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heitianma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6月15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5 04: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式样,规定以 “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军徽是象征军队的标志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就制定了旗帜。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此后,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 1930年4月,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中,规定旗幅上方增加横写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旗边加饰旗须,并确定了旗帜的规格、斧头样式和刃锋的方向等。1931年3月,中革军委颁布了《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红军军旗样式有较大变化,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以旗须颜色(红、黄、黑、白、蓝、绿)区分部队属性(步、骑、炮、工、辎、医)。还规定了授旗范围和红军各级旗帜规格:中央军委为5.6×4(市尺,下同),集团军为5×3.6,军为4.4×3.2,师、团为3.8×2.8,营、连为3.2× 2.4。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统一使用国民革命军旗帜。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特别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开始将设计军旗、军徽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48年2月21日,中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分局、各军区、各野战军前委及中央工委、中央后委,征求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军徽、帽花和臂章的具体意见。经过一年多的汇集和筛选,1949年3月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军旗的决议》,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地,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5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等又审定了军徽的样式。6月15日,即新政治协商筹备委员会开幕的当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地,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

  同日,新华社就此发表了《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的短评,指出: “军旗和军徽上都缀着一颗金黄色的明星,缀着‘八一’两个字。这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已经用灿烂的星光照耀着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一支完全正规化的军队;它的军旗和军徽的颁布,正是它的正规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不但是人民解放军的标志,也是我们的人民民主的新国家的重要象征。因此,全国的人民和全国的人民解放军都必须一致保卫它的尊严,要像爱护我们自己的生命一样来爱护它们”。

  评论: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昌阶级革命的第一枪。“八一”二字,永远闪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4: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9年6月15日,龙羊峡水电站发电、供电系统全部竣工

  



  龙羊峡水电站是国家在青海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龙羊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28万千瓦。龙羊峡水电站大坝高178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拦河大坝。

  评论:又一项中国之最,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5: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1886年6月15日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诞生




生平简介

    夏丏尊,文学家,语文学家。名铸,字勉旖,后(1912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浙江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夏丏尊自幼从塾师读经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书院(东吴大学的前身)读书,后改入绍兴府学堂学习,都因为家贫未能读到毕业。光绪三十一年他借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毕业前考进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但因申请不到官费,于光绪三十三年辍学回国。

    光绪三十四年任杭州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后任国文教员。该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五四运动南方新思潮的重要发源地,鲁迅、许寿裳当时都在该校任教,他们曾共同发起一场学潮,反对以道学家自命的监督,并迫其辞职。民国2年(1913年),夏丏尊自告奋勇地兼任了该校被人瞧不起的舍监一职。他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被学生称为“妈妈的爱”。在语文教学上,提倡白话文,是中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民国8年与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等3人积极支持五四新文化运动,推行革新语文教育,被称为第一师范的“四大金刚”,受到反动当局和守旧派的攻击,相继离校。

    离开杭州到长沙,在湖南第一师范任国文教员。民国10年原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在家乡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夏应邀受聘返乡。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是文学研究会的第一批会员。为实现理想教育,夏邀请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到春晖,在白马湖畔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其间,他翻译了《爱的教育》(上海《东方杂志》连载,1924年开明书店出版,再版30余次)。民国13年底,在发生了一场反对反动势力的学潮后,夏丏尊、匡互生、丰子恺、朱光潜等教师以及一批学生愤然离开春晖。

    民国14年,夏丏尊到上海,参与了立达中学(后改为立达学园)、立达学会及该会杂志《立达季刊》、《一般》月刊的创办工作,同时兼开明书店的编辑工作。其间,翻译了日本山田花袋的《绵被》,是中国最早介绍日本文学的翻译家之一。民国15年他的《文章作法》由开明书店出版。民国16年任上海暨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民国18年任开明书店编辑所所长,民国19年创办《中学生》杂志。夏丏尊长期从事语文教育和编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民国22年他和叶圣陶共同写成语言知识的读写故事《文心》,连载于《中学生》,次年由开明书店出版。该书被誉为“在国文教学上划了一个时代”。还出版了《文艺讲座》(世界书局 1934年)、散文集《平屋杂文》(开明书店1935年)等书。民国25年被推为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席。

    民国26年创办《月报》杂志,任社长,并担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救亡日报》编委。民国26年抗战爆发,立达学园、开明书店皆毁于炮火,被迫内迁。夏因体弱多病留守上海,参加抗日后援会。他坚守气节,矢志不为日本人做事。民国32年(1943年)12月被日本宪兵拘捕,后经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营救出狱。但肺病复发,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重摧残。1946年4月23日,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马湖畔。4月27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悼夏丏尊先生》,誉为民主文化战线的老战士,为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上海沦陷期间,他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章讲话》等。还兼任上海南屏女中国文教员,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语文经验学会,翻译了《南传大藏经》等。民国34 年抗战胜利后,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撰写《好话符咒式的政治》、《中国书业的新前途》等文,表示了对中国时局与出版事业的深切关怀。

