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27|回复: 7

日本抗震救灾对汶川地震的启示

[复制链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5-17 21: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死亡40人,受伤四千五百余人,十万余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近14万栋,财产损失约3万亿日元。

更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923年9月1日。当天中午,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近海发生7.9级大地震。房屋建筑倒塌、烧毁极其严重,死14.3万人,伤10.4万人,50万人无家可归。

日本是地震很多的国家,但并非受灾最严重的国家。长期抗震,日本在震后救治方面积累了大量技术人才和宝贵经验,他们的紧急救援与防灾体系相当有效,极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而且,这一体系即是以防御地震为主。

本文所整理的相关资料,主要以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的地震为例,介绍日本的抗震救灾经验,以作为汶川地震救灾的参考。

地震信息传递快速准确

日本全国各地有好几处专门的地震监测中心,地震一发生,监测中心就立即将震级、震源、震中等基本情况传递给国家有关部门。

在地震发生1分钟内,电视台将地震的大致信息迅速告知全国。

日本社会的信息化已非常充分和透明。地震发生后,所有市民从电视、报纸以及各个机构的信息渠道中所获得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电视和报纸记者在现场连续报道,形成了不间断的信息流。而且这些报道非常中性,并不使人感到紧张和恐惧。

对中国的启示:不仅是新华社,CCTV,包括全国所有媒体,一线的亲历者,都有责任向救灾指挥部门,向一线救灾人员,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迅速、准确地传递负责任的信息,以提高救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尽量挽救更多无辜的生命,抚慰更多惊恐的心灵。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67/0


简评: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在第一时间有效反应

政府迅速成立防灾总部,作为对应、救助和灾后重建的最高指挥机构。

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是推进综合防灾工作的最高决策机关,会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成员包括所有各部大臣、日本银行总裁、红十字会会长、日本电信电话公司总裁及日本广播协会会长、下设专门委员会和事务局,主要任务是贯彻灾害对策基本法,并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制定各种对策,设立必要的行政机构,确定全国性防灾规划及体制。

日本政府应付危机的能力和经验相当成熟,各级政府对地震早设有应急机构,一旦发生地震就立即投入工作。地震发生后,权威部门对短期内未来地震、海啸和滑坡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将结果通过媒体公布,让百姓心中有数,对抗震救灾和稳定人心具有积极意义。

在受灾严重的十日町,在地震发生半小时内,市政府全体职员就快速集合到市政府,并立即开始收集信息,把地震死伤人数、房屋倒塌情况、断电、断水和交通中断等情况都及时向政府汇报,以供快速决策。在十日町灾区,不仅能看到几处房屋破损倒塌的情景,还不时感受到余震。但大部分市民心情平静、秩序井然,房屋也基本得到修复。这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当地市政府的全体职员连续两天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

地震发生当夜,全市断电断水,市政府职员在市内各处点燃篝火,聚齐居民,让他们取暖并进行安抚工作。

手机短信安抚灾民。市政府大楼供电和通讯系统修复后,政府职员就开始通过网络向手机不断发布地震及救援的相关信息。如“会再次发生大地震是谣言,请大家不要慌乱”、“市内各避难所开始有保健医师巡回诊断”等等。

此外,大街上还不断有巡逻车用喇叭告知市民救灾和重建信息,如到何处领取救灾物资等。

10月25日,日本财务大臣谷垣祯一在大阪表示,财务省已经为救灾追加预算。当日,日本住宅金融公库向外界宣布,针对不少居民需要采购昂贵耐火材料、修建耐火性建筑的情况,最大贷款限额被放宽到了1930万日元。

对中国的启示:早一秒钟到达,就多救一条生命!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当然极其重要,总指挥温家宝总理连日奔波在灾区第一线,给生还者以安慰,给全国人民以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互协作救援,道路要尽快畅通

将与救灾相关的银行行长、红十字会会长、电信电话公司董事长等纳入最高防灾机关,增强协调和指挥能力,将大大提高指挥体系的效力。

灾区本地的基层官员熟悉当地情况,更应身先士卒,尽快用一切手段救出自己的乡亲,安慰自己的父老。邻县、邻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公职人员,都应主动为救灾想办法,尽力量。这是公共职责,更是基本的良知。

