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heitianma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6月16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6 00: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06月16日曾荫权成唯一获有效提名候选人 自动当选特首

 
 中新网2005年6月16日电 综合香港媒体报道,香港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周四(16日)下午5时结束后,行政长官补选选举主任朱芬龄宣布,曾荫权自动当选,将成为新的行政长官。

  朱芬龄在今天下午5点30分宣布行政长官选举结果,她表示,行政长官选举提名期今天下午5时结束,选举办事处共接获6份提名表格,其中有一份有效。由曾荫权提交的提名表格上,有674位选举委员的提名签署。

  经审阅和核对提名表格内所提供的各项资料后,她确定674位选委的提名签署有效,以及曾荫权完全符合行政长官选举候选人的法定资格,因此她于本月15日,根据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第17条,裁定曾荫权获得有效提名,成为2005年行政长官选举的候选人。

  由于在提名期结束期时,只得一名候选人获得有效提名,朱芬龄根据行政长官选举条例第23和第28条,宣布曾荫权于2005年行政长官选举中,成为选出者及当选。

评论:就一个候选人,肯定当选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0: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6月16日时乐蒙逝世

  时乐蒙(1915—2008),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1915年12月生于河南伊川县酒后村。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喜爱弹琴唱歌。1928年入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科学习音乐,在进步同学影响下,开始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4年毕业。翌年到郑州任小学和中学音乐教师。他对河南豫剧、越调、曲剧、平调、二夹弦、坠子等民间戏曲、曲艺有浓厚的兴趣。1938年到延安,11月入陕北公学 学习。1939年2月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学习指挥和作曲,1940年5月毕业后留校任指挥。兼任延安女子大学及部队艺术学校教员、延安市音乐工作委员会主席等职。1944年10月,调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先后任重庆市军管会文艺处长、川东军区文化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1979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任《歌曲》月刊主编。2008年6月16日15点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时乐蒙的音乐创作活动始于40年代初。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时,他写了《保卫莫斯科》等歌曲,并参加了秧歌剧《血泪仇》、《周子山》的创作。这一时期他主要从事指挥和社会音乐工作。他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1949年以后。1950—1984年,他写有歌曲500多首,并创作了大合唱《祖国万岁》(魏风词)、《长征大合唱》(陈其通词),歌剧《两个女红军》(陈其通编剧),舞剧《湘江北上》(与陆原、张赫合作)以及电影《探亲记》、《五彩路》、《泪痕》(与陆祖龙合作)、《柳暗花明》(与陆祖龙合作)的配乐。1963—1964年和1982—1985年,他先后参加并主持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及《中国革命之歌》的音乐创作。
  时乐蒙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他善于将民间传统音调加以选择、变化、丰富、发展,使其为表现新的生活内容而焕发出异彩,获得新的生命力。独唱歌曲《三头黄牛一套马》是根据河南坠子“大起板”的两个乐句发展而成。合唱曲《不朽的战士黄继光》则是将北方曲艺大鼓的音调,结合京剧的快板节奏,运用合唱的艺术手法而创作的。在大合唱《祖国万岁》中,他选用了陕西“碗碗腔”的音调作为基本主题,并以此为基调贯穿全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则吸收了四川民歌和川江号子的因素,赋于其高亢、豪放的性格。在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他写出了许多旋律优美、个性迥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如《歌唱二郎山》、《小河淌水》、《花溪水》等为国内外人民所喜爱。
  提到时乐蒙,人们会将他与歌曲《歌唱二郎山》《长征》相联系。时乐蒙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在多年的创作中,他始终注重汲取民间音乐的丰富养分,使其焕发出新的魅力。他的成名作《三套黄牛一套马》,就是根据河南坠子“大起板”的音调素材发展而成。1950年的一曲《歌唱二郎山》,是从大别山区的信阳民间小调改编而来的。
  1952年,时乐蒙被总政治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称号,他也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63年~1964年初,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搬上首都舞台,共选用了时老创作的《就义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等7首歌曲。
  
  
  评论:一位颇受尊重的平民音乐家, 一生军歌嘹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0: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6月16日晚8点,由三星主办的“欢庆北京2008奥运会‘龙之梦’三星音乐盛典演唱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盛大举行。
  

最华美的声音、最当红的港台歌星、最具人气的韩国偶像,齐聚在此次音乐盛会,并呈现精彩表演。

本次音乐盛典将以“迎接奥运,树立三星品牌形象”为主题,涵盖各种音乐元素,强调音乐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整台演唱会的舞台设计和节目包装也将紧扣这一主题,为观众呈现出彩虹般的音乐大餐。演唱会更充分展示出龙的旭日升天的气势,更有精彩而隆重的画龙点睛开幕仪式。

演唱会更是巨星云集,韩国当红偶像安七炫、港台著名歌星梁咏琪、陈慧琳、光良及国内实力歌手孙楠等,更诚邀了北京电视台最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徐春妮小姐和王旭东先生作为演唱会的主持人。


