扩招,导致教育成本增长超速,而大学毕业就业的低迷状况,势必会在教育界引起调整,我看好职业教育,毕竟,随着私有制企业的比重增加,传统的学历不再那么重要,技能才是最重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1 05: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学生数量再减少,但是由于我们的人口基数大,比国外人口少的国家每个学校每个班级的人还是更多。借鉴国外经验,我们可以:
1,进行学校合并,减少学校的数量
2,小班上课,提高学费,提高教学质量
3,入学考试容易点儿,宽进严出
4,面向市场,开设市场需要的课程
5,与企业合作,进行员工培训和终生教育
6,教师进行外语培训,多开展双语教学
7,扩大海外合作,进行海外办学或招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01: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关键的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就是到了22世纪也还是需要教师的,而且未来的趋势下,基层教师一人多能是趋势,只有不断发展自己,才能在变革中生存发展。


其实现在随着人口的减少,最浪费的是 优秀的公务员队伍,他们在自己制造的事务中 浪费生命。

对于广大基层的教师来讲,赶快补学历吧,下一波人事动荡着首先影响的必然是学历较低的同志们。你可以在本县做一估计,如果的学历在本县是50%位数以上,那就没有问题啦,至少10年无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14: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数量减少?其实也不完全是。农村学生有一部分分流到城市了,家长在外打工,成为城镇准居民,赚了钱总想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好一些的教育。还有就是出现私人办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一部分学生,自然要将学校合并了。看来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俺们看来,现在的教育竞争太激烈了,口头喊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应试的成分在某种程度上越演越烈,孩子们太可怜了,学生们太辛苦了,优秀的教育资源太缺乏了!
努力吧!办好教育,办好大学!与世界竞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16: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学校现在还不用顾虑这些。
大学在降低入学门槛,中专在转化学校教育重点,初中在努力增高学校声誉,小学在整体合并。
总的趋势是教育资源优化,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和适应社会教育需求。
大学一般还不会出现严重情况,虽说新招了很多教师,但师生比不是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0 15: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学校的新入学学生逐年减少”是个不争的事实。先说说笔者家乡的情况。笔者刚上小学时,全县各行政村都有初中和小学,每个乡约有15所初中,每个乡都有普通高中。几年后每个乡只有几所初中,全县只保留约5所普通高中,其余改为职业高中,小学班级数也减少,生源大幅缩减。最近几年,邻近的行政村小学也在合并了。
最近几年读初中和高中的学生与十年前相比并无太大变化,甚至略有增加。其原因在于,国家经济和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民众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也有很大提高,家长们大多有实力和希望让孩子多读书上大学。而在十多年前,初中毕业后读中等师范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分流了不少生源。
随着小学新生学生数的逐年减少,初中、高中、大学的生源必然减少,因此必然需要做出一些调整。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应该统筹规划本地学校设置,优化教师、校舍、设备、资金等资源配置,整体提高本地教育水平。做为教师,应该认识到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继续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竞争力。
现在整个社会的人事制度基本上是灵活的,十多年前已经破除“三铁”了。大多数学校也在实行聘任制,没有永远的职位。生源在动态变化,各高等学校自然会根据生源调整师资。应该不会出现大规模裁员的情况。
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反思我们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最近几年大学逐年扩招,大学的师资、校舍、设备、资金等资源日趋紧张,学生的总体水平应该是在下降。更重要的是,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有较大脱节,加上社会整体就业率逐年下降,相应地,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下降,很多大学生甚至硕士生毕业多年找不到工作。但同时,很多企业严重缺乏技术工人,前些年有消息说上海的技工平均月工资高出硕士生,现在估计差不多。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应该反思我们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科技人才的同时,需要更多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因此国家必须真正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术人才培养。
至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近年已经有声音有提出调整生育政策。相信有关部门会根据掌握的可靠数据做出科学分析,适时做出调整。
一家之言,多有失当,贻笑方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11: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教育: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学校的生源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农民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意识逐年增强,因为农民“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而在农村目前的现实环境条件下,要想改变孩子的命运,只能寄希望于“教育”。因此,一些有经济实力或者有关系的农民会想办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相对较好的学校去,由此,造成了生源分布的不平衡。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村办小学由于生源的问题不得不停办、合并,而另一些学校却因为生源过多而导致班级规模过大。

  随着近年来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农村中小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进一步加大了农村课程改革的难度。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巨大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交通闭塞、信息落后、传统观念制约中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很难跟得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有的父母都外出打工,只能由祖父母来照顾,这些老人中文盲半文盲超过60%,有的父母甚至干脆把学生托付给班主任,每学期只在开学初露一次面。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和亲子沟通缺乏使得这些孩子成为学校里的“问题学生”。有的孩子变得自我压抑和封闭,有些经常光顾电子游戏室,有的打架、喝酒、抽烟,有些甚至小偷小摸,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这些孩子连基本的人际交往都有问题,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探究是不可能的事情。

基于当前农村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多管齐下,提高对农村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

