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05|回复: 0

[【经验与求助】] 乙肝治疗读书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9 12: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治病重视整体观和辨症思想。在整体观和辨症思维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体质状况等等,又有两大治疗策略:一是本而际之,一是标而本之。本节的理法方药(正确地讲,应该是为病寻药)就是根据标而本之这一治疗策略进行的。往往标症一有改善和控制,病人心境由抑郁转为欢快,情志舒畅,睡眠、食欲转佳,体内阴阳气血和调,整体内环境改变,有利于乙肝向愈。这是符合现在提倡的心身医学、情志医学的。在乙肝患者标症突出时将解除标症放在首位,并不是纸上谈兵,这是我长期临症的体会,故敢为来者言。
  肝痛、肝肿大经久不愈,在论治方面,中医多从“胁痛”门类考虑。自《内经》提出了“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痛”等学术见解后,历代医家都续有发挥。如元代朱丹溪说:胁痛有肝火盛,有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有肝急之分,还特别强调“死血停于肝而胁痛”,很重视瘀血形成之肝痛。其他如王肯堂、张介宾、叶天士、陈士锋、吴鞠通、王旭高、高鼓峰、张山雷……等在论述胁痛方面,都有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可谓代有阐发,其中不少学术见解,乃至具体的方药,至今仍有其参考和借鉴作用;持别是朱丹溪和王旭高。所以《中国中医药报》1995年2月8日还完完整整地刊载了《王旭高治肝三十法》(在我的记忆里,解放后论述肝病的期刊和医籍,引用和全录王旭高治肝三十法的文章,不下百次之多),可见中医在治疗肝痛、肝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出现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包括许多单方、验方)和药物。古为今用,我们应当有目的、有选择地加以运用。我认为中医诊治乙肝患者之肝痛、肝大,可大致上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血脉淤滞。其持点是刺痛明显,或抽掣作痛,拒按,心烦,舌质常现紫暗,有的患者巩膜常有少许血络浮现。在适用方中,可选加或适当加重丹参、玄胡、郁金、制乳香、制没药、五灵脂、虎杖、红花、桃仁、牛膝、当归尾、三七粉(吞服)、败酱草、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的用量,活血止痛,清热解毒,消炎消肿。也可酌加少许土鳖虫和蜈蚣,“短途出击”,间断使用,俾活血通络消肿(但我并不赞成所谓以毒攻毒等治疗乙肝的作法)。服药前或服药后,可令患者吃一个质量好的新鲜苹果,有助于止痛。
  治疗血脉淤滞之肝痛、肝大,方中行破之药比较集中,虽然富有邪去正安之义,但毕竟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和损害,所以药用量一定要轻,宁可像温病学家那样药轻如羽,宁轻勿重;宁为再剂,不可重剂。
  在使用活血化瘀法时,如辨症无错,而却药无寸效,可仿补阳还五场义,重用黄芪于其间,助气行血止痛。
  2、气滞血瘀。肝区或两胁疼痛,疼处轻轻揉按后稍好。舌上无瘀点,舌质不红。疼痛之明显特点是心思苦闷、情绪抑郁,或办事不顺、家务烦琐时肝痛加重,多数患者有睡眠不佳,气滞血波肝痛、肝大,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肝郁气滞,可在适用方中选加或加重川棒子、四制香附、佛手、泽兰、玫瑰花、麦芽、刺蒺藜、柴胡、广木香、川厚朴、郁金等行气活血止痛。
川楝子治肝痛效果较好,又有清热解毒杀虫功用,药量应稍重,可用至20克。王旭高说:川楝清肝、柔肝最好”,“清润和调”,“柔以驭之,尚可驯其横逆,此
金铃子之柔肝,固非芳香诸物之可以一例也”,诚属经验之谈,值得临床借鉴。气滞血瘀肝痛,只要上述药物选择、配伍得当,较之其他类型肝痛较易治疗。柴胡运用不当,确有伤阴之弊,对乙肝患者也不宜重用,每剂量6克即可。广木香气味浓烈,亦宜轻用。据有关资料介绍,厚朴有抗癌作用(如市面上出售之厚补牙膏,多次宣传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行气消胀功效较好,药量可稍重。
  肝疼不止。情绪苦郁,必然影响睡眠,而睡眠不佳又使次日复发肝疼,如此恶性循环,可加重肝脏的损害,降低药物效应。可用枣仁80克,柏子仁30克,五味子30克,甘草15克,加水浓煎,睡前一小时服约50毫升。约十分钟后再用热牛奶吞服舒络安定1片。运用此法后,患者之失眠症基本控制,肝疼亦随之好转,此时医者必须乘势给以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特别是青年有为之患者,如大学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流)。医理、道理讲得明白畅晓,患者大都容易接受,因此可以大大地提高药物的效应。否则,即如县花一现,不久又出现肝疼、失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08 , Processed in 0.4128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