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18|回复: 0

[【讨论】] FLAIR技术原理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4 2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MR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由Hajnal等在1992年首次报道并应用于临床,早期主要用于颅脑MR成像,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FLAIR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成像时间越来越短,影像质量不断提高,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器官系统的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成分较单纯,没有运动伪影,MRI检查最有优势,FLAIR进一步增加了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提高了定量、定性诊断能力。

FLAIR成像基本原理
  FLAIR序列是一种特殊的IR SE序列,由180°-90°-180°三个脉冲组成。它利用一个180°反转脉冲使位于+Z轴上的各组织的纵向磁化矢量反转180°指向-Z轴方向,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即反转时间TI),各组织的磁化矢量按照各自的T1弛豫时间向+Z轴恢复,选择适当的TI时间,使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在+Z轴上的磁化矢量按T1曲线恢复到0时再施加90°RF脉冲,因为人体内其它组织和病灶的T1值明显短于CSF的T1值,当CSF在+Z轴上的磁化矢量达到0时,其它组织和病灶的磁化矢量绝大部分已经恢复到+Z轴上,给予的90°脉冲可使恢复到+Z轴上的各磁化矢量向MXY轴上反转,而CSF没有磁化矢量被反转到MXY轴上,因而测不到CSF的信号。在最初的180°反转脉冲后可以选用不同长短的TE(回波时间)获得不同程度的T2W图像,所得图像既抑制了CSF高信号,消除其波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对周边病灶的干扰,长的TR、TE时间又增加了信噪比及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使病灶得以突出显示。

  早期的FLAIR序列信号采集时间太长,相应伪影也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临床应用。现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fast FLAIR(又称turbo FLAIR)序列,它将FLAIR序列与TSE(trubo SE)技术联合应用,可以在2~4min内采集18~24幅横断面图像。fast FLAIR序列与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 EPI)技术相结合,出现了EP FLAIR序列,有学者应用多次激发(multi shot)EP FLAIR技术,全脑成像在120s完成;应用单次激发(single shot)EP FLAIR技术,全脑成像仅用4s完成。EP FLAIR对微小病灶和早期不增强病灶很有帮助,如早期梗死、脱髓鞘、早期感染和外伤。与fast FLAIR相比,EP FLAIR几乎有相同的组织对比和CSF抑制[5,6],但也有研究表明, EP FLAIR影像质量不如fast FLAIR序列。EP FLAIR技术及其应用还需进一步探讨,但对于不合作的患者,EP FLAIR技术极短的成像时间是有很大帮助的。部分饱和FLAIR序列(PS FLAIR)、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turbo SE技术与FLAIR序列结合的HASTE FLAIR序列等技术仅在初步探讨阶段,临床应用的报道尚少。

以上是对另一篇帖子的补充(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97406)。
随后我会补充FLAIR序列在颅脑及脊髓成像中的应用及FLAIR片子。

附:上文引自 放射学实践2003年3月第18卷第3期 219-2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6:23 , Processed in 0.1631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