    夏丏尊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他的学术著作还有《文艺论ABC》(世界书局1930年)、《生活与文学》(北新书局)、《现代世界文学大纲》(神州国光社)及编著有《芥川龙之介集》、《国文百八课》、《开明国文讲义》等。译著有《社会主义与进化论》、《蒲团》、《国木田独步集》、《近代的恋爱观》、《近代日本小说集》和《续爱的教育》等。1986年6月15日,由巴金、叶圣陶、胡愈之、周谷城、赵朴初、夏衍等人发起在上虞举行了夏丏尊诞生100周年暨逝世4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各届人士1500多人参加。

往事略集

    ▲艰苦的求学过程
    1900年,夏丏尊十六岁时,考取了秀才.同年五月「庚子拳变」后,清廷宣言变法,废科举,办学校.这改革使全球的读书人大都是一味靠八股文吃饭的,他们平日朝夕所读的是八股文,经史向不研究,「时务」更是茫然.夏丏尊虽八股积习未深,不曾感到很大的不平,但要从师,也无师可从,只是把八股文一类的范文搁起,换些东莱博译〈宋朝名臣吕祖谦作,是数百年来,科举时代投考状元的圣经〉,读通鉴论,古文观止之类的东西来读,在把当时唯一的算术书笔算数学买来自修而已.

    1901年他顺应潮流,与他的朋友同到上海去,由他在上海做事的大哥送他进中西书院〈即东吴大学的前身〉去求学,该校监院〈即校长〉是美国人潘慎文,教习〈即教师〉有史拜言,谢鸿赛等人.他的同学,有很多后来成为知名人士,如名律师丁榕,经济大家马初等.

    1902年他得朋友的劝告,到绍兴府学堂〈即浙江省立第五中学的前身〉去继续学业;因为这个学堂的学费,宿费均免收,如果成绩优异,还有一些奖学金,在经济上他没有问题.可是,他在这个学校也只读了半年又辍学了,因为他要回故乡去代他父亲在私塾的教席.他便一边教学,一边仍努力自修中英文.

    1905年,十九岁的夏丏尊负笈东瀛,入东京弘文学院,1907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当时规定,入了官立专门学校,就有官费可领.而浙江因人多不能照领,他入高工后将近一年,还领不到官费,家中为他已负债不少,结果又因不得不中途辍学回国,谋职湖口.他的中学时代就如此结束了.那时他二十一岁.

    虽然曾读了几个学校,夏丏尊却始终未曾在什麼学校里得过毕业文凭,读大学更不用说了.而他后来在学术,语文,翻译多方面的成就,全靠他坚忍不拔的志向与勤劳力学的精神所至.


    ▲以教育界志士自期
    1907年辍学回国后,即应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之聘,任日籍教师中桐确太郎的翻译助教.期后学堂改为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使充任为国文教师.1912年对夏丏尊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注重「人格教育」立主以「勤,慎,诚,恕」为校训,提倡「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经亨颐接任了校长之职, 而又在这一年的秋天,经亨颐为了加强学校的艺术教育,从上海请来了鼎鼎大名的李叔同来校执教.从此,夏丏尊与经亨颐,李叔同成了挚交,也为后来重聚白马胡结下前缘.

    夏丏尊於1912年起在第一师范除任教师外,还兼任舍监.所谓「舍监」,是近乎现在的「训导主任」之类的职务而又不同的,总之是管理学生的事情.舍监一职,待遇甚彽,其地位力量为学生所轻视,顽皮的学生竟胆敢和舍监先生开玩笑,有时用粉笔在他的马褂上偷偷地画乌龟,或乘其不意把草圈套在他的瓜皮帽结子上.

    夏丏尊认为真正要作教育事业就要抱定了硬干的决心,非校长免职或自觉不能胜任时决不走,不怕挨打,凡事讲合理与否,不讲感情.因为他是抱了不顾一切的决心去的,什麼都不计较,凡事皆用坦率强硬的态度去对付,决不就.在饭厅中,如有学生远远地发出『嘘嘘』的鼓动风潮的暗号,他就立在凳子上去注视发『嘘嘘』之声是谁饭厅风潮要发动了,就对学生说『你们试闹吧!我不怕.看你们闹出什麼来.』人群中有人喊『打』了,他就大胆地回答说:『我不怕打,你来打吧!』学生无故请假外出,夏死不答应,宁愿与之争论一二小时才止.每晨内,如有睡著为起的一一叫起.夜间在规定的自修时间内,如有人在喧闹,就去干涉制止,息灯以后见有私点洋烛灯者,立刻进去把洋烛没收.夏不记学生过,有事不告诉校长,只是自己用一张嘴和一副神情去直接应付.最初几天向教务处取了全体学生的相片来,一跌跌地摆在桌上,认识学生的面貌,姓名及其年龄,籍贯,学历等等.

    夏丏尊在那时,努力於自己的修养,读教育的论著,翻宋元明的性理书类,又搜集了许多关於青年的研究的东西来读.非星期日不出校门,除在教室授课的时间外, 全部埋身於自己读书与对付学生之中.当时他的绰号,先后有阎罗,鬼王,夏木瓜〈因学生看见夏丏尊头大而圆,故取此绰号〉几个,此外也许还有更不好听的.

