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1日,江文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厦举行
纪念大会现场
福建省副省长陈桦会见江文也家属
台湾作曲家协会会长潘皇龙特地从台湾来厦参加纪念活动
2010年6月1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央音乐学院、厦门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教育厅、龙岩市人民政府、台湾作曲家协会、台湾音乐教育协会承办的“江文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厦门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詹沧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文化部、教育部、全国台联、台盟相关负责人,海峡两岸及香港和日本的专家、学者及音乐界知名人士,以及福建省、厦门市文化厅负责人和厦门市音乐院校的师生等出席纪念大会。
江文也,原名江文彬,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祖籍福建永定,1910年6月11日出生于我国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幼年随家迁回福建厦门,13岁时去日本求学,1936年返回祖国大陆。1938年定居北平。1983年10月24日病故于北京,享年73年。
江文也从事音乐创作和教育数十年,留下20多首管弦乐作品、200多首声乐作品和多部音乐理论专著,被誉为探索中国风格新音乐创作的先驱。他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主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为素材;体裁形式多样,涉及管弦乐、钢琴音乐、室内乐、歌剧和舞剧音乐、声乐作品等各个领域,尤其在管弦乐、钢琴和声乐等领域,成就更为突出。管弦乐《台湾舞曲》是江文也的成名作之一,这部作品中,江文也将思乡之情与富有创造性的现代作曲技法糅为一体,浓厚的台湾乡土风味贯穿始终,曲子表明了其对新颖作曲技法的理解与探求。
江文也是一位一生拥抱中华文化的伟大作曲家,他的音乐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出席纪念活动致辞时说,江文也一生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勤于耕耘,勇于创新,成就斐然,是探索中国风格新音乐创作的先驱。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陶诚评价道:“他力求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新时代的审美艺术中,在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特地从台湾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台湾作曲家协会会长潘皇龙告诉记者,这两天台湾音乐界也以举行音乐会的形式来纪念江文也百年诞辰,两岸同时举行这样的活动,表明对江艺术地位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表明两岸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音乐的重视和努力。他说,“两岸在这一问题上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只不过较为零星,缺乏系统性,未来两岸可建立机制性的交流,共同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我觉得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出版江文也的音乐作品,让他的作品能够广为流传。”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准备用2到3年的时间完成《江文也作品集》的编纂,让更多中国人知道江文也。”
纪念江文也诞辰百年生平图片展也在当天上午开展,当天下午,举行了江文也作品学术报告会。当天晚上在宏泰音乐厅举行的江文也作品音乐会,让乐迷们大饱耳福,不仅欣赏到了江文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合唱《凤阳花鼓》《平沙落雁》,钢琴独奏《北京万华集》,男中音独唱《酒宴》,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管弦乐《台湾舞曲》《汨罗沉流》《田园诗曲》《俚谣与村舞》等,还欣赏到了江文也外孙杨一晨亲自演奏江文也创作的《台湾高山地带》。据了解,这也是大陆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江文也作品专场音乐会。
为我国音乐界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值得纪念的著名音乐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