确实不错的演唱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非洲儿童日 





  为了使人们了解生活在非洲大陆51个国家里的3亿儿童正在遭受饥馑、战争、贫穷、疾病等灾难,1991年6月13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宣布将当年的6月16日定为“国际非洲儿童日”。
  把“国际非洲儿童日”定在6月16日,也是为了纪念震惊世界的索韦托屠杀儿童案15周年。1976年6月16日,南非约翰内斯堡市郊黑人聚居的索韦托区的数千名学生示威游行,当局出动大批警察镇压,打死打伤1000多人,逮捕100多人。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发表研究报告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非洲的粮食短缺问题,到2025年,非洲将会有接近4200万名儿童因饥饿导致营养不良。报告说,根据专家估计的“最坏状况”,即在农业投入萎缩和粮食产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的数量将有可能从现在的3270万增至5510万。即便非洲国家保持目前农业缓慢发展的势头,也无法遏制营养不良问题的继续恶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长威尼曼说,全球死于可防范疾病的儿童非洲占一半。
  威尼曼说,全球每年逾一千万名儿童死于大体上可以防范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疾病和营养不良。在这一千万人中,约五百万是非洲儿童。

评论:让全世界都来关爱非洲儿童吧!让非洲儿童们在世界的关爱中快乐健康成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里克·阿德尔曼出生



  姓名: 里克·阿德尔曼 (Rick Adelman)
  国籍:美国
  现执教球队: 休斯顿火箭队
  生日: 1946-6-16
  身高:6英尺1英寸
  体重:175磅
  曾执教:开拓者队、勇士队、国王队
  执教胜率:860胜537负(截止到08-09赛季)
  季后赛胜率:79胜78负(截止到08-09赛季)
  全明星执教经历:2003年
  在火箭队期间 年薪:三百万美元 合同为期三年

成名于国王队的NBA战术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1: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6月16日,北京奥组委委员田麦久(左)将火炬交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重庆传递。

薄熙来书记个子好高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6: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

胡锦涛会见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

国家主席胡锦涛16日在上海西郊宾馆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胡锦涛指出,今年是中巴建交55周年。55年的交往历史表明,我们是真正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有着全天候友谊、全方位合作。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地珍视中巴传统友谊,重视发展中巴关系,愿意加强两国各层次友好往来,深化双方各领域互利合作,把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胡锦涛对进一步发展中巴关系提出重要建议,强调要保持高层互访势头,通过两国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经常接触,增强政治互信,推动各领域合作;拓宽经贸合作领域,加紧对中巴经贸合作5年规划的联合研究,争取早日达成中巴自由贸易协议;加快巴基斯坦灾区重建进程,争取双方早日就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中方为巴基斯坦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医院和建设地震台网等事宜作出决定;深化安全合作,继续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保持密切合作,落实双方达成的各项相关合作文件。



评论:巴中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7: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1890年6月16日--中国国学大师陈寅恪出生。


  

陈寅恪(1890年6月16日-1969年10月7日)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属陈氏义门堂。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柳如是别传》。其父陈三立是著名诗人,维新四公子之一,曾任三江师范学堂总教席。

光绪二十八年(1902),陈寅恪随兄衡恪东渡日本,入日本巢鸭弘文学院。1905年因足疾辍学回国,后就读上海吴淞复旦公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回国。1918年冬又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再渡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在留学期间,他勤奋学习、积蓄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具备了阅读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特精。文字是研究史学的工具,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
  1925年,陈寅恪回国。这时,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设立国学研究院,其“基本观念,是想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整理国故”。聘任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人为导师。当时的研究院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梁启超也很尊重他,虚心地向人介绍:“陈先生的学问胜过我。”他们都曾极力向校方举荐他。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著述。在清华大学开设语文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他讲课时、或引用多种语言,佐证历史;或引诗举史,从《连宫洞》到《琵琶行》、《长恨歌》,皆信口道出,而文字出处,又无不准确,伴随而来的阐发更是精当,令人叹服!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陈寅恪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哲学三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组长,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
  陈寅恪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比较方法,对一些资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并在这个基础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中考证出关键所在,用以解决一系列问题,求得历史面目的真相。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日军直逼平津。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义愤绝食,溘然长逝。治丧完毕,寅恪随校南迁,过着颠沛流离的旅途生活。1938年秋,西南联大迁至昆明,他随校到达昆明。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又一次拒命,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当时,面对民族危亡,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寅恪感到痛心,而桂林某些御用文人,竟发起向蒋介石献九鼎的无聊活动,劝他参加,他作《癸未春日感赋》:“九鼎铭辞争讼德,百年粗粝总伤贫”。以示讽刺。这一时期,在繁忙的教学中,他仍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两部著作,对隋唐史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为后人研究隋唐史开辟了新的途径。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再次应聘去牛津大学任教,并顺便到伦敦治疗眼睛,经英医诊治开刀,不仅无效,目疾反而加剧,最后下了双目失明已成定局的诊断书。寅恪怀着失望的心情,辞去聘约,于1949年返回祖国,任教于清华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解放前夕,他到广州,拒绝了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要他去台湾、香港的邀聘,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于中山大学。遂移教于中山大学。
  解放后,他受到党和政府的器重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先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史馆副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据《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仅有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函请陈寅恪任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第二所长记载,并注明辞谢未就,荐陈垣代己。上述职务据《修水县志稿》),继续任中山大学教授。自1956年,陈毅、陶铸、周扬、胡乔木等中央领导人,都先后去看望过他。陶铸尊重他的学识和人品,1957年亲自关心他的助手配备和眼疾治疗。1962年,他的右腿跌骨折,又给他派护士轮班照顾,在广东知识界传为美谈。1962年,胡乔木前往看望,关心他的文集出版。他说:“盖棺有期,出版无日。”胡乔木笑答:“出版有期,盖棺尚早。”在助手的帮助下,他把《隋唐制度渊源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以外的旧文,编为《塞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并写有专著《柳如是传》,最后撰《寒柳堂记梦》。他的助手黄萱曾感慨地说:“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即《柳如是别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十年动乱期间,陈寅恪遭到残酷折磨。使他最伤心的是,他珍藏多年的大量书籍、诗文稿,多被洗劫。1969年10月7日在广州含恨离开人世。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他的学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文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真知识分子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8: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早稻田大学为中国政府赠送的孔子像举行揭幕仪式
2008年06月16日