日本各县城市之间都缔结了防灾互助协定,相互协作的救援体制保证了物资的顺利调运。

24日,关越高速路在地震中已关闭,部分路段还出现断裂。不过,按照互助协定,来自东京、玉县、富山县的救援物资都绕道长野县,比较迅速地运抵了十日町灾区。

对中国的启示:道路畅通,通信畅通,以及夜间救援所必须的电力畅通,构成灾难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基本条件。交通运输部门,电信企业,电力企业,解放军、武警官兵要为此承担起巨大的社会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的救援队伍

日本灾害救援队是日本政府于1987年6月建立的,任务是:

快速收集国家和城市重大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有用情报,经高技术处理后报给外务省日本国际合作局,并报经济合作局进行选择决策;

承担合法渠道的国际灾害救援任务,做到技术装备一流,人员技术能力一流,并具有外语能力;

按技术规定和高素质高能力培养的要求,救援队应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技术上过硬的业务工作队。

日本灾害救援队按国际救援队标准建设,主要包括:SAR(搜索与救援)队;专业救助队;医疗队;生活自给充足的管理队;高效的联络队;按国际救援培训指导教材进行培训的教育队。该队按照规定配备有一百余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运输与通讯车辆,船只和小型直升机,各类起重、挖掘和装卸工具,搜救仪器,个人全套用具,生活补给储存设备,发电设备等。

日本灾害救援队从成立初期的400人到2002年已扩大到1540人,这些搜索救援人员分别来自日本警察局、日本海岸警备队和火灾管理机构,其中医护人员注册数为614人,有医生201人,护理人员261人,药剂师21人,医务协调人员31人,100个后勤人员。日本灾害救援队在1999年-2001年期间,每年的财政预算为4850万美元左右(含全体职员年工资的1/2),其中的300万美元为设备仪器购置费,年培训演练费为500万美元,紧急需求时可动用的援助费约80万美元。

对中国的启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一些省级救援队都已经赶赴地震现场,开展救援工作。谢谢他们!如果多一些搜寻犬,多一些技术器材,也许我们就能拯救更多的生命。这需要足够的重视,以及足够的财政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灾民要有专业的心理疏导

一位心理学学者说,日本的心理学教育非常普遍,学习心理学的人毕业后分布在社会各个机构。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有3种工作人员最先赶到现场:消防人员、新闻记者和心理咨询人员。由于有了心理人员的辅导,社会大众的心理得到咨询和抚慰,恐惧感被减轻,忧郁焦躁感也被控制或消除。心理咨询人员在日本现代社会的不可缺少,是日本社会心理教育发达和心理工作达到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面对突发事件,救援、新闻和心理咨询这三者,比平常显得更加重要。政府除了设有专门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构和政策,除了有资源准备之外,也要在这3个领域里做好日常教育和培训等相关准备。

有专家指出,地震中遭受惨重损失和巨大精神打击的老人,需要生活上的救助和照顾,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关切,除了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基本需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周到和便利的生活起居设施,还应多多倾听老人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不安和忧虑,舒缓、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老人们平安地度过这段灾后的艰难。

被认为危险感知能力和行动力方面存在障碍的“灾害弱者”的受害集中状况不容忽视。

对中国的启示: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令人悲伤,而尤以天真无邪的孩子的离开,让人难以承受。这次灾难中,很多间学校倒塌了。受灾害打击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他们尤其需要心理疏导,以逐渐平复情绪,走出巨大的心理阴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有迅速筹集救灾物资的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行动起来。包括各种心理咨询机构、宗教界人士乃至大学心理学系的志愿者,应该主动伸手扶持,主动张口询问,对需要帮助的受灾同胞进行心理援助。

尽管日本政府已向灾区展开全面救援行动,但灾区还是出现物资缺乏的情况,如水、食品、罐头等方便食品、毛毯、棉被等生活用品、取暖用燃料以及搭建临时住宅用物资都相当缺乏。

救灾物资储备不足,尤其是连续发生灾害时。日本这次地震发生在最近十年最严重的台风后没几天。台风后几乎用尽了救灾物资,这些物资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导致地震发生后没有救援物资可用。两天后,外地物资才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耽搁了宝贵的两天救灾时间。

对中国的启示:“我们最缺医生、药品、饮用水、帐篷。”电视里接受采访的当地官员声嘶力竭地说。还有食品、衣服、被子……另外,血源也非常重要,肯定有很多人等着输血救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众平日接受充分的灾害教育

