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60|回复: 0

[影视媒体♡] 分享      电影大事记之6月14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5 23: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补充昨天因事未能发的帖。




1905年——俄国海军战舰波将金号起义。 这也是默片时代伟大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故事原型。



1934年——电影《渔光曲》首映受欢迎



  张真英出生于1974年6月14日,电影处女作是1998年的《赤色人鬼恋》,反响平平。但是随后的作品《茅趸王》却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声誉,一度蝉联香港票房榜首的位置,并应邀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她在片中的幽默感十分受欢迎,不过2000年的《夺命警报》的票房却不理想。
  2001年,张真英主演了《毛骨悚然》,她成功的扮演了一个遭受折磨的妻子而获得了第二十二届青龙奖最佳女主角,并同时获得了葡萄牙国际科幻电影奖最佳女演员奖,随后张真英出演了一系列的作品:2002年的《明日恋爱预告》,2003年的《菊花香》。同年她又出演了改编自日本电视剧的《单身贵族》,这部制作精良的喜剧电影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因此也让她再度获得青龙奖的垂青,获得当年第24届青龙奖人气明星奖和最佳女主角,期间,张真英在片中那头流利的短发在首尔一度流行,2006年,凭借在影片《轻浮的爱》中的出演技,获得MBC大韩民国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有趣的是颁奖典礼上因为原来的颁奖嘉宾全度妍突然住院,张真英被临时任命为MBC最佳女主角颁奖,当她在看到最佳女主角名字是自己的时候,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1930年6月14日,维果导演提出纪录片应该是“有观点的记录”

    观点纪录片是一种强调以个人观点观察社会的纪录片,也称社会纪录片。以个人观点观察社会是法国纪录电影的重要特征,也是法国纪录电影多姿多彩的重要原因。法国纪录电影的这种特征可以追溯到让·维果及其著名的纪录片《尼斯的景象》,本片在法国乃至世界纪录电影史上都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而且,观点纪录片这个说法本身正是出自让·维果的一篇演说。1930年6月14日,维果导演的《尼斯的景象》在巴黎的老鸽笼剧院放映。在影片放映之前,维果发表了简短的演说:
     “我想和你们谈一种更鲜明的社会电影。我对这种电影比较熟悉:这是一种社会纪录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有观点的记录(point de vue documenté)。这种社会纪录片与所有的纪录片和每周的新闻片不同之处在于它含有作者清楚地在片中采用的观点。这种社会纪录片需要一种立场,因为它要详细说明事实。它即使不表现一个艺术家的观点,至少也要表现一个人的观点,人和艺术家两者都是同样有立场的。摄影机将对准那些应当作文献纪录下来并且将通过蒙太奇来加以解释的现象。当然,这里不允许有意识的表演。人物应出其不意地来摄取,否则就无疑抛弃了这种电影的文献价值。如果我们能够显示一个姿势所隐含的意义,能够从一个普通人身上出其不意地揭示出他内在的美或者他滑稽可笑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够根据社会的一次纯物质表现而显示出一个社会的精神,那么,我们就达到了纪录片的目的。而这样的纪录片就含有一种力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看到我们以前是漠然与之相处的世界的内在面貌。这种社会纪录片将开阔我们的视野。影片《尼斯印象》只是这种电影的一个简单的雏形。”
     维果的这篇演说,引自法国电影理论家亨利·阿杰尔的《电影美学概述》一书。阿杰尔在评论这篇演说时写道:“法国电影学派时常以现实主义者自居……但是把真正的社会要求说得最明确并且直到今天还是最有现实意义的是让·维果。”他认为,法国的短纪录片,比如罗塔—普莱凡的《奥柏微雷县》,雅尼克·贝隆的《海洋植物》,乔治·弗朗叙的《禽兽之血》和《荣军院》,皮埃尔·卡斯特的《战争的灾难》和《卢浮宫的女人》,阿兰·雷乃的《雕像也在死亡》和《夜与雾》,罗培·门涅戈兹的《巴黎公社》和《我的小珍妮和我的同学》,所有这些优秀的法国纪录片都继承了《尼斯的景象》一片的倾向。“为保卫纪录电影而组织的‘三十人集团’就是忠于这一倾向的体现。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起,现实主义已经不能与‘有一定倾向’的电影分开;换句话说,属于这一倾向的理论家常常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参见亨利·阿杰尔《电影美学概述》,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38-39页)。
     维果当时所说的“有观点的记录”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观点纪录片”,美国电影史学家埃利克·巴尔诺在《世界纪录电影史》一书中就经常使用这个词(英文为point-of-view documentary),用以指那些观点鲜明、具有社会批判意识的纪录片。总之,观点纪录片与社会纪录片紧密相关,这种纪录片不仅要求作者反映社会生活及其问题,而且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观点。




大光明影戏院在静安寺路45号(今南京东路216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影片《笑声鸳影》。该院由广东人高永清出资与外商合作,1933年6月14日由英籍粤人卢根重建落成,改名为大光明大戏院,装饰豪华宏伟,有“远东第一影院”之称,是上海最大的电影院



   1985年6月14日 文化部在京召开“1984年度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影系统获奖的有: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获故事片一等奖、《邮缘》获故事片二等奖、《童年的朋友》获优秀儿童故事片奖;《细胞重建》、《台风》、《中国地热》、《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和抢救》获优秀科教片奖;剪纸片《火童》获优秀美术片奖;译制片《胜利大逃亡》获优秀外国影片译制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0:59 , Processed in 0.2672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