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63|回复: 0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7 23: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自己无意中发现郑师渠著的《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兴趣之余就拿回来看。自己打开扉页时,想起许纪霖在《一个被遗忘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的书评中提到王德威教授曾经的一句名言:“没有晚清,何来五四?要寻找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起源,不能仅仅回溯到五四,晚清是一段比五四更重要的转型时代。”
作者这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涉及国粹派和国粹思想的兴起,国粹派的文化观,国粹派的经学思想、史学思想、伦理思想,国粹思潮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等等。目前看到前三章,在前言中,作者认为晚清兴起的国粹派看到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一致性,相信文化危机是更本质、更深刻的民族危机,于是提出“保种、爱国、存学”口号,呼吁重视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作者提出国粹思潮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在传统的学术文化领域的延伸的新观点。
第一章 国粹派的崛起。首先,中国20世纪初风行的“国粹”一词,于古无征,而是舶之于日本。而日本国粹思潮缘起对明治政府片面推行“欧化”政策的反拨,国粹派反对的是政府盲目的“欧化”政策,而非其“欧化”本身。因此,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富国强兵论者,是民族主义者。”但在日本明治后期逐渐走向反面,与军国主义结伴而行。
其次,国粹派的界定。著者将晚清国粹派作如下界定:国粹派是革命派队伍中的一个派别,他们多是一些具有传统学术根柢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仅主张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汲取精灵,以增强排满革命宣传的魄力,而且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所以,他们一身二任:即是激烈的排满革命派,又是热衷于重新整理和研究传统学术,推动其现代化著名的国学大家。他们追求中国社会的民主化,但更关切传统文化的命运,孜孜以复兴中国文化自任。
第三,国粹派的重要阵地——国学保存会成立,机关刊物《国粹学报》,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是晚清国粹派崛起的重要标志。其代表人物有邓实、黄节、刘师培、马叙伦、章太炎等。
第二章  国粹派及国粹思潮出现的历史原因。首先,作者以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的“心理革命”入手,探讨19世纪最后60年国人“心理革命”态势的变化,从而得出20世纪初国人思想向传统文化回归。最后作者认为国粹派出现基于以下原因:对民族危机的独特思考:欲藉中国文化的智慧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适应排满革命的需要;受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晚清今古之争的激动;受日本国粹思潮的影响。
其次,作者探讨了国粹派的学术渊源。国粹派继承了清代朴学的绪余,是以清代皖派朴学为基础,以古文经学为中坚的学术派别。
最后,作者比较了中日国粹派出现的历史机缘的异同。作者认为民族主义的崛起和对东西文化的反思是两国国粹思潮涌起的相类似的历史机缘。其歧异性在于:日本国粹思潮是对明治维新的校正和调谐,中国国粹派首先是反清革命派;日本更多是在“民族性”意义上使用国粹,刊物以“日本人”定名,中国将之等同于“国学”“国故”,刊物是“国粹”定名;日本国粹最终走向“扩张”,中国国粹热衷于祖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力主亚洲民族的亲和与世界各国的平等,这不能不说是反映了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谦和宽大的风度。
第三章 国粹派的新学知识系统。作者探讨了国粹派知识结构的特点、进化论的宇宙观的确立及社会学理论的吸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21:45 , Processed in 0.27609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