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经修订版与旧版比较
修订版为光明网发布的图片版,详见
http://www.gmw.cn/content/2008-04/28/content_767216.htm
旧版为我手头的号称章太炎修定版。
修订版用楷体表示,修订版和旧版不同之处用宋体给出旧版。一些注释是从网上摘来的。
个人感觉,这次修订还算成功,比前几年的某有才推出的《新三字经》(后附)要好多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很多征文作者建议将此四句改为“养不教父母过教不严师长惰”。经讨论保留原句。理由:古代文献中很多表述举一反三,举父以代母,同时这一句话已经渗入中国人的文化记忆,成为《三字经》的标志性语句。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弟”与“悌”为古今字,很多征文作者建议改回“悌”。经讨论,保留原字。理由:古文中保留古字并不影响我们对原文的理解,亦是对古代文化的尊重。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很多征文作者要求删去“三纲者”,认为是封建糟粕。经研究保留原句。理由: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体现了封建社会特殊的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随着封建时代的终结,“三纲”已成为历史陈迹。在这里当作一种历史知识加以保留,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已经过去了的历史。同理,下文中先后出现的“夫妇从”、“君则敬臣则忠”等亦不做改动。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此次修订新增
采自章太炎《重订三字经》。根据征文作者建议并经讨论,拟增加此四句。理由: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管子·小匡》),作为基本知识补充进入,可增加《三字经》的劝学性。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此次修订新增
采自章太炎之《重订三字经》。根据征文作者建议并经讨论,增加此四句。理由:中国古代将声韵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今天的孩子们诵读古诗文。
曰笔墨,曰纸砚,此四宝,藏文房。此次修订新增
根据征文作者建议并经讨论,增加此四句。理由:增加《三字经》的劝学特色。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孙而曾,曾而玄,乃九族,人之伦。
旧版原文: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根据征文作者建议并经讨论,将“自子孙 至玄曾”改为“孙而曾 曾而玄”。理由:《三字经》往往是宽式押韵,这应该与《三字经》主要是口耳相传、具有较强的口语性有关。故此,将曾孙和玄孙按顺序排列。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此次修订新增
采自章太炎之《重订三字经》,根据征文作者建议并经讨论增加此四句。理由:在古代社会用来纪年、纪日、纪时;且农历至今仍在使用。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有些旧版为“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如六经,当讲求。
有些旧版为“号六经”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姬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有些旧版为“我周公”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有些旧版为“注礼记”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有些旧版为“周文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有些旧版为“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旧版为: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此次修订将八句合为四句。
九十年,国祚废,明朝兴,再开辟。
十六世,至崇祯,清入关,都北京。
传十世,至宣统,辛亥年,帝制终。
旧版为:
并中国,兼戎狄。明太祖,久亲师,
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
迨崇祯,煤山逝。清太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至宣统,乃大同,
十二世,清祚终。
此次修订将十八句合为十二句。
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旧版为:
廿一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屈原赋,本风人,韩与柳,并文雄。此次修订新增
李若杜,为诗宗,凡学者,宜兼通。此次修订新增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旧版为: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根据征文作者建议并经讨论,此处删去“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四句,并由章太炎重订本之“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四句替代。理由:据考证,关于梁灏的史实有误。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匡国,下利民。
