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70|回复: 2

受听雨委托发布重要信息《书园》——5.12大地震专刊需要心理志愿者 分类共同创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1 1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办刊宗旨:网刊主要是“自救”,要能让读者看了就可找到方法实验,化解不良情绪
任务目标:16篇
参考和提交作品: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608147
跟帖报名:
信息分类主题:               负责人
1.消除“恐震”心理        雪融鸿飞
2儿童心理           听雨 psycology
3.残疾人心理的问题        (任务待领)
4.性格和受灾反映         (任务待领)
5.救援者心理辅导        psycology  听雨
6.失去亲人心理干预        (任务待领)
7.灾民意识,被动等待救助     (任务待领)

8.另外还有五级人员心理辅导:    (任务待领)
第一级人群:死难者家属,重伤员及重伤者家属
第二级人群: 轻伤员和伤者家属,救援组织和实施人员,现场幸存者
第三级人群:救援或搜寻的后援工作人员(不在受灾现场)、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第五级人群: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易感性高,可能表现心理病态的征象

写作质量(理想)目标:要能学九二一心灵辅导示范,把专业的知识变为示范就更好


九二一心理辅导(对话示范篇)

连日来,大家一直注意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却料不到,心理上的创伤也随着电视、收音机、报纸、因特网、开始打击非灾区的每一个人…

##灾难心理后遗症

四大警讯出现,立即求医:

1.自行决定是否求医:

最近因为余震不断发生而恐慌地震,但尚可正常起居饮食、工作。

立即求医:怕到整天精神彷佛,失去判断力,有危险也不会逃避,过马路也不看车。

2.自行决定是否求医:

最近偶尔出现神经紧张、失眠,身体处于警戒状态。

立即求医:紧张到天天无法睡眠,有吃不下饭,体力一直衰退。

求医好处:赶快求助精神科医生,他会给你一些适量的药物,短暂使用,但因人人体质不同,假如你觉得食药后过度嗜睡,可以立即复诊,医生稍作调整,便会成为最适合你的剂量,既可入睡又不会失去逃生警觉性。

注:安眠药使用不超过两周及在细心的医生指导下,成瘾的危险性不高。

3.自行决定是否求医:

地震后不久偶尔会想到那些可怕的画面会很难过,但不看见时候,心情便好一 点,胃口较差但还吃下,只有一两晚睡不着。

立即求医:天天一直做恶梦及痛苦的回忆起那些恐怖的场面,不开电视也挥之不去,搞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

求医好处:你有需要求助精神科医生宣泄心中的恐慌,症状自然减轻,当然这需要一点点时间,每次说一点,慢慢进行。

4.自行决定是否求医:

想到地震中死去的人十分难过,但不妨碍生活工作。

立即求医:有家人在地震中罹难而出现强烈的自我责备罪恶感,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建议:赶快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请他陪伴你去看精神科急诊,因为你随时有可能做出自己无法控制的行为。请记住!即使你的家人在地震中罹难,他们在天之灵,也不愿意你这样做,而根据精神卫生法中的强制住院条例,有强烈自杀意念者,各医院必须立即优先处理,假如你强烈坚持不去精神科,你最少可以去看别科医生, 或最少请一个最好的朋友陪伴你度过这危险时刻,再由朋友介绍去看一个口碑不错,愿意花时间聆听病患的医生。

注:每一所教学医院都有24小时精神科医生值班急诊室

请记住,看精神科不代表你是神经病,精神科医生除了熟悉药物学外,也是正常人压力解除的专家。可帮助你有效地脱离痛苦,所以不必担心。

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有恐惧而未到以上立即求医的状况者,那即使是非专业人员的你,你的关怀接纳对他们来说十分有效,但必须具备以下的态度:

##温水、面纸、陪伴、大耳朵小嘴巴、说停就停

1.无言的陪伴 (Presence)

是恐惧者最重要的药方,很多人以为帮助别人需要说一些话来安慰他以使他觉得好一点,但根据心理大师所说,这是极错误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你所说出的话,其实大部分是为了减低自己内心焦虑的话,对恐惧而言其实都是废话。真正有效的,是你的存在及陪伴,对他们而然,无言的陪伴产生极大的安抚作用。

2.一杯温水 (Warm )

心理治疗大师面对个案叙述痛苦时候,曾说一杯温水胜于千万言语,手中感觉热水的温暖及眼见你关怀的动作,这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3.一张面纸 (Care)