    一连作七八年,到后来,什麼都很顺手,差不多可以「无为而治」了.这便是他的成功之处.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当时就在浙江第一师范读书,曾受教於夏丏尊与李叔同,而且深受他们两位的影响,他曾为文追忆两位先生不同的教育方式.夏丏尊与李叔同对同学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学生对他们的敬爱,则完全相同. 这两为导师,如同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丏尊的是「妈妈的教育」.夏丏尊后来翻译爱的教育,风行於国内,深入於人心,取作国文教材.


    ▲战乱岁月
    因为事业上的关系,他早就离开了白马湖移居到上海来.1932年一二八之役发生了.日军退去后,他到江湾立达学园去视察被破坏的实况,在满目疮痍的环境中徘徊了好几个小时,归途时拾了一堆像山峦状般的钢铁块回家.这就是日军投下的炸弹的碎片,是惨痛的历史的证物.后来他把这件事写成钢铁假山一文发表.

    1937年八一三沪战爆发,全面抗战展开了.开明厂房被毁,书店同仁大多流迁后方,这时夏丏尊已五十二岁,因年老多病,只好留在上海.他在上海除替开明编辑字典外,同时在私立南屏女中教国文.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上海租界,夏丏尊被认为是激进的「危险份子」,12月15 日,夏丏尊遭日本宪兵队逮捕.他被指为反日份子,要他表明.但他态度刚强不屈,在狱中,备受拷打,百般凌辱.十天后,夏丏尊因年事较高,经友人内山完造等保释出狱.这次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自此事件后,他的精神更加沮丧消沉.

    抗战胜利后,全国欢腾,夏丏尊心中的喜悦与欢呼,有过於革命党推翻满清时的兴奋.然而他却於抗战胜利后的次年,因肺结核在上海病逝,得年六十一岁,墓葬上虞白马湖畔.

熏陶影响

    夏丏尊和鲁迅在一师共事时过从甚密,思想上,文学上都受到鲁迅的影响。19O9年就参加了鲁迅、许寿裳等发动的反对尊孔复古的“木瓜之役”。后来又在鲁迅启发下提高对文学的兴趣。当时鲁迅还没有写小说,也没有用鲁迅的笔名,但已立志通过文学改造国民精神,并开始从事翻译。他见夏丏尊小说读得不多,曾以《域外小说集》相赠,使夏“眼界为之一片”,从此不断扩大阅读视野,还从日译本转泽西欧作,所以自称是“受他(鲁迅)启蒙的一个人”。

    夏丏尊对艺术的兴趣可能还多少受到李叔同(弘一)的影响。李叔同多才多艺,于文学、戏剧、书法、篆刻、音乐、美术无一不精。1912年他到浙江一师教图画、音乐,使这两门一向不受重视的功课引了全校学生。夏丏尊认为“这原因一半当然是他对于这二科实力充足,一半也由于他的感化力大。”甚至说:“我只好佩服他,不能学他。”但也承认:“他的一言一行,随在都给我以启诱”。他俩共事七,情逾手足,常在一起吟诗唱和,互赠印章。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丰富的教学实践和人生经验,还有鲁迅、李叔同等良师益友的熏陶,对夏丏尊来说都是宝贵的积累,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准备了条件。他被迫离开一师后并没有为自己的遭遇抱屈,心里想的还是大局。《误用的并存与折中》一文表现了忧国忧民之情。“变法几十年了,成效在哪里?革命以前与革命以指,除一部分的男子剪去发辫,把一面黄龙旗换了五色旗之外,有什么大分别?”可是他把这种现象的病根归于祖先传下来的“中庸之道”,认为医治这种宿疾的药方是“极端”。  

    夏丏尊是以宗教的精神来献身于教育的。他跟李叔同先生是多年好友。他原是学工的,他对于文学和艺术的兴趣,也许多少受了李先生的影响。他跟李先生有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事,校长就是经子渊先生。李先生和他都在实践感化教育,的确收了效果;我从受过他们的教的人可以亲切的看出。后来李先生出了家,就是弘一师。夏丏尊和我说过,那时他也认真的考虑过出家。他虽然到底没有出家,可是受弘一师的感动极大,他简直信仰弘一师。自然他对佛教也有了信仰,但不在仪式上。他是热情的人,他读《爱的教育》,曾经流了好多泪。他翻译这本书,是抱着佛教徒了愿的精神在动笔的,从这件事上可以见出他将教育和宗教打成一片。这也正是他的从事教育事业的态度。他爱朋友,爱青年,他关心他们的一切。在春晖中学时,学生给他一个绰号叫做“批评家”,同事也常和他开玩笑,说他有“支配欲”。其实他只是太关心别人了,忍不住参加一些意见罢了。他的态度永远是亲切的,他的说话也永远是亲切的。