全国很多人都行动起来了,还不够,13亿人,应该有更多的民间组织开始奔走,更多的企业自觉捐助,这是一场社会的自我救助。来自内地其他省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甚至日本、美国等等许多国家的救灾人员与救灾物资,都要尽快运到灾区。

日本1961年颁布了《灾害对策基本法》,1982年5月由内阁做出决定,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为“防灾周”,在此期间举办各种宣传普及活动。采取的活动形式有展览、媒体宣传、标语、讲演会、模拟体验等。

近年来商家还推出防灾套装,出危险的时候只要几秒钟就能带好基本的生存工具,灾害来临时安全地应对成为人民生活的必要习惯。

日本通过全民参与的灾难演习,认真学习和了解地震的逃生知识:首先需要了解你的住房,什么地方是可以快速逃生的通道,其次是身边要有毛巾和水,如果一旦有事情,先拿这两样。毛巾是用来堵口鼻的,如果能用水最好,不能用水用小便也可以,因为地震的震动可能导致煤气管道破裂,引起大火,而现在住宅的装修一旦燃烧,不烧死大概先熏死了。水是保命的,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瓶水,你可以延长自己生命的时间。

地震从开始震荡到停止的极致时间是 12秒,到了这个点该塌的全都塌了,因此人要在这个有机的逃生时间里,尽快躲到比较坚固的东西下面。万一塌了,被埋了,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动,安静抱着你的水等待救援。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再次对该法作了修订,强调了预防的作用,从而使9月1日国家“防灾日”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日本,防灾责任的明确化是“防灾日”的核心。国家、都道府县、市街村、公共机关、公民的责任十分明确而细化。如东京都新宿区防灾中心的《防备灾害》手册中有东海地震与警诫宣言、防灾对策、应急避难场所等实用性很强的内容;防灾中心还提供了新宿区防洪避难地图、防灾用品及避难对策用品基地、以及对老龄人及妇幼的特别关怀计划等。

其次,防灾理念明晰。东京都防灾中心专家认为,大都市防灾建设的理念是自救、互助、政府行政。而只有在自救、互助的基础上,才有成功的政府减灾的公助。

日本专家表示:可否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取决于所有人在这段时间内如何行动。他们提出“自己的安全要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城市要自己保卫!防灾救灾的主角是我们自己”的口号。

第三,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标志实用明了。在东京都的街区、中小学、地铁、公园内可看到许多明确的避难场所、消防信号、消火栓等标识。可贵的是,大量有安全标志的场所,都十分细致地考虑了与无障碍环境的协调。如在电梯中不仅有遇地震、火灾的安全对策,还配有为失明残障人准备的盲文说明。

在日本,所有酒店中都有详细的避难空间图示,过道处有十分明显的逃生辅助设备、消防设施、应急照明及没有任何遮挡物的与外楼梯相通的门。

对中国的启示:近几年,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防灾、救灾、应变突发事件的管理办法,然而真正演练者还是寥寥,安全手册放到手中,多半也就被束之高阁,距离市民、乡民的全覆盖式参与,还有相当距离。痛定思痛,除了政府必须保证基本的防灾救灾硬件设施之外,最能保证自己安全的,还是镇定、有经验的个体自己。而这些镇定而有经验的个体的养成,有赖于政府提供充分的灾害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8-5-17 2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精度的地震预报体系

从1964年7月至今,日本已经实施了7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

日本在1964年提出实施第一个地震预报计划,目标是建立全国范围的、地震预报研究基础数据的观测和收集体制。第二个地震预报五年计划,主要以预报实用化为目标加强观测研究。为指定特别观测地区及观测强化地区进行信息综合判断,设置了地震预报联络会等,形成了现在的地震预报体制框架。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1974-1978),加强了以观测强化地区为中心的地震预报体制,引进了各种观测手段,实现了地震观测遥测化等,观测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第四、第五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以预测地震的“地点”、“震级”的长期预报手段为基础,建立探索地震发生“时间”的短期预报手段,进一步完善了地震预报体制。

第六、第七个五年计划仍沿袭长期预报、短期预报的方式,提出了“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评价”的课题。

日本文部省测地学审议会于1999年8月5日提出“地震预报计划”的建议,继续为提高地震预报的精度而努力。

对中国的启示:预报地震当然是地震局的主要职能之一,虽然那很难。中国的地震预报,在世界上并不弱。然而,相比起最顶尖的预报体系,依然有太多工作要做。每准确一分,就可能拯救无数生命。
(戴志勇 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9:20 , Processed in 0.17401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