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 近来得louselice^_^兄提点,觉得有必要把以前看过的\"The Elements of Style\"复习一下。今天下午开始读新得的中译本《英文写作指南》,本以为当时原著看得顺风顺水,译文当然更会如秋风扫落叶吧,可翻了几页就觉得磕磕绊绊,一些例句的翻译和我的理解实在大有出入。于是干脆从头来过,并随手记下可疑之处,就变成了这篇小文。其实它更像是笔记,几个鸡毛蒜皮的小错也记下来了,还放过了那些个人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在上下文中尚可之处。本来想做完全书的笔记再发的,可一步步为营就慢了很多,只能先发第一章了。话说回来,这样bite by bite地写也许读起来更容易些。我所针对的是中译本里读起来比较可疑的例句翻译,除了一处引用,参考的只有灵格斯,没Google、Wiki,也极少参看原文,算是一个自我考评,所以主观片面是肯定免不了的,欢迎各位尽情拍砖,等俺都写完再客观全面地学习总结。另外,本文应该和louselice^_^兄想写的内容不甚冲突,有僭勿怪。
[Update] 补完,最后一章无处置喙。本文之志不在逐字逐句的勘误,主要想举一些理解和翻译中的细微之处谈谈个人的看法,借尸还魂,逻辑上承接“Skim vs. scan 及经验浅谈”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24457),因此完全不能用作原书导读,仅具推敲之微功,读者诸君明鉴。
不太了解\"The Elements of Style\"的朋友,推荐先至louselice^_^兄的佳帖“近来搜集的两本英文写作书”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21215) 一游。louselice^_^兄上传到mofile的那个似乎已经失效了,传一个我正在看的PDF版以便对照:http://www.fs2you.com/files/c45a9d21-517a-11dd-90d5-0019d11a795f/。
---------------------------------------- 按完了 ----------------------------------------
本文以《英文写作指南》(W. 斯特伦克、E. B. 怀特著,陈一鸣译,上海译文1992年12月第一版,ISBN: 7-4327-1204-4/H·250) 为依据,列出了我在阅读时发现的译文中的一些失误。每处指疑由三个逻辑行构成:第一行开头的数字为书中页数,后随英文原句 (也不一定);第二行是原译文;最后一行是我的译文,往往碎嘴点评论,一般是说说我翻译时的考虑。请参照原书上下文阅读。
第一章
############################################################
1. 规则一
所有格加'S
所有格加's
2. It's a wise dog that scratches its own fleas.
最聪明的狗也不见得会抓自己身上的虱子。
加上个否定就偏了点。意译的话,狗和虱子都可以免了,不如说“知己之过者,斯智矣” (有点像“石氏嗜狮”),或者干脆“自知者明”。前一个译法和原句的主从结构对应较好,但“过”没法总括“缺点”、“过失”二义;后一个译法扩大了\"fleas\"的范畴,用来说优点亦无不可。而如果要突出\"scratches\",“知”的动作性就太不明显。有些妙语还是老老实实直译的好。
9. one chance of escape
一线潜逃的希望
脱逃,逃走,逃遁,逃出生天,都可以,从本义到上下文,escape都没有“潜” (secretly) 的意思。
12. I hardly knew him, he was so changed.
他变得那么多,我几乎认不出了。
我差点没认出他,他变得太多了。原译变成了一个因果句,味道全无,有悖作者本意。我在第一个“他”后不加“来”,首先是念着音调一扬,气氛不对;其次考虑到和原文里一前一后的him和he对应,表达出那种历尽沧桑后惊见故人,嗓子眼一热的感觉。类似的例子见王道乾先生名译《情人》的第一段 (亦附后)。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合适的情境有很多。一个潜在的危险是搞混“差点-没认出”和“差点没-认出”,这很容易根据上下文避免。
13. Your dedicated whittler requires
你那忠心耿耿的切削工需要
你的那个干起活来全神贯注的细木匠想要。\"Dedicated\"译得太长。我想了一下\"whittle\"的动作就译成“细木匠”,应该还好。原译“需要”嫌含糊。
13, 14. Understanding is that penetrating quality of knowledge that grows from...