新华网东京6月16日电(记者 何德功)日本早稻田大学16日为中国政府赠送给早稻田大学的孔子像举行揭幕仪式。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在揭幕仪式上说,孔子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和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

  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日本外务大臣政务官宇野治、
中国驻日大使馆公使孔铉佑等出席了揭幕仪式。

  白井克彦说,去年12月,早稻田大学校友福田康夫首相访问了孔子故乡山东省曲阜市,受到了山东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我校,并发表重要演讲。中国政府向早稻田大学赠送孔子像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座孔子像今后将永远矗立在早稻田大学的大隈庭园内供人瞻仰。

  中国驻日大使馆公使孔铉佑宣读了崔天凯大使的贺词。贺词说,孔子思想是我们的共同财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孔子思想在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方面都给人以很多有益的启迪,对社会与世界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山东省副省长才利民在贺词中说,早稻田大学是日本最著名的大学之一,为中日教育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贡献,今天揭幕的孔子塑像是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期间,中国政府向早稻田大学赠送的“国礼”,山东省人民政府承担了孔子像的设计、制作和赠送等具体事务,对此,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最后,早稻田大学校长白井克彦和出席揭幕仪式的贵宾们一起,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孔子青铜塑像揭幕。孔子塑像有两米高,基座上写有孔子生平。这是中国政府赠送给日本大学的第一座孔子像。


点评:中日文化交流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6月16日,微软宣布,董事长比尔·盖茨将逐步移交他在该公司的日常工作,以便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他在“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

据美联社报道,微软宣布过渡期为两年,以确保盖茨日常职责平稳和有序地交接。该公司还表示,2008年7月之后,盖茨将继续担任董事长一职,并做为顾问对该公司核心发展计划提供建议。
  退休后的盖茨
  退休后盖茨将把20%的时间用在微软项目上,剩余80%的时间从事慈善事业。
  促进盖茨根本转变的是1993年秋天,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撼。老盖茨对儿子说,应该建立基金会,开展慈善工作,盖茨于是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盖茨预想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将来也许我会呆在基金会中,暗暗地想着:糟了!微软的那些家伙正坐在一起开会,然后作出很酷的决定,而我没有机会了。
钦佩GATES的精神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8: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1年6月16日——乔魁多出生,高粱专家。

  

