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60|回复: 18

[艺术收藏♡] 艺术  图话北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30 21: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淀桥
说它巧,它又巧,小孩骑着银元宝,摇啊摇,摇到银淀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21: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晨钟暮鼓,就是钟鼓楼敲击钟报时的事。在没有钟表的旧年代里,人们都得听钟鼓楼的响动,它要是哑巴了,那可给京城老百姓的生活裹乱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21: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雍和宫:上香许愿,观光赏月,吃喝玩乐的好地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21: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兼高教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9: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坛庙会
逛庙会可以买到格式各样的手工艺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9: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甭管什么年代,只要一打仗,人们都盼望着自己的队伍大获全胜。古代出兵,军队打这一过,城头就响起了胜利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9: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庙,明清两代皇室的祖庙,如今没有皇帝了,就改成了劳动人们文化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9: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则当代笑话,说的是有一位持西北口音的人头一回来北京,想去建国门。上汽车的时候他掏出一张百元钞票冲售票员说:“见过嘛。”售票员一听就生气了。后来总算是弄清楚了,西北话的“建国门”跟北京话的“见过嘛”发音挺像,闹误会了。
  提起建国门,那得说说著名的古观象台。这座观象台是明朝人郭守敬利用元大都的角楼修建起来的。那会儿建国门一带叫做“都邑东墉下”,观天象的角楼叫做“大都司天台”,又称观星台。再往后,这地方曾经多次更名改称,比如国立天文陈列馆、北京天文馆、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等等。现在的古观象台上共有八件清代制作的古观象仪器,它们是玑衡抚辰仪、黄道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仪和地平经纬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9: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绿地面积12.2公顷。公园运用简洁的设计手法,突出展现城墙的残缺之美。漫步公园内,古树掩映,绿草茵茵,绵延古朴的明城墙及深沉凝重的角楼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民族的沧桑。公园内“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展现崇文深厚之文化积淀,令人凭添无限的遐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9: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潘家园古玩市场------中国古玩的聚集地有仿古家俱、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皮影脸 谱、佛教信物、民族服装、服 饰、文革遗物及生活用品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9: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定门位于北京,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瓮城墙顶宽6米。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一间6.70米,高8米,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北铡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首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起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这里经营古玩字画的店铺很多。大多数外国人来京旅游都要到这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仁堂药店原名叫“同仁常乐家老铺”,开业于清朝康熙八年(1699年)。该店经营的中草药和丸、散、膏、丹等各种中成药,以选料真实、炮制讲究、药味齐全著称于世。

  同仁堂药店的创办人姓乐,原籍浙江宁波府,最初,以摇串铃走街串巷行医、卖小药维持生活。清朝初年乐尊育时进了清宫的太医院,乐尊育的儿子乐梧岗在前门外大栅栏内开办了同仁堂药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话儿说:“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那可不成。脚底有了劲儿,脸面上才有光。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内联升啊。老年间那阵子,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靸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

   老北京人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够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

   公元一八五三年(清咸丰三年)建店,创始人赵廷,店名内联升,“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该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打坐轿人的主意,是当时的市场定位。选址北京东江米巷(今台基厂),后经几易其址,1956年公司合营后,迁至大栅栏商业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19年(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传多年的歌谣“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是对瑞蚨祥名满京城的生动写照。  
  瑞蚨祥创始人叫孟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他以经营土布开始,字号为万蚨祥。生意兴隆,就到上海、青岛、天津等地设立连锁店,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营品种也日益增多,增加了绫罗绸缎、皮货等高档商品。
  从第二代传人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在清光绪初年,由孟瓤侯在前门外鲜鱼口内抄手胡同租房设庄,批发大捻布。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后,洋布大量涌入我国,孟瓤侯向孟洛川建议,开设布店,孟洛川出资八万两银在大栅栏买到铺面房,正式开办瑞蚨祥布店。
  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 (也称东号),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城有很多男人喜欢下中国象棋,他们经常在街头巷尾摆棋对弈。中国象棋将棋盘一分为二,当间有个楚河汉界。车马象士炮各两个,兵(或卒)五个,将(帅)一个,黑红双方共三十二个棋子。基本的着法有个顺口溜:红先黑后,输了不臭。马走日象走田,车走一趟线,隔山打炮弹,老将不见面,兵卒不能向后转。

  大多数下棋的人都能守规矩、讲文明,但也有那浑不吝的。这号人走错了步、看差了子,老想悔棋,要是对方不让,他一生气兴许把棋盘给“周(扌+周)” 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有人在棋盘上写了一句警示语:举手勿悔,落地生根。那么看棋的呢?多数人都能静观其变、不动声色。但也有那种爱支招、瞎起哄的,一来劲儿说不定还伸手去挪棋子呢。为了提醒这种人注意,有人在棋盘上写了一幅对子:观棋不语真君子,看枰勿动大丈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秧歌的历史十分悠久,以至于很难考证其确切的来源了。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古时候的秧歌与农业生产、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秧歌也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时到如今,秧歌的生命力依然强盛不衰。在农村只有在逢年过节才大跳特跳的秧歌,在现代都市里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的一种日常休闲活动。欢快的锣鼓点、诙谐的唢呐声、花哨的衣着以及风趣的舞姿,构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完。
祝福北京明天更美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wins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7-2 2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啊,想起以前上学的日子.
休息日就老北京的到处跑.
国子监德胜门最熟,画的可真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45 , Processed in 0.0986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