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4日,2014动物疫苗发展论坛隆重开幕
2014年7月24日,由生物谷、中国医药城联合主办的2014动物疫苗发展论坛在中国医药城(泰州)隆重开幕。来自不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内人士200多人聚集一堂,共同分享、交流、学习动物疫苗产业最新进展。
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情的流行使政府逐步提高了对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视,动物疫苗也逐渐由“低价”向“高效”转变,动物疫苗生产的技术升级变得非常重要。为呈现动物疫苗产业最新研发动态及当前应用现状,2014年论坛邀请多位国内动物疫苗研发领域的顶级专家共聚一堂,共讨技术最新突破与应用,致力于为业内专家及领导者搭建一个完美的交流互动平台。
上午8:30,会议准时开始,来自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程安春教授首先为我们分享了我国鸭用新疫苗研发进展主题报告。我国是世界上养鸭最多的国家,鸭用疫苗的研发也是世界上最活跃的国家。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病毒性肝炎等是鸭群中的多发性传染疾病。程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对种鸭和雏鸭的不同免疫剂量和免疫时间的实验数据说明疫苗达到的保护效果。据程安春教授介绍,“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等已获批为国家一类新药, “鸭病毒性肝炎二价弱毒疫苗”“鸭瘟病毒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等疫苗还在研发中。
随后来自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的徐大为研究员为我们分析了猪蓝耳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据介绍,猪蓝耳病是一种致病机理复杂,病毒血症时间长,免疫应当相对迟缓及检测评估匮乏的疾病,处于一种稳定、活动、爆发的动态循环中,就像是不断升级换代的隐形轰炸机,因此没有最好的疫苗,只有最合适的疫苗,能够满足方便、高效、安全的使用特征。徐大为说,目前有三十多家毒株厂家,灭活和减毒疫苗仍是当前的重点应用。猪蓝耳病疫苗的也必将经历从传统疫苗到基因工程疫苗再到未来新型疫苗的发展道路。
“疫苗佐剂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免疫效果。”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马光辉教授分析了纳微载体作为新型疫苗佐剂所具有的特点,如增强DC对抗原摄取,改变抗原递呈途径,持续释放抗原的优势等,同时可以通过乳膜化技术来制备均一的微纳球来系统研究乳液、纳微球结构、材质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另外马光辉教授还针对禽流感疫苗设计制备了喷鼻疫苗和颗粒注射疫苗,具有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有利于交叉免疫保护。
接着,华工理工大学的谭文松教授分享了题为“病毒疫苗高效工业化生产过程的研究与开发”的报告,主要对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控制难点与要点进行了阐释分析。来自长江证券所的分析师陈佳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动物疫苗行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会议当天,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苏志国,GE医疗王延涛,江苏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以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春等领域专家也分别为大家带来了精彩报告,并与现场听众热烈互动,会议取得良好进展。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旨在为业界人士呈现动物疫苗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产业当前现状,并为今后动物疫苗的不断开拓指明方向。
论坛有助于业内人士交流经验,相互学习,促进动物疫苗研究和生产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