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46|回复: 0

[【教育时事】] 香港《大公报》:中国大学生缘何有交际障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2 0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大公报》6月20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就业是所有人所面对的压力,但是,为何却成了阻碍中国大学生交际的最大障碍呢?社会的压力(即就业压力)很容易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教育体系这个传导杠杆传输到大学生身上。于是,大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比如发奋学习是为了就业,社会实践是为了就业,考研是为了就业……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就业增加砝码,乃至不怕捏造虚假信息。

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28所高等院校的74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比其它的心理问题相对更普遍。

负责此次调查的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首席策划杨利平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以前也存在,但是之前我们主要关注大学生的温饱、学业等问题,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

杨利平指出了教育部门(尤其是高校)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中所存在的教育不足,但是,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仅仅是调查中所显示的这么简单吗?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表示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就业。同时,也有53.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是最大的压力。

尽管这是表象,但无疑给我们提供了找到真正原因的线索。就业是所有人所面对的压力,但是,为何却成了阻碍大学生交际的最大障碍呢?社会的压力(即就业压力)很容易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教育体系这个传导杠杆传输到大学生(包括大学教师)身上。于是,大学生在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比如发奋学习是为了就业,社会实践是为了就业,考研是为了就业……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将来就业增加砝码,乃至不怕捏造虚假信息。

这是直接原因,而深层次原因,尽管或多或少还能够牵涉到这个直接原因上,但是,其背后的原因是完全不能忽视的。

首先,教育体系中的一些岗位和职能缺失导致高校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辅导员,按理说辅导员就是辅导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当然也包括思想政治修养辅导。可是,不管是以前的辅导员还是如今的辅导员,都成为了一种摆设,要么成了一些人的跳板——比如读研考博,要么被架空。更多的高校(教育)本身就存在问题,他们以就业(或者升学)高低为最后考量标准,所有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没有就业(或者升学)率,就没有教育经费!没有教育经费一切都无法正常开展。

其次,学校教育缺失了爱的教育,家庭教育也缺失了爱的教育——很多问题都是因为不会爱而造成的,比如孤僻、自我心理。“80后”(也包括部分“90后”)在汶川大地震前饱受指责,汶川大地震后备受表扬,但这些并不能就此把这一代人爱的教育的裂痕从此缝合上。这一代人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他们往往承载著父母过高的期望,所以一切物质供给都不成为问题。爱的教育的缺失,成了导致众多问题的根源。

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在其小女儿吴青上大学之前,特别叮嘱她:上大学了要适当找个对象。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在思想越来越开放的现在,可有家长这么交代过?谈对象要找什么样什么样的倒是交代得一清二楚。有27%的大学生交际障碍来自于情感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6:44 , Processed in 0.1712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