乔魁多,高粱专家。育成以熊岳253为代表的多个高产高粱品种和杂交种在生产上推广;主持撰写《中国高粱栽培学》、《中国高粱品种志》等专著;为发展我国高粱生产做出了贡献。
  乔魁多1911年6月16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大甘河畔。1924年到海城县第一高小读书,1927年就读于海城县中学。中小学期间,在颇有学识和社会名望的外祖父及大舅父的熏陶下,他系统地接受过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教育,树立起求学问、讲礼仪、图报国的信念。1931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报考了免交学费的营口新制师范学校,回乡作小学教员。1935年,他以优异成绩被奉天农业大学录取,并靠公费读完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到奉天省立海城农科国民高等学校任教。他边教书边开始初期的高粱品种改良研究。他发动学生广泛搜集高粱地方品种,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测产、混合留种的办法,在1942年从400多个大白壳高粱的穗行中选得茎杆坚韧、抗倒伏、耐水淹、产量高、食味好的一个新品种,分发给农户种植。直至1948年这个品种在海城沿河地区还有栽培,群众称之为“小白壳高粱”。品种改良的初始成功,使他对高粱的研究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1944年,日满统治者在东北教育界大肆搜捕有反满抗日思想的中国教师,在奉天农业大学岩诚鹿十郎教授的保护下,乔魁多幸免于难,来到奉天省实业厅和辽中县实业厅任技士。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失业了。为谋生计,1946年春他辗转于沈阳、长春担任中学生物教员。1947年他远程徒步回到家乡,此时,他一贫如洗,依靠亲友接济的一间草房和几亩薄地度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如一声春雷——给中国农村大地恢复了生机,也给乔魁多带来了希望。他被定为贫农成分,分得了土地,参加了农会。1948年初,经农会推荐到辽南行署举办的辽海鞍教师研究班学习,结业后被调至辽宁省熊岳农业试验站任农业技师,主持高粱研究工作。当时,研究人员奇缺,工作十分劳累,1950年冬终因以往动荡生活的摧残患了严重的心脏病。病疼缠身、妻弱子小,处境极端困难。熊岳试验站党组织立即将乔魁多送到鞍山汤岗子疗养院治疗。1952年夏病愈出院后他怀着报答共产党大恩大德的激情,又起早贪黑地忙碌于高粱试验地里。1957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始终以中共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农业科学研究战线上勤奋耕耘。
  1960年,他被调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直到1985年,先后担任过作物研究所、作物育种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他一面组织全所的科学研究工作,一面主持高粱育种、栽培和品种资源研究的国家和省重点课题。72岁时,他筹备组建了全国高粱研究中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被任命为名誉所长。他还兼任历届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组成员,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作物学会和沈阳市作物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辽宁农业科学》编委会委员等职。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各级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编辑本段]乔魁多先生简历
  1911年6月16日 出生于奉天省海城县大河铺村(现辽宁省海城市东四镇大甘村)。
  1926年12月 毕业于海城县第一高等小学。
  1931年12月 毕业于海城县中学。
  1934年12月 毕业于营口新制师范学校。
  1938年12月 毕业于奉天农业大学农学系。
  1939—1944年 任奉天省立海城农科国民高等学校教员。
  1944—1945年 任奉天省实业厅、辽中县实业科技士。
  1946年 任沈阳、长春青年复学就业铺导处及中学进修班教员。
  1948年5月 结业于中共辽南行署辽海鞍教师研究班。
  1948年5月—1960年3月 任辽宁省熊岳农业科学试验所农业技师、研究室主任。
  1960年3月—1985年 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作物育种研究所副所长、所长,高粱研究所名誉所长,高级农艺师、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辽宁省农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作物学会和沈阳市作物学会副理事长。
  1985年 离休。
[编辑本段]乔魁多先生主要论著
  1 乔魁多.不同类型高粱开花习性的初步观察.辽宁农业科学,1963,(3):27—28.
  2 乔魁多.辽宁高粱品种分布情况和因地制宜地选用高粱品种的经验.中国农报,1963,(4):26—30.
  3 乔魁多主编.中国高粱品种志.上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4 乔魁多主编.中国高粱品种志.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5 乔魁多主编.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目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6 乔魁多,王富德.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191—201.
  7 乔魁多主编.辽宁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沈阳:新农业杂志出版社,1985.
  8 乔魁多主编.中国高粱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编辑本段]育成多个高产品种和杂交种
  早在本世纪40年代,他就改良成功称为小白壳的高粱品种在生产上应用。50年代初,他和育种课题组的同志们一起,利用广泛搜集的辽南高梁地方品种作材料进行系统选育。先后从“盖县小黄壳”中经一次单株选择育成“熊岳253”,从“盖县早黑壳”中经连续混合选择育成“熊岳334”。从“辽阳早黑壳”中经混合选择育成“熊岳360”,分别于1957年和1962年由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认为推广品种。其中“熊岳253”比地方品种平均增产20%,推广面积累计达1500万亩,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改良品种,也是杂交高梁推广前辽宁省的主栽品种,在甘肃、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也有广泛种植。“熊岳334”和“熊岳360”也比地方品种增产10%以上。
  在品种选育目标上,乔魁多强调生态适应性,主张为不同的生态地区选育不同类型的品种。在性状选择上,他重视综合表现,主张一个品种应兼具丰产、抗病虫、品质优良和经济实用等特点。他勤于实践,反复观察、精心比较,对品种的优劣有着深刻的洞察力。1970年春,他在海南岛山西南繁育种队的试验地里,逐区逐行地观察各种高粱试验材料。当走到一个杂交种小区前时,绕着这两个5米行长的小区转来转去。从穗到叶,从茎到根,边看边测数据,边琢磨,足有半个小时之久,神情异常集中。接着,他询问了该杂交种的父本系谱,并且认真地观察了父本系的表现。他指出该父本系是个很有价值的恢复系,希望在辽宁推广这个杂交种,这便是后来在辽宁西部广泛种植的“晋杂1号”。这个恢复系也是全国最著名的恢复系之一——“晋辐1号”。他从未向别人提起过此事,每当别人谈到时,总是报以淡淡的微笑。为解决辽宁省麦、油下茬夏种粮食的问题,他60余岁时仍亲自去昌图县金家科研基地蹲点,与基地同志一起选育出“金杂3号”早熟高梁杂交种和“117A”雄性不育系,对发展夏播粮食生产起了一定作用。在选育方法上,他十分注意吸收先进技术和选择新试材,以不断提高育种水平,1965年他赴罗马尼亚考察回国后,撰写出《罗马尼亚的杂交高梁发展概况》一文,建议我国重视高粱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得到农业部领导的赞同和支持,从而推动了我国杂交高粱的迅速发展。1979年,他引进美国新育成的高粱雄性不育系“T×622A”等,果断地决定引种鉴定和直接利用同步进行,亲自去海南岛主持组配杂交种和产量鉴定。同时,将不育系的种子分发给全省各高梁育种单位,开展协作攻关。经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他指出“T×622A”是一个优良不育系,可以取代应用多年的“T×3197A”,作为春播晚熟高梁区的主栽不育系使用。在他的指导下,辽宁省各高粱选育单位相继育成“辽宁1号”、“沈杂3号”、“铁杂7号”“锦杂4号”等一批新杂交种。他适时地领导并主持了这批新杂交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中间试验,使它们以每年扩种几十万亩的速度在辽宁及邻近省份推广,并很快取代了原用杂交种,致使辽宁省高粱单产和制种单产提高到全国第一位。