对于哭诉者,最错误的做法,是叫他们不要难过,这只是你害怕别人哭泣为自己说的话,假如你能够按住自己内心的恐惧,给他一张面纸,他会感觉被你接纳,终于有人可以让他大哭一场,心中刺痛便得疏解。

4.大耳朵少嘴巴 (Listening)

打开你的耳朵,闭起你的嘴巴,聆听他说故事罢!这就是目前风行世界的心理治疗派别 (Narrative述事派) 的作法。

5.说停就停 (Respect)

不要逼他说,他不想说就让他停在那里,受苦的人承受不起别人的推逼 (pushing) 他。

以下的示范,可供参考:

受惊者:我很害怕,我不要回去,房子倒下来,死了很多人……

陪伴者:(坐在他旁边)没关系,这里很安全,我在这里陪你……

受惊者:真的太可怕,昨天开车经过新庄,看到全都压成一堆,我不要这样死 掉,回来到处都在震,也不知要逃那里去……

陪伴者:(安静地)没关系你慢慢说,我在这里听你说……

受惊者:太可怕,我已经三天没睡觉,一闭起眼看到房子会倒下,活活压死我, 我不敢睡!!我很怕……(哭泣)

陪伴者:(安静地、慢慢地拿出面纸,交与受惊者手上……) 不发一语陪伴在旁

受惊者:哭泣了十分钟,情绪慢慢要缓和……

陪伴者:(安静地拿着一杯温水)想不想喝一点水

受惊者:(点点头接着水,慢慢开始喝起来,喝了约五分钟) 真的很可怕,我很 痛苦……

陪伴者:(又安静地陪伴聆听着约20分钟)

受惊者:(已经十分疲倦)

陪伴者:小文,我认识一个很好医生,我陪你去看他好不好,暂时吃一点点药, 只是一点点不用担心,让你可以好睡觉,不然看到你那么辛苦,我也很难过……

受惊者:点点头……

陪伴者:你先休息一下,我去招出租车……

以上所提的方法,其实十分简单,但是对受惊者,却有如炼狱中收到天使的甘泉,他们会永远铭记于心,是金钱所不能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9: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面对危机创伤障碍-关爱英雄女警蒋敏谈起   
19日上午,公安部会议室。面对蒋敏,我们的心情不仅仅是沉痛敬佩。28岁的蒋敏是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女民警,在这次汶川地震中,10位亲人失去了生命。我们无法想像,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强忍丧亲之痛坚守工作岗位5个昼夜?
     
  “我不哭,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要坚强,不要哭。”她说话时用了很大的努力保持平静和缓慢的语气,苍白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屋子里很静,一种悲痛到极致的感觉逐渐在记者心中弥漫。
  地震发生后,蒋敏连续5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尽管她已累得脸色发黄、走路不稳。这期间,她还要不断拨打北川县家里亲人的电话,但电话始终无法接通。蒋敏说:“地震发生时,我从4楼的办公室迅速跑下楼,当时街上很乱,我第一反应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但直到13日凌晨,舅舅给我打来电话,他告诉我,我的母亲、女儿……我在北川的家人已经遇难。”
  5月17日凌晨3时多,蒋敏把一名熟睡的孩子安置到帐篷内,为孩子盖好被子,掖好被角,才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地离开。看着别人的孩子,心中对亲人的思念袭来,几天几夜没合眼的蒋敏再也坚持不住,一下倒在帐篷门口.
蒋敏是典型救灾人员的代表,但是我们该如何来帮助像她一样的人们呢!
蒋敏心理行为表现:

记者在救灾现场看到,蒋敏在将一个从废墟中救出的孩子抱上床,轻轻盖上被子后,走出帐篷就突然晕倒了……同事们都说,蒋敏太思念自己女儿瑞瑞了。“只要看到和她女儿差不多大的孩子,她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同事何梅与蒋敏朝夕相处,“自知道家人出事后,她无论如何都不愿回家休息。家里有太多孩子的东西,她不敢回……”“我不哭,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要坚强,不要哭。”她说话时用了很大的努力保持平静和缓慢的语气,苍白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心理医生点评:蒋敏面临的心理危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所谓“创伤性体验”应该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例如,被强奸者在未来的混言生活或性生活中可能反复出现类似的体验;第二,是对躯体或生活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

心理医生提醒面对创伤性事件的关键要点:(大家都应该了解和学习)
1.  第一阶段:情绪表达
常见心理误区:(要坚强,不要哭)