教育思想

    夏丏尊是一位理想家。他有高远的理想,可并不是空想,他少年时倾向无政府主义,一度想和几个朋友组织新村,自耕自食,但是没有实现。他办教育,也是理想主义的。最足以表现他的是浙江上虞白马湖的春晖中学,那时校长是已故的经亨颐。但是他似乎将学校的事全交给了夏丏尊。是夏丏尊约集了一班气味相投的教师,招来了许多外地和本地的学生,创立了这个中学。他给学生一个有诗有画的学术环境,让他们按着个性自由发展。

    但是理想主义的夏丏尊终于碰着实际的壁了。他跟他的多年的老朋友校长经先生意见越来越差异,跟他的至亲在学校任主要职务的意见也不投合;他一面在私人关系上还保持着对他们的友谊和亲谊;一面在学校政策上却坚执着他的主张,他的理论,不妥协,不让步。他不用强力,只是不合作;终于他和一些朋友都离开了春晖中学。朋友中匡互生等几位先生便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可是夏丏尊对办学校从此灰心了。但他对教育事业并不灰心,这是他安身立命之处;于是又和一些朋友创办开明书店,创办《中学生杂志》,写作他所专长的国文科的指导书籍。

    《中学生杂志》,是以“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面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为使命的,成为上世纪30年代全国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夏氏认为,语文教学对待文章的阅读和写作,都应尊重文章学的系统。他又是提倡“语感”培养的第一人,把“传染语感于学生”说成是他“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他还主张写文章要讲究“真实”和“明确”;为了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在说话作文时留心6个“W”:为什么要做这文(Why)?在这文中所要叙述的是什么(what)?谁在做这文(who)?在什么地方做这文(where)?在什么时候做这文(when)?怎样做这文(how)?真正每做一文都能明确回答这6个“W”,文风就正了。夏氏在语文教育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他终身为基础教育事业奋斗和刚正不阿的品格,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出版生涯

  由于教育和出版天然的因缘关系,在民国出版史上教育家而事出版的,不乏其人;但能把教育与出版进行深入的、有机的、成功的结合,甚至于在出版中拓展出新的教育思想的,夏丏尊是较为独特的“这一个”。经过股份制改组成功和两年的出版实践摸索,夏丏尊为开明书店确立了以青少年读物为重点的出版方向。青少年,尤其是那些中学生们,正是昔日身为教师的夏丏尊几乎每天都要相处的对象,夏丏尊关心他们的成长,熟知他们的困惑和需求。而今,他为青少年出书出刊,提供课内课外的精神食粮,正可看成是一个教育家教育活动的延续。在开明,夏丏尊心无旁骛,在兹爱兹,一干就是20年,成就了其学生曹聚仁所说的“名山事业”。

  在从事出版活动的过程中,夏丏尊教育家的本色不改。他在出版之位,谋教育之效,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过出版,襄助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之不足;同时也希望在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同时,获得所在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学生》的创刊,便贯注着他的教育理想和出版努力。《发刊辞》中,他这样写道: 合数十万年龄悬殊趋向各异的男女青年于含混的“中学生”一名词之下,而除学校本身以外,未闻有人从旁关心于其近况与前途,一任其彷徨于纷叉的歧路,饥渴于寥廓的荒原,这不可谓非国内的一件怪事和憾事了。我们是有感于此而奋起的。愿借本志对全国数十万的中学生诸君,有所贡献。本志的使命是:替中学生诸君补校课的不足;供给多方的趣味与知识;指导前途;解答疑问;且作便利的发表机关。啼声新试,头角何如?今当诞生之辰,敢望大家乐于养护,给以祝福!

  十几年的《中学生》,遵照当初的目标使命,一期一期地办下来,不曾懈怠。主编夏丏尊和编辑叶圣陶他们,且编且写。讲知识,强调趣味,注重启发,照顾对象的理解能力;谈人生,态度平等,坦诚相待,做青年人可以交心的朋友。“好懂、好看”。当时的中学生读者评价杂志说,“读了这期等下期”,“不用别人督促,自觉自愿地走进这第二课堂”。而每期上万份,到抗战前夕累计印数近百万,如此大的发行量,证明杂志同样获得了很好的出版经济效益。  

  《中学生》可看成是开明书店出版物特点的一个缩影。举凡语文、史地、科学、文艺等各种有益于青年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今后生活能力提高的知识内容,都是《中学生》乐于刊载的。而这些,也正是开明书店的主要出书范围。夏丏尊从事出版后,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教育观点——受教材不等于受教育。他认为,学生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基本能力,各种教材——各种课程的教科书只是培养能力的材料;若只是囫囵吞枣地记住了这些材料而忘记了提高能力这个目的,就跟“买椟还珠”同样愚蠢。他希望青年学生要自觉从各种课程中摄取身心上的能力,而且普遍学习所有的科目而不要有所偏颇。在这一观点统率下,开明出版物呈现出既围绕着教育中心主题,同时又学科门类丰富多彩,既专门又综合的特点。