[编辑本段]重视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早在50年代中期,他便积极总结劳动模范的丰产栽培经验,并将之整理成系统的技术资料,既可指导当时的高粱生产,又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技术文献。60年代前期,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在辽南平原开展以创高产为中心的高粱样板田科学实验,由乔魁多主持技术工作。他亲临第一线,与作物栽培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业经济等专业人员一起,通过丰产田、试验田和种子田的实践把农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1964年,1615万亩高粱样板田平均亩产261.5公斤,首创了我国高粱大面积丰产的纪录。紧接着又将他们系统积累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以“精耕细作保全苗,因地制宜定密度,增施底粪巧追肥,加强测板防病虫,根据地力用良种”为中心内容的一整套高粱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把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用以指导以后的生产实践。为此,受到了当时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接见和表扬。
  80年代初期,乔魁多主持编写《中国高粱栽培学》。他强调应将传统栽培技术置于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将群众的生产经验与科学家的试验成果结合起来,将外国的先进技术与本国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以提高该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他除亲笔撰写有关章节外,还对全书的主要观点、内容和论据进行审定、修改和补充,力求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表述清楚,文字简炼。这本书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它系统总结了40年来我国高粱栽培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和不同生态地区种植高粱的技术经验与规程。也揭示出获得高额产量的生物学基础与规律。这是我国科学家编著的有关高粱栽培科学的第一本理论性专著,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编辑本段]潜心品种资源研究,编写两部专著
  长期和富有成效的育种实践使乔魁多对高粱品种资源研究倍加重视。他一直认为品种资源研究是育种工作的基础。搞好品种资源研究不仅能加速当前新品种的育成,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种质财富。60年代初期,他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内成立了品种资源研究室。这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专门从事品种资源研究的少数机构之一。他还专门抓高粱品种资源的研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育种工作的支柱学科。文化大革命前他就着手编写东北高梁品种志,后来加以充实撰写成《中国高梁品种志》。1974年,他在全国高粱杂种伏势利用协作网的会议上正式提出“围绕高梁育种工作,全面制定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密切协作”的品种资源研究工作方针,接着组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首先编写出《中国高粱品种志》(上册),重点介绍东北三省的代表性品种384份。1976年该书脱稿时,又组织关内18个省、市、区编写《中国高粱品种志》(下册),介绍除上述3省外的2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性高梁品种664份。他在编写高梁品种志过程中,认真核对处理省内省间同名异种和同种异名等问题,保持多样性,避免重复性。《中国高粱品种志》(上、下册)分别于1980年和1983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共130万字。该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梁栽培做出了区划,阐述各栽培区内的高粱品种类型、栽培特点和品种更替的历史发展。该书被评为1983年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随后他又组织协作网的同志编写《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目录》,这本工具书专供农业工作者查证和参考,此书于1984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计80万字。
  抗性鉴定是品种资源研究面向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乔魁多于1984年底主持全国有代表性的高粱品种资源进行抗病虫、抗逆境特性鉴定及籽粒营养品质分析的课题,并发现一些特殊种源,以供高粱育种使用。1984年他发表题为《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研究的回顾和展望》一文,这是对我国高粱品种资源研究工作的初步总结。鉴于他对高粱品种资源研究做出的贡献,1988年国家成立中国作物遗传资源研究会时,他被推选为名誉委员。
[编辑本段]强调反复试验,善于组织协作
  1969年,58岁的乔魁多与辽宁去海南岛繁殖“两杂”种子的青年人一起,白天顶着烈日在制种田上干活,晚上点着油灯给繁种队传授制种技术。为躲避可能发生的地震,当地群众纷纷撤离村庄,他却将生死置之度外,留下守护试验地和制种田。1978年他67岁高龄,为搞清新疆高粱品种资源分布情况,不顾高血压和心脏病突发的危险,亲自前往实地考察。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未停,他却只身一人在北京一间招待所的地下室里挥笔修定《中国高粱品种志》书稿。
  他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为查清“大青米”(赤蜂)和“大青粮”(宁城)两个高粱品种的异同,他冒着34℃的高温徒步20余里到其中一个品种的原产地做实地调查,终于将它们鉴别清楚。主编《中国高粱品种志》时,他对每篇样稿都进行逐字逐句的审定和反复修改,直至达到出版标准为止。在指导高粱同工酶研究时,他对每块胶版逐一审视,凡有一点异常的都要重做,直到合格为止。他一贯强调进行作物研究只有多设试验点,经过反复研究,才能依靠大量而准确的数据取得较为可靠的结论。
  他重视并善于组织合作研究。他认为农业科研成果大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只有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才能取得新突破。他通过各种渠道熟悉各方面的高粱研究人才,有机会便组织他们进行合作研究。他们的许多科研任务都是在合作中完成的,多数论著也是集体编著的。他对每个同事都诚恳相待,不管其年龄、资历、经历如何,都十分谦虚,尽量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意见,通过商量研究达到共识。他平易近人、和善可亲,不仅关心他人工作、学习、晋职情况,也时时谈家常,关心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等等,给人以值得信任和依赖之感。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常常将荣誉和奖励归于合作者,使得与他合作的人都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他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1985年离休以后,虽然心脏病年年复发,又遭痛失夫人之苦,但他仍然心系高粱研究事业,参加力所能及的所内外技术指导工作。1986年以来,他仍在认真指导编写《中国高粱品种资源目录续编》一书,继续发挥他的光和热。他就象矗立在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顶着颗颗耀眼的肥硕饱满的丰收果实,与晚霞余晖交相辉映。