理解就是那种源于...的知识的敏锐性
理解是认识过程中那种去洞察的品质,它源于...。重点是\"knowledge\",怎么看都不像“知识”而像“认知”,一查果然不错,又一次印证了韦氏的歹毒。本来\"penetrating\"我翻译成“具有洞察力的”,想想还是更偏动作的,就裸了点,随后又加了个“去”意思一下ing。虽然这个\"that\"是限制性定从,但要作为定义还远不够格,反正汉语里也不讲究这个,还是后置省得念起来憋死。偏题一句,高尔斯华绥有一个短篇《品质》写得很动人啊,初中时一见难忘,诚意推荐。
17. There lies its harm.
但已经有危害性了。
其危害性恰在于此。
27. ironing board
烫衣板
熨衣板
第二章
############################################################
39~41. asylum; gentle alcoholic ne'er-do-well; little, stunted red vixen; Parish French; gibberish; could not place us; \"Yes, lad, you're dandies.\"
庇护;庸庸碌碌、经常酗酒的乡绅;矮小的红色雌狐;巴黎法语;莫名其妙的声音;认不出我们;“是呵,伙计,你们是xxx。”
从\"in time\"和文体、标题猜想,多半是避雨之类的事,asylum译成藏身之处、栖身之所会更顺些,至少也是庇护地。\"Gentle\"未必就是乡绅,汉语里的“好好先生”概括了gentle和ne'er-do-well的大部分内容,俄语的“奥勃洛莫夫”更加贴近而涵义更为丰富。\"Stunted\"未译出,可与little合译作袖珍或迷你,寓其“盆景”之意。有牛津腔英语,就有巴黎腔法语。\"Gibberish\"译成饶舌乱语更准确形象,结合上下文,也许可以稍加发挥,改为厉色疾言的夫子自道。\"Can't place sb.\"说的是那种记不得在哪或怎么见过的似曾相识、若有所忆、恍然如梦,可以译得灵活点,这一句不敢献丑,还请参考《情人》。\"Dandies\"一句念念就知道原译不够味,不如说“嗨,伙计们,你们可人模狗样啦。”
49. in his place
原文未译
取而代之。可以结合上下文译得更简洁些,如“麦克白惑于妻言,弑苏格兰王邓肯而代之,遂己愿,成巫谶” (23字)。“惑”单从这一句看是不准确的,怎样更好?
52. They are sensitive...
原文不引
他们既敏感自尊又能推己及人,既体贴周到又不吹毛求疵,他们的勇气不是用来炫耀而是体现为坚毅,他们的心胸也容得下无伤大雅的玩笑。最后一句有点扯,单看的话原译较好,真是因辞害意啊。这个长句让人不由得想到傅雷先生的名言,“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
66. offset
抵销
意思是这个意思,就是太裸了。攀比、颃颉、抗衡、匹敌、争锋、媲美、比肩、压倒、盖过,都还可以。
67. rude
简陋
这里更重要的含义是原始未开化。“粗糙”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儿去。“朴拙”倒还可以,欠点野,“质朴”更不够野。汉语里的“鲁男子”一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章
############################################################
75. He lives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他远离尘嚣。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当然有这个特定翻译,\"lives\"却也因此难以措词。可以想一想汉语里类似意义的表达,比如“绝世而独立” (原主语是she),“离群索居” (没了自恋的成分,倒常用在自怨自伤的情形下),再综合些可以形容\"madding crowd\"的词,比如“熙熙攘攘”,自然可以译得比较精当。
第四章
############################################################
提示:朗文、牛津、韦氏、美国传统等词典里带有很好的易混词辨析;柯林斯和牛津搭配都是围绕惯用法组织的;每个词条的前一两个义项都值得反复品味。未必把本章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倒也可以从作者鄙视的地方了解些“庸俗”用法。与其它几章不同,这里拣点作者的未尽之意说说,译文就不引了。
98. imply, infer
A implies B; sb. infers B from A
99. inside of
\"Inside of\"用来表示“在…之内,少于”时,多见于美语。
107. nauseous, nauseated
它们从一个词根派生,加-ous表示自身性质,及物动词加-ed表示被动。同样的例子有desirous和desired。
107. nice
Fine类似。
111. Participle for verbal noun.
原书漏译,应改为“现在分词用作动名词。”
读者容易看出,陈一鸣先生的译笔是很流畅的,绝大部分译文都妥贴又符合中文习惯,例如39页的“真是诗中有画” (\"Their words call up pictures.\"),还有一些传神妙笔就不举了,阅读时碰到自可会心一笑。但以个人所见,很少有译本能达到甚至超过原著水准的,所以条件许可的话还是读原文的收获大些。
[附] 《情人》第一段,[法]玛格丽特·杜拉斯著,王道乾译 (私自把第一个停顿改成了句号)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