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36|回复: 1

[【经管类】] 斯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原理》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8 08: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名: Principles of Economic Sociology

译者: 周长城
作者: (瑞典)理查德·斯威德伯格

ISBN: 9787300066646
页数: 290
定价: 29.8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8-1

简介 ······
  在过去50年里,人们目睹了经济社会学的创立、扩展和普及。经济社会学可追溯至马克斯·韦伯。这本重要的著作提供了最为完整的和最新的经济社会学概要。本书作者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利益和社会关系在经济社会学分析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理查德·斯威德伯格描述了经济社会学研究经济生活的主要视野,给予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以及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的方法以特别关注。作者全面考察了经济制度并解释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法律、经济与文化、经济与性别的关系。斯威德伯格认为社会学家常常不能在经济决策中强调利益的作用,而经济学家时常低估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因此,作者认为经济社会学的下一步主要任务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索利益和社会关系是如何共同作用、影响经济行为的。
    本书作者是目前国际经济社会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几乎是经济社会学的同义词。本书提供了学科发展极其需要的前沿思想,为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学绘制了一幅最为美丽的蓝图。

作者简介 ······
  理查德·斯威德伯格,瑞典人,曾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专业领域是经济社会学。
   主要著作有:《经济社会学原理》(2003),《马克斯·韦伯及其经济社会学思想》(1988),《熊彼特传》(1991),《经济学与社会学》(1990),《经济社会学:过去与现在》(1987)等;并与尼尔·斯梅尔策合编《经济社会学手册》(1994),与彼特·赫斯特罗姆合编《社会机制:一种社会理论的分析的方法》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8 08: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社会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杰文斯提出来的,而并非是由某个社会学家首先提出来的。(“效用”其实最早的论述也是边沁提出来的,只不过后来是在杰文斯等人的努力下在学术界的分析中得到承认。并且在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以及维克塞尔“三架马车”的影响之下,边际革命开创了经济学分析的新纪元,从此经济学分析主要是以主观价值论为主体。)
  
   对于经济社会学有早期贡献的有托克维尔和马克思。托克维尔最让人熟悉的就是他的《论美国的民主》。在他的作品中,他分析了美国之所以能够繁荣的原因,深刻地剖析了美国的制度和社会基础,并且与法国当时的现状作了比较。(其实,我一开始一直误解托克维尔是美国人。后来才发现我把他的国籍给搞错了。)而马克思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较大的天才式人物,在经济社会学当中也有自己的贡献。只不过马克思的作品当中黑格尔式哲学思辨的成分比较明显,让人感觉语意很晦涩,难以准确把握他想表达的真实含义。无论是在经济学中还是在社会学中,斯维德伯格在《经济社会学原理》当中似乎认为马克思忽视了除了物质利益以外的非经济因素的分析。
  
   在这两位先驱之后,韦伯,迪尔凯姆和齐美尔也对经济社会学作出了贡献。韦伯早期是在大学中教授经济学和经济史的,同时进行社会学研究。不过,在1890年之后,韦伯的一次生病之后,他的成就似乎提升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经济与社会》等都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迪尔凯姆是鼓励他的学生把精力投放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当中的。不过,他的巨著中真正和经济社会学领域有很大关联的大概只有社会分工论,他在其中指出了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没有看到劳动分工的社会维度。而在《社会学的方法准则》中批判了经济学当中的“经济人分析”,而忽视了经验分析。(在当前的行为经济学当中,似乎采纳了他的一部分观点,在某些理论基础之上注重了经验分析。其实,新古典综合学派也是注重经验分析的,索洛曾经提出了经济学分析的社会学思路)。不过迪尔凯姆似乎也有点自负,他认为如果经济学对社会学的依赖程度逐渐提高,迟早会成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我想这种结果是不会出现的。因为学科的融合总是有限度的。就像加里.贝克尔等人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究竟能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到何种程度还是不得而知。而且经济学只能分析“理性”的事件。而人类的行为未必会是理性的。而且“理性”是不能以“人们想做某种事情来定义的”。(这在Thaler的文章当中有说明,人们不会去做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的。)齐美尔在经济学领域的功底有多少不得而知。不过他的《货币哲学》却是一部经典的著作。在这本书中他对于货币的描述已经赋予了更多情感上的意义。而且在“信任”的角度上似乎感觉他的思想与约翰.穆尔和清泷信宏在《货币是罪恶的根源》一文中描述的货币存在的根源有点类似。迪尔凯姆的弟子中,马赛尔.莫斯创作出了《礼物》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当中他提出了“gift exchange”理论,熟悉阿克洛夫的“效率工资”理论的应该对此不会陌生。体现的是一种“互惠”的思想。
  
   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是经济社会学的衰落期,不过在此期间,经济社会学领域还是有一些观点出现。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熊彼特,波拉尼以及帕森斯。熊彼特是以研究经济史为主,不过他的“创造性破坏”当中也体现出了浓郁的社会学思想。他的企业家精神在社会学家看来是以“社会学思路”来进行构思的。(其实在此期间经济学家在社会学领域有创见的还有马歇尔,帕雷托,凡勃伦等人)。波拉尼的思想集中地反映在《大转变》之中,尽管他对于市场的观点有点片面(这点诺斯在《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当中已经阐明了。他把“市场”等价于“市场结构”。)不过他在社会学领域开创了“社会嵌入”的思想。格伦诺维特似乎在80年代使这种思想得到复苏。帕森斯没有多少了解,只知道他写过《社会行动的结构》。
  
   80年代以后格伦诺维特等人创建了“新经济社会学”,以区别于以往的经济社会学。研究核心重点是公司、货币以及市场等核心制度。感觉起来阿克洛夫似乎在某种程度确实像社会学家。他在劳动经济学的分析领域当中大量地运用了社会学分析思路。而在批驳新古典经济学的五大公理时也运用了社会学原理的概念。不过他仍然是试图将行为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相融合的,他提出了“近似理性”的概念,认为如果附加一个强的学习机制,人们的认知可以在长期内实现近似的“新古典理性”。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存在着自负的心理,经济学家着重考虑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或者效用。而社会学家着重考虑的首先是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虽然随着各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的不断发展,相互之间借鉴了一些分析思路,但是研究的侧重点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对于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济社会学虽然在社会学当中与经济学联系最大,但它还毕竟是社会学。
此文最初发表在本人博客:http://meteors002.blog.sohu.com/6834247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7:56 , Processed in 0.1555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