旧版为: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根据征文作者建议并经讨论,将 “上致君,下泽民”改为“上匡国下利民”。理由:包括此二句的一大段文字,主旨在励志。较之于上文先后出现的“君臣义”、“君则敬臣则忠”等句,“上致君,下泽民”主要是在传达一种已经过时了的价值观,而并非只是作为历史知识出现,故采用章太炎版本,以体现时代性。
呵呵,有没有避讳的意思呢?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垂于后。
有些旧版为“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新三字经
人之初 如玉璞 性与情 俱可塑 若不教 有乃偏 教之道 德为先
昔贤母 善教子 孟断机 岳刺字 养不教 亲之过 教不学 儿之错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理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梯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亲有过 谏其改 情意切 语和蔼
家务事 乐担承 洗碗筷 扫门庭 家爱我 我爱家 推此心 爱中华
晨早起 理容装 齐抖擞 上学堂 朝霞艳 国旗升 凝目立 添豪情
新时代 育新人 德智体 美与劳 首德育 倡四有 沁心田 新苗秀
求知识 甘勤苦 昔苏秦 锥刺股 强体魄 闻鸡舞 矫如龙 健如虎
诗书画 歌舞曲 辨美丑 分清浊 常劳动 多磨练 经风雨 见世面
惜校誉 敬师长 爱学友 尊规章 知而行 可成器 全发展 莫偏废
求学者 贵恒心 磨铁杵 可成针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海有边 山有路 学无涯 不停步 人渐长 入社会 我如粟 民如海
遵法纪 讲公德 勤工作 尽职责 刘少奇 论修养 身作则 人敬仰
周恩来 济世穷 甘尽瘁 矢为公 朱老总 先士卒 扁担情 世传诵
乐助人 有雷锋 少索取 多奉献 焦裕禄 好公仆 一身死 万民哭
人相处 贵诚廉 待人宽 律己严 笃友谊 管与鲍 重道义 择善交
三人行 有我师 见人善 即思齐 己不欲 勿施人 已欲达 则达人
见危难 勇相帮 救溺童 司马光 罪与恶 源于贪 种苦果 终自尝
汉杨震 拒受金 廉洁者 世同钦 爱公物 重公益 胸坦荡 全大局
阅古今 国与家 成由俭 败由奢 青少年 行莫差 纵私欲 等泥沙
论人际 应知礼 态度好 语言美 重环保 草芊芊 绿世界 碧云天
我中华 礼仪邦 讲文明 国运昌 华夏史 似长河 五千年 豪杰多
秦始皇 四海一 汉武帝 拓疆域 唐太宗 贞观治 清康熙 多建树
苏武节 骨铮铮 直谏镜 有魏征 范仲淹 怀天下 宋包拯 锄横霸
岳家军 复河山 文天祥 寸心丹 戚家军 倭胆寒 郑成功 复台湾
举先贤 难尽说 如薪火 传不绝 近百年 列强欺 烧圆明 割我地
我志士 拍案起 反侵略 雪国耻 林则徐 销鸦片 三元里 民血战
冲敌舰 邓世昌 试维新 康与梁 到近代 出伟人 垂史册 立功勋
先行者 孙中山 倡民主 帝制翻 建共和 扶农工 怀博爱 望大同
毛泽东 闹革命 率工农 奋长缨 驱日寇 掀三山 新中国 屹东方
总设计 邓小平 拨乱流 反于正 倡改革 勇开放 龙腾飞 民安康
思往事 心潮涌 明国情 知任重 我传统 最悠久 根基厚 枝叶茂
孔孟出 儒学立 重教育 说仁义 老庄起 墨韩兴 日百家 各争鸣
孙武子 兵法精 传中外 久弥新 楚屈原 赋离骚 投汨水 品格高
司马迁 撰史记 不掩恶 不虚美 李太白 诗之仙 一斗酒 诗百篇
杜少陵 诗之圣 民疾苦 寄深情 苏辛词 关王曲 艺苑花 香馥郁
日三国 日西游 日水浒 日红楼 四小说 誉神州 此瑰宝 流传久
鲁迅笔 力千钧 震聋聩 醒民魂 郭沫若 沈雁冰 文坛上 各峥嵘
我先贤 聪且慧 发明多 功至伟 造纸术 创在前 印刷术 世局先
指南针 黑火药 华夏人 首创造 浑天仪 张衡制 圆周率 祖冲之
精医道 汉华佗 传织机 黄道婆 李时珍 编本草 徐霞客 探险奥
今科技 高尖精 裂原子 放卫星 研物种 探基因 计算机 妙通神
加速器 转如电 游太空 光子箭 学术界 聚群英 如天河 闪银星
华罗庚 孙冶方 钱学森 李四光 好榜样 在前头 勇攀登 上层楼
文化高 虎添翼 求富强 争朝夕 我疆域 广无垠 黄土地 育斯民
从昆仑 到海滨 山和水 皆可亲 有五岳 有五岭 或雄峻 或秀挺
黄河阔 长江长 珠水秀 龙江壮 数宝岛 首台湾 连大陆 情相关
古长城 气势雄 古运河 帆樯通 都江堰 水患息 丝绸路 连西域
国境内 多民族 究其数 五十六 百千年 共一家 同携手 建中华
龙传人 遍海外 赤子情 终不改 观风云 看世界 进则昌 退则败
好儿女 细思量 读此经 当自强 乘长风 冲天起 振中华 齐努力
一个比较长的版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及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本元晦。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
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
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
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道衰,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
至世祖,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
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
历史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
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
屈原赋,本人风。建邹枚,暨卿云。
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