  出版是主观色彩很强的文化生产活动。夏丏尊之于开明的影响,除了他的教育思想在出版物中直接投射外,他的处事风格和人格魅力同样形成张力,在开明凝聚成一种集体作风。夏丏尊做事平实稳重,与章锡琛的精明果敢形成互补。但在出版认真、不肯马虎苟且方面,章夏二人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夏丏尊是一个谦谦君子, 不事浮夸,在看似平凡平实的背后,其实正包孕着一股强烈的理想情怀和一颗炽热的爱人之心,因而也就特别有凝聚力——在社内则氤氲为风气,形成一种被时人和后人称为“开明风”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在社外则常被作者和读者提及和怀念。这样的教育出版家,谈不上有多少轰轰烈烈,但他和他事业的影响力,却持久而绵长。

读书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提倡过一种读书方法: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夏丏尊先生举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例:这篇文章是晋朝人写的,如果想知道这篇文章的地位和晋朝文学的情况,就可以去翻翻中国文学史;这篇文章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而英国的莫尔写过一本叫《乌托邦》的书,又可以对照起来读;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文一类,如果想明白记叙文的格式,就可以去翻看有关记叙文写法的书;另外,如果想知道作者陶渊明的为人,还可以去翻《晋书·陶潜传》。如此这般,可以由读一本书引出一大串来。夏丏尊先生自己就是经常这样读的。

   评论:小时候曾经接触过夏丏尊先生的读书方法。受他的思想泽被的人应该很多很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5: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5日——义和团围攻北京西什库大教堂

  西什库天主教堂位于北京西城区,俗称北堂,1703年开堂以来,长期作为天主教华北教区的主堂,见证了天主教在中国千年发展的风风雨雨。1900年6月-8月间北京的义和团团民长时间围攻西什库教堂。义和团与清军联军共计六万人,教堂控制范围内大约5000人,其中几十个意大利和法国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其余都是天主教徒。义和团虽然人数众多但没能拿下该教堂,最终被对方援军全歼。


评论:义和团的战斗力太差,没有科学技术是不行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5: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15年6月15日——英格兰国王无地约翰被迫与国内贵族签订《大宪章》。

  英国是一个没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他们的宪法是由一系列的文件和法案组成,其中具有奠基意义的一份,就是在1215年6月15日,由英国国王与贵族们签订的《大宪章》。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

  大宪章(拉丁文Magna Carter, 英文Great Charter)是英国于1215年订立的宪法,用来限制英国国王(主要是当时的约翰)的绝对权力。订立大宪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皇、英王约翰及封建贵族对皇室权力出现不同的意见。大宪章要求皇室放弃部分权力,及尊重司法过程,接受王权受法律的限制。大宪章是英国在建立宪法政治这长远历史过程的开始。

  1215年的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即所谓“安全法”。根据该条的规定,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这种权力是出自中古时期的一种法律程序,但加之于国王却是史无前例。

评论:大宪章成为了日后英国宪法的基石,也为近代公民意识和公民法权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6: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父亲节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相对于母亲节,父亲节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一个节日,是1910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士波肯市由杜德太太发起的。
  而我国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国民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评论:愿天下父亲健康快乐,感谢他的无私父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09: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佛山九江大桥受运沙船撞击发生桥面倒塌
2007年6月15日晨,一艘大型运沙船撞向325国道上的九江大桥桥墩,造成九江大桥靠近鹤山段百多米桥面坍塌。
九江大桥靠鹤山段有100多米的桥面已坍塌,在桥下的九江河道里,一艘中型运沙船沉进水里,只剩10多米的船尾露出水面。两岸公路上汽车如堵,交警正指挥车辆改道行驶。

链接:建成20年,曾获国家大奖


广东九江大桥是325国道上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位于广东省南海市九江镇与鹤山市杰洲之间,跨越珠江水系西江主干流。桥梁全长1675.2米,桥面宽16米,其中:主跨为2×160米独塔斜拉桥,采用塔、梁、墩固结体系,塔高80米(自桥面起)。于1985年9月开工,1988年6月正式建成通车。

据介绍,九江大桥为2×160米的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曾于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铜奖。

目击:三声惊天响桥像被竖砍有货柜车随之入水

为何运沙船撞向大桥?现场目击者严先生称,今晨5时左右,他刚好在一条运沙船上工作,离事发点500米,目睹了整个过程。

他说,当时一条长70米左右的运沙船满载2000吨左右河沙行至九江大桥河面时,不知何因竟偏离主航道,试图向九江大桥主航道旁一个桥眼穿行。严先生当时就感觉要出事,因为桥眼实在太小了。果然,运沙船随即撞向九江桥桥墩,他听到三声巨响,九江大桥上的路灯马上全灭。激烈碰撞当即出现恶果,九江大桥上的百米桥面随即坍塌,桥面上数十米高的一块块水泥路面相继落入河中,激起巨大水浪。