评论:为我国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高粱专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1216年6月16日——中世纪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去世。罗马教廷开始失去它的黄金时代。
  
英诺森三世 Innocent Ⅲ
  (1160-1216)
  罗马教皇(1198-1216在位)。在巴黎大学攻读神学,并曾闭门研修神学理论,1198年当选教皇。在位期间教廷权势达到历史上的顶峰,积极参与欧洲各国的政治斗争,曾迫使英国、丹麦、葡萄牙、瑞士等国王称臣。由曾发动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镇压异端阿尔比派,批准天主教多明我会与方济各会成立,1215年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颁布了圣餐变体说教义。


评价:英诺森三世在位的十八年左右了整个中世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0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6月16日,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马吉德到淄博市考察访问,并为新成立的中外合作学校——淄博中马英伦学校揭牌。
该校由沂源一中与马来西亚思特雅(SEDAYA)国际大学合作设立,以培养出国留学生为主,马吉德先生任名誉校长。学校实行小班制授课,由沂源一中优秀教师和外教授课。学生既可选择国内高考,也可选择国外留学;学生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攻读阶段既可选择全部课程在马来西亚完成,也可选择先在马来西亚攻读,后转第三国的欧美联办名校完成。



评论:淄博中马英伦学校是建立在中马友好的基础上的,成为友好的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2年6月16日——香港歌手黄耀明出生。

  黄耀明(Anthony Wong)(1962年6月16日─)生于香港,祖籍潮州,香港著名男歌手,香港传奇乐队“达明一派”主音;进念二十面体成员;人山人海(音乐制作公司)董事长。1981年进入演艺圈至今,在非主流音乐界影响深远。
  黄耀明1984年于香港商业电台担任DJ,1985年刘以达在《摇摆双周刊》刊登广告寻找歌手,黄耀明前往试音,一拍即合。其后俞琤介绍他们入宝丽金唱片公司, 并为他们取名“达明一派”。“达明一派”,在主流情歌以外为乐迷提供另类选择。1990年因与刘以达在音乐理念上出现分歧而单飞,除了于1996年及2004年作两次纪念性重组外,大部份时间都是以个人名义发展。而单飞后的黄耀明,音乐越来越华丽,唯一不变的是作品对周遭社会文化的敏锐。黄耀明于90年代中期达到其事业高峰,于1996年凭歌曲《春光乍泄》获得多个奖项,而1997年则以《每日一禁果》得到商业电台至尊歌曲大奖等奖项。
  黄耀明在1999年6月16日与其他多位出色音乐创作人,包括蔡德才、梁基爵、李端娴、亚里安、于逸尧一同于香港创立人山人海音乐制作公司,培育更多音乐人才,如at17、拜金小姐、Pixel Toy等。
  大多数时候,黄耀明处于一种“叫好不叫座”的状态,而难能可贵的是,不论市场条件如何,他都在坚持做有创意的音乐。
  具体介绍
  本 名: 黄耀明
  英文名: Wong, Anthony
  生 日: 1962-06-16
  出生地: 香港
  身 高: 177cm
  体 重: 65kg
  血 型: A
  星 座: 双子座
  籍贯:潮阳
  昵称:明哥
  兴趣:看书、看电影、听音乐
  最喜爱颜色:随意而发
  最喜爱食物:没甚喜好
  最喜爱运动:游泳
  最喜爱歌星:David Bowie,Suede,Brett Anderson(太多不能录)
  最喜爱艺人:罗拔迪尼路、阿尔柏仙奴
  最喜爱国家:英国、美国
  最喜爱闲逛的地区:各种市集
  嗜好:电影、音乐、一切越轨行为
  优点:唱歌、靓
  缺点:爱睡觉
  早年就读于教会学校,曾是一名基督教徒,中学就读于九龙工业学校,后读无线艺员训练班。

评论:在如此商业的香港歌坛,能一直坚持做有思想的音乐,难得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1: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射箭运动员陈玲出生
  
  姓 名 陈玲
  出生日期: 1987年 06月 16日
  身高(米): 1.69 m
  体重(公斤): 58 kg
  国家/地区: 中国
  性 别: 女
  大 项: 射箭
  小 项: 女子奥林匹克淘汰赛团体赛(70米)
  2000年进入江苏体校仅用六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业余队到省队再到国家队的三级跳。
  2006年底,入选国家队
  意大利世界杯团体冠军、土耳其世界杯团体第三名 、北京奥运会银牌。


