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154|回复: 13

[【其它原创】] 摆脱灾难的心理学策略[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3 17: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地平线:一切重新开始

软着陆:摆脱灾难的心理学策略

首发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927ec01009pis.html


地震过后,需要建设的不仅只有现实的生活世界,对于许多人来说,心灵的空间也同样需要铲除杂草,播种信念与希望。在地震的电视直播里,笔者看到心理医生正在给孩子一张纸,教他们撕掉,然后和他们说,地震就像一张破掉的纸,我们没有办法“弥补”(改变现实),但可以“改造”(重新塑造生活),比如折纸飞机,大家把破碎的纸,再折成纸飞机,最后开始滑翔(象征着生活重新开始)。这样的“情境暗示”其实是用到西方心理学的“认知改造”(认知治疗),下面拙文回详细介绍。
在《灾后心理救助与心理重建》里,专家罗列出常见的地震心理恐惧,例如:我很担心地震会再次发生,人在灾难前无能为力,我恨自己没能力救出家人,上天对我很不公平……德国心理学家弗里滋•李曼在《直面内心的恐惧:探索自身的人格心理》里说,“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你我都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出生直至死亡”,首先,对于所有经历过灾难的人来说,害怕是正常的,如何从高度的害怕(惊恐)中摆脱,恢复到正常的生活里去。在这里,笔者仅以心理学爱好者的身份,提供一些方法,给所有在地震里感到不安的朋友。

1、行为的脱敏训练

可能看着标题觉得专业,但实际上这个方法非但对于灾区的朋友有用,对于其他有地震恐惧的朋友也有效果。假象出几个让你不安的地震事件,按照恐惧的程度打分(1—10),比如:轻微的摇晃动(1分)、桌子摇动(2分)、地在动(5分)、房屋倒塌(10分),按1-10分来打恐惧程度,然后暗示自己可以坚持到最底。
在前一个想象,有极度恐惧,则返回到前一个较为轻些的主题,不断克服自身的恐惧,直到最后,只存在很轻微的恐惧,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害怕,害怕无济于事,并不能改变什么,学会用冷静和克制的态度去面对情景,直至,完全摆脱恐惧的元素,行为疗法只要是用不断的行为想象适应“恐惧”,最终把恐惧当成最常态的事情,牢记:恐惧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是你身体的一个“球”,你用聚集的方式把“球”丢出去(这很像是中国式气功的意念假想),你拥有控制恐惧的收放能力。

2、ABC认知改变世界

有一个故事:一位老奶奶有两个孩子,大儿卖伞,小儿晒盐巴。老奶奶感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不快乐,下雨就担心晒盐巴的小儿子,而天晴就担心大儿子的伞不好卖。忽然有天人家告诉她:你反过来想想,比如下雨,你就多想想卖伞的儿子,天晴就想想晒盐的。结果,老太太就开心起来,但世界依然没有改变。
这里涉及到心理学的“认知”改变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Ellis提出了\"ABC\"理论,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激发事件和信念有关有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例如,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画是激发事件A,但引起的反应C各异,这是由于人们对画的认知评估B不同所致。用很通俗的说法:改变世界现实是不可能的,只有改变我们自己的“认识结构”。
比如地震是A(activating events),我们开始来评估我们对“灾难”的B(Beliefs):
1、  我应该是幸福的,我必须保护我的亲人。
2、  灾难是恐惧的,现实是难以面对的。
3、  为什么不幸总发生在我身上。
4、  我根本无法逃离这个阴影,我这一生都要在黑暗里生活了。
面对同样的A(地震),为什么有人坚强,有人恐惧,有人焦虑,心理学家从认知角度出发,发现大部分人喜欢使用“必须”“应该”“一定”“恐怕”等,这些绝对化的观念让你陷入一个逻辑的角落,而心理学就是要把这些“B”打破,重新建立起客观完善和有韧度的信念,最终达到和谐的C,这就是ABC的原理。(可参考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危机干预策略》)
对于灾区的朋友,心理学家改变的是:灾难是永在的,天有不测风云,人必须去面对现实。生命固然有脆弱的一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更告诉我们要珍惜活下的权利,好好生活。这样的Beliefs才是客观和全面的,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如同电视里的小朋友被告诉,地震就肯定会有破坏,对人的生活会有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最大的观念是:生活不是完美的,但你可以努力趋利避害,人可以积极面对自然,面对人生。这样的生活观念,可进可退,不像前面所叙述的那样容易“折断”,心理学家和地震拯救者的原理一样,是在生活的信念上,给你的精神空间加固。