(1)进一步加强经费支持力度。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投人上逐步向农村地区倾斜,这是很大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倾斜是来自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出发点,农村子弟上学可以少交费或不交费。可以说这一惠农举措并没有使学校的经费困难得到根本的改观,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由于财政经费未能完全到位,还可能出现由于这一举措使办学总经费减少的现象。因此,要切实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还必须进一步加大投人,特别是提高农村公用经费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学校的有效运行,使农村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2)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除经费外,影响农村课程改革的最大问题在于领导重视程度。

(3)要引起全社会对农村课程改革的关注。
  
2.加大力度,多渠道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

当前制约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投入,为教师学习提供平台。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网络也应该成为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有力手段。政府在教育投资上要多向农村教育倾斜,切实保证校校有电脑、通网络,并开发出适合农村教师学习的课程资源,让农村教师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学习。另外各级政府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建设,让农村教师也能阅读到教育名著、教育期刊和教育新闻,为农村教师提高自我素质开辟途径、提供机会。此外,学校也应该投入一定的经费,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一些教育类的书籍、期刊和报纸。

(2)加强教研力度,促使教师个体与教师整体素质共同提高。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保证。  

(3)建立教师发展长效机制,提升教师生命意识。农村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农村教师群体。农村学校的校长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养成,组建学习型团队,共同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制定灵活实用的学习制度,确定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并保障这种学习型组织机制能够长效实施。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长效机制主要在于教师素质的内在提升,这一提升并不单是教学技术的提高和教学知识的丰富,更多的是要形成较强的生命意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自我觉醒、自我发展、自我确证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学习唤醒自我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将教育教学作为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教师应该主动追求这种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不断的探索、思考和创造去提高自身素质和生命质量。这一长效机制的核心是建立学习型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农村地区的学校也要形成良好的学校情感氛围,使教师感到有创业和发展的可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变教师观念,不断引导教师加强全方位的学习,逐步唤醒和提升教师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促使教师内在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影响智慧;用成功赢得成功,用幸福赢得幸福的效果。

3.扩大改革成果,提高评价机制的改革实效

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机制在课程改革中的独特作用,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抓好中、高考改革探索,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2)以发展性评价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4.加强沟通,促进城乡教育平等对话

长期以来,由于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的落后,农村教育几乎变成了落后教育的代名词。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因此有许多人由此得出结论,农村教育发展、农村课程改革应该向城市看齐。但这会由于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使农村永远走在城市的后面,没有出头之日。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差距的客观存在,在城乡教育交流中,更多地是城市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和“指导”,其目的在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并努力促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应该说,这些尝试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农村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但从长远看,这些单向交流的做法是以牺牲农村教育特有文化为代价的,它不利于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也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改变以城市文化为唯一出路,改变城市教育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指导农村教育的做法,形成以农村文化为基础的农村课程改革才是农村课程改革的出路所在。基于此,农村教育文化与城市教育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才会成为可能。


高等教育:

为了应对适龄人口减少的冲击,高等院校必须扩充新的生源。

  (一)向社会开放,招收非传统生员

  在适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少子化时代,美、日两国高等教育领域最令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学生群体构成的变化,高校由仅招收适龄、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转向兼收“非传统”的成人学生,或曰“新型”学生。中国的小型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招生观念,调整招生录取标准,降低入学门槛,一改只招高中毕业青年的习惯,面向社会不同年龄群体开放办学,积极主动地开发教育市场中潜在的新生源,特别是现有的劳动力。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过去五年中国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统筹做好这部分人再就业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全面加强其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之一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完成这一目标,除了坚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外,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也是工作的重点。可见,国家政府已将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解决成千上万人就业问题当作一项重要国策。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开展职业培训方面有着其他普通高等教育机构和社会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特别是小型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契机,积极担负起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提高其再就业竞争力,在促进解决社会就业难题的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拓宽道路。


  (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最佳利用效率

  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既是小型高职院校解决自身发展困境的需要,也是企业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随着大量非传统生源的涌入,小型高职院校办学效益不佳的状况将有望得到改变,但其自身在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方面的固有局限又将阻碍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社会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时速明显加快,这对技能型人才的智能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企业做出相应的变化。小型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小型高职院校而言,它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在相关的行业里建实习实训基地,以缓解其资金、双师型师资及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不足,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而企业则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利用高校提供的智力支持,进一步明确企业员工适应岗位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技能标准,与高职院校共同开发、设计和实施教育与培训方案,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实用人才,实现共同发展。


