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42|回复: 0

[♥ 奥运快报 ♥] 一切为奥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20 1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年后的今天,北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哪里知道?但政府一定会办好该办的,控制好该控制的。你放心。”

“哦,中国必须在这个时候办奥运吗?许多海外人士认为中国办奥运过早。”

“举办奥运早晚是中国的必经之路。因为,我们在发展。”

“明白。但有代价啊。北京变了,城市失去了原味儿,老北京失去了传统的生活空间。政府越盖高楼,老百姓的房子就越被拆迁……”

“一切都是为了奥运。”

我还清楚地记得,大概是两年前的今天,我跟一位中国奥组委的干部一起路过正在建设中的“鸟巢”,悄悄展开了上述这段对话。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是方向,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希望。“方向” + “希望” = 中国面向未来、谋求发展的动力。

我2003年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已经过去的五年时间里,我一直渴望能与北京共同成长。现在回顾起来,北京的进步始终给我提供的是机会。观察变化中的北京,思考发展中的北京,描写矛盾中的北京,都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财富。此时此刻,我跟北京人一样很平静,抱着好奇心,迎来即将到来的奥运会。

自7月20日开始,北京城将“正式”进入“奥运期”。

北京这几天很炎热,感觉不是一般的热。据说原因跟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持续下的大雨不无关系。据统计,北京今年降水量已比往年多九成,6月降水量则比以往多七成,7月雨水会更多。下了大雨后,天变得更热,是自然规律。我很担心,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届时将如何克服天气障碍、尽量防止体力消耗、发挥本能?据悉,8月8日开幕式的那一天绝对是晴天。但剩下来的奥运期间天气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从我这个前长跑运动员的角度看,至少对室外项目(尤其是田径长跑等体力消耗大的项目)来说,炎热不如下雨。当然,既没有太阳、也不下雨的凉快天气最为理想。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整个奥运期间都是这样的天气似乎不太可能。所以,选手、志愿者、观众们都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

“唉,师傅,又堵车啊。有没有办法啊?我很着急呢!”

“别着急!20号以后就会好的!路上会空空的!”

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北京市交通保障方案,7月20日至9月20日期间,政府将对北京市机动车辆和外地来京车辆实行“单双号”限行措施。政府还要求,在这两个月期间,北京市各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上述这些措施,对北京拥挤的交通体系来说,是一种“福音”,从交通顺畅、空气清污、环境保护等方面来看,也符合“奥运精神”。不过,与此同时,这些措施也会给城市的正常运作、北京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无论对“开车上班族”来说,还是对“公交、地铁族”来说,都弊大于利。只有出租车司机是例外,属于少数的受益者。老百姓如何度过这段不寻常的日子?政府又如何应付这种不寻常所带来的不确定?

我的母校北京大学也为奥运封校了。7月21日至9月18日,北大停止接待游人参观校园,对出入校园的人员(含出租车乘客)则查验证件。机动车凭保卫部印发的北大车证可进出西侧门、东北门;进出南门则须凭竞赛场馆通行证;无有效车证的机动车一般不得进入校园。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乒乓球比赛将在北大体育馆举行,马拉松比赛也将穿行北大校园。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对北大校园的管制也可以理解。奥运期间,我本人将继续住在北大校园里,我的宿舍靠近未名湖,离乒乓球馆有一段距离。但愿奥运期间我的宿舍周围是安静的。因为,大学本质上不是政治或竞赛场所,而是学术场所。

我又想起了那位中国奥组委干部的话:“一切都是为了奥运。”是的,以下这些措施似乎“都是为了奥运”:反恐措施、停止施工、株连乘客、限制上访、进京绕道、车辆限行、错峰上班、查暂住证、地铁安检、手术暂缓、招聘暂停、全国限塑、民航禁液、邮政禁寄……

作为“奥运政策”,“7•20”采取的措施很多。北京严格的管理措施反映出的是,政府对成功举办奥运的信心不够充足,对奥运期间“出事”的担忧已经上升到了恐惧的程度。有关当局如何有效消化“不充足”与“恐惧”,也将成为国内外媒体的焦点。政府能否使奥运会办得既有特色、又高水平呢?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奥运会毕竟是一次在国内凝聚民族精神、在国际发扬国家力量的机会,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机遇。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奥运会也是政府与人民、国内与国外之间不断调整利害关系的一场特殊的政治。北京市民对奥运会表示的态度,在我看来是,“理解和忍耐”。假如老百姓不认同付出这样那样的代价和牺牲,政府的梦是无法实现的。此时此刻,老百姓的伟大,决不能被轻视。

前一阵,我在朝阳公园附近随便蹓跶,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这地方叫“北豆各庄”,整个村庄的气氛似乎完全独立于繁忙中的北京,我有一种走到外地县城的感觉。居住在这条街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从河南、四川等外地来的“农民工”,生活方式原始而朴素。那里的居民很讲究与邻居的人际关系,互相帮助,共同谋生。我跟他们成为了朋友,喝着北京二锅头聊天。

“你们在北京生活得怎么样?”

“找工作不容易啊,生活很艰难啊。”

“为什么来北京打工呢?”

“赚钱嘛。孩子们要上学啊。”

“你们奥运期间做什么?”

“我们所有的工作,盖楼、装修、涂饰等,都要停了。政府说,要维护奥运形象嘛。”

“那你们不工作了?还留在北京吗?”

“没工作了。这条街的所有店也被关闭。回老家也没土地,浪费路费。只能发呆几个月。奥运完了再找呗。”

“什么时候开始停工?”

“7月20号。”

北京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城市,有许多平时不被关注的“角落”。而“后7•20”阶段,那里的居民将体验一种全新的、比较紧张的、有秩序的、麻烦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居民如何表达自己的心声?政府又如何化解居民的不满?将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过,无论如何,我会把他们表达出的真诚铭刻在心中。他们与我一样,从“外面”来到北京,至今依然徘徊着、奋斗着、生活着……
---------------------------------------------------
应该听听不同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3:47 , Processed in 0.2198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