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56|回复: 2

[【随笔】] “左撇子”的历史文化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1 09: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或许大部分人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小时候在学习使用筷子的时候,有的孩子运用左手,家长总是矫正孩子使用右手!任何人也没有告诉我们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被训斥为别人“打架”。近读法国学者皮埃尔-米歇尔•贝尔特朗的著作《左撇子的历史:“与众不同的人”》才恍然大悟,想不到日常生活习俗中这种行为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
正象本书开篇引用托马斯•卡莱尔(1870年)的话:为什么人们倾向于使用右手,这是一个不可解的问题……。我想,可解的是人类的历史也是对“左撇子”偏见的文化史。比如,对于一个脾气不好的人,人们形容他“抬起了左脚”;用“左手的”来形容一个笨拙或不自然的人;当人们谈起一个人陷入困境的时候,通常说他“靠向左边”,……,它们大多数存在于印欧语言中。而在的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习惯中,也往往把非正统的行为视之为旁门左道。
在西方文化中,“右手便利”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书中引用圣奥古斯丁的说法,《圣经》中关于右手、左手的论述:“右手被当作好的部分,被当作善和正义,而左手被当作坏的部分,被当作恶和非正义”。在胡斯《原罪》油画中,女人用左手摘取导致人类堕落的苹果。同时,惯用左手者还被视为具有较强犯罪倾向。
即使在20世纪初的西方医学中,左手便利被当作解剖学上的一种反常,左撇子是出于一种病态的反常。这些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看起来是多么的荒诞不经。
“左手便利”也在改变着当时人们的观念,比如战争中挖坑道,右手难以便于挖掘右手边,而左手正能够提供便利,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用左手“甩石打人,毫厘不差”。在西方绘画史上,诞生了一大批卓有才华“左撇子”政治家、艺术家。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圣女贞德、圣雄甘地、丘吉尔,美国总统胡佛、杜鲁门、福特、里根、乔治•布什、克林顿,还有巴顿将军、鲍威尔将军。某些左撇子具有一种异常的灵活性或一种无以伦比的体力,远远超过正常人(右手便利者),这种可疑的神话表明左撇子是“与众不同的人”!
左撇子的特质也许源于大脑结构。人类的大脑由大脑纵裂分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奇妙之处在于两半球分工不同。左半球支配右半身的活动,具有处理语言、进行抽象思维、逻辑推理、数字运算及分析等功能;右半球则支配左半身的活动,主司节奏、想象、总体形象、空间概念、音乐等。大脑两半球经胼胝体,即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神经纤维相连。胼胝体负责大脑两半球之间的神经信息传导。人们肢体运动的偏向,自然刺激相应半球的大脑发达,从而对人的能力产生明显影响。左撇子多用左肢,右半脑接受的刺激相对多一些,使左撇子带有右脑思维的倾向。所以相对而言,左撇子的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可能更强一些。胼胝体发达,也使左撇子动作上相对更敏捷。这一切在许多卓越的左撇子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放眼现在世界体坛,左撇子称霸网坛的象西班牙天才少年纳达尔,还有对我国国球球手屡屡构成威胁的德国名将波尔。再看我们的乒乓国手,王楠、郭跃,她们横扫右手持拍选手成为家常便饭。
1975年8月13日,美国堪萨斯州托佩卡市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他们设想把全世界的左撇子联合起来,共同争取左撇子的权益。一年后,该组织举行庆祝活动,并将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希望有朝一日全世界的左撇子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1976年的8月13日就成为第一个国际左撇子日。国际左撇子日逐步得到世界各国左撇子组织的承认,纷纷开展庆祝活动。1992年,英国伦敦左撇子俱乐部也将8月13日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并于当年举办他们的第一届国际左撇子日庆典。在英国并设立了国际左撇子日专门网站,宣传国际左撇子日,普及左撇子知识,介绍每年国际左撇子日的活动安排,报道世界各国的庆祝活动。左撇子们宣言,建立国际左撇子日的目的在于团结
世界各地的左撇子为争取自身的利益而斗争,唤起全社会对左撇子问题的关注,提醒人们在一个以右撇子为主的社会中改进产品的设计并更多考虑左撇子的方便与安全,消释数千年来在各种文化中都存在而今天也还在不断制造着的对左撇子的偏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0: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在写此文时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发上来没再插图,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24 1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偶是就左撇子,都说左撇子人聪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1:58 , Processed in 0.35402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