心理医生指出:危机干预的关键在于帮助其表达情绪而非回避,一定要让其体验情绪,宣泄情绪,而情绪治疗的关键在于:情绪多次体验后,情绪的强度就会减低,对其的伤害就会减低。而刻意的压抑情绪则会造成其将情绪转换为身体症状,造成身心障碍,拖得越久就越难以治愈。

2.  第二阶段:认知重建:
常见心理误区:(回避谈论危机事件)。

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很多人的第二个误区是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回避和受灾人员沟通危机事件是在保护他们,其实这是十分有害的。回避谈论危机事件就无法让受灾人员建立合理的情绪和认知的统一,使其情绪因为错误的认知而无法得到恢复。
在谈论危机事实的时候,重在思维的重建,受灾人员在语言的帮助下进一步的调整对事件的认知和情绪合理的表达。
咨询一般使用团体进行的,一般为15个人一组,最好在遭遇创伤后48到72个小时内进行,三周后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可以考虑个别干预方式进行治疗。团体咨询的步骤包括以下几点:自由讨论对创伤事故的各种印象、感觉和行为反应;通过清楚地了解各种事故和行为反应,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
A通过分享感受减少孤立感和异常行为反应,达到正常状态;
具体方法:
(1)讲述个人的遭遇,使团体成员和叙述者达成对创伤事故认识的一致性,通过一系列事实,建立认知结构的第一步。
(2)讲述时按照简单的时间顺序结构,包括认知和情绪、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反应、对事故直接后果的反应、家人和其它重要人物的直接反应、在夜间的反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的反应等
B在组内和组间共享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增强团体支持力、稳定感和凝聚力;
C,提供进一步的援助方式有:
在重大创伤事件后,人的心理复原会经过三个阶段:重新建立安全感、对失去事物的追忆与哀悼、与正常生活再度联系等阶段。
心理复原所需花的时间及恢复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和灾难靠近的程度、受灾难破坏的程度、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然而,在刚发生地震灾害的这段时间,建立安全感乃是当务之急,
(1)  利用资源的转介系统,使灾民得到明确、正确的信息(包括社会环境、身体、心理各种可能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
(2)任何危机的干预均应和灾民商量,让他成为主动参与者,以恢复其权力及控制感(灾民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如吃饭、睡觉、活动的平衡,避免持续的警醒度增加)。
(3)成立庇护所、安全的亲友或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安全的生活情况,及发展未来的保护计划等,以形成安全的环境。
C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症状和反应;


                                        临床心理医生督导:psycholog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9: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需心理干预援助的是救援人员-面对危机,保护自己,关爱他人
1.每一个看见灾难的人 都是受害者! 

“5.12”地震发生以后,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情都难以去平复很多网友说出自己一定要去前线,到现场当志愿者。这样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吗?包括我们每天还会感受到不一样的这种画面,包括看到很多的视频、图片的报道会接受各式各样的心理刺激,会不会对于每个人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呢?

灾后国民的心理反映一:

一位网友的留言说,我这几天在看新闻我觉得自己的心好痛好痛,每一次看到那些画面觉得眼泪会情不自禁的流下来,心里觉得痛还是痛。

国民心理状态分析:情绪的感染与替代性受伤

心理专家分析和建议:
就是在接触这些过度的负面的信息刺激源的时候应该适度,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心理底线,如果心理底线被太击破的时候自己会受伤害,他们不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防御。但是其他人不一定能够理解,人被破坏以后还会激发一种愤怒的情绪。
特别提醒特别有热心的朋友,在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思考或者是考量,就是我们帮助人的能力的限制和限度,因为如果超过了我们,我们很想帮助别人,但是我们听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有的时候像垃圾一样就到了我们身上来了,如果我们不能处理掉,就像二次污染一样。在这个情景当中光有好心是不行的。我们坐在这里,因为我们明天开始要对很多心理专业人士培训,其实在做重大的灾难后的心理干预一定要进行特殊的选择。我们是在对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就是他们能撑多少天进行评估,然后他们专业训练的技巧和技术方面能掌握有多少。看他们助人的能力。 甚至于我们说才可以派他们到一线去的。所以我们大众来讲帮助别人,理论上讲,如果我们没有受过特别的训练,不要给自己增加太多的责任感。我们又很想有爱心帮助别人,可能诉说的人可能还没有说完,听者已经受不了了。这个时候你选择你能听的。比如说他一开口刹不住了,我觉得我们有权利说,对不起我只能听到这儿了,真的,因为这样我们也有一个自我保护。
灾后国民的心理反映二:

