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77|回复: 0

[【社会视角】] 警惕中国粮食供应平衡“拐点”出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5 01: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首先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其次是从无到有的化肥生产,再次是世界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有了这些物质与技术积累和准备,又恰逢其时地迎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开,使粮食短缺问题得到破解。但现在,影响粮食生产消长的减项(减产因素)将不断加大,而增项(增产因素)却难以加大。

  减项当中,主要是耕地数量减少和质量将下降。数量方面,一是乱征滥占耕地现象不止。全国各地大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平均每天差不多有一万亩良田毁在推土机之下,农民个人建房占用耕地每年也在100万~150万亩。与此同时,农村大量的旧房和空地却闲置着,出现了所谓的“空心村”和“烂心村”。江西省抚州市委政研室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5个村共有闲置旧房面积50877.6平方米,空闲地131016平方米,合计181893.6平方米(272.84亩),人均22.08平方米。按此标准推算,全国至少在2000万亩以上。另外,由于退耕还林工作中的偏差,导致全国近2000万亩良田被毁。二是永久性和暂时性抛荒。永久性抛荒主要有过去靠天然山泉灌溉的农田因树木过度采伐泉水枯竭而荒废,还有过去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因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而单户或集体搬出大山,自然村整体搬迁在一些南方山区县达到5%~10%。暂时性抛荒主要是青壮年外出打工不种田,还有就是水利设施损毁而村民又不能就维修、运转费用达成协议,只有暂时抛荒。

  从质量方面来看,一是地力持续下降。现在农田被称为“卫生田”,因为不施绿肥也不施农家肥(多数农民已不养猪了),完全依靠化肥。江西省宜黄县全县化肥用量1986年为11965吨,2005年为17987吨,增长66.5%;农药1995年每亩用量为0.59公斤,2005年为1.91公斤,10年间增长了37.71%。同时,生态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也是造成地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二是土壤污染。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金属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导致许多耕地被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增项当中,主要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要想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粮食产量的较快增长可能性不大。以对粮食增产影响最大的种子为例,在现有育种技术条件下要培育出超过杂交水稻产量的新品种希望很小。尽管继杂交水稻之后,又不断有两系杂交稻、遗传工程稻、太空稻以及超级稻问世,但其产量并没有绝对超过三系杂交水稻。化学除草、机耕机收、抛秧等只是提高了生产率和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样没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在影响粮食消费消长的诸因素中,减项(减少消费因素)将不断减小,而增项(增加消费因素)则很难减小。减项当中,主要是人均口粮消费水平减少,但人均口粮消费减少存在边际递减的问题,减到一定程度就减不动了。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口粮消费水平已经接近底线,新增城镇居民和农民口粮减少还有一定的空间,但并不大。

  增项当中,首先是人口增长。在未来12年,我国每年将新增人口1073万,按人均消费口粮155公斤计算,每年新增粮食消费166.32万吨,到2020 年新增粮食消费将达到1995.78万吨。其次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变化不大,在此不作考虑)。饲料用粮按3%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消费450 万吨,2020年新增消费将达到5400万吨。工业用粮食按2.5%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消费620万吨,2020年新增消费将达到7440万吨。以上三项新增粮食消费每年合计为1236.32万吨,2020年将达到16072.16万吨。从我国近30年来的粮食生产形势看,在十来年的时间里,要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在2007年1万亿斤粮食总产的基础再增长3000亿斤是非常困难的。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出现粮食供求平衡“拐点”的可能性很大。

http://www.xslx.com/htm/szrp/shts/2008-07-13-22965.htm
粮食危机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中国将如何应对,看看作者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4 10:36 , Processed in 0.32380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