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7-9 04: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绿字体看得眼睛难受,拷下来,换一种颜色,细细拜读一下——
网罗天下图书 传承中华文明
( 网友评出的好长篇小说 )
文革以后国内十部最好长篇小说 (以出版日期为序)(转帖)
1、 古华 《芙蓉镇》 (1981人民文学出版社 )
评价:“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对极"左"路线破坏了的中国农村生活进行深刻描绘来反思历史。芙蓉镇是一曲严酷的乡村之歌.然而,严酷之中见深情。
2、 张炜 《古船》 (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
评价:《古船》借山东半岛地区重镇“洼狸镇”为中心展开故事,尽显从土地改革到饥饿年代,以及改革开放所经历的社会震荡与心理冲击。其实中国不正如一艘古船吗?
3、 莫言 《红高粱家族》(1987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评价: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史上,《红高粱家族》出现具有审美转型的深刻意义。作者用"虚构叙事"取代"亲历在场",用"酒色财气"颠覆"英雄崇拜",用"灵魂救赎"挑战"旧梦新知",并以强烈的艺术理性精神,宣告了革命英雄传奇神话的历史终结。
4、 贾平凹《废都》(199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评价:《废都》的“废”是形容词,作“颓废”解当不会有大错;“都”即都城,也就是小说中所说的“西京”。作者讲的是麇聚在西京、以作家庄之蝶为首的四大文化名人的颓废故事。从题材上看,似乎没有太特别之处。然而,通读全书,我们便会发现,在这颓废故事的背后蕴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精神之“废”和深刻的文化失望。合书而思,想想上世纪90年代到当前中国社会大背景的浮躁与迷失,我们不由地会感伤而叹喟。
5、 张承志《心灵史》(1995年海南出版社)
评价: 张承志是当代中国最被误解的作家,《心灵史》也是最被误解的杰作。如果你觉得它晦涩难懂,那是因为你没有用心去聆听。它不是一个宗教的苦难史,更不是为历史翻案,而是关于人的精神追求的述说。借用张承志自己的话:“...不应该认为我描写的只是宗教。我一直描写的,都是你们一直追求的理想。是的,就是理想、希望、追求...” 敬重张承志,他的书中有理想、有青春、有正义、尤有信仰!
6、 王安忆《长恨歌》(1995年作家出版社)
评价: 王安忆的《长恨歌》看后,合卷,想了想,一句话,如果世间有什么作品可以佩得上长安居士代表作的名字,王安忆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与白先勇笔下的上海不同,白的笔下是泛黄加旧的上海,蒙了纱般的忧愁;与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不同,张的上海是单张独立的剧照,鲜明如戏般好看;王安忆的上海在缓缓流淌,连贯着今有明有般的真实,让你实在透不过气来的琐碎。
7、 张洁《无字》(199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评价:《无字》是作者对纷繁广阔的社会生活沉淀过滤,通过书写女性的历史、透视婚姻与家庭的关系来谱写的一曲沉重的女性悲歌。这中间实在让人佩服书中仅有的两个男主角以及由这两个人串联起来的一部战争史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时事变迁。政治是不是捉弄人的?想来应该不是,政治是给玩得起的人玩的,所以无所谓捉弄。
8、 史铁生《务虚笔记》(2001年山东文艺出版社)
评价:读完《务虚笔记》会有一种短暂的失语症,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心灵的叩问,当一系列精神洗礼结束后,心里则留下了更多的空洞,更多无处倾泻的言语。关于生死,关于苦难,关于爱情,关于过去未来,关于开始结束……《务虚笔记》几乎承载了史铁生所有的思维程序,以及他充满苦难的人生旅途。
9、 韩少功《马桥词典》(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评价:《马桥词典》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一百一十五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作实践,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的收获。.
10、刘醒龙《圣天门口》(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评价:从1992年起,刘醒龙以《村支书》、《凤凰琴》、《秋风醉了》等中篇小说为中国文坛带来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也以其深厚的现实主义力度打动了读者。三卷本的《圣天门口》,虽然依然是在写故乡的土、故乡的人、故乡的事,但其文其质,被认为是作者脱胎换骨之作, 他将自己的艺术关注视野投射向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作品洋溢的浓厚现实主义精神读来让人感动。
值得收藏的小说:《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
网友认为以上两部小说反响大,但没有入围10强的原因:
《白鹿原》与《平凡的世界》,前者艺术上太过粗疏,后者情节处理上有很严重的硬伤。
一、关于《白鹿原》(1987人民文学出版社)
1.地名、传说、姓氏拙劣的巧合。由传说中的白鹿进而形成白鹿原的地名可以,由居于此地白、鹿两个家族姓氏形成白鹿原的地名也可,然将传说、姓氏、地名三者强扭在一起,混为一谈,实在是作者构思上的一大勉强之处。
2.《白鹿原》开篇,过去时与现在时的混乱。
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1991年出版)做为一部长篇小说确实有让人尊重的地方,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其结尾处在田晓霞死亡上的处理,不能不说是一大硬伤,也使得整部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跌份。一部作品,一部文学作品,一部艺术著作,如果不得不让他的本来能够正常活着的人物很不正常的死去,那么不论这个人物是以何种方式死去的,死的早或晚,其凶手都只能有一个,那就是作者。类似的情况是很有一些的,比如现在所论的田晓霞之死,比如电视剧《京华烟云》——请注意并非林语堂先生的小说原著——里的曹丽华之死,再比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中乔光朴原配妻子之死等等,有的是为了迁就某个人物经历的合理性,有的便是作者构思出现偏差。
80后青年应该看的两部中国小说 : 《凤凰台》 、《第十一戒》
1.向本贵《凤凰台》(2004年花城出版社):该作不但对中国自建国以后各个重大历史时期有着深刻的描写,更将这些时期中农民的命运做了深入的反映,自始至终,都会给你的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其中犹以一个对土地有着深深的感情的善良的地主田大榜的形象的塑造,更让人不能不发出深沉的感叹。对于没经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讲,它完全可以为之补上一堂生动而鲜明的历史课,对极左路线的荒谬和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一个鲜明的认识。
2.黄梵:《第十一戒》(2003年大众文艺出版社)。看过《洛丽塔》《钢琴师》等作品的朋友可以将之做一个比较,看一看它的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如何。网友觉得相比之下,它决不逊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