严先生还看到,桥上一辆货柜车随之掉到水里。再定睛一看,桥像被人竖着砍了一刀,一大截已不见。

千钧一发!冒险救起10名船员

今晨,九江大桥被运沙船撞上,致使23-24桥蹲间的3卡厢梁坍塌,大桥坍塌下的厢梁压在肇事沙船上,船上10名船员遇险。在附近作业的广东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二分公司吊船上的工作人员救起10名船员,但当时该公司在桥面作业的两名工人和两台空压机多台输送泵因坍塌掉入河中,两名工人至截稿时止生死未卜。据当时现场施工目击者称,大桥坍塌时正在桥面行驶的数辆机动车和摩托车因刹车不及跌下河去,驾驶者生死未卜。

一位事发时在现场施工的吊船司机说,当时江上雾很大,运沙船操作不当,直接撞在23号桥墩上。当时撞击声很响,他的吊机船离桥墩只有几十米,震动使他的吊机船吊着的大桥维修材料也在半空中摆晃不停。大桥摇晃了十几秒后,开始有一截厢梁脱位,由于沙船撞桥墩后仍有冲击力致使脱位的厢梁随后坍塌。坍塌的厢梁正好落在沙船头部,便沙船头部下沉,船尾高高翘起。

司机回忆,这时沙船上船员有的落水,有的在船上挣扎。广东长大公司二分公司吊船司机梁福根马上放弃吊船,驾驶往来岸上和吊船的一艘小型交通船冒险上前营救。他先救上一名沙船船员,然后将还在逐渐下沉的沙船上的船员逐一救上交通船。梁福根将10名船员安全地送上岸,他们后来全部被海事局接走问话。

记者现场看到,海事局和救捞部门蛙人正在河上设法找寻可能落水者,至截稿止,未接到有关部门通报有关有人获救的消息。

沙船违规行驶?大桥可有隐患?

今晨九江大桥被沙船撞塌,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闻讯立即前往现场彻查。有关人士透露,将可能从两方面着手调查,一是沙船方面,调查船主和驾驶员;二是大桥是否有质量隐患,调查设计方、施工方。

有关人士表示,大桥被沙船撞塌,一方面,可能是船违规行驶,造成大桥被“撞残”,省航运部门、海事部门将确定责任方,并了解事故事实,调查船主、驾驶员有无责任;另一方面,需要确定大桥本身质量有无问题,因为按照一般的规律,大桥在设计、施工时都会设置一定的“防撞抗击”系数,一般的撞击,不至于造成“百米桥梁塌入水中”的“大骨折”。

据了解,调查大桥在设计或者施工方面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将由省和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监察部门、质量监察部门联合组成调查小组、专家小组,从现场进行确责。如果确定质量方面存在问题,将按照法律法规,严格追究当事人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渊洁(1955年6月15日-),男,汉族,中国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史壁村人。当代作家,有“童话大王”之称。

1955年6月15日郑渊洁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61年随父母迁入北京。曾就读于北京市马甸小学,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少年先锋队。四年级时因“文革”爆发,暂时中止学校教育。

1969年11月至1970年12月随父母下放至河南省遂平县国防科委五七干校(“938”部队)劳动。在由下放劳动人员组成的五七干校临时学校就读初中。由于上课玩拉炮而再次失去在校学习机会。由其父亲郑洪升督导在家自学。
1970年至1976年,分别在江西和福建的空军部队服兵役,任地勤兵。
1976年复员后,在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当工人,负责看管工厂的水泵。
复员当年受四五运动的激励开始文学创作。创作风格受张天翼的影响比较大。先后创作过诗、歌词、小说、科幻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1979年9月15日,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第一篇童话《黑黑在诚实岛》。先后在《中国盲童文学》、《儿童文学》等杂志社当编辑,还参与创办了《东方少年》、《大灰狼画报》、《中国盲童文学》三本杂志。
1985年创办《童话大王》月刊,专门刊登郑渊洁一个人的作品。1988年最高时发行量超过每月100万册。郑渊洁作品仅正版总印数逾亿册。据《中华读书报》报道,中国大陆盗版郑渊洁作品非法获利就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1990年4月4日由台湾牛顿出版公司在台湾代理出版《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品月刊》(一共发行了60期)。
1990年代中期,“十二生肖童话”系列在韩国出版。

小时候最爱看童话大王,却不知道是他的作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军68架B-29式"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悄然飞临日本九州岛上空,向曾为日军提供过大量钢材的八幡钢铁厂投下了首批炸弹,拉开了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序幕。正在关注遥远的塞班岛战事的日本人,根本没想到战火这么快就烧到了日本本土。
  美国政府决定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欧洲战场,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已进行了4年之久。从1942年8月开始,英美采取联合行动,对德战略轰炸的规模不断扩大,德国的战争经济受到了很大削弱,到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德国经济已近崩溃。对德战略轰炸取得的显著效果使美国高层领导人深受鼓舞。他们决定借鉴欧洲战场的经验,对日本也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从而加快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出来混,总是要换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6月15日 《人民日报》创刊

  1946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先后在河北邯郸、武安出版发行。1948年6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石家庄出版发行。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址迁北平,继续刊行。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自同年8月始,《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该报除在北京印刷外,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同时印刷,对国内外发行。

党和人民的喉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6月15日 瞿秋白首次翻译发表的《国际歌》中文歌词