很多网民都在网上说我要去领养孤儿,我要去现场参与救援,去当志愿者,他们的这样的反应应该是很正常,发自于每一个人良知和社会责任,

国民心理状态分析:安全感的需要和替代性满足


在灾后对这种极度的这种灾后的恐怖的状况,如果活着的人他就开始讲我的亲人,而且他会看到那些场面,整个灾区废墟的场面,还有不断去救人,甚至现场我们知道看到有些中学很多地方很多死尸摆在那个地方,实际上这个时候,民众不断经历了,又再一次看到灾后的场面,这个时候就对民众心理反应会有很大影响。

心理专家建议:热心的同时保持冷静。
做心理工作,我想其实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我们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然后做一个灾难对于我们心理的干预和预防,怎么减少对我们心理的这种伤害,我想这就是可能我们最重要现在要做的事情。这里边其实首要的就是以什么样的一个心态去面对。其实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其实恰恰是冷静。
但是好像这个时候大家都做不到冷静,甚至是成为这样的一种情况,可能有的人在面对这样一种心理危机的时候,他会采取一种回避,但是实际上周围人会影响他,他会一定程度上想我能不能不谈这个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不接受这方面的信息,而实质上他好像在这个时候反倒觉得自己被孤立了。
其实这个时候,尤其是这两天,尤其是到第三天,第四天,人们就感觉到我一定要做一点什么了,而且像你刚才谈的如果我不做点什么反而不对劲一样,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牵动了全国每个人的心,我们应该尽点义务和责任,但是现在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了,首先这种压力是怎么来的,它一部分牵扯到我们有一个人类的基本的同情心和助人的这种心,这是有的。但是这次我觉得重大灾难尤其是这次波及面这么广,很多群众感觉到震感,而且通过通讯的媒体的报道,我们看到当时的情况,应该说给我们每个人的冲击都是很大的。地震灾害其实给我们最大的影响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的影响。
人们感到面对灾难的时候自己无能为力,就是说我们人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比如说是安全感的需要,还有就是对于生活的那种控制感的需要。但是地震灾害它第一个破坏的可能就是我们的控制感,你会觉得在自然面前,特别的无力。会觉得很无助,你没有办法制止这件事情发生,其实这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的一种尊严的侵犯一样。
其实我们想做点什么,其实有点想去控制,增加我们这种控制感,不愿意我们这种东西被破坏。另外就是安全感,你会发现无法预测,好像人怎么走在路上好好的突然天灾人祸就来了,从后方来讲。但是往前冲的人多少想要做点什么,另外替代性的满足,比如说我帮那些孤儿也好或者是失去亲人也好,好像我们帮他们替代性的满足了我们对没有能够控制,比如说已经死去亲人的人能够做点什么,这是我们人类很需要的部分,这是普遍人可能会有的心理


灾后国民的心理反映三:救援人员是最需要心理援助的。
心理专家分析与建议:

其实这个灾难我们作为心理干预者都知道的,这是一个漫长的需要花很长时间的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而且他们很多心理的反应是在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三个月更长的时间延迟。因为大家可能知道克拉玛依的大火,有的人的心理反应两年以后才出现,所以有的人就压抑得很深。我们有一个保持战斗力的问题,现在救援人员他们这么一个超负荷的这么特殊的艰苦的环境下工作,他们怎么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战斗力继续能工作,救助更多的人。对他们的心理帮助其实现在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有很多心理工作者已经到一线去了,帮助他们要做好心理的预防,免受自己在心理上的影响,如果他们在前线做了,我们也怎么样能够帮助他们能够调节。比如说像台湾大地震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其实救援人员他们最好的工作状态是救两个小时应该休十几分钟,而且一拨要轮番工作。
长时间作业会对于他们的心理和身体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消耗他们的战斗力。比如说他们可能轮班的作业,他们战斗八个小时休息一段时间再换另外的工作,然后再去上,这样既保证他们的战斗力又使他们的创伤部分能够降低到最低点。这样有计划,有步骤的心理干预的对象逐层的逐级的随着时间的延迟他们不同的需要,就是分阶段,分层的在进行工作。

  首先不能过劳,24小时连续工作的结果将埋下心理隐患,一定要保证几个小时的睡眠,给心灵提供修复的空间。

  其二,救助者也会有悲伤情绪,不要压抑,一定要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第三,现场要注意给自己打气,多看贡献,少看失误。

  第四,多挖掘一些温暖的故事,积极地去看人、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5 11:19 , Processed in 0.123933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