这个戴着150度近视眼镜的姑娘是奥运会上中国队中发挥最出色的一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cljm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6-16 11: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世界规模最大双孔公路隧道群——雪山隧道于2006年6月16日启用。
  旧称坪林隧道,是台湾最长的公路隧道,位在蒋渭水高速公路(国道五号,又称北宜高速公路)坪林至头城段之间。由三座独立的隧道组成:导坑、西行线及东行线,全长共12.9公里。
  雪山隧道是亚洲第二长的公路隧道,仅次于陕西的西康高速公路上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同时在世界的公路隧道中排行第5名。此隧道施工难度之高,还列入了大英百科全书。隧道于2006年6月16日启用。
  雪山隧道不仅只有两座主隧道,还包括中间的导坑。两座主隧道中间,有28座横向的人行联络隧道,8座车行联络道,加上抽排风系统所挖掘的竖井、通风孔道(包括三处通风站,三座通风中继站合计12处横向通风隧道,六座通风竖井,一号竖井顶部排风用横向排气隧道)等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共58组隧道,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双孔公路隧道群。



基本资料
  隧道长度
  主坑
  东行线: 12,917m
  西行线: 12,942m
  导坑: 12,941m
  施工单位: 荣民工程公司(原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荣民工程施工处)
  设计时速: 每小时70公里
  地点: 台北县坪林乡、宜兰县头城镇
  通风竖井: 3座(一号竖井深度高达512米)
  总花费: 新台币185亿5,500万元


点评:世界之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2: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1487年6月16日,英国玫瑰战争中最后一次重要战役斯托克战役爆发


1487年6月16日,英国玫瑰战争中最后一次重要战役斯托克战役爆发。亨利·都铎(兰开斯特家族远支、红玫瑰)率军击败了林肯伯爵约翰·德拉波罗的军队,约克家族(白玫瑰)的残余反抗势力最终被清除。亨利·都铎娶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约克家族直系继承人)为妻,最终合并了两个王族,将红玫瑰和白玫瑰这两个对立的符号合并到红白都铎玫瑰的徽章中。亨利·都铎建立都铎王朝,称亨利七世。


一代贤王的文治武功终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3: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1888年06月16日,苏联数学家、宇宙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出生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洛维奇·弗里德曼(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ридман,1888年6月16日-1925年9月16日),苏联数学家、气象学家、宇宙学家。

弗里德曼1888年出生于俄国的圣彼得堡,1922年发现了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的一个重要的解,即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1924年他在发表的论文阐述了膨胀宇宙[1]的思想,即曲率分别为正、负、零时的三种情况,称为弗里德曼宇宙模型。这一观点1924年被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所证实。俄国另一位著名的宇宙学家乔治·伽莫夫是弗里德曼的学生。

评论:世界伟大的天文学家,对人类研究和认识宇宙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18: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6月16日 我国首批博士产生

  
1982年6月16日,我国首次举行博士论文答辩会,马中骐、谢惠民、李尚志、赵林诚、白志东和冯玉琳等6人获得博士学位,除冯王琳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外,其余5人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83年2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大会


  这是我国自1981年1月1日正式实行学位制度以来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博士。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试图建立学位制,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和“文革”的干扰,一直未能实行。1976年,教育部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联合组织的学位小组,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经审议修改,1980年2月15日由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讨论通过。学位制规定,我国设学士、硕士、博士3级学位。这些当时还看不出分量的名称后来却极大地规范了人才选拔制度。

  1983年10月19日,我国首次培养出了第一批文科博士。至此,我国的学位制度全面趋于完善、成熟。


博士学位是重视高级人才培养的结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6 20: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9年——哈罗德·亚历山大逝世
  