  1923年6月15日 瞿秋白首次翻译发表的《国际歌》中文歌词,是我国最早翻译者瞿秋白(1899———1935),江苏武进人。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曾主持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 《国际歌》最早翻译者、我党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的学者;曾两次觐见革命导师列宁。

瞿秋白将从法文译来的词和简谱发表在1923年6月的《新青年》复刊号上,《国际歌》才在社会上传唱起来。现行的中文《国际歌》歌词由萧三于60年代初再译定稿,但其中“Internationl”(英特纳雄耐尔)一词保持音译不变首创于瞿秋白。







  囚禁瞿秋白的国民党师长宋希濂是他在上海大学的学生,为表示一点对老师的尊重,送瞿秋白出监房并置办了酒席。瞿秋白神色自若,走到一处草坪上坐下,说了一句:“此地就很好”。宋希濂从战犯管理所被特赦后回忆说,瞿秋白临刑前唱起了自己翻译的《国际歌》。

一代英明的领导人就这样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62年6月15日 “好猫论”出台

  
横跨赣江的南昌八一大桥两端的“白猫”、“黑猫”巨型雕塑


  196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认为,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他引用安徽民间谚语:“不管黄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同志在当时就已经能够深刻的认识到了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6月15日,鲁道夫·舒斯特在公众选举中脱颍而出,当选斯洛伐克共和国的总统。


  鲁道夫·舒斯特1934年1月4日出生在科尼采。他1959年从斯洛伐克技术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先后在斯洛伐克科学院和科尼采国家市政会工作。1983年舒斯特第一次被选为市长。1986年和1989年他分别当选东斯洛伐克地区全国委员会和斯洛伐克全国委员会的主席。从1990年起他开始出任前捷克斯洛伐克驻加拿大大使。1994年回国后他即任斯洛伐克外交部部长。1994年和1998年舒斯特又先后两次当选科尼采市市长,直到1999年就任斯洛伐克总统。鲁道夫·舒斯特写过不少游记、广播剧和文献片,曾获得过很多国家重要的奖项和荣誉。

舒斯特当选总统后,斯中关系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和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6月15日,帕克斯女士被授予国会金质奖章

这是帕克斯女士被授予国会金质奖章时的照片

1999年的6月15日,美国国会议员、民权领袖及各界代表近千人齐集国会大厅,参加由克林顿总统亲自授予罗萨·帕克斯国会荣誉金质奖章的仪式,克林顿称帕克斯太太为“美国自由精神的典范”。

这是一个美国公民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6月15日,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中央党校合编、邓小平题写书名的《刘少奇论党的建设》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共收入他自1936年到1962年期间的重要著作47篇,全书约45万字。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的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指导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武器。

《刘少奇论党的建设》,是迄今为止收入刘少奇有关党的建设的论著最全的一部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6月15日凌晨,韩国总统金大中和朝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在平壤发表共同宣言。

这是金大中(左)和金正日在签署共同宣言前握手

《北南共同宣言》承诺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0: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6月15日,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自2005年4月改换新机型后首次公开亮相,为外国驻华武官团69名武官进行飞行表演。当天,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自2005年4月改换新机型后首次公开亮相,为外国驻华武官团69名武官进行飞行表演。组建于1962年的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已先后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进行过数百场特技飞行表演,成功率达100%。





6月15日,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6架飞机成宝塔队形飞过参观台。


6月15日,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5架飞机以800公里的时速做向上“五机开花”的特技动作。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被称为中国的“蓝天仪仗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15 19: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89年6月15日,黄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龙羊峡水电站发电、供电系统全部竣工。装机总容量为128万千瓦的龙羊峡水电站是国家在青海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这是178米高的龙羊峡水电站大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0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1888年6月15日 余佩皋诞辰