群众恐惧:社会心理空间的稳定

阿巴斯的电影〈生生长流〉里,写了一个地震后还在外面看电视球赛的男子,家人都死去了,这其实不是“冷血”,而是很像通过“看球”暗示生活照旧,也许是过度悲伤的反弹。人死不能复生,但球赛得继续。其实在社会咨讯的危机里面,比地震可怕的是,心理暗示的传播,比如哪哪又有蛇出洞、蟾蜍过街等等,全社会都在传播一种地震的心理恐惧,人与人之间互相传播,并通过媒介的不断播出有关的地震咨讯的氛围,最后激发一种心理的恐惧,强迫性的联想。有些人出现无法入睡、失眠焦虑、自发的恐惧,甚至害怕一切的“应急状态”,心理高度紧张,无法进入正常的生活状态,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心理暗示强化的结果。

1、  群体的效应:如何在群体里安抚自己
  
“群体”一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重要含义。“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它无疑是暂时的,然而它确实表现出了一些非常明确的特点。这些聚集成群的人进入一种状态,因为没有更好的说法,我姑且把它称为一个组织化的群体,或换个也许更为可取的说法,一个心理群体。”(勒旁〈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地震的事件被放大后,有任何轻微的风吹草动,则出现大量的谣言,这些没有经过任何政府和专家机构确认的“谣言”,可以瞬间形成一些紧张的气氛,达到“三人成虎”的效果,就是利用了人在“群体”里的从众效应,让紧张更加紧张恐慌更加恐慌,因而失去个人独立的理性判断。


2、  地震心理准备与心理按摩

从人群的分流看:那些不处与地震地带的朋友,则无须过于紧张,可以利用时间去运动和放松下阅读些心理学的图书。注意让情绪平稳,而处于余震地带的朋友,则勿要过度恐慌,一方面将家里的家具固定,将可能的保护措施做好,这样心理有个底气,准备好需要的备用包,装好水和一些干粮,在准备工夫上做好也可以避免自己的担心,同时要相信政府,一起齐心协力把灾害的心理恐惧降低。

3、生活信仰的重新建立

  最后,说一说在灾难里,有的人可能完全改变以前的价值观念,有的人完全陷入自卑和绝望,心理学上有纸条暗示,将你自己的觉得生活有意义的事情写在纸条上、每天即使写一句,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是这样的有意义,人类的生活像一张巨大的罗网,你的价值,在其他人的价值的实现里更加充实,所以你对生活的世界的看法决定你的一切,如果,我们不是很浮泛去谈“信仰”,你会发现,你要建立的就是你生活里最核心的价值,好象太阳在天空照耀,这恐怕远比心理学更加重要,这篇小文的目标没有那样长远,只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人处怎样的位置,应了那句老话: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00: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0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的博客,别再玩校对身份的实验了~~我已经被弄过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00: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1、是你的博客也要证实一下。

2、即使是你的博客,说明本文不是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前沿啊.能派上用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1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0-3楼都是熬夜高手!
两位同志要节约用电,每天上网不能超过小时;不可透支身体,要把园地发展好,身体跨了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20: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证实?本文还在今天深圳的报纸发表.可以请楼主说明需要在博上怎么操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2: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airp于2008-05-24 20:54发表的 :
怎样证实?本文还在今天深圳的报纸发表.可以请楼主说明需要在博上怎么操作


请在首发链接处加一句:“本文转发至网上读书园地http://cnc.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89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4 2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文章,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9: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发。请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樣的 醉兄辛苦了 亦感佩樓主從善之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8: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airp 带来好文章,你的文章被选入《书园》512大地震专刊。在校对时发现你的原文中“德国心理学家弗里滋•李曼”应为“德国心理学家弗里茨•李曼”,原文中“下面拙文回详细介绍”是不是“下面拙文会详细介绍”?原文中“假象出几个让你不安的地震事件”是不是“假想出几个让你不安的地震事件”?请核对下,如属实请修改正确,谢谢!

另外,下面的修改建议仅供参考,请恕冒昧。实在是偏爱你的文章,后经人提醒,终止了修改的举动。已经改了发给你看下。另外,说明下,我没处理你的文章,原文复制到《书园》512大地震专刊的初选帖里。

原文:地震过后,需要建设的不仅只有现实的生活世界,对于许多人来说,心灵的空间也同样需要铲除杂草,播种信念与希望。
修改后:地震过后,需要建设的不只有现实的有型世界,对于许多人来说,心灵的空间同样需要重建,需要摆脱恐惧与内疚,播种信念和希望。
原文:害怕是正常的,如何从高度的害怕(惊恐)中摆脱,恢复到正常的生活里去
修改后:对于所有经历过灾难的人来说,恐惧是正常的,如何从恐惧中解脱,恢复正常的生活里才是最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9: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细心,你改的是对的.要觉得不通按你的想法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6 09: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airp于2008-05-26 09:00发表的 :
你真细心,你改的是对的.要觉得不通按你的想法改

《书园》——5.12大地震专刊http://tel.readfree.net/bbs/read ... toread=1&page=1

你的文章在20楼,我只修改了注意到的标点和你输错的字,其它没动呢。校对要对读者负责,只能尽力而为。谢谢你的谅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8:10 , Processed in 0.2391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