哈罗德·亚厉山大(Harold Alexander,1891—1969),英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师长、军长、中东战区总司令、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令、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团军群司令和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因指挥突尼斯战役获胜而被封为“突尼斯的亚历山大勋爵”。
  亚历山大于1891年12月10日降生在爱尔兰的贵族家庭。1911年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入爱尔兰近卫军任少尉。1926年,亚历山大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次年毕业后赴陆军部和北方军区任职。1939年,亚历山大升任第1步兵师少将师长,率部在英国远征军编成内开赴法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在l940年5月开始的敦刻尔克人撤退中升任第1军军长,组织英军安全撤回英国,以沉着冷静著称。1940年12月,出任英国南方军区司令,晋升为中将。
  1942年3月,缅甸形势告急,亚历山大本丘吉尔之命指挥缅甸军对日军的作战行动。由于盟军缺乏协调和空中支援,最后只得率余部撤到印度。7月,亚历山大出任英国第l集团军司令,准备参加进攻法属北非的“火炬”行动,但旋即被赋予更为重要的职责。
  1942年8月15日,亚历山大在埃及开罗接替奥金莱克出任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晋升为上将。与此同时,蒙哥马利接任第8集团军司令,成为亚历山大的部属。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一面采纳奥金莱克的既定作战计划,即尽可能坚守海滩至鲁瓦伊萨特岭之间的地区,而由阿拉姆哈勒法岭的坚固既设阵地出发从翼侧威胁鲁瓦伊萨特岭南面的进攻之敌;一面反对丘吉尔的立即发动进攻的主张,坚持要等到作战准备和训练工作就绪后再发动进攻。亚历山大还应蒙哥马利之请组建第10军作为第8集团军的机动后备军。8月30日,隆美尔部发起进攻,阿拉姆哈勒法战役开始。亚历山大指挥陆军和空军协同作战,迫使损失惨重的敌军后撤,从而于9月7日结束这次防御作战。
  在进攻作战准备就绪之后,亚历山大下令实施阿拉曼战役(代号“捷足”)。参战部队有英国第8集团军、皇家空军以及希腊和战斗法国的部队。10月23日夜晚,阿拉曼防线的英军以炮火摧毁敌炮群并压制敌前沿阵地,而后以第30军(担任主攻)和第l3军从北南两线冲入敌防御阵地,待第30军在敌防线与布雷地带打开两条通道后,第10军的2个装甲师迅速开入北南通道,却遭到敌炮火攻击,随之而来的是英军和敌军的沙漠坦克混战。由于拥有制空权以及兵力兵器的绝对优势和高昂的士气,战役于11月7日以英军的胜利告终。德意军伤亡2万,被俘3万。
  l943年1月,亚历山大被任命为北非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8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英国第1集团军、美国第2军和英国第8集团军。3月17日,盟军开始围歼突尼斯的德意军。激战至5月13日,德意军24万人被迫投降。
  北非战役之后,亚历山大出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副司令兼第15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组织协调美国第7集团军和英国第8集团军进攻西西里的作战,由于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对于攻克西西里之后是否进攻意大利本土没有明确指示,西西里作战计划带有明显的缺陷即难以围歼守军。1943年7月10日,亚历山大指挥英军和美军分别在杰拉湾和诺托湾登陆作战。英军在主攻方向严重受挫,美军则先挺进巴勒莫而后折向墨西拿,结果是德意军余部得以在8月l7日通过墨西拿海峡逃回本土。敌军共伤亡16万余人。西西里战役导致墨索里尼政府的垮台和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
  为了攻占意大利本土,亚历山大命令英国第8集团军(辖第30军、第13军和第5军)于9月2日晚越过海峡在勒佐登陆,美国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辖美国第6军,后来增加美国第2军和英国第10军)于9月9日在萨勒诺登陆。此时,德国第10集团军据守古斯塔夫防线,北面则是德国第4集团军。亚历山大计划在1944年1月20日前后由美国第5集团军进攻古斯塔夫防线;由美国第2军渡过拉皮多河出击,吸引德军而后进据利里河谷;美国第6军在防线后面的安齐奥登陆之际,第5集团军余部趁机突破防线。l944年1月22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却没有迅速向罗马挺进,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的进攻则陷入停顿。德军开始组织对安齐奥的大规模反攻。安齐奥盟军的两路攻势都被遏制在原地,2月18日和29日,德军两次发起大规模反攻,均经激战而失败。此后双方长期进行空袭和炮战,亚历山大秘密调整盟军部署:从第5集团军撤回英国第10军,将第8集团军集结于卡西诺地区,担负突入利里河谷的主攻任务。其作战计划是:第8集团军沿6号公路突破敌防御,直取罗马;美国第6军从安齐奥滩头阵地出击,在瓦尔蒙托内封锁6号公路。这样,败退的德军第10集团军就会陷入盟军的包围。5月10日,盟军的全面攻势开始。朱安指挥的法军突破了古斯塔夫防线,美军乘胜向通往安齐奥和阿尔班山地的7号公路挺进。5月15日,第8集团军开始向利里河谷突进。德军的反应为美军从滩头阵地向外突破提供了机会.但克拉克在命令美军朝瓦尔蒙托内进袭的同时,指出在攻占奇斯泰尔纳以后必须准备以主力进攻罗马,致使亚历山大围歼德军的计划遇到损害。5月26日,安齐奥盟军亦向北突进。6月4日,美军进占罗马,德军却已经撤走。
  1944年12月,亚历山大继梅特兰·威尔逊之后升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晋升为元帅,克拉克继任第15集团军群司令。已经越过哥特防线的盟军拥有兵力兵器优势和制空权。
  亚历山大决心在雷诺河下游和波河之间围歼德军。1945年4月9日,第8集团军的攻势以大规模空中轰炸和炮火轰击开始,于18日穿过阿尔詹塔峡谷;4月14日,第5集团军开始进攻.至19日进抵波伦亚近郊。4月20日,菲廷霍夫想撤至波河,但为时已晚。4月25日,意大利游击队总起义,德军到处挨打。4月29日,德军代表被迫签署无条件投降的文件,亚历山大代表盟国受降。
  1946—1952年亚历山大出任加拿大总督,1952—1954年出任英国国防大臣,1954年退出现役。1969年6月16日,亚历山大去世。主要著作有《亚历山大回忆录》。

简历
  任数:     第17任加拿大总督
  任期:     1946年4月12日 - 1952年2月28日
  前任:     阿斯隆伯爵
  继任:     文森特·梅西
  生日:     1891年12月10日
  出生地:     伦敦
  去世:     1969年6月16日
  妻子:     玛格丽特·亚历山大
  职业:     军官
  宗教信仰:     英国圣公会

有着辉煌战绩的英国军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 15:15 , Processed in 0.50782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