  (三)转变学习方式和内容,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

  要实现学生结构的多元化,须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习内容。首先,要打破全日制、课堂授课的教学形式,除了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方便学员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外,还可以开展远程教育、网上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这样才能扩大专业教育资源的服务范围,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需求。其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培训工作重点,把相关专业领域中的核心教学与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及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和下岗职工转岗再就业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1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教育确实有几个不对称,小学到大学的门槛已经没有了,基本上是普及教育,只要你愿意,大学都有得上,
但是精品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呈现的逐步减少的,越往上走,值得选择和学习的学校越来越少,将来必然走向的精品与普及共存
缺少学生的学校都是小学,部分中学该整合的都合了,这部分都是公办的,依然是政府在调控,大学的资源争夺必然更加多样和商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14: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小学来说,由于计策政策,生源减少是必然的,各地都在撤并小学,在集镇建立中心小学,这样小学生要跑老远的地方去上学了,寄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寄宿学校管理任务比走读麻烦多了,学校必须有必要进行相应的师资培训等。中学生流动性相对于小学生大多了,学校硬件设备和师资水平就成为其生存的决定因素了,升学率是每个中学的硬指标,升学率高的学校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也就必然能够吸引高水平的师资力量。高等教育由于过去一直的扩招,学校现在是遍地开花,三本、电大、函授、职专也到处都是,生源减少了,招生困难,招生也就行了学校的头等大事,对于一流高校来说,这自然不是问题,地方二三流学校和专科学校招生竞争就激烈了,恐怕有些学校以后只有关门了。所以这类学校都在想着改名,合并,挖人等, 这些都需要财力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恐怕比较好操作,南方有些学校的人才引进费不少是政府给掏的。不管怎么说,实力决定命运,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适者生存,都只有立足于提高自身的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 14: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1.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师资的淘汰机制无疑是可以提高教育质量的
2.对于一部分老师来讲无疑面临着下岗的威胁,但跟工厂的下岗工人比起来他们还是有优势的,他们的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再学一门技能也不是太难的事。对于实在不想离开教育岗位的,可以进一些老年大学、辅导培训机构等

比起这些老师来,对于那些由于大学扩招导致的“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大学生来讲,我不知道哪个更可悲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0: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上的分形理论是否可以应用于人口分析?呵呵~~欢迎这方面的高手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7: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在这方面广东面临的问题和其他省份不一样. 我们学校的学生一般来自广东中小城市还有农村. 这些区域的特点是超生特别严重. 班级里面独生子女少之又少, 生三四个的是一般情况. 这样给我们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一定的希望. 去年我校招生就提前超额完成目标,招生人数六千,报考人数九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0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下乡,下乡所在地乡政府计生委的同志们聊天,专门问现在农村的新生人口情况,她说现在的农村的人口要不是独生子女,要不是以2个孩子为主,超过两个的太少了,主要是经济负担不起,两个孩子的有这么几种:
1.头胎是姑娘,再生生下无论男女都要,然后打住不生了。如果二胎是男孩就不生,如果是女孩还有些想法,但是迫于罚款和抚养负担不生了,很少再生的。
2.头胎是男孩,想再要个姑娘或者无论男女想在要一个,生了两个不生了,当然这种情况要交罚款的。如果是男孩,是绝对很少有人再生去了,如果是女孩也不生了。
  又去和乡武装部负责征兵的人聊,他说现在参军的兵源中有50%左右的是家中一个男孩的,家中有两个男孩的这种家庭在参军中的比例约为60-70%,呵呵~~~由于她也是说的也是大概,不过新生人口减少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6 21: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一文,是新生人口减少的脚步声,声声逼近

http://www.eol.cn/shan_xi_2952/20101229/t20101229_559902.shtml

山西2011高考报名人数逾3万 比今年少近两万
山西省2011年高考报名已经结束,根据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山西省高考报名人数为341985人,比2010年高考人数减少了19984人。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张崇德处长表示,明年3月还将进行高考补报名工作,不过人数不会太多,高考人数减少的整体情况不会改变。

  连续两年山西省高考人数在减少,2009年山西省高考报名人数近十多年首次出现减少情况,当年报考人数接近37万,比2008年少了11600人。2010年山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6.1969万人,比2009年减少了9809人。2009年之前,山西省高考人数连年大幅增加,高考报名人数由2000年的10.8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37万人。

  高考报名人数减少是不是因为高中毕业生人数少了呢?记者查阅了《山西统计年鉴》,山西省高中毕业生数2008年为25.88万人,2009年为25.14万,2010年没有最新统计。高中毕业生人数减少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

  复读生减少同样是高考报名人数减少原因之一,首先2011年高考是新课改后首次高考,因为教材的改变,一些考生谨慎选择复读,今年能走的考生都走了,复读生减少。张崇德表示,山西省今年录取率提高,通过各种宣传,考生和家长能够比较理性地填报志愿,"命中率"提高。另外录取时,山西省多次征报志愿的措施也帮助考生得到了多次上大学的机会,这样算下来,今年山西省高考山西省比原计划多走了两万多学生。

  考生和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高考报名必须使用二代身份证。直到现在,有的家长还认为可以用户籍证明来报名,多次询问招考部门。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处长张崇德明确表示,今年必须使用二代身份证,而且注意填报信息的准确,这关系到学生今后录取等一系列的事情,甚至会对一生中的求职就业等都有所影响。万一出现错误或者不能及时报名,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80后地级市的中学教师.

就我看来.学生生源数量减少与教师数量的关系只是相对的.

   我国目前的教学形式是班级大容量教学.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通常达到70多人。
      借此学生生源数量的减少的机会,可以实行班级容量小班制,一个半学生人数控制在15-25人之间,唯有此举.才可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和素质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3:24 , Processed in 0.19385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