 余佩皋1888年6月15日生于姑苏城里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时期,她即走出闺阁,就学于苏州振吴女校。一入校门便毅然解开缠足布,扔掉“三寸弓鞋”。她每天鸡鸣即起,读书写字,聪颖勤学使她成为成绩优异的学生。
  1907年,她只身到北京,考入高等女子师范(今北京师范大学),1911年毕业。毕业后第二年,在辛亥革命的洪流激荡下,她怀着一腔热血,奔赴祖国西南边陲广西,受聘就任广西桂林省立女子师范校长,与她同行赴任执教的是同班挚友周芜君,她们在那里探索“提高女子教育、振兴女权”的道路。1915年,两人又不辞辛苦南渡婆罗洲,余佩皋担任婆罗洲山口洋中华学校校长。当时那里经济落后,文化不振,交通不便,环境不靖,生活艰苦,她们却孤军深入偏远山区,开创华侨教育事业。
  1916年,余佩皋鉴于当时新加坡是华侨爱国进步活动的中心,革命气氛高涨,有较好的创业环境,便辗转来到新加坡。此时,庄希泉在新加坡经营中华国货公司,探索“实业救国”与“教育救国”的道路,两人志同道合,便共同创办新加坡南洋女子师范学校(今南洋女子中学前身),着重培养华侨学校师资。余佩皋任校长,庄希泉任董事长。这是南洋女子教育之先驱。余、庄倾尽心力办学,师生员工通力合作,使这所学校闻名南洋。
  1920年11月7日,在并肩斗争中风雨同舟的庄希泉、余佩皋,宣布“组织新家庭”。婚礼从简,只在同德书报社开了一个演说会。星马总督败诉后恼羞成怒,在庄、余新婚的第二天,再次下令逮捕庄希泉,并宣布将他“永远驱逐出境”。余佩皋不甘示弱,直奔殖民政府“华民政务司”,昂首而进,严辞质问。“洋大人”被追问得语无伦次,丑态百出。她以不畏难、不怕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享誉南洋侨界,人们称赞她是“女界中铮铮的人物”。
  1920年12月5日,余佩皋受“华侨学务维持处”推选,肩负南洋400万华侨、300多所华侨学校师生争取“享有共办教育、学习华文的权利”之重托,只身回国呼吁各界支持。
  1920年12月27日,余佩皋抵上海,拜访各界要人并到各团体、各机关、各报馆发表演说,陈述她作为华侨代表返国争取声援的意义和目的。黄炎培先生特邀余佩皋到青年会发表演说。各界群情激昂,纷纷发出抗议书,分致英国外交部、英国驻华公使及有关当局。
  1921年1月5日,余佩皋带病离浦口赴北京。1月7日抵北京,她即演讲宣传,四处呼吁,多次赴外交部、教育部,直接向外交总长颜惠庆呈递请愿书,申述侨胞之急情。北京学生联合会、福建旅京学生会,均开会作出决议,以实际行动支持南洋侨胞的斗争。
  当时,全国各报先后刊登有关此事的通电、通告和公函,厦门、北京、上海等地学生团体纷纷成立后援会,一时震动全国。
  尽管舆论声援,群情鼎沸,无奈北洋政府腐败无能,交涉失败。余佩皋回国请愿历时一年又三个月,最后怀着无限愤慨的心情回到厦门。此后,余佩皋决心在自己的国土上,重振旗鼓,继续办学。在爱国侨胞的支持下,1922年5月1日,厦门厦南女学正式开办。厦南女学后改为“厦南女子中学”(简称厦南女中)并附设小学。余佩皋的办学宗旨是教育与救国相结合。她提倡自由、科学、反帝、反封建,开展歌舞、戏剧活动,推广普通话。抱着为中华民族争光、为海外侨胞争气的赤诚之心,她与教师们尽心协力,把厦南女中办得生气勃勃。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改组后的国民党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4年,周恩来派江董琴由广州到厦门,组织国民党福建省临时省党部,这个党部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成立之前就一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活动。余佩皋、庄希泉参加了省党部工作,均任执行委员。
  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右派对此极为恼恨,相互勾结,日本人借口庄希泉是日本统治的台湾籍民,以所谓“台湾籍民参加外国政治结社”为罪名,将庄希泉拘禁,于7月28日,将他押送台湾。余佩皋闻讯,义愤填膺,带领厦南女中师生和各界群众1000多人,到码头抗议示威。反动势力将余佩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8月24日,她开完会回家,途经二十四崎,突遭枪击,幸而子弹只穿透衣袖,未伤及身体。面对明枪暗箭,她毫不畏惧退缩,人们称她为“奇女子”、“女界之丈夫”。
  当时,广东革命浪潮蓬勃发展,余佩皋便把自己的独生儿子庄炎林交托在厦南女中执教的挚友周芜君抚养,离开厦门,到广东参加北伐军。
  1927年2月,余佩皋被调往福州,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执行委员、妇女部长。她直接参加工人运动,到工厂宣传妇女解放的道理,发动女工参加革命斗争。1927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大举“清党”,屠杀共产党人,余佩皋和庄希泉经友人相助幸而脱险,她仍被通缉。大革命失败后,她和庄希泉毅然离开了国民党。那时,周恩来、邓颖超曾托人送信给庄希泉夫妇,问候致意。此后,余佩皋、庄希泉流亡菲律宾,在马尼拉和爱国华侨王雨亭创办《前驱日报》。余佩皋继续奔走于菲律宾、厦门、上海等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秘密革命活动,兴办教育。1934年8月间,余佩皋在苏州突患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两脚全失去知觉,继而逐渐蔓延到腹部、胸部,遂致全身麻痹。9月12日,逝世于上海红十字医院。中外医学专家均不明病因,据说此病当时在中国为第一例。余佩皋本着科学精神,临终前嘱咐其夫庄希泉、胞弟余寿浩,将其遗体献给医院,使医学界得有新发现,以造福人群。人们称颂她“爱国爱群,至死不衰”。余佩皋逝世后,上海、厦门、新加坡等地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评论:著名爱国女华侨教育家,一生热心于中国的教育和解放事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5 00: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976年6月15日 毛泽东说:我一生干了两件事

1976年6月15日,毛泽东同华国锋等人进行重要谈话。毛泽东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召见华国锋等人,对他们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评论:主席这几句总结的好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20:56 